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014-02-09杨伟容

文教资料 2014年33期
关键词:前厅考试考核

姜 华 杨伟容 姜 锐

(1应天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2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0)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姜 华1杨伟容1姜 锐2

(1应天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2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0)

考核评价体系是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较大导引作用。本文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以往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当前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实施的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考试改革的理念与方法,对高职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酒店管理专业 核心技能课程 考核评价 改革内容 实施效果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近些年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在深化校企合作,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作为学院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中,我们发现要切实增强本专业的教学效果,必须建立一套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这样不仅影响着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深远影响和驱动作用。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以往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一张试卷定终生,缺少过程性评价。

考试改革前酒店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一直采取平时:期中:期末=2:2:6的考试比例确定最终的成绩,学生成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最后一张试卷的成绩,对学生平时学习环节不重视,不能全方位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

2.考核方式较单一,缺乏针对性。

虽然是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但以往考试主要采用卷面考试进行,缺少技能测试项目,且不能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多样化考核方式。

3.考核标准不健全,随意性较大。

教师仅凭印象核定平时成绩,没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和依据,评分随意性较大,且缺少与考证、企业、比赛评分标准的对接,不利于高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4.评价主体单一,评价角度有限。

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完全取决于任课教师一人,自己教自己考,考评角度较为局限,不能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内容

近三年来学院大力推进各专业课程的考试改革,并在每年启动考改立项建设,酒店管理专业以《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及《客房服务与管理》三大核心技能课程为切入点,将课程内容项目化、任务化,以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主线,大胆对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建立了全过程、多元化、全方位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了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管,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从而达到学院制定的人才培养目的。

1.转变考核理念,坚持全过程考核。

转变考核理念是重塑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前提。要改变以往以“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做法,将考核评价内容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大部分。终结性评价为静态评价,往往“一锤定音”,具有较大的片面性和偶然性,形成性评价则是动态化的评价,它包括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环节的考查、考核,同时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提高。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来说有调整学校活动、从外部确认学习成果的强化作用、诊断学习上的问题、获得矫正学习的处方四个方面作用。因此,在酒店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考评体系中,我们十分注重对学生多元化平时成绩的采集,以《前厅服务与管理》为例,其综合成绩评定包括:(1)平时考核成绩占30%(包括考勤、情景模拟,课堂提问,作业、笔记抽查);(2)项目考核一——预订操作占10%;(3)项目考核二——接待操作占10%;(4)项目考核三——收银操作占10%;(5)前厅中级服务师考证成绩占20%;(6)期末卷面考试占20%。

2.采用多样化的考核评价形式。

在酒店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教学中,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重组,采用了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坚持“做中教,做中学”,并根据各教学项目、任务考核目的、性质、内容及特点的不同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对《前厅服务与管理》中的预订、接待、收银,《餐饮服务与管理》中的餐巾折花、中餐摆台、西餐摆台,《客房服务与管理》中的中式铺床、西式铺床、夜床服务等重要工作项目以技能操作形式进行考核,并要求测试到每位学生,人人过关;对职业素养方面的考核则以面试和情景模拟的形式进行;对涉及酒店管理信息系统部分的知识以上机操作形式考核进行;对前厅、餐饮、客房服务中常见问题的处理则以小组情景模拟的形式或者案例分析形式进行考核;对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及一般工作项目则以卷面形式进行考核。

3.建立“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可以使学生成绩的评定更公正、公平,有助于从更多角度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改变了以往学生成绩由任课教师一人说了算的情况,组成由企业、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主体。(1)加强校企合作:对课程重要工作项目不但由校企教师共同授课,而且在每一个项目教学结束后由校企教师共同考核,一起评定成绩。(2)加强团队合作:对于情景模拟环节及其他需要小组共同完成的考核项目,加入学生自评及互评部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起到相互督促、监督作用。

4.构建职业化的评价标准,推进课证岗三融合。

(1)通过“三引入”,不断优化评分标准。在多次的考试改革尝试中,我们先后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全国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及企业实际操作的标准引入课程评价标准中,经过不断的研究、分析、对比后,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严格的、全面的评分标准,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在考核前将标准向学生公开,让学生明确学习、考核的重点及要求,在考核过程中教师严格执行评分标准,并根据考核结果对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出相应调整。

