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生源选拔标准刍议

2014-02-09胡晓燕胡国兵谢雪燕

文教资料 2014年33期
关键词:学习态度生源院校

胡晓燕 胡国兵 谢雪燕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生源选拔标准刍议

胡晓燕 胡国兵 谢雪燕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自主招生作为高职院招生改革的新措施,为高职院校招生形势的缓解提供了有效途径。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在自主招生选拔标准的制定环节对于招生生源的数量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高职院近年来的招生实际为依据,分析了自主招生生源现状,并对现有自主招生选拔标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议与对策。

高职院校 自主招生 选拔标准

1.引言

自主招生是国家教育部授权部分国家示范高职院独立组织考试录取的一种招生形式,出发点就是高职院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多渠道地选拔合适的生源。作为招生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自主招生缓解了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压力,形成了高职院招生录取的多元化格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中对自主招生录取机制的规范与完善提出若干要求,其中对选拔的标准、考核内容与考试方式作了明确要求,要求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但面对多元化的生源结构,高职院需要分析生源现状并结合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及学生职业发展的生源选拔标准,才能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的就业竞争力,形成良性的招生与毕业循环。本文以某高职院校近年来自主招生实际为依据,分析了自主招生生源的学习情况及现有选拔标准存在的问题,并从录取依据、面试的细则制定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2.高职院自主招生生源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受人口政策影响的积累、教育国际化及国家招考政策的影响,高考录取生源总体数量减少,给高职院的招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从2011年开始,江苏省在十五所高职院校试点自主招生,探索自主招生的途径,为考生增加了升学渠道,也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新的生源渠道。对高职院而言,由于自主招生的时间安排在普通高考招生前,一定程度上能够分流部分高职院的招生计划,提前完成部分招生任务,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职院的招生压力。从2011年某电子类高职院自主招生的报考数据看,报考与录取比例达到了10:1,考生的报考积极性较高。自主招生在高职院招生的比例逐年增加,以某电子类高职院院校为例,2011年自主招生占全部招生人数的12.7%,到了2014年自主招生占全部招生人数的32%,增加了近一倍。目前,自主招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作为一种新的招生形式,由于生源与普高入学学生有一定差别,在近几年的试点过程,我们有意关注了该类生源的学习及生活状况,并作了较系统的调查与分析。

2.1 学习风格调查

目前,高职院主要生源分别来自于普通高考、对口单招和自主招生,某高职院对三类学生的学习风格(VARK)做了一次调查,分别统计了不同入学模式条件下学生的学习风格中倾向性,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入学模式学生学习风格的倾向性对比

由图可见,对自主招生而言,其学习风格的倾向性分布与其他两类入学模式学生有较大差别,其倾向强,说明学生的学习风格对教学的适应性较差。一般而言,多重学习风格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受教学模式的变化影响较小,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因此,这一结论对与后续如何调整针对这类学生的教学策略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2.2 学习态度分析

学习态度是一种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端正的学习态度是高职生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为了综合评价高职院学生的学习态度,就课堂出勤率、课堂纪律、听课效果及课后作业四个方面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向任课教师了解不同生源的学习状态。其中三类生源的课堂出勤率和课堂纪律都较好,但是通过课堂提问和随堂测试所反映的听课效果有着较明显的差异性。普通高考生源在基础课程例如数学、英语等的学习中,听课效果最好;对口自主招生的专业课程的听课效果最好;自主招生生源无论哪类课程,听课效果都较差。任课教师对三类生源课后作业的评价是对口自主招生源的作业最认真,而自主招生生源的作业最马虎。综合评价三类生源的学习态度,普通高考生源和对口自主招生源的学习态度较好,自主招生生源的学习态度较差。

2.3 学习效果分析

为了了解自主招生生源的学习效果,某高职院针对这三类生源进行了证书通过率的对比。期中,普通高考生源英语三级通过率为90%,四级通过率为24%;自主招生生源英语三级通过率为74%,没有通过英语四级的学生。计算机证书的获得情况对比发现,普通高考生源计算机一级通过率为89%,二级通过率为4%;自主招生生源计算机一级通过率为68%,二级通过率为0。高职学生必须修满规定学分,课程合格,并且获得相应的英语、计算机等技能证书才能满足毕业条件。通过比较,对口自主招生源毕业率最高为89%,其次为普通高考生源81%,最后是自主招生生源67%。

由不同生源的毕业通过率对比可以体现其学习总体状态。结合上述学习态度、证书获取等数据,可以看出三类生源中,自主招生生源在培养中与预期的培养目标相差较大。

3.高职院校自主招生选拔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单独招生试点阶段,生源选拔分为文化测试和面试两部分,文化测试与面试的分值比例由学校决定。单独招生自主选拔的生源对象比较可以是高中生、中职生及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通过参加省内统一的文化测试和学院的面试择优录取。文化测试的要求明显低于普通高考,在文化测试合格的前提下,考生参加高职院自主面试选拔。目前面试一般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体艺特长,同等情况下,面试成绩的高低决定考生是否录取。这种招生模式为高中阶段成绩处于中等偏下的考生提供了更多的入学途径,并且给予有技能、艺术、体育等特长的学生更多展示才能的机会。这一选拔标准虽然给予了特长考生一定的优先录取的政策,但是从分值设定来看,优先录取的仍是文化测试分相对高的考生。这类生源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主能力较差,但性格活泼外向,情商较高,乐于参与学院各项活动。

