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科学术期刊提高学术影响力的策略

2014-02-03王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社科影响力学术期刊

王军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图书馆,北京100102)

[编辑学研究]

社科学术期刊提高学术影响力的策略

王军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图书馆,北京100102)

学术期刊上的学术成果被同行或者非同行在规范的前提下引用,获得了推进学术研究的生命力,该学术成果的学术价值就在思想传承中得到体现。社科学术期刊必须研究什么性质、哪些学科的稿件更加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出发,测度和评价了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反映出学术期刊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社科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学术影响力

一、社科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

社科学术期刊依据主办者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由社科研究系统(包括国家和地方的社会科学院、社科联)主办的,例如中国社科院各研究所的专业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哲学研究》、《经济研究》等等;一类则是由各高校主办的高校文科学报和社科学术期刊(也包括各部委党校主办的学报或者不冠以学报名的学术刊物),如《北京大学学报》、《文史哲》等;还有就是新闻出版企业主办的社科学术期刊,这类期刊数量不多。前两类刊物占社科学术期刊的大部分,它们最初在办刊宗旨、选题内容、读者对象、作者队伍以及选稿方式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区别,随着高校文科学报的不断发展,二者在选题内容、读者对象、作者队伍以及选稿方式等方面的区别已经逐渐消弭,都在为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做贡献。

学术影响力既属于哲学认识论或科学社会学的概念或范畴,同时也可以是文献计量学的概念、范畴和指标。当从后者被定义和解析时,一般通过概率论、矩阵分析、网络分析、图论和聚点分析等数学工具对期刊数、论文数、引文数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评估学术文献及其载体——学术期刊所体现的学术水平和发展趋势,揭示科研热点、前沿课题和前沿学科。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可以简洁表述为期刊在其专业领域的地位或影响力。目前通行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一般有影响因子、期刊总被引次数、平均引文率、他引率、期刊被引半衰期等等,它们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出发,测度和评价了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反映出学术期刊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学术成果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及其思想性是难以用数学手段测量的,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性同样是难以测量的。作为社科领域学术成果的载体,社科学术期刊承担着繁荣学术研究,传播学术思想;倡导理论创新,积淀文化知识;评价学术成果,构建学术信用的责任。因此,还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将社科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表述为,通过对人文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洞察,揭示与把握蕴藏其间的客观的社会规律,从而产生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社科学术期刊需要不断提高学术影响力,而学术影响力的提升有助于社科学术期刊更好地担当责任。

二、社科学术期刊提高学术影响力的策略

(一)基于社科学术期刊质量的策略

社科期刊的学术质量,主要指的是期刊所反映的学术成果内容的原创性和创新性。从期刊与学术、社会的互动来看,社科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更多地是由期刊的学术质量决定的。社科学术期刊要提高学术影响力,就要从提高学术质量入手,通过用心筹划和着力经营,培育、维护社科学术期刊的学术声誉,扩大学术影响。

1.创新办刊理念,改进办刊方法

社科学术期刊具有学术性和政治性两个基本属性,它们制约和影响着社科期刊的发展。社科学术期刊的作者大多是来自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法学等各个社会科学领域的专职研究人员和高校教师,通过对上述学科领域中的有关问题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形成具有独立见解和观点的学术成果。可见,学术性是社科学术期刊的基本属性,也因此有别于政治宣传、时事新闻等类型期刊。社科学术期刊为社会科学各领域交流最新研究成果、传播新观点和新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对繁荣社会科学研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社科学术期刊涉及的学科领域及其性质决定了社科学术期刊还具有政治性。在上述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法学等各个社会科学领域中,不可避免会直接涉及阶级、政党、国家、民族、宗教等关系中的现实政治问题,研究成果带有作者的价值倾向和政治倾向。社科学术期刊是党的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社科学术期刊不可避免地具有政治性。社科学术期刊的这两种基本属性相互融合、相互统一,通过刊载既有研究深度和学术价值又能产生积极的政治导向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的研究成果,社科学术期刊也就实现了学术性和政治性的有机结合。

社科学术期刊应该属于半公共产品性质,在我国主要是由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和一部分经营性的非赢利组织举办。考虑到上述两个基本属性,在社科学术期刊的发展中,既不能简单地以市场思维影响学术期刊的办刊理念,也不能以经济效益为唯一尺度来衡量社科学术期刊的优劣。

多年来,由于行政管辖、条块划分,社科学术期刊的重复办刊、趋同化现象非常严重,缺少精品,众刊一面遭人诟病。因此,需要从办刊理念和办刊方法入手,主动创新、积极改进,培育学术经营意识,对理论内涵和学术空间进行深度发掘和开拓。能否将学术资源合理有效配置,进而形成学术风格,能很好地体现期刊的学术经营水平,体现期刊的质量。学术期刊要敞开大门,通过扩大交流、举办研讨会等方式,争取优秀稿源,同时主动向特定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约稿,还可以就某一主题开展公开征稿活动。

