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健康教育现状

2014-02-10苑记清

天津护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人群血糖社区

苑记清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52)

糖尿病前期又称糖调节受损,是指血糖水平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的代谢异常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和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如空腹血糖(FPG)≥6.1mmol/L,且<7.0mmol/L,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负荷后2h血糖(2hPG)<7.8mmol/L即为IFG;如FPG<7.0mmol/L、OGTT负荷后2hPG≥7.8mmol/L且<11.1mmol/L者为IGT,两者合称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两者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存在[1]。目前国内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15%,且呈逐年增加趋势[2]。如何降低此类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健康教育现状综述如下。

1 糖尿病前期干预的必要性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糖尿病前期使个体转变为糖尿病的绝对风险增加3~10倍,且发生心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3],尤其糖尿病前期患者10年内发生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明显升高[4]。如不加干预则每年会有近10%左右进展为糖尿病,有效的干预则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甚至阻止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教育作为糖尿病5项基本治疗措施之一,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和关键所在,而且是最经济的治疗手段[5]。

2 糖尿病前期干预的内容

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干预的目标在于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空腹血糖<5.9mmol/L,餐后血糖<7.8mmol/L)可以明显降低发展成为糖尿病的概率[6]。

2.1 生活方式的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前期治疗的基石,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不仅可以减少如肥胖等糖尿病危险因素,还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生活方式干预的积极作用已被多项临床研究所证实[7,8]。国外研究亦证实,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31%~58%[9]。付肖冰[10]等对116例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的19个月的饮食及运动社区干预,仅5例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其他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2.1.1 饮食控制[7]饮食控制在糖尿病前期干预中起重要作用。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淀粉,增加高纤维食物,少吃精米、面,脱脂牛奶比全脂牛奶更适合糖尿病前期患者。按标准体重给予热量,至少每日总热量减少400~500千卡,做到少量多餐,既得到营养,又减轻胰腺负担,利于控制血糖,而且定时定量进餐,与运动保持一致,使血糖波动不会太大。

2.1.2 多运动 定期规律运动可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肌肉和其他组织对糖的利用,运动以餐后1h为宜,每次运动20~30min,有规律,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高强度运动,随身携带碳水化合物,以备低血糖时使用。对超重者应减肥,每天参加中等强度的运动30min,并减重5%~7% 能使患病概率降低58%[11]。

2.2 必要的药物干预[12]糖尿病前期仅需要饮食控制还是需要加用药物干预存在争议。有研究标明,对于仅仅有IFG、IGT的患者可先尝试改善患者生活方式,即通过饮食控制、适量运动等降低血糖,而对于合并IFG、IGT者,在肝肾功能可以耐受的情况下,考虑加用药物干预,如二甲双胍。

2.3 其他危险因素控制 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指导患者进行性格塑造,保持乐观平静的心境,养成良好的心态[13]。

3 糖尿病前期干预的形式

3.1 知信行模式 对该人群首先评估疾病情况,了解不健康行为原因,进行健康教育,增强患者追求健康的意识,提高行为改变的依从性,降低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然后进行遵医行为的指导,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王永燕[14]对2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运用该模式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研究,通过自身对照证实干预后患者糖尿病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均优于干预前,且能定期监测血糖,低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3.2 112干预模式 张书慧[15]研究对某社区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112模式干预效果评价指出此模式的有效性,即专题负责人带领相关专业人员和责任医生组成的三级管理体系,首先进行1系列的糖尿病知识讲座,然后签订行为改变承诺书,帮助其树立1个健康行为信念,并针对每位被干预者设计健康卡片,以个体随访和号召家属配合2种措施帮助其行为转变,督促建立健康行为,干预6、12、18个月均证明有效。

3.3 医院体检中心与体检客户联手的集体宣教模式 主要面向可定期到医院体检的固定团体客户,体检中心与前来体检的社会团体管理者联手对糖尿病前期患者采取集体宣教的管理模式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张萍[16]等人研究指出此法干预2年后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呈下降趋势,且血压、甘油三酯、胆固醇、肌酐等指标有显著性改变,肥胖发生率也显著下降,是预防城市居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和新途径。

