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主管理应当成为一种企业文化

2014-02-03石美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厂务民主文化

石美遐

民主管理应当成为一种企业文化

石美遐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

我国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可以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在60多年的进程中,我国的企业民主管理已形成了较完备的立法和制度体系。为了使企业民主管理在更高层面创新式发展,需要多维度的立体视角来研究企业民主管理问题。本文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企业民主管理可以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种自然的需要。如果能够将民主管理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则民主管理可以成为企业的一种自然行为,从而从根本上摒弃形式民主。

企业;民主管理;企业文化;员工

一、问题的提出

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厂务公开制度作为我国企业民主管理的标志性制度在我国实行已有十几年了。该制度的发展从数量上讲,已具相当规模。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于2013年2月17日公布的《关于2012年全国企事业单位厂务公开和职工代表大会建制情况通报》显示,到2012年9月底,全国已建立工会的企事业单位单独建立厂务公开制度的有395.5万家,比上年增加132.3万家,增长率为50.3%。其中公有制企业23.6万家,建制率为84.5%;事业单位41.3万家,建制率为76.8%;单独建立厂务公开制度的非公有制企业330.6万家,建制率为78.8%,区域(行业)职工代表大会覆盖的企业158.6万家,合计建制率为84.6%。

从立法的角度看,我国的企业民主管理已经具有了比较成型的法律体系,制度建设亦比较完善,该制度的建设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要使企业民主管理更加深入地发展,使其发挥更强的实效,需要在理念上扩展视野,即在已有的硬性的(或者说有形的)维度基础之上增加一个软性的维度,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视角。

在厂务公开制度建立十几年的今天,需要我们思考如何使厂务公开制度持续而深入地发展?本文作者认为,除了立法和执法以及制度上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性推进等必要手段外,还应当注重厂务公开制度发展的另一层面的因素,即将民主管理作为一种企业文化加以倡导和培育。也就是说,除了从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层面建设厂务公开制度外,还可以营造一种有利于企业民主管理深入发展的软环境,特别是将民主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文化之中。

二、民主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内在关系

在我国现代管理学领域,可以说,“企业文化”的称谓源自国外。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管理哲学、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其中的企业经营管理哲学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如何处理雇主与雇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消费者和生产者、产品质量和产品价值等关系。虽然具体的企业文化因国、因地、因企业而异,但通过对国内外诸多企业的文化比较研究发现,企业文化中有些内容是共同的,如企业民主管理的思想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管理即是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而企业的民主管理可以领先于社会和政治,进而最终影响整个社会民主的发展进程。

企业文化中内含的民主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力”说与民主管理

有观点认为,管理之道就在于“借力”。就是上一层需要借下一层的“力”,具体讲即高层主管借中层管理的脑力,而中层管理又借基层主管的脑力和体力,基层主管则要借一线员工的智慧和体力。可以说,没有员工的参与管理,没有民主管理的企业文化,这种“借力”机制是实现不了的。

之所以能够借力,还在于人的特性。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渴望参与是人的特性之一。

(二)人本管理的企业文化与民主管理

第一,国外学者对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特点之一是把对人的研究,包括如何重视人、以人为本的研究置于首要地位。这种基于人本的企业文化特点明显地区别于基于物的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文化模式。著名的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彼得.德鲁克就曾提出,管理以文化为基础。他认为,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并根植于政府制度和政治制度之中。管理受到而且应该受到文化的影响;同时,管理和管理人员又影响文化和社会的形成。企业管理中最根本的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的宗旨在于使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各得其所,各尽所能。管理发展到今天,管理从最初的规章制度发展到人的自律规范较高境界,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一种文化认同。管理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才能。而这当然离不开民主管理的思想。

第二,人本管理的基本含义是企业经营靠人。根据人本管理的理念,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体是全体员工,企业的运营需要全体员工的身心投入。实行“全员经营”有利于激发每个员工投身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而“全员经营”的前提之一是将全体员工纳入民主管理的框架之内。

第三,人本管理包括若干层次,即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等。其中的民主管理的具体含义包括,企业主管应多听少谈。民主管理的本质是让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如果管理者在做出事关员工利益的决策而又不让他们参与的话,员工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同时还会引起反感。

(三)以人为本与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涉及到与企业有关的各个方面,包括股东、员工、顾客和公众等。股东对企业有所有权;企业家拥有对企业的控制和管理权;顾客和公众通过手中的“货币选票”和舆论来行使其权利,实际上对企业拥有监督权和否决权。而员工通过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行使其作为生产要素应有的权利。以人为本一方面表现为将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但更重要的是将人看作是企业的重要资源。

国内有文献提出,在企业内部,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解决员工与企业的关系问题,其实质是如何看待企业员工的权利和需要的问题。在信息时代,员工多元化的价值追求不仅仅是需要满足的要求,而且是创造力的源泉。信息时代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会,同时企业面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这些都迫使企业选择民主的发展模式,从企业的角度看,这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

民主管理要求管理者具有集思广益的能力。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达到全体员工共同经营的境地。善于听取员工建议不是某一种形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需要。