2.注重选题策划,保持学术水准

选题策划是指对期刊上即将呈现的学术成果主题进行策划。选题的价值判断是复杂的、综合性的,价值标准涉及政治、学术和现实三种价值标准,三种价值标准有机结合便形成了选题的价值评价系统。策划要反映社会科学的发展态势,关注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普遍性的学术成果,为现实问题的解决寻找对策。同时,基于选题蕴含价值的综合度量,对价值的实现程度及影响做出判断和评价。

学术期刊依据办刊宗旨和学术资源特点进行选题策划,体现编辑主体的创造性思维特征。通过选题策划,组织热点问题的讨论,探索前沿问题的走向,把握学术研究的脉动,对学术期刊提高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3.开展专题研究,追求学术特色

社科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准与学术特色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基础,在当前趋同化现象严重的形势下,可以说,设置调整栏目,开展专题研究,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期刊的编辑意图通过编辑有意识地组织文章和配置学术资源实现。通过栏目或者专题研究体现社科研究领域对那些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普遍性问题的最新、最深同时也是最全面的思考与表达,是现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

“创名栏”是社科期刊发展的重要举措,应当把打造名栏作为社科期刊工作的着力点,不等不靠,专心致志抓栏目建设和专题研究,把有吸引力或个性化的栏目设置和专题研究办成社科学术期刊生存与发展的金字招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展示高校科研成果,以高校社科学报品牌建设为核心,以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为目的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启动于2003年11月。至今,名刊工程已按计划进行了三批申报评审工作,共有31家高校社科学报成功入选。通过栏目设置调整形成学术关注点,提倡学术争鸣,鼓励学术批判,从而吸引学术群体,在某一学科、专业或重大问题研究领域连续、集中推出一批高质量、高品位、及时反映最新学术动向、代表学术界研究水平、在更大范围内引起学术同行注意、能够产生较大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的优秀论文。这种做法有利于学术成果的快速传播,有利于学术交流与争鸣,对深化学术研究,促进学术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打造名栏的过程中,可以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栏目主持人。专家、学者身处学术前沿,学术悟性与眼光高,在选题的确定、作者的遴选、栏目的策划等方面占据先机。同时,除了自身的研究团队,他们在学术圈拥有丰厚的人脉资源,优秀稿件自然不乏来源。栏目主持人依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学术影响,针对栏目特点和作者特长,围绕某一主题组织观点新颖、视角独特、内容翔实、流派各异的高水平的稿件,为期刊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有力地促进了期刊特色的形成。高校学报占地利之便,开社科期刊聘请专家学者为栏目主持人先例,一批由学者主持的栏目获得了较好的声誉。其他社科期刊纷纷效仿,如《南方文物》聘请故宫博物院长期致力于古陶瓷研究和陶瓷考古工作的王光尧研究馆员主持“土与火的艺术”栏目。

(二)基于社科学术期刊评价指标的策略

如前所述,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可以使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进行适量测度。从这个意义上看,社科学术期刊要在相应学术期刊评价指标的指引下,准确把握指标内涵,从而提高相应的测度指标。

这些评价指标中较为常用的是影响因子。①影响因子是指以文献被引用的情况作为基础,某种期刊在统计年的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前两年该期刊发表论文总数的比。数值越高,表示期刊影响因子越大。一般评价影响因子为两年,为了克服期刊在不同年份被引用的文献出现波动而使影响因子数值产生波动,影响评价结果,又推出五年影响因子做进一步做评价。②五年影响因子是指某种期刊前五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前五年该期刊发表的论文总数,其涵义等同影响因子。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看,某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表示其论文的学术水准就越高,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也较高。不同的作者在开展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时既可能引用他人的文献,也可能引用自身已发表过的文章,引用文献的数量势必会影响到影响因子的数值。因此在文献引用统计时要以他引数据(即排除作者和期刊自引的数据)为统计基础,以避免和减少这种情况的影响,较为客观地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因此,以影响因子评价某一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基础,是客观、公平和合理的。自1975年始,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每年在《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 Expanded)的数据基础上整理发布一套世界范围的年度《期刊引用报告》(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500种核心期刊在内的4700多种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作为SCI的附属产品。③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现隶属于Thomson Corporation集团。其中,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客观上需要更为综合的评价。目前,国内权威的期刊评价体系共有5个,其中,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面向科技学术期刊,其余3个均面向社科学术期刊,即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此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的评价范围限于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自2009年起,正式推出“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从定量维度和定性维度两个视角来反映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定量维度的指标有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web即年下载率、二次文献转载或收录,定性维度的指标有专家定性评审。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由相应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系数组成,其中,Web即年下载率这一指标反映的是在传统的印刷版读者外,网络读者对期刊内容的关注程度,是评价期刊在网络环境下传播效率的一项新的评价指标。

