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研究

2014-02-03宁晓菊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价值

宁晓菊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研究

宁晓菊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当前制度设计、政党决策、文化发展、公民教育的价值依托,是一种高屋建瓴、言简意赅的科学意识形态。它虽然要以日常生活为始源,或者说日常生活是其重要居所,但它与日常生活发展逻辑有着本质的不同,具有理论的普遍性、概括性、抽象性和高瞻远瞩性。因此,缓解价值理论的未来性、宏大性、普遍性与日常生活的当下性、实用性、情境性之间的冲突,是面向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迫切要应对的问题。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

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根本上而言,回答的是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向,即大学为谁培养人、培养走什么道路的人的问题。培养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促使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整体工作架构中,毫无疑问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近年来,各高校在“大思政”框架内,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阵地和主渠道进行引导,开拓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局面。然而,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依然面临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思路。

一、价值认同层面,尽力缩短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当前制度设计、政党决策、文化发展、公民教育的价值依托,是一种高屋建瓴、言简意赅的科学意识形态。它虽然要以日常生活为始源,或者说日常生活是其重要居所,但它与日常生活发展逻辑有着本质的不同,具有理论的普遍性、概括性、抽象性和高瞻远瞩性。因此,缓解价值理论的未来性、宏大性、普遍性与日常生活的当下性、实用性、情境性之间的冲突,是面向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迫切要应对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尝试从三个角度再努力。

1.尽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容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包括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当代青年的话语体系、贴近当前社会现实。当然,具体的方法会多种多样,但主导的思路是:将24字精准、理性的价值理论与生动、感性的现实生活无缝链接,将宏观的国家层面的政治需要与微观的学生个人发展诉求紧密融合,为高屋建瓴、抽象枯燥的理论赋予情感和生命力,从而实现熏陶、感化、理解、认同。不可否认,在高校有不少思政教育者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和水平,他们能够娴熟而精准地把高度概括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与当下的中国现实、学生实际紧密结合,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每一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但由于整个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不得不承认,确实有一部分思政教育者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还比较弱,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方面存在严重的抽象化、形式化、说教化弊病,招致学生反感。要提升这部分思政教育者的水平和能力,在教育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层面,组织高质量的师资培训进修,首先让从教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透彻理解和切身践行;其次也通过培训开展高水平的教学研讨交流,在方法论层面交流提升、和谐共进。这些都是很有效的。在高校层面,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示范课观摩等实施以老带新,从而全面提升教育者的水平,都是很有成效的做法。

2.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改变短视、实用主义的工具理性思维。今天的大学生,比较看重专业技能和物质收益,不太重视思想素养和精神生活。这方面环境的影响是主因。因此,要有根本的改变,光凭思政教育者,甚至光凭高校都不可能有大的效果,根本还在于要改变全社会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不良风气。但是在高校的领导层面,也应该有高远的眼光和视野,从思想到行动上切实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人财物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给予保障。目前不少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存在口头上思想上重视,制度上行动上忽视的状况,假借学生的呼声压缩思想政治教育的课时经费等,这种状况与中国大学生办学理念是不相符的。可想而知,如果教育者都极其短视、功利,缺乏道德情怀和社会责任,在思想上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已无关的意识形态的需要,又怎么可能让受教育者接受并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积极引导大学生有意识地摒弃简单的经验论,涵养科学精神。和社会其他人群一样,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其生活状态往往有着一定的保守性和惰性,行为选择具有路径依赖,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如果遇到事情,往往不愿多去揣摩与思索,倾向依靠过往经验和社会常规简单重复。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足现实而面向未来的崇高价值观,它虽然也有来源于国家政治生活、公民社会生活和个体日常生活的现状描述,但更多的是超越现实、指向未来的价值引领:在国家发展层面,希望引导大学生自觉投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建设洪流;在社会权利层面,希望引导大学生理性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基本权利;在公民伦理层面,希望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并身体力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三个层面24字的价值观概括具有强烈的理论凝练性、抽象性和普遍性,仅凭简单生活经验而不借助科学精神是不可能透彻理解更不可能切身践行这一价值观。人性中一定的保守性和惰性,加之成长于读图时代,当代大学生即使身为求新求异的年轻人,也不愿过多费神研究看起来枯燥、单调、“阳春白雪”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经验论不适合面向未来的朝阳社会。作为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大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给大学生传达这样的理念:在校期间乃至漫长人生,都应该加强人文科学的修练,涵养自身的科学精神,学着运用哲学、历史、比较、推理等方法考察社会、分析人生、应对世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和理论,非常需要无偏见的科学精神来捍卫和传承,因为没有“科学”,又何来“主义”?没有科学的价值分析何来理性的价值认同?没有理性的价值认同又何来心甘情愿的价值践行?

