APP下载

15例鞍上池蛛网膜囊肿患儿神经内镜造瘘手术前后的护理

2014-02-10

天津护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硬膜蛛网膜脑室

张 玮

(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 300060)

蛛网膜囊肿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所占比例约1%,鞍上池囊肿在所有颅内蛛网膜囊肿中占5%~12.5%[1]。因其位置特殊,占据鞍上、第三脑室、脚间池和桥前池区域。症状除进行性颅内升压高外,还有锥体束征和神经内分泌改变。因此,鞍上池蛛网膜囊肿需要积极处理。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15例鞍上池蛛网膜囊肿患儿。通过鞍上池蛛网膜囊肿神经内镜造瘘术使患儿的颅内压增高、发育迟缓、内分泌改变等症状得以改善,现将15例患儿鞍上池蛛网膜囊肿神经内镜造瘘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患儿,男9例,女6例;月龄8~20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儿都存在脑积水相关症状,头颅增大,囟门饱满,以及烦躁易怒;其中双下肢肌张力增高8例;多饮多尿7例;生长发育迟缓2例。MRI显示囊肿部位位于外侧裂5例;位于透明隔8例;位于枕大池2例。囊肿大小在5cm×5cm×7cm下者13例;囊肿大小在5cm×8cm×9 cm以上者2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均做头颅MRI平扫(包括矢状位T2加权像),MRI-cine(检测脑脊液在中脑导水管的流动情况)等相关检查,术中全部采用神经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VCC)术式。在右侧冠状缝与过瞳孔的矢状面相交处纵行切开头皮,切口长度1cm,囊肿顶部和底部各造一瘘口,使囊肿与脑室和桥前池都有沟通。神经内镜进入脑室后直接看到蓝色球形穹顶,应用电凝器烧灼囊肿表面的血管,在无血管或血管相对较少的区域使用剪刀剪开穹顶壁并扩大瘘口,使瘘口直径达到1cm以上。扩大瘘口,神经内镜进入桥前池分离部分粘连的蛛网膜,囊缩小后可见到导水管上口,但术中不能判断导水管是否通畅。撤出内镜,骨窗应用明胶海绵加生物胶封闭,以免形成脑脊液漏。

1.3 效果 15例患儿造瘘完成率100%。术后影像学检查均为造瘘术后改变。患儿症状缓解,颅高压症状缓解,囟门下陷,搏动恢复;头围异常增大者,2个月后随访未发现头颅再扩大的现象。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者,术后1周恢复,阵挛现象消失,足跟正常着地。多饮多尿症状于术后麻醉清醒即可见到明显缓解。2例发育迟滞患儿经随访观察于1年内转为正常,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2 术前护理

2.1 健康宣教 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针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必要的解释,帮助患儿家长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加强护患沟通,介绍相关检查目的,以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完善必要的术前检查。向患儿家长介绍手术的方式,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并嘱其术前8h禁水,术前12h禁食,讲解手术的必要性与优越性,使他们对手术有初步认识,消除紧张情绪。

2.2 术前准备 术前1日协助患儿洗头并沐浴,剪短头发至1 cm长度,修剪指甲,保持患儿的清洁卫生,术日晨备皮后再次协助患儿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头皮。更换干净衣裤,遵照医嘱于术前30min肌肉注射术前针剂。

3 术后护理

3.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本组15例患儿均麻醉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护送患儿住监护病房,每小时观察神志瞳孔1次,本组患儿意识清醒并有哭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观察24h出入量变化并记录。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每小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本组患儿术后3日体温在37.3~38.5℃,考虑外科吸收热,未予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患儿麻醉未完全清醒时头偏向患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给予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防止脑水肿[2]。协助患儿翻身时搬动头部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头部活动。术后给予氧气吸入以提高脑组织的供氧量。做好患儿的基础护理,每日做口腔护理2次。及时更换尿垫或纸尿裤,防止患儿臀红发生,保持皮肤清洁及患儿舒适。

3.2 营养支持 为保证患儿术后充分的营养与热量以及促进脑组织的恢复,防止加重脑水肿,给予患儿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饮食中保证营养全面,色香味俱佳,增加鸡肉、牛奶及水果蔬菜等。加强对家长的营养指导,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本组患儿术后12h均有正常排气,给予患儿流质饮食,包括母乳及配方奶粉,每次量50~150mL,每隔3h喂1次。术后第2日患儿有排便排气,未出现腹胀呕吐症状,饮食改为半流质。增加鸡蛋羹、面汤、米粥等饮食,并保证每日口入量在750~1 250mL。

3.3 硬膜下出血及积液的观察与护理 硬膜下出血及积液多发生在脑皮质较薄、术中脑室镜内冲洗液灌注不足者[3]。对于术后少量硬膜下出血及积液,若无症状可待其自行吸收,如出血及积液量多或有症状者,可行皮下积液抽吸或行局部钻孔外引流。本组5例患儿发生硬膜下积液,每日为患儿在无菌下抽吸硬膜下积液并给予加压包扎换药,7~1 4天后复查头部C T硬膜下积液得到好转。本组1例患儿于术后1 0个月出现硬膜下血肿,在局麻下行锥颅引流术,术后严密观察该患儿的意识瞳孔及对光反射变化以及生命体征情况,患儿术后意识清醒,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每日记录,每天更换引流瓶1次,保持伤口处纱布清洁干燥。术后第7日复查头部C T,显示患儿硬脑膜下血肿吸收良好,遵医嘱闭管1日后顺利拔除引流管,病情好转。

3.4 出院指导 教会患儿家长观察患儿的神志、四肢活动、肌肉张力及前囟的张力及大小的方法。如患儿出现哭闹不止、拒食、恶心呕吐等,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嘱术后3个月到医院门诊复查C T或MR I。指导家属合理喂养,加强适当锻炼。

4 小结

鞍上池蛛网膜囊肿神经内镜造瘘术是一种创伤小、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式,但由于患者均为小儿,故充分做好术前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营养支持及对患儿家长的出院指导,是疾病顺利康复的保障。

〔1〕 Al-Holou WN,Yew AY,Boomsaad ZE,et al.Prevalence and natural histo-ry of arachnoid cysts in children [J].J Neurosurg Pediatr,2010,5:578-585.

〔2〕 王秀东.一例大脑中动脉梭形动脉瘤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天津护理,2012,20(5):339-340.

〔3〕 薛艺红,何峰,李秋昉.经神经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治疗小儿脑积水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8,5(6):139-140.

猜你喜欢

硬膜蛛网膜脑室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蒙医结合微创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分析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