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护理策略

2014-01-24李晓筠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4期
关键词:精神病住院心理

李晓筠

(长春市第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2)

老年人的老伴往往无力照顾患者,子女又往往没有太多时间照料患者,导致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患者的心理也较易出现波动和问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需要注意,及时疏导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和精神压力,为患者的早日康复制定出更合理、更全面的护理措施[1-3]。本文现对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护理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79例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36例;年龄64~85岁,平均(69.7±15.3)岁;患者的住院时间3~15.5年,平均6.4年;患者的病程25~45年,平均(17.1±23.9)年。

1.2 精神病类型:全部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状态不佳;患者中有精神分裂证50例,癫痫性精神障碍10例,老年痴呆症10例,精神发育迟滞9例。

1.3 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①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长期住院治疗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对神经系统的伤害较大,由于病程冗长、长期住院,患者容易表现为注意力差、情感淡漠、反应迟钝、思维贫乏、行动迟缓、动作协调性差、视力及听力系统受损、器官功能衰退。患者易发生意外事件,如误食、跌倒、坠床、烫伤、他伤等意外事件。②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由于患者长期住院,生活能力退化,再加上老年患者体弱多病,疾病侵袭了身体和精神,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欠缺,具体表现为:饮食不知饥饱、不能保持个人生活卫生、不能随季节气温增减衣物、常找不到自己的床铺、大小便不能自理等。③无法准确及时地向医护人员反映病情。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认知行为上有一定障碍,存在自卑心理,常不能主动与医护人员沟通自身状况。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减退、药物的代谢及排泄过程比普通人减慢,不良反应较多,普通患者的临床经验可能不适用于老年患者。患者由于认知障碍等,而对疾病的反应、认知较迟钝,有时甚至完全感觉不出躯体的疼痛,或无法将自身的感受传递给医护人员。④患者由于长期住院,性格常发生改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缺损、自私、淡漠、啰嗦、固执、记忆障碍等[4]。

2 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

2.1 失落感:长期住院老年精神患者由于家庭角色或社会角色的长期改变,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认为自己不属于社会和自己的家庭,感到被社会和家庭所抛弃,所不认可。患者因这种心理上的强烈失落感,而表现为两种情绪:一是急躁易怒,若他人不能及时理解自己的意思,便不再解释,立刻发怒;二是不愿言语,表情冷漠,沉默寡言。

2.2 自卑感:长期住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负担较普通患者更重。他们由于住院时间长,与社会产生脱节,处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认为自己不属于这个时代。老年人学习能力较差,有许多根深蒂固的认知现在已被改变,患者会感到难以理解。由于自身患有精神病,患者认为自己给家庭、子女的生活带来重大负担,心理压力大。当患者逐渐康复时,会认为自己在发病时又脏又臭,不像一个有威严的长辈,感到很没面子。所以患者普遍存在自卑感,担心被社会和家庭遗弃。不仅对社会和家庭流露出胆怯的心理,还导致服药的依从性变差。

2.3 恐惧感:患者由于担心自己自理能力降低生活不能自理,病情加重、加重儿女的负担,终日生活在恐惧之中。有些患者由于恐惧,待人接物较为冷漠,另一部分则表现为急躁易怒。

2.4 孤独感:老年患者长期脱离正常社交圈子,再加上丧偶、子女不常来探视,心理上会产生同家庭及正常社会的隔膜,深深的孤独感导致他们容易哭泣,拒绝服药,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3 预防护理对策

3.1 健康教育[5]: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这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有效方式。通过组织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册等介绍各类精神病的起因,主要表现,患者常见的认知误区及如何纠正,以便于患者了解自身疾病,配合治疗,加强患者治疗的主观能动性。

3.2 加强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6]:开展家属联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尤其是家属的探视与陪同,对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十分有效,因为患者终日盼望子女及老伴的陪伴,很多心理问题都是由于担心亲人嫌弃自己而引发的,家属的陪伴能让患者打消这种顾虑,提高康复信心。志愿者服务能增加患者与陌生人的接触机会,引导患者不害怕生人,并感受到来自社会中不认识的人的爱,提高融入社会的信心,减轻患者的疏离感和孤独感。

3.3 开展生活教育:部分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为了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增加患者对自己生活的主观能动性很重要。对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若患者是由于年老体弱而不能自理,应在护理中增加生活护理部分,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卫生,满足生活需要,保持乐观心态。若患者是由于认知能力较差,或长期住院而导致的自理性较差,应对患者进行如厕、更衣、饮食、个人卫生等基本生活技能的训练。

3.4 加强支持性心理护理[7]: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像朋友一样关心患者,询问患者是否有不如意的地方。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家庭状况、经济状况、教育背景、工作等,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排解患者的顾虑,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患者遇到的实际困难排忧解难。主动接近患者,与患者的亲朋好友取得联系,向他们介绍患者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以及患者的现状,让患者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发作的诱因,在以后的生活中尽量避免。令家属与患者保持密切联系,不要歧视患者,要彼此理解。

4 结 果

本组79例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护理,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状况好转,减少发病。

小 结

精神病是威胁人类精神健康的一大疾患,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也日益凸显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人口老龄化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且也加速出现了各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在现阶段,医疗技术迅速发展,各类疑难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躯体疾病受到重视,但关于老年人群的精神卫生方面的关注却仍然不足,其治疗方法及护理策略还有待提高。对患者进行及时而必要的心理疏导,能令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获得提高,以免患者抑郁不乐,也可尽量避免患者产生轻生念头,防范于未然。健全的心理护理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很有效。我院在护理时加强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鼓励患者正视自身疾病,学会自我监控症状,识别病情复发的先兆,并学习处置持续症状的常用技能。对患者进行生活技能的培训也很必要,患者在锻炼生活技能的过程中,自理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减轻了被抛弃感。在住院期间,患者还锻炼了人际交往技能,与家属的沟通让患者意识到自己还是子女、老伴、亲人最亲爱的人,并没有被嫌弃;与志愿者的交流则让患者感受到社会大家庭对他们的爱护。在护理时,多引导患者进行集体活动,参加比较休闲的手工活动,不仅可以陶冶性格,还能增强患者的协调能力和注意力,将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上,还有助于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此外,长期住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在生理上还有许多异于普通患者的方面,护理时应对患者的服药情况、饮食、睡眠、躯体症状、精神症状等多加注意,观察到心理问题背后隐藏的其他生理问题,使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身心愉快。

[1] 朱敏霞.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34(2):72-74.

[2] 何肖芸.精神病患者自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4):158-160.

[3] 胡雅华.老年慢性长期住院精神病人多发问题的预防及相关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0,19(11):996-998.

[4] 许雪云.长期住院的老年精神病人的临床特点与护理[J].当代护士,2010,16(11):57-59.

[5] 李晓真,皮红英.心理护理对住院老年精神病人干预效果的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7):70-72.

[6] 李赞梅,周文玉.老年期精神病人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0,10(18):46-47.

[7] 王玉梅.老年精神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10,7(2):111.

猜你喜欢

精神病住院心理
妈妈住院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完形填空专练(五)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精神病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