(四)民主管理与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的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而民主管理恰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按此逻辑,企业文化中所包含的民主管理的思想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因而,应当受到企业的欢迎和大力倡导。

从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看,企业精神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给人以鼓励和荣誉,也给人以约束。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全体员工具有强烈的向心力,将企业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到企业的经营目标上。企业精神恰好能发挥这方面的作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难把握的因素。现代管理学强调人的因素和人本管理,其最终目标就是试图寻找一种先进的、具有代表性的共同理想,将全体员工团结在企业精神的旗帜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五)民主管理与企业绩效

从员工的角度讲,企业精神包括参与、协作、奉献。企业精神就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一致。现代企业员工值得倡导的一种意志状况是参与和协作。参与也就是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是企业兼顾满足员工各种需求和效率、效益要求的基本方法。员工通过参与企业管理,可以改善企业中的人际关系,进而实现自我价值。而企业则由于员工的参与,其工作得以改进,企业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得到提高,最后实现更高的效益目标。有资料显示,从日本公司和美国公司的情况看,实施参与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可以提高效益50%以上,有的可以提高一倍甚至几倍。增加的效益一般有三分之一作为奖励返还给员工,有三分之二作为企业增加的资产投入再生产。

关于民主管理对于企业绩效的直接效应,美国和日本的学者均有明确的认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日裔的美国管理学者威廉.大内的著作《Z理论-美国企业界赞扬迎接日本的挑战(1981年4月出版)》,该书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这就是,“使工人关心企业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美国托马斯.J.彼得斯和小罗伯特.H.沃特曼(1982年出版)在《成功之路》一书中基于对43家优秀公司的调查,提出了优秀公司的8种优秀文化品质。这些品质之一是,“以人为本”。该书中提出,“优秀企业总是把普通员工看做提高质量和生产率的源泉”,“而不是把资本支出和自动化作为提高生产率的最主要的源泉”。

人本管理文化模式代表了现代企业管理的趋势,它不仅在西方,而且在中国,也正在成为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之一。

三、我国的企业文化与民主管理机制

中国的企业文化已经经历了对国外理念接受、借鉴其一些形式到发展建立适合中国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的阶段。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关键之一在于使国外的企业文化中国化的问题。例如,我国企业中的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就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反映企业民主管理的一种企业文化。在多年总结我国自有的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加之借鉴国外企业文化,我国的企业文化已经比较明显地体现出自己的特色。

1.尊重员工的理念

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就是人本管理。人本管理的前提是要尊重人。尊重员工是企业走向人本管理的通行证。中国式的人本管理特别强调把尊重人放在第一位。自尊心是人的本性。受人尊重是人的本性要求,尊重人是人本管理的本质要求。只有员工感到自己尊重的需要受到经营者和管理者的重视并得到满足时,才能激发出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人首先是尊重员工。而在现实中,有些企业的员工如同一种会说话的机器,至于员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更是无从谈起。这也是一些企业中员工满意度低的原因之一。

2.企业文化与职工代表大会

在尊重员工的问题上,我国的职代会制度可以发挥很好的载体作用。作为民主管理的主要载体,职代会应当真正成为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平台,理性表达员工诉求畅通的渠道和开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等维权工作的重要保障。

那么,职代会的运作如何体现民主管理?第一,议题的选择应是员工最关心,与他们直接利益联系最紧密的问题;第二,让员工实现知情权。企业管理层应将集中的权力分散化,把隐蔽的权利公开化。如果企业遇到了经营的困难,也应将此告知员工,听取员工对解决问题的建议。第三,坚持双赢的目标。职代会要寻找员工与企业利益的交汇点。企业民主要将员工的近期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结合好。除了职代会的作用外,在质量管理上,也要让全体员工参与其中。

3.我国企业的“参与激励”与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激励员工。激励的途径有若干,但“参与激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参与激励就是通过鼓励员工参与组织沟通的决策工作,从而发挥员工的能力。如果回顾一下我国自1949年以来企业民主管理的历史,可以发现,参与激励是我国企业管理的好传统。我们今天研究企业民主管理时,往往首先翻阅的是关于国外的理论和方法,而忽视了我们自己在企业民主管理方面的积淀。如,20世纪50年代的《鞍钢宪法》的五项原则中就体现了人本管理中参与激励的思想与方式。《鞍钢宪法》的具体内容包括干部参加生产劳动,使干部深入第一线与工人打成一片;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使职工更好地发扬主人翁精神。在西方的企业管理理论中,员工参与激励也被视为提升士气、提高生产力的有效方法。

在世界范围内,自21世纪以来,参与激励的内容进一步发展,它包括信息分享,使员工通过参与决策体现了自我价值成为可能,这也缩短了企业与员工的心理距离。在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中,他们被赋予了一定的权力,员工的才能得到尊重和发掘,其工作积极性大大提升,最终的结果是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可以说,职工参与管理的程度越深,其对企业的归属感越强。

上海宝钢的案例是参与激励的生动典范。在宝钢,在生产经营中,公司针对本部门、本班组存在的问题,自下而上地组织员工自选课题,研究攻关,使员工真正参与企业的管理,因而较好地培养了员工“爱宝钢当好主人”的精神。