3.4 糖尿病专科护士门诊 通过专科护士坐诊提供咨询,评估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健康宣教,给予专业化护理指导,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既体现了专科护士的工作职能价值,又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17]。

3.5 借助网络 戴霞[18]等在社区构建糖尿病健康网络教育平台和糖尿病预防监控系统,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糖尿病控制达标率。

3.6 建立自我管理模式 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行为,做好自我管理。邵爱君[19]等通过调查糖尿病前期人群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提示我们健康教育的重点为低收入、低学历及平时身体素质较好者,尤其男性患者是重点关注人群,对其给予有效的健康干预,调动其自我管理的意愿和积极性,使其做好自我管理,防止发展为糖尿病。

3.7 借助糖尿病俱乐部定期与患者交流 鼓励糖尿病前期患者参加健康活动小组,病友之间可互相鼓励,互相提醒,通过定期组织活动进行讲课、监测血糖,可巩固健康教育效果。

4 展望

我国是人口大国,且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把好“一级预防”的大门将大大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同时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基于我国的管理形式,社区作为一个城市的最小单位,社区型预防是一个发展趋势,在社区广泛开展目的性强、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项目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努力构建社区-医院的互动模式,实现两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即一头一尾的医疗服务在社区[20]。干预效果与个人的依从性及对健康管理的态度有关,提示社区卫生服务要用更符合居民的健康教育方式来加强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管理。另外需积极发挥政府在糖尿病预防中的作用,从儿童期开始进行肥胖和糖尿病的干预和预防。

〔1〕 王惠玲,徐向进,陈频.糖尿病前期治疗的现状及循证医学[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7):67-70.

〔2〕 郭玉红,陈静.糖尿病前期的干预[J].中外医疗,2009,28(5):153.

〔3〕 周盛鹏,谢锦桃,刘军,等.美国糖尿病学会2008糖尿病诊疗指南[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6):1056-1058.

〔4〕 Akintunde AA.Epidemiology of conventional cardiovasular risk factor among hypertensive subjects with normal and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J].S Afr Med J,2010,100(9):594-597.

〔5〕 张立颖,李亚洁,朱顺芳,等.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营养及运动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护理学报,2011,18(4A):5-7.

〔6〕 Amerie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0[J].Diabetes Care,2010,33:11-61.

〔7〕 费琰.糖尿病前期人群生活方式干预3年随访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8):505.

〔8〕 卢昀春,杨春旭,凌利民,等.糖尿病前期人群社区干预的效果[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12(6):263-264.

〔9〕 Tuomilehto J.Counterpoint:evidence-based prevention of type 2diabetes:the power of lifestyle management[J].Diabetes Care,2007,30:435-438.

〔10〕 付肖冰,施萍.社区糖尿病前期人群综合干预效果的研究[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2:19-20.

〔11〕 刘晓.糖尿病前期社区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中国社区医生,2012,14(15):401.

〔12〕 张峰.非药物干预下饮食控制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有效性[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4):38-40.

〔13〕 高西美,林亚杰,杨晓云,等.糖尿病前期人群生活行为干预效果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41):75-76.

〔14〕 王永燕.“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前期患者早期干预的效果[J].综合医学,2012,2(14):363-364.

〔15〕 张书慧.“112干预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36(14):149-150.

〔16〕 张萍,王世浩,刘艳萍,等.糖尿病前期人群不同管理模式干预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6(1):36-40.

〔17〕 朱娟,刘于,肖春梅.专科护士坐诊咨询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J].全科护理,2011,9(8):2025-2026.

〔18〕 戴霞,周爱民,黎莹,等.社区糖尿病防治模式的建立与实施的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3):489-491.

〔19〕 邵爱君,吴伟明,章丽丹.糖尿病前期人群自我管理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13,25(1):19-20.

〔20〕 郑继焕.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互动模式研究现状[J].天津护理,2011,19(3):178-179.

猜你喜欢

人群血糖社区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社区大作战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