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在知识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2014-02-03张淑玲张艳梅李树魁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素养环境大学生

张淑玲,张艳梅,李树魁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承德067000;2.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河北唐山063300)

泛在知识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张淑玲1,张艳梅2,李树魁1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承德067000;2.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河北唐山063300)

泛在知识环境的到来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泛在知识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新特点及存在不足,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更新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丰富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开拓信息素养教育渠道。

泛在知识环境;大学生;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

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及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对信息的组织和利用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在E-learning、E-Science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工程得到长足发展后,泛在知识环境已成为当前信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泛在知识环境对信息的组织、获取、交流、评价及利用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素养是融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为一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使大学生适应泛在知识环境的需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利用信息,必须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一、泛在知识环境及其特征

(一)泛在知识环境的概念

泛在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它源于拉丁文Ubique,即处处、随处、广泛存在之意。早在1991年日本的科学家就提出了泛在计算的概念,后来又出现了泛在网络一词。2003年1月美国科学家丹尼尔·阿特金斯在《Syber基础结构实现科学与工程的革命》的报告中,对Syber基础结构做了充分研究,为美国信息技术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2003年6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知识在信息中迷失》的趋势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泛在知识环境一词。

泛在知识环境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信息知识来进行学习活动的场景。它是由知识资源环境、基础网络环境、终端设备和用户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的动态系统,用户是这个系统的中心。泛在知识环境的目标:知识的泛在化、服务的智能化、体系的协同化、学习的终身化。当前构建泛在知识环境已成为各国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将会日益影响人们的生活、教育、学习等方面。

(二)泛在知识环境的特征

1.信息来源泛在。传统的信息源主要集中在图书馆、情报机构及信息服务部门,信息的类型以图书、报刊杂志、研究报告等为主,在泛在知识环境下,网络信息随处存在,信息类型丰富多样,可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2.信息设备泛在。传统的信息环境下,信息利用者到图书馆等信息机构,查阅信息主要借助目录卡片、计算机等信息设备。在当前的泛在知识环境下,信息设备集成度和普及化越来越高,手提电脑、电子阅读器、iPad、MID等手持设备成为多数人的必备用品,使有信息需求的用户随时随地可以方便的获取信息。

3.信息行为泛在。现代生活、工作、学习的快节奏,使人们随时、随处都有查询、利用信息的需求和愿望,需要不断地存储、获取、选择、评价和利用信息。

4.信息技术泛在。信息技术是信息科学发展的推动力,在泛在知识环境下,不论信息资源的泛在,还是信息行为的泛在,都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实现的,因此,RFID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各类信息技术将虚拟化和无处不在。

二、泛在知识环境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

(一)泛在知识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影响

1.信息素养环境发生变化。泛在知识环境下,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仅2007年全球产出的信息量相当于全世界所有图书所含信息量的五百万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每年产生的信息量在逐年增加,如此内容广泛、种类多样的信息已成为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严重影响干扰了人们对信息的正常使用。社会信息环境的变化对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不能适时得到提高,则无法在泛在的知识环境下学习与生存。

2.信息素养工具发生变化。传统目录、索引、题录以及网络搜索引擎等检索工具是人们检索信息的主要助手,泛在知识环境下,手机、平板电脑及其他可移动设备已在人们学习、生活中随处可见,方便适用、功能强大的检索工具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泛在知识环境下,大学生要关注信息工具的发展,及时掌握最新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才能在获取信息时得心应手。

3.信息素养主体发生变化。泛在知识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都发生了变化。快速更新的信息技术及海量的信息资源,要求大学生对信息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形成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及时补充新的信息知识和技术,增强信息的鉴别评价能力,这些都是泛在知识环境对大学生提出的新挑战。

4.信息素养教育发生变化。社会信息环境的变化,要求高校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进行重新思考,从教学方式、内容、模式上进行改进创新,以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大学生。

(二)泛在知识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缺失表现

虽然近年来大部分高校非常重视信息素养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说,还远远不能适应泛在知识环境的需要,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信息意识不强。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与认知情感、态度的总和,包含对信息的感受力、判断力、观察力、信息价值观等内容。某项调查显示,在学习中能够主动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学生,只占三分之一左右,说明大部分学生尚未认识到信息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信息意识不强还表现在对信息保密意识的忽视,很多大学生经常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在网络上,没有意识到信息的泄露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和困扰。