二、文化支撑层面,还需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中汲取精华

一种价值理念的倡导要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并在现实生活中切实地成为某个群体大多数成员的行动指南,必须具备的一个要素是:符合这个群体的文化认知、生活习惯以及社会心理,能够引起这个群体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真正认同与践行,都要看大学生对显性价值背后蕴含的隐性文化是否认同和接受。

1.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和历代积累的丰厚价值遗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血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具有强烈的连续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化未曾中断的根本原因正是在其核心价值的连续性。今天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当不例外。割裂历史,价值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某种意义上讲,文明就是以价值信仰为核心和纽带而建构的生存共同体,价值建设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文化传承中筑牢民族的精神家园。因此,在今天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中国传统社会价值体系中的合理因素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借鉴。这些价值智慧和文化智慧,历经岁月检视,极富科学性和真理性,不可盲目漠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培育如果不能吸纳和传承这种集体精神品质,就不仅会割断历史,更会与现实世界人们的思想价值理念相背离,让人无所适从,甚至造成价值观混乱、道德冲突和信仰迷失。

2.引导大学生向内发力,深入学习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历代积累的丰厚价值遗产。要引领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从整体文化建设的角度入手,应该引导大学生向内发力,在专业技能锻造的同时,全面提升学识素养、道德素养和历史学养。有了隐性的文化铺垫,显性的价值才有了依托和附丽。因为文化不仅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因此,面向大学生开设国学课,很有必要。因为大学生如果内在地有了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厚价值精华的积累和铺垫,对与传统文化和价值精华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与践行就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

三、方法运用层面,注重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经验的学习借鉴

在当今世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现实对照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以一种开放的胸怀检视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在内的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学习与借鉴其合理之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今天,这种学习和借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有开放性和超越性。开放性是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多元时代背景的积极应对。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多元思潮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和新困难,只有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和气魄才能更好地弘扬主旋律。如果在教育过程中只是唯我独尊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后果往往是思政课老师越强调的、越强行灌输的,大学生就越反感甚至越怀疑和反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社会上林林总总的价值观念和风起云涌的社会思潮,已经没有躲避之处,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全面、客观、理性的分析,让大学生自己在深入学习思考的过程中认清各种思想流派的的起源流变、精神实质,并逐步提高鉴别、甄辨的能力。总之,绕开社会思潮和复杂现实,就离开了大学生关心的现实热点,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自说自话。只有直面各种思潮的不同影响,才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进而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尊重个体性和差异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工程,固然要关注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需要,但绝不应该只是国家和政府工程,它更应该是生命个体的心灵工程。而且比之国家价值工程,大学生个体的“价值操练”可能更值得提倡。因为如果只指向群体和宏观而不关注个体和微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将只会是空中楼阁。这里,要严格区分并尊重个体认同的差异性。就是说,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关注和尊重大学生的个体选择。由于自身年龄、性别、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的差异,当代大学生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具有鲜明个体特征的一个群体。这导致其在认同和践行对社会主核心价值观时,在程度方面呈现出三种状态:即高度认同和高度践行、基本认同和基本践行、虚假认同和虚假践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了解这些不同,而且要尊重这些差异,并且正确区分三者的界限,做到既突出宣传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尊重个体认同差异,同时,积极进行培育和引导。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感召,而不是强行灌输,才能打动人心。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情感陶冶与实践修炼并重。调研显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受“教师主导性”的影响,还是有重理论灌输、轻实践修炼的弊病。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没有受教育主体不同程度的参与,教育传播活动就等于没有发生。所以,主体的参与是最关键的一环。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要尊重大学生的选择权、知情权、表达权,甚至反对权等,以保证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持续关注。

四、载体拓展层面,主动适应并积极占领自媒体、新媒体空间

随着新媒体以及自媒体的出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顺势而为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新问题。主要包括教育环境呈现出多维性、复杂性和开放性;教育载体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并存,非主流意识思潮扩张迅速等。那么,该如何积极应对呢?

1.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自我教育。许多大学生追求感官享受。新媒体时代,借助直观的图像等更容易被接收的感性形式,有助于教育内容被学生第一时间感知和接收,而非直接跨越到理性认识层面,这为大学生自我教育提供了空间。而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提高信息化能力和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如开发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录制精品开放课程和短小精致的微课,通过大学生普遍运用的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帮助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省思。

2.让社会教育参与到高校教育过程中。这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对象——大学生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新媒体的日新月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速向社会化方向改革和发展。具体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关键是要渗透到大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以此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业务发展脱离的现状。而要打通校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藩篱,信息化社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3.推动静态教育向动态教育发展。由于技术的局限,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是学习各种理论教材和读物,而且是以课堂讲授为主渠道向大学生传授。这种静态教育方式既使人群受限,也使教育内容的流动性较差。而在自媒体盛行、“微浪潮”蓬勃的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为媒介进行传播,不仅流动性、时效性大大增强,而且时空的限制大大弱化,可视化的内容更是让抽象的理论流动、活泼起来。这种动态教育方式使枯燥的理论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比纯粹静态教育方式的效度好了不知多少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当顺应形势,积极跟进,开拓和创造更为新颖、互动的思政工作载体,构筑起一个师生之间更为民主、平等和自由的价值交流和对话空间。

[1]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费聿辉,李纪岩.不同社会制度下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齐鲁学刊,2014,(2).

[3]李岩,曾维伦.网络阅读对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3).

On Educational Inno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for College Students

NING Xiaoju
(Guangdong Engineering Polytechnic College,Guangzhou 510520,Guangdong Province,China)

As the value prop of system design,policy decision,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China today,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concise and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ideology.Although the core values are originated in daily life,they are of a very different nature.Therefore,to eas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value theory and the daily life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for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educational innovation

G641

A

1673-2375(2014) 06-04-0092

[责任编辑:刘晴]

2014-10-08

宁晓菊(1971—),女,江西泰和人,硕士,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价值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