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例讨论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与效果观察

2014-01-27韦莹莹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0期
关键词:晨会急诊室护士长

韦莹莹

(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急诊室,江苏 扬州 225001)

病例讨论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与效果观察

韦莹莹

(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急诊室,江苏 扬州 225001)

目的 通过建立完善的病例讨论制度,提高急诊护理人员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应急能力,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依据护理部制定的病例讨论制度对急诊室护士进行集中培训,选择危重、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借鉴其经验教训。急诊病例讨论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每月选取一例本月较典型病例组织全科进行讨论,以PPT模式为主,结合图片,形象生动;另一种是每天晨会大夜班护理人员通过对当班或当天较有意义的病例进行讨论,总结自己的护理体会,对抢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同时查阅该病种治疗护理新进展,并对抢救过程中的配合进行实景演习。结果 通过对危重与疑难病例的讨论,提高了急诊室护士安全意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结论 应不断完善危重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制定其长效机制,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能力。

危重疑难;病例讨论;护士;护理安全;护理质量

急诊室护士因为急诊人流量大且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短,并且受年龄、护龄、学历等因素的影响加上护士缺乏及时分析回顾已处理病例的意识,导致很多抢救患者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被掩盖,得不到解决。其次,一些罕见与疑难病例也因为无法及时集中学习而导致被遗漏,难以达到所有护士及时分享、共同进步的目的。鉴于江苏省年轻护士考核方法的改革,对护士应对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为让全体护士切实掌握各种疾病护理常规及相关急救护理前沿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护理质量,适应新的考核模式。我院急诊室从2012年6月份起采取每月典型病例讨论和晨会典型病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应用于提高急诊室护士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护理质量实践中,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急诊室共有护士23名,年龄24~37岁,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10名,护士6名,工作年限1~15年。

1.2 方法

①病例选择:由护士长总结每月抢救患者情况,有针对性选择病情危重、护理难度大、护理问题薄弱等具有特点的病例进行讨论,尽量做到病种不重复[1],必要时由护理部指定其他科室人员参加;晨会病例讨论每天进行一次,晨会交班时大夜班护士选取自己班上或当天遇到的较有意义的患者进行病例讨论,死亡病例优先。②资料准备:选定病例后,从病史介绍、抢救经过、成功体会、存在不足、整改措施、需要讨论的问题及进一步采取的护理措施、抢救过程中的急救配合等七个方面进行准备。最后由负责护士和大家共同学习该病种最前沿治疗护理知识;护士长做出总结,提出新的护理要求。③时间安排:每月病例讨论每月科会集中进行,提前一周通知全科护理人员。每日晨会病例讨论在每日晨交班后进行。病例讨论结束后由专人整理及时供大家学习。④实施讨论:护士长主持会议,汇报人员对准备好的病例从病史摘要、抢救经过、成功经验、存在不足、改进措施、抢救过程中的急救配合等方面进行详细汇报,参与人员围绕患者病情观察要点、抢救护理、安全管理等问题进行讨论,深入分析病例,查找不足或存在的隐患,总结经验,提出整改措施。最后,护士长总结,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2]。⑤及时总结:讨论结束后,对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学习;根据病例讨论过程中发现的不足提出整改方案或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 效果观察

病例讨论充分调动了大家全员参与的精神,提高了护士共同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活动实施过程中,不同级别护士均能积极地对自己工作中处理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在工作间歇加强了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且高年资护士积极对低年资护士给予指导和帮助,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抢救过程中配合更加默契,在处理患者过程中更勤于思考,更认真地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于第一时间做出正确有效的处理,真正提高了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

病例讨论活动提升了护士的学习意识,为了解更多各病种最新急救护理知识,大家积极查阅各种文献,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各病种相关知识,组织全科学习,再灵活运用于平时的抢救工作中。

3 讨 论

3.1 提高了护士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

Potter等[3]指出,反思、语言和直觉是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的3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病例讨论前护理人员都会认真研究病例,查阅大量资料作为自己讨论时的发言依据;同时会通过深入分析抢救的全过程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2 利于抢救过程中存在缺陷的发现

过去因为不重视病例讨论的重要性,很多在抢救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被掩盖,包括护理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不完善[4]。通过病例讨论,护理人员能够反思自身的不足,发现急救流程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从而及时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急救流程。例如在抢救1例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后通过晨会病例讨论大家发现开放绿色通道、优化急诊输血流程可有效提高需要紧急输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家一起讨论,制订了一套急诊输血流程,有效缩短了备血时间,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3.3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通过一段时间的病例讨论发现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存在的部分缺陷是由于对某些疾病护理常规及相关急救护理前沿知识不熟悉造成的。在进行规范的病例讨论后,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提高,并且通过对抢救过程中的急救配合进行实景演练使大家在抢救时配合更加默契,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抢救患者时更加得心应手。

3.4 减少了护患纠纷和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通过病例讨论护理人员发现有些问题是因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够造成的,因此在平时工作中加强了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取得其理解配合,并注重人性化关怀,真正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服务。除此以外,通过病例讨论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得到了提高;抢救流程更加快捷、合理,有效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5]。

3.5 提高了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讨论中发现很多护理人员书写护理记录存在不规范现象,通过讨论决定将其作为品管圈活动内容,制定规范的护理记录书写制度,持续改进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加强护理记录书写质量质控力度,确保护理记录更及时、全面、准确、真实。

3.6 有助于护士长科室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病例讨论过程中护士长通过听取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发言,能更敏锐地发现护理人员的能力水平、特点及身上存在的亮点,有利于护士长在工作中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管理[6];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特长及能力分配相应科内任务。使护理人员工作更加积极,提高工作成绩。

因此,应在急诊科日常护理工作中,不断完善危重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制定其长效机制,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能力。

[1] 张妍,宋雁宾,亢君,等.临床危重病例讨论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2):145-146.

[2] 任改瑛,刘菲.死亡及危重患者护理病例讨论的实践与成效[J].武警医学,2009,20(10):955.

[3] 夏素华,孙宏玉,郑修霞.护理专业本科生评判性思维的测定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45-447.

[4] 陈淑芳.实例培训法在提高护士机械通气护理能力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0,21(16):139-140.

[5] 梁伟玲.模拟三级护理查房对提高护生整体护理能力的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1,4(8C):101.

[6] 陆静波,沈永红.360度反馈评价在实习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6A):67-69.

R473

B

1671-8194(2014)20-0335-02

猜你喜欢

晨会急诊室护士长
病人来啦,快抢救
对在急诊室接受治疗的急性胸痛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
上好小学晨会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等 你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三破三立”创新集体晨会
小学班级“小组任务型晨会”的实践与思考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打的
总护士长管理理念对年轻护士长的管理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