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索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48例疗效观察

2014-01-24于海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4期
关键词:兰索拉门脉鸣音

于海英 于 梅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兰索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48例疗效观察

于海英 于 梅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生长抑素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消化科收治的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同时予以注射用兰索拉唑30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同时生长抑素注射液3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48 mL,以4 mL/h持续静脉泵入,所有患者疗程均为5 d。结果显效率66.67%,有效率25%,总有效率91.67%。结论兰索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兰索拉唑;生长抑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高,对患者的危害性大,病死率高。其出血除来自于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外,相当一部分的出血来自于肝源性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等[1]。现有的预防消化道出血的研究资料往往仅针对EVB,忽视了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等所致出血的防治。抑酸治疗可以预防其对血管的损伤而降低出血发生率。在抑酸药物中,质子泵抑制剂的作用最强,兰索拉唑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质子泵抑制剂,属于苯丙咪唑衍生物,具有迅速提高胃内pH值,迅速有效止血作用[2]。本临床研究应用兰索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4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本科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临床确诊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38~69岁,平均(50.8±4.8)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32例(66.7%),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例(4.2%),酒精性肝硬化14例(29.2%)。所有患者72 h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及黑便症状。确定为临床研究观察对象后,行胃镜检查仔细观察胃底食管静脉、PHG、溃疡及糜烂灶等异常病变。其中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38例,肝源性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病(PHG)2例,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8例。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常规综合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胃肠黏膜、抗炎支持对症治疗。同时给予由江苏奥赛康药业公司生产的兰索拉唑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10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联合由昆明极大制药公司生产的生长抑素注射液3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48 mL,以4 mL/h持续静脉泵入,疗程均为5 d。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呕血、黑便量,并记录治疗前后便潜血试验、血常规、便常规等变化。

1.3 疗效判断标准[3]:①显效:24 h后症状明显改善,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生命体征平稳,肠鸣音基本正常,血红蛋白无下降。②有效:24~72 h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呕血。黑便次数及量明显减少、血红蛋白未出现进行性下降。③无效:72 h后仍然有呕血、黑便症状,且生命体征不稳定。如血压下降、心率较快及肠鸣音活跃,血红蛋白继续下降,需要手术及其他方式或措施干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32例患者24 h后症状明显改善,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生命体征平稳,肠鸣音基本正常,血红蛋白无下降,占66.67%;12例患者24~72 h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呕血,黑便次数及量明显减少、血红蛋白未出现进行性下降,占25.0%;4例患者72 h后仍然有呕血、黑便症状,且生命体征不稳定,如血压下降、心率较快及肠鸣音活跃,血红蛋白继续下降,需要手术及其他方式或措施干预,占8.33%;4例无效患者中死亡1例。

3 讨 论

上消化道出血常常伴有因血容量减少产生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肝硬化门脉高压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以出血量大、发生突然、危险性大为主要特点。由于患者自身的条件不同,手术、硬化剂、套扎等治疗有其禁忌、危险性及受技术条件所限,因此药物治疗是止血的基本措施,药物止血迅速、快捷、经济且不受技术条件限制[4]。作为与手术具有同样效果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因手术带来的痛苦,现已成为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案。肝硬化门脉高压所引起的出血主要是血管扩张、酸等损伤因子腐蚀破坏血管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血小板聚集、胃蛋白酶活性均对pH值有高度依赖性,当pH值<6.0,血小板凝聚障碍,当pH值<4.0,新形成的凝血块和纤维蛋白血栓会被消化导致出血[5]。因此,胃内pH值>6.0是有效止血的最佳环境,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应有效控制胃内pH值,在降低门脉压力的同时,制酸治疗可以预防其对血管的损伤而降低出血发生率。质子泵抑制剂是通过提高胃内pH值、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使凝固的血栓不被胃蛋白酶破坏,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6-8]。兰索拉唑是一类苯丙咪唑衍生物,在吡啶环4-位上引入了三氟乙氧基,作为第二代质子泵同其他质子泵抑制剂相比理化性质更为稳定,能够更好的控制胃酸的分泌,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更强,升高胃内酸碱度,使其趋于中性,利于发挥胃酸与血小板有道德止血作用。促进血凝块的形成,达到止血的目的。生长抑素为人工合成环状十四氨基酸肽其化学结构及作用机制与生理性生长激素一致。主要通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门静脉主干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增加食管括约肌收缩力,从而达到更好地止血疗效。生长抑素可以有效地控制胃酸、胃泌素、胃蛋白酶和胰腺等多种内外分泌,同时减少门静脉血流和肝动脉血流量,达到降低肝内血管阻力的目的。还能够收缩食管下段静脉,减少血流量。减少胃反流消化血凝块中的纤维蛋白,进一步改善体循环动脉血压[9]。同时具有选择性减少器官血流量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门静脉主干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增加食管括约肌收缩力,从而达到更好地止血疗效。

本研究中,32例患者24 h后症状明显改善,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生命体征平稳,肠鸣音基本正常,血红蛋白无下降,占66.67%;12例患者24~72 h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呕血,黑便次数及量明显减少、血红蛋白未出现进行性下降,占25.0%;4例患者72 h后仍然有呕血、黑便症状,且生命体征不稳定,如血压下降、心率较快及肠鸣音活跃,血红蛋白继续下降,需要手术及其他方式或措施干预,占8.33%;4例无效患者中死亡1例。

综上所述,生长抑素合并使用兰索拉唑治疗[5]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 王吉耀,廖二元.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97-405.

[2] 王彦.兰索拉唑联合凝血酶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3929-3929.

[3] 郭玉珍.兰索拉唑与甲氰咪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6):89-90.

[4] Seo YS,Kim YH,Ahn SH.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ement outcomes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J].J Korean Med Sci,2008,117(2):306-307.

[5] XU LZ,LIN ZH,CHENG FF,et al.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actue upper gastro intestinal bleeding by lansoprazole combined with octreotide[J].Chin Prac Med, 2014, 9(11):56-57.

[6] 邓咏秋,郭剑锋.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综合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1):2927-2928.

[7] 黄伟铮,谢璇,王赛娇,等.泮托拉唑联合卡络磺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8):3542-3543.

[8] 彭贵军,吴耀松,张翥.泮托拉唑预防慢性肾衰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6):537-538.

[9] 王玉文,赵文会,高香翠,等.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 20(15): 1913-1914.

R573.2

B

1671-8194(2014)34-0118-02

猜你喜欢

兰索拉门脉鸣音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注射用兰索拉唑与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及禁忌*
基于门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联合兰索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兰索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分析
B 超在肝硬化患者门脉血管直径测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TIPS术后门脉显影和肝脏体积对肝功能及并发肝性脑病的影响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