(2)推进课证双融,引入行业评价。在高职院校双证制的推行下,我们将前厅、餐饮、客房中级服务技能证书成绩纳入到了课程总评成绩中,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行业标准,由校内外考评员共同对学生进行技能操作、笔试、口试考核。如《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中将考证成绩折合成20%的成绩纳入该门课程的总评成绩中,对于有些课程可以考虑直接用考证的成绩代替本门课程的终结性评价成绩。

5.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改革卷面考试的题型。

考虑到对课程中一些基础知识和不便人人过关的项目的考核,我们仍然保留了最后的卷面考试部分,但所占比例较小,并改革了以往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填空、名词解释、简答等题型,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为主,用选择(对基础知识的单选、多选)、改错(对定义及基础知识的改错)、辨析(对情景案例中操作程序和标准的纠错)、案例分析(对常见问题处理方法及投诉等技巧案例的分析)等题型进行测试。

6.双管齐下,发挥实训周的强化、辅导作用。

高职高专课程及考核方式的改革要突出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适应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以加强技能、动手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为此,我们在目前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前厅、餐饮、客房这三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均配有对应的实训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实训周的强化、辅导作用,在实训周中进行考证内容、面试测试、上机操作技能的强化,并进行上机操作考核,将模拟考证成绩及上机考试成绩作为实训周的实训成绩,以此检验和强化学生对前厅、餐饮、客房技能掌握的效果。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自2009年开始以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为切入点开始尝试考试改革,经过四年的实施与完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中《前厅服务与管理》考试改革项目获得院级优秀等级。

1.多元素、全方位考核,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考核在教育功能中有着极强的导向作用,有效的考评体系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不以单一的试卷评定学生学得如何,而是通过多个教师的评定,多个项目的测试,多种环节的考核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定,让学生重视平时的每一次测试,同时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失去信心,有效地改变以往平时不听课,期末搞突击的不良现象,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积极性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分项目进行测试,提高对专业核心技能的掌握度。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对酒店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均进行改革,按照模块、项目、任务的形式讲授。为及时、有效地巩固、检验学生对专业核心技能的掌握程度,我们在每个重要项目学完后均进行项目测试,并在测试过程中由校企教师共同给予学生即时点评,将分项成绩计入总评成绩中,以免累积到最后集中测试,使得学生应接不暇。

3.引入企业和学生评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仅由一名教师授课、评分会让学生认为教师总凭印象打分,存在偏心现象,欠公正。引入企业人员及学生自评、互评评价后,学生的学习和考试热情都有所高涨,自己不但能够在课堂上与企业教师交流,希望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赏识,而且为了得到周边学生的认同而积极备考,以充分展示自己。

4.课证岗相融合,有效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

课程开始前就和学生明确好综合成绩的评定,并且告知课程一学完就要进行中级服务师的考证,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此外,在课程教学内容中,我们将考证内容纳入其中,参照考证的标准及行业的操作要求进行教学,在考核前将标准公布给学生,让学生更明确自己学习的重点和目标,从而有效与企业、行业实际岗位工作进行无缝对接,缩短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期。

5.以考促学、以考促教,提高了专业教学质量。

(1)以考促学。

通过近几年的考试改革,学生前厅、客房、餐饮中级服务师证书的技能考试成绩有所提高。以前厅中级服务员证书成绩为例,处于优秀(90分以上)的人数从2008级学生(改革前)的2%上升至改革后2009级、0210级、11级的16%、10%、19%,良好段(80-89分)的人数从2008级学生(改革前)的27%上升至改革后2009级、2010级、2011级的64%、67%、62%,较改革前有明显上升(见下表)。

表 改革前后前厅中级服务员证书成绩一览表

(2)以考促教。

在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要制定出合理、全面、有效的考核标准,教师首先要过自己这关,必须先熟知考证、企业、国赛这三大标准,并明确三者之间的差异及学生特点,以将三者有效结合起来,最终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考核标准。同时,在考核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按照标准关注学生操作的规范性,以给出有依有据的评分结果,改变以往打分的随意性,严格整个教学过程,以于无形中促进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葛丽萍.刘利平.工学结合下职业英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6).

[2]荣瑞芬,李祖明,闫文杰.技术应用型实践课程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

[3]沈建华,徐正.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1).

课题项目:本文系省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校企合作,双融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院级定向课题“旅游专业群‘校企合作、双融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SJD880116、2014DXKT-14)

猜你喜欢

前厅考试考核
麦蒙服饰办公前厅
《前厅服务心理分析与待客策略》教学设计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