2.信息能力弱。信息能力是指信息的检索、获取、评价、鉴别与信息应用、信息创新能力,它是信息素养中最核心的要素。目前很多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存在欠缺,不能快速、精确地找到所需信息,无法对信息的真伪和价值做出评判,不具备信息的开发与利用能力,泛在知识环境下,尽管海量信息充斥我们周围,但却常常“望洋兴叹”,由于信息能力的不足,从信息中获取的帮助少之又少,确实有些遗憾。

3.信息知识匮乏。信息知识是有关信息的基本理论、信息技术及使用方法的知识,它是信息素养的基础,很多大学生不熟悉图书馆的基本常识,经常上网却对网络知识知之甚少,只了解些表面的、片段化的知识,这也影响了信息素养的提高。泛在知识环境下,信息知识更新频率加快,要求大学生认识到信息知识的重要性,及时补充新的信息知识。

4.信息道德失范。信息道德是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守的信息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它是信息生产者、信息服务者在从事信息行业中的行为准则。大学生信息道德失范的表现有:破坏信息设备、恶意下载删除文件、网络欺诈、阅读传播不良信息等,违背信息道德不但会给大学生生活学习带来影响,也会给学校、国家带来损害和威胁。

三、泛在知识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对策

(一)更新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为了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泛在知识环境下,调整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是必要的。

1.机动灵活的安排教学活动。泛在环境下,知识的随时、随地易获取性,使各种智能终端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信息素养教学也不再受教室的空间限制,教学活动可以安排在实习室、网络机房甚至只要能够方便上网的场所即可。相对灵活的安排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会提高学习效率。

2.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信息素养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能力,需要在大量的时间中逐步积累才能得到提高,以往的信息素养教育过于强调理论的讲授而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泛在知识环境下,应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实习、在练习中体悟、积累经验。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多鼓励引导学生结合个人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积极主动地进行信息素养的学习,培养独立、有效、准确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丰富信息素养教育内容

信息素养是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在多年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中,基于信息素养的内涵要素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体系和内容。在泛在知识环境下,随着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要求的提高,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也应有所补充,今后的信息素养教育中,要以信息检索为基点,补充新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如自我学习信念、信息判断能力、文献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分析与评价、知识发现与知识创新能力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培养,使大学生信息素养逐步提升,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开拓泛在知识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渠道

1.利用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大学图书馆是知识的集散地,由于具有资源和技术的优势,可以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场地和智力支持,要充分发挥图书馆辅助教学的核心作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图书馆要加强自身软硬件建设,创造条件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最大的帮助。

2.建立信息检索课教学平台。信息检索课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主要形式,高校要集中优势师资,讲好信息检索课程,申报各层次精品课,搞好课程平台建设,为大学生自学提供条件。

3.举办专题讲座。定期开展信息知识讲座,为不同年级、不同院系的学生讲解信息知识、文献学知识、数据库使用知识;针对图书馆开展馆藏图书查询利用、工具书使用、文献传递等专题讲座。讲座的开展对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专业知识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也是信息素养教育不可或缺的形式。

4.加强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是依托网络,能够实现时时交互学习的信息素养教育系统,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学习过程,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最满意成效,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在广泛的范围内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1]岳晓光.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2):74-76.

[2]秦殿启.泛在信息社会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的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2,(8):43-48.

[3]庄善洁.论泛在知识环境下的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2,(8):121-122.

[4]张红英.浅议泛在知识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2):13-15.

[5]李晓云.泛在信息社会公共图书馆的公众信息素养教育[J].图书馆学刊,2013,(6):92-93.

[6]刘彩娥.“泛在”来袭:信息素质教育何去何从[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9-82.

[7]苏宏权,杨继红.泛在信息社会下医务人员的信息素养[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8):66-68.

[8]李安平,刘芳.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信息素质课程合体系建设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7):234-235.

On Information Qu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

ZHANG Shuling,ZHANG Yanmei,LI Shukui
(1.Hebei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Chengde 067000,Hebei Province,China; 2.Hebei Union University,Tangshan 063300,Hebei Province,China)

The 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 for information qu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Aiming at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information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we should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mode,enrich its content and expand channels of information quality education.

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college student;information quality;information quality education

G642

A

1673-2375(2014) 06-0103-03

[责任编辑:寸言]

2014-10-15

张淑玲(1964—),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副院长。

本文系河北省社科联项目“面向泛在信息社会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403032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素养环境大学生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环境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