国内数字出版平台也尝试开展期刊评价。如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网把影响因子之外的其他一些评价指标纳入其统计指标体系,包括总被引频次、质量因子、高被引用次数、文献半衰期、即年引用指标、他引率、基金论文比、海外论文比、论文作者机构分布、论文机构分布,等等。中国知网提出了期刊影响因子指标体系,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公开的期刊评价指标统计标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数据统计规范》,于2010年首次推出“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致力建设“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探索更为全面地评价一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社科学术期刊都很重视期刊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每4年评选1次,出版纸质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每年评选1次,出版纸质目录《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计量指标——论文、引文与期刊引用统计》,评价的期刊学科范围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相似,重复率较高;“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评选周期不定,目前可见2006-2010的核心期刊名录;“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已推出2009、2011-2012、2013-2014共3次评价结果;“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每年评选1次。这些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各异,拥有各自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各评价体系每一次更新评价结果都会惹得几家欢喜几家愁,评价结果对学术期刊的价值被不断强化、放大,背后潜藏的各种直接和间接利益则加剧了这一现象。

社科学术期刊要掌握上述评价体系的特点,遵从相应评价指标的指引,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保证期刊质量的同时尽可能优化相关指标。各评价体系在评价对象、评价指标选择等方面还是有所不同。即使同一指标体系,评价指标选择上的变化也是存在的。比如,除了专家评审,“中文核心期刊”在1992年第1版中仅有载文量、文摘量、被引量3个指标,1996年版和2000年版增加了被索量、被摘率、影响因子3个指标,目前可见的最新版本为2011年版,共有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等9个评价指标。追踪指标体系的变化,深入剖析、准确把握指标内涵,分析影响评价指标的因素,并进而对这些影响评价指标的因素施以不同的策略予以改进,最终获得较为满意的评价指标。比如,针对影响因子这一指标,可以采取适度控制期刊发表论文总数的方法,在被引用总次数保持不变的假设下即可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如果总被引次数有所提升,那么影响因子这一指标的提升就相当可观。

在众多的指标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一个词——被引频次。学术期刊上的学术成果被同行或者非同行在规范的前提下引用,获得了推进学术研究的生命力,该学术成果的学术价值就在思想传承中得到体现。

社科学术期刊必须研究什么性质、哪些学科的稿件更加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依据期刊的办刊宗旨,对所涉及的学科和学术成果类型应当有清晰、准确的全面把握。高引用率的学术成果需要几方面的共同努力方可促成。首先是优秀的作者,国际一流学术期刊长盛不衰的秘密就在于将一流作者的学术成果及时传播;其次是有洞察力的审稿专家,引导期刊向更高层次发展;第三是忠实的读者,学术期刊的读者是稳定而小众的;第四是积极有效的推广宣传,通过建立期刊网站、加入大型数据库对外广泛宣传,通过参加专业学术研讨会有针对性地宣传等。

[1]王银娥.学术期刊质量与学术影响力[J].唐都学刊,2011,(3).

[2]何秀成,庞龙斌,黄梅.基于影响力因子评价的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白云.社会学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J].学海,2008,(4).

[4]袁玉立.学术影响力与学术期刊的导向[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4).

[5]孙麾.学术期刊的竞争力[N].光明日报,2011-06-28.[6]邱均平,吕红,余厚强.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理念、方法和结果分析[J].中国出版,2013,(12).

[7]赵健杰,谢安邦.编辑理性与期刊发展[M].天津: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The Strategy of Increasing Academic Influence of Social Science Journals

WANG Jun
(Beijing Institute of Economic Management,Beijing 100102,China)

If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published in journals are quoted by other researchers normatively,the academic value of achievement will be reflected in thought inheritance.Academic journals ofsocial science mustresearch on what articles will contribute to increasing their academic influence and popularity.The academic journals evaluation index of academic journals can measure and evaluate the academic influence of journals,and can reflect the journals’role in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literature exchange.

academic journals of social science;evaluation index;academic influence

G232

A

1673-2375(2014) 06-0118-04

[责任编辑:文沂]

2014-10-08

王军(1967—),女,河南焦作人,博士,副研究馆员,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图书馆副馆长。

猜你喜欢

社科影响力学术期刊
社科成果展示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社科成果展示
西安交通大学社科三刊简介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人文社科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