3.1 以传统的考核结果作为录取依据

在高职院试点自主招生的探索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文化测试的成绩高低最终决定学生的录取与否。以某电子类高职院为例,自主招生选拔包括江苏省统一的文化测试和由学院组织的面试两个部分,在文化测试合格或者达到录取院校设定的分数线后,进入面试环节。在面试中,主要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创造能力及是否具有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特长。

目前,面试的评价结果不能完全作为录取生源的依据,主要是因为没有设定量化的尺度和便于操作的面试标准,现行的面试要求与高职院的生源需求联系不够紧密,并且分数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为了使录取的依据便于量化,文化测试的分值仍然占到主导。从在校的高职院自主招生生源特点来看,学生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并没有突出的表现。

3.2 学生培养与预期目标的差异较大

目前的高职院自主招生的选拔方式给予了高职院很大的自主权,高职院希望通过面试的方式选拔专业技能较强或有其他特殊才艺的学生。然而,通过对某电子类高职院校各类生源的培养状况的分析,自主招生学生的培养与选拔预期的目标差异较大。就毕业生就业、升学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每届有近12%的毕业生通过江苏省“专转本”考试升入本科院校就读,转本的这部分学生中自主招生生源仅占5%。由对用人单位的回访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数据来看,近68%的自主招生生源毕业后从事了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销售工作。这一系列调查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自主招生生源毕业后直接就业,且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较低。

4.制定高职院自主招生生源选拔标准的建议

4.1 选择合适的生源,确定生源选拔预期目标

高职院是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类院校,从本质上讲,高等职业教育不是淘汰教育,而是成功教育、普及教育,是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目标应该是让所有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成为合格人才,而作为求学主体的学生千差万别,所以对学生的成才目标定位必须区分为多种类型。

在自主招生生源选拔时,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生源群体。高职院校可采取更灵活多元的录取标准。一方面,可以与教学质量高、信誉好的中专、职校联合培养人才。通过技术培训等方式了解中职校的生源状况,招生前期,协助中职校做好中高职的衔接,让中职生深入了解升学的途径和意义。高职院可以针对中职校优秀毕业生和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的学生给予免试入学或特色加分等政策,吸纳更多有潜质的优秀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应该明确毕业生的人才定位就和业岗位。虽然目前高职院毕业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升入本科继续学习,但是这个比例很小,也不是高职院的主要培养目标。高职院通过明确毕业生的就业趋向,让考生目标明确,对高职院而言,可以招到适合于有意愿从事技术岗位工作的生源。

我们应根据生源结构与特点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专长,强化技能,提高兴趣,树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有效的育人理念,才能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4.2 制定面试细则,按专业大类进行面试

在跟踪自主招生录取生源的调查中,考生普遍反映自主招生考试内容有一定难度的占14%,认为正常难度的占44%,认为很简单的占42%;更有88%的学生认为高职院自主招生的录取是偏重文化成绩。通过调查发现,现有的自主招生考核模式没有真正适应高职生源状况,实现其培养目标。因而,科学设置高职院自主招生录取模式中笔试与面试的权重,可以摆脱传统高考中以分数决定录取的模式。

高职院在设计面试内容时,应该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相符合,同时可以参照用人单位招聘的模式按专业大类进行面试。以某电子信息类高职院为例,将招生专业分为电子制造类、信息服务类、通信维护类等大类,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公布招生要求,包括学生文化基础要求、技能要求、个人素质及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和发展空间。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参加1—2个专业大类的面试。

采用这一模式进行面试,一方面可以避免考生在专业选择时的盲目性,让自主招生的面试成为一种双向选择,让报考考生清楚自己今后的课程和未来发展。另一方面,不同专业类别的评判标准是不一致的,分类别面试,便于制定面试细则,便于比较、量化和操作。

5.结语

高职院校试点自主招生后,招生模式由单一的普通高考发展为多渠道招生,生源出现了多样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稳定职业类院校的就业率,重视生源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制定生源选拔标准,高职院可以避免盲目追求文化测试的高分,招收到适合学院发展的生源;自主招生实行按专业大类面试,有利于正确引导考生的志愿填报,并且让学生在进入高职院后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1]孟丽涛,杨丽敏,周光波.云南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方案的实施与效果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6):36-38.

[2]于建华,任心甫,王雪燕.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29):37-39.

[3]蔡天作.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模式改革探索[J].神州,2014(14):216-217.

[4]孙佳.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3):81-82.

[5]张五一,郑霞,曹玉玲.电子专业学生专业选择情况分析[J].市场研究,2007(11):24-27.

[6]樊明成,陈小伟.中国大学生专业选择调查之基本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9(03):91-96.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高职院生源结构差异对学生素质及招生策略的影响研究”(编号:2012SJD880032),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生源多态性对课程教学质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编号:B-b/ 2013/03/059),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多元化招生模式下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编号:2014SJD274)。

猜你喜欢

学习态度生源院校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义务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对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与家庭背景关系的实证调研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