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手术治疗46例慢性鼻窦炎的护理体会

2014-01-24张云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4期
关键词:鼻窦鼻窦炎鼻腔

张云霞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五官科,江苏 盐城 224001)

鼻窦炎又被称为副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分为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其中慢性鼻窦炎较为多发[1]。慢性炎症刺激、环境污染、遗传、变态反应、鼻腔疾病(中鼻甲肥大、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当或者是没有得到彻底治愈等被认为是较为常见的致病因。患有慢性鼻窦炎的患者通常伴有头痛、脓痰或者是脓鼻涕、鼻塞等临床表现,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2]。由于慢性鼻窦炎的致病因较为复杂,传统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所达到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从而延误了患者的病情,无法得到有效的根治,具有较高的复发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鼻内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鼻内镜手术通过照明好、光线强的冷光源和小型多角度的高清晰度鼻内镜直视引导下开展手术,能够有效的降低传统手术在盲区操作时所引发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精细、痛苦小、创伤小等优点,在彻底清除不可逆病变的基础上对鼻窦和鼻腔的正常结构进行最大程度的保留,利用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操作对患者的鼻窦功能进行改善和恢复[3]。此外,在对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的同时,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不但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4]。本文对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46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龄16~68岁,平均(44.3±2.7)岁,病程3个月~24年。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嗅觉降低、流涕、鼻塞、流脓涕、头闷痛、听力降低、耳鸣、咽喉部干痛或者是有异物感等临床症状,经鼻窦冠状位和轴位CT检测均不伴有手术禁忌证。46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为单侧上颌窦炎并筛窦炎,有2例患者为单侧上颌窦炎并额窦炎,有3例患者为单侧上颌窦炎,有7例患者为单侧全组鼻窦炎,有9例患者为单侧全组鼻窦炎并鼻息肉,有24例患者为双侧全组鼻窦炎并鼻息肉。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所选取的患者在手术前均通过常规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对患者鼻腔的结构和息肉的位置进行明确。在手术前的1~2 d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手术时采取全身麻醉处理,在手术前半小时进行2单位血凝酶、0.1 g苯巴比妥和0.5 mg阿托品肌内注射,用浸润了1 mL的1‰肾上腺素棉球对患者的鼻腔黏膜进行处理,对患者的中鼻甲外侧缘、上颌窦、钩突等特定解剖位置自然开口周围黏膜下注射0.1%肾上腺素。进行Messerklinger术式,对患者的鼻息肉和钩突进行切除,对患者的额窦、蝶窦、上颌窦进行酌情开放,并对自然口进行扩大,对窦腔内的病变组织和脓液进行彻底的清除。在手术操作中,对患者的鼻甲是否存在高位偏曲、重度息肉样变或者是反向弯曲现象进行观察,可同时开展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鼻甲成形术。手术后对患者进行5~7 d的抗生素治疗,在1~2 d后将鼻腔填塞物取出,使用鼻腔类黏液促排剂、类固醇激素喷雾剂对鼻腔和分泌物进行清理。手术后1周在鼻内镜的引导下进行换药措施,术后3个月内每隔1~2周进行鼻腔痂皮、囊泡、增生组织的清除和复查,直至术腔黏膜完全上皮化为止。

1.2.2 护理措施

1.2.2.1 术前护理:在进行手术前的1~2 d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和需求进行了解,将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手术方法、麻醉方法、手术大概时间、术前注意事项、术后反应和成功案例讲解给患者。并对患者在术前的无助、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进行疏导和缓解,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信心,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的开展。在开展手术前的1~2 d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全身检查,主要有眼科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心电图、胸部X片、血常规等,在手术前1 d对患者的鼻毛和鼻腔进行清理,使患者的睡眠情况得到保障,按照医嘱进行输血工作的准备。在手术前8~10 h禁止饮食,手术前30 min对患者进行血凝酶、阿托品和鲁米那肌内注射。

1.2.2.2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回病房按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外,并进行全身病情观察和局部鼻腔渗血现象观察,检查止血海绵或者是填塞纱条是否存在松脱现象。鼻腔填塞物应由医师在术后48 h后取出,如出现自行脱落现象,应及时的告知医师,不可擅自处理,防止出现手术切口感染问题。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的局部肿胀减轻情况、呼吸、血压、体温等指标进行观察,并对患者的眼部是否发生眼球外突或者是固定、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等现象进行注意,如发生异常应及时告知医师,采取处理措施。此外,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给予患者止血药和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患者用药后反应进行观察。

因为鼻腔的血管较为丰富,手术创面采取不缝合处理,所以手术后创面会有不同程度渗血现象的发生,如患者不注意或者是处理不当则会引发大出血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在患者的床边做好负压吸引器、止血药、氧气等急救措施的准备,对患者进行额部冰泥冷敷措施,使血管收缩止血,对鼻腔分泌物的量和性质进行观察,并叮嘱患者在术后2 h内尽量不要说话,防止增加出血的概率。同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不可自选将鼻腔填塞物取出,医师在取出填塞物后的2 h内进行卧床休息,不可进行运动,不可外出,防止情绪激动和用力。

为了降低术后中鼻道粘连、鼻腔结痂等现象的发生,在手术后应对患者的鼻腔进行护理,将鼻腔填塞物取出后应对鼻腔的湿润和清洁进行保持,不可用力擤鼻涕和打喷嚏,可以给予每天2~3次麻黄素滴鼻液治疗,对术腔的纤维渗出物和凝血块进行及时的清除,使患者的术道畅通得到保持。

1.3 疗效评定: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嗅觉降低、鼻塞等临床症状完全消除,术腔黏膜上皮化,没有脓性分泌物存在;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好转,窦腔黏膜局部有肉芽组织、肥厚或者是水肿现象,有较少的脓性分泌物存在;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好转,出血术腔粘连现象;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本组例数×100%。

2 结 果

2.1 分析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经过治疗和护理后,46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为显效,占91.30%;有3例患者为有效,占6.52%;有1例患者为无效,占2.17%,总有效率为97.83%。

3 讨 论

鼻内镜手术是目前治疗鼻窦炎的一种首选方法,鼻内镜能够在较好的光源下对病变结构进行精确的辨认,并进行切除,对鼻黏膜纤毛的清除功能进行恢复。和传统的手术相比,鼻内镜手术具有痛苦小、创面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同时,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开展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5]。在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将手术的重要性、方法、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介绍给患者,使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得以缓解和消除。在手术后对患者的鼻腔填塞物脱落现象进行观察,对患者的鼻腔感染现象和体温情况进行重视,并告知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开展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不但能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还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1] 刘珺,黎月华.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2,40(4):77-79.

[2] 陈绩,张小君,陈燕,等.小儿鼻内镜鼻窦手术围术期护理[J].重庆医学,2010,39(21):2995-2995.

[3] 黄跃雁,钮瑞凤,杨玉香,等.整体护理对鼻内镜鼻窦手术术后复诊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50(44):52.

[4] 林常红,张爱霞,刘丹,等.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0):1590-1592.

[5] 王芳,窦晓清,尚红坤,等.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的体会[J].当代医学,2014,2(5):119-120.

猜你喜欢

鼻窦鼻窦炎鼻腔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鼻腔需要冲洗吗?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清洗鼻腔治感冒
为什么打喷嚏一般都连续打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