4.我国近期厂务公开的可喜践行

第一,宏观层面的大力推进

从我国近期的厂务公开实践看,也表现出民主管理融入企业文化的表象。首先表现为宏观层面的全面推进,扎实有效。例如,在一些地区和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实效进一步增强。各地围绕实施“十二五”规划任务,普遍开展了“公开解难题、民主促发展”主题活动。其目的在于,团结广大职工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献计出力。推动企事业单位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主线,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贯穿于主题活动之中。

根据陈荣书同志的讲话,我国近期厂务公开的特点之一在于,很多企业根据不同企事业单位的特点、难点以及职工关注的热点,确定主题活动的工作重点和活动方式,就企事业单位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建议,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畅通职工利益表达渠道。

这一具有现阶段中国特色的厂务公开的形式,进一步丰富了民主管理的内容和形式,对于提高职工代表提案的质量,激发职工群众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极为有利。

另外,多年来,我国各个地方出台的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中观层面的规范体系。

第二,微观层面的创新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基础层面涌现出很多民主管理的生动案例。我国的各类企业近年来不断涌现出很多好的厂务公开的鲜活范例。限于篇幅笔者这里仅举二个案例。

一是给人印象较深的,攀煤集团公司精煤分公司的班组民主管理。这种覆盖到所有员工,能够实行于企业最基层的民主管理制度说明,民主管理在这样的企业中实际上已成为一种企业文化。

二是中铁二十三局八公司在实施企务公开工作中,不断创新形式。“坚持渠道上多样化。我们既要利用会议、板报等传统形式,还要通过信息化平台、宣传栏、公司新闻网站、企务公开专栏等方面,将企务公开真正融入到企业日常管理运行中。也可以利用短信、博客、微信等新的平台,及时把信息传递给员工,全方位畅通公开渠道。”不仅形式上创新,该企业还探索了一整套企务公开的运行机制。包括参照“ISO质量体系标准”编制出一套简便易行的《企务公开程序控制办法》,把企业公开的项目、内容、形式、检查、考核、奖惩等具体工作排列成工作流程,采取全方位、全过程的程序控制,使运作更加规范合理。将企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组织领导及责任制度纳入到ISO质量管理体系,融入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形成“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程序,时时有控制,环环有考核,奖惩有规定,不良有纠正”的企务公开工作体系。如此详尽的运行体制同样说明了民主管理已经嵌入到了企业的管理文化之中。

由此也可以说明,对于我国学术界而言,在研究借鉴国外相关做法的同时,该是认真、系统总结并推广我国自己的企业民主管理特色的时候了。

四、结论

第一,诚然,立法和行政的手段具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但也要看到,企业民主的发展也需要多元手段的共同作用,包括使它成为一种文化。如果民主管理能够发展成为一种文化,则我国的企业民主管理可以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或者是境界。

实际上,将民主管理作为一种文化来倡导在我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包括立法的完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规制建设具有多年的丰富经验、已出现了很多好的范例,可以说,在一些企业中,民主管理已开始形成一种文化或是处于萌芽状态。

第二,民主管理与企业文化融合具有积极作用。首先,作为一种企业文化,可以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更好地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之中,使之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只有使得民主管理成为一种文化,才能使它成为一种企业方的自然行为,从而摒弃形式民主。我国大量企业厂务公开的成功经验说明,如果民主管理搞得好,员工真正参与到了企业的决策中,可以起到降低管理方决策失误的风险。再次,使得民主管理成为管理方和职工方共同的事情。则企业方就不会排斥或者是应付了事。对于职工个人而言,如果民主管理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就不太可能出现职工对于民主管理缺乏兴趣的现象。

第三,各国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具体背景不同,其民主管理的文化的具体形式也各异。我们在发展企业民主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企业民主管理的主流形式是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同时,我们也鼓励企业根据各自的特点培育各类形式的民主管理文化。

[1]刘光明编著.企业文化(第三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马林,钟晓光著.企业文化中国化[M].北京:中国敬意出版社,2010.

Democratic Management Should Become a Culture of Enterprises

SHI Meixia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The institutional improvement of democratic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s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1950s in China.During the process of more than 60 years,the system of democratic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s in China has taken shape of a complete system of legislation and institutions.In order to realize developing democratic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s in more creative way,it is needed to research the issue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This article analyzes from an angle of culture,viewing that the enterprises’democratic management can be a natural demand from the managers’point of view.If democratic management can be fused the enterprises culture,then democratic management will become a natural behavior,and all kinds of formal democracy will be abandoned in enterprises.

∶enterprise;democratic management;culture of enterprises;employee

F272.93;F270

A

1673-2375(2014) 06-0001-05

[责任编辑:简洁]

2014-10-08

石美遐(1956—),女,北京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劳动关系

和劳动法、劳动经济和社会保障研究。

猜你喜欢

厂务民主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多措并举助推厂务公开
谁远谁近?
黑河市总工会深入推进厂务公开工作
绥化市总工会召开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第一次联席会议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民生银行西安分行获评“厂务公开职代会五星级单位”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