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地区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缺乏情况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

2014-01-21张艳玲马书赫于春晓赵家军

山东医药 2014年14期
关键词:中老年人患病率维生素

张艳玲,马书赫,张 栩,于春晓,赵家军

(1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济南250021;2山东省实验中学)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通过饮食和皮肤合成,受饮食、季节、地区等因素的影响[1],对机体骨骼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2]。维生素D缺乏非常普遍,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国外研究发现,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国内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较少[3]。2011年10月~12月,我们对山东地区城乡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缺乏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分析结果,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高血压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居住于山东地区超过5年以上且年龄40~75岁的城市和农村中老年人群。排除标准:①患有慢性肝、肾疾病;②既往行胃大部切除术、肠切除术、胃肠造瘘术、恶性肿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③既往已明确诊断1型或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或服用降糖、降压、降脂药物;④服用钙剂或维生素D制剂、降钙素等药物;⑤生活不能自理;⑥妊娠或哺乳妇女;⑦数据不全;⑧血谷丙转氨酶>40 U/L、肌酐>105 μmol/L。城市和农村居民经严格性别、年龄匹配后,最终共有1 782例纳入研究,其中男562例、女1 220 例;年龄(55.08 ±9.23)岁。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调查 对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其中包括既往疾病史、服药史、吸烟、饮酒史等信息。所有调查者均至少静坐5 min后,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并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4]。体质量指数(BMI)= 体质量(kg)/身高2(m2)。

1.2.2 生化指标检测 所有受试者均隔夜禁食10 h以上,次日清晨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肌酐、谷丙转氨酶、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等生化指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25(OH)D水平(试剂盒购自英国IDS公司),批内差异5.3% ~6.7%,批间差异4.6% ~8.7%。应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敏感性,HOMA-IR=FBG×FINS/22.5[5]。根据血清 25(OH)D 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25(OH)D<50 nmol/L],维生素D不足组[50 nmol/L≤25(OH)D<75 nmol/L]和维生素 D 充足组[25(OH)D≥75 nmol/L][6]。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8.01软件按照年龄和性别对城市和农村人群进行匹配。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连续性正态分布变量以±s表示,偏态分布资料以中位数表示,分类变量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由于TG和HOMA-IR为非正态分布资料,故在统计分析中对上述指标进行对数转换。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分析。采用偏相关统计方法探讨25(OH)D与血钙、BMI、血脂各指标、HOMA-IR及血压的关系。以高血压作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地区、饮酒状况、BMI、TC、LDL-C、TG、HOMA-IR 及 25(OH)D等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血清25(OH)D及其他混杂因素与高血压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25(OH)D水平 本组受检者血清25(OH)D 水平为(48.83 ±17.58)nmol/L,其中城市、农村中老年人群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41.95±13.54)、(55.72 ±18.45)nmol/L,城市低于农村(P<0.001)。将本组受检者根据年龄分为4组,40~49岁年龄组血清25(OH)D水平最低,50~59岁和60~69岁年龄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40~49岁年龄组(P<0.05),而血清25(OH)D最高年龄组(≥70岁)与40~49岁年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图1。将本组受检者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合女性组,结果中老年女性25(OH)D水平显著低于男性(P<0.05),见图2。将中老年人群按地区分为城市和农村后,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中老年人群血清25(OH)D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见图 3;农村中老年人群血清25(OH)D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5),见图 4。

图1 调查对象血清25(OH)D状态分布

图2 不同性别者血清25(OH)D水平比较

图3 城市中老年人群血清25(OH)D状态分布

图4 农村中老年人群血清25(OH)D状态分布

2.2 血清25(OH)D水平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

本组受检者高血压患病率为32.49%。城市、农村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1.54%和3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血清25(OH)D水平,将中老年人群分为维生素D缺乏、不足及充足组,其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32.99%、30.83%及34.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高血压作为因变量,其他指标如年龄、性别、地区、饮酒状况、BMI、TC、LDL-C、TG、HOMA-IR 及25(OH)D 等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051,95%CI:1.039 ~ 1.063,P < 0.001)和 BMI(OR=1.084,95%CI:1.048 ~1.122,P <0.001),城市与高血压的发生呈负相关性(OR=0.625,95%CI:0.481 ~0.812,P <0.001);但性别、饮酒状况、TC、LDL-C、TG、HOMA-IR 及25(OH)D 与高血压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

3 讨论

维生素D缺乏非常普遍,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本研究发现,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偏低,平均水平为48.83 nmol/L,近60.05%的人群存在维生素D缺乏。这与Lu等[7]的调查结果(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率达69.2%)相近道。本研究发现,城市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农村,血清25(OH)D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而农村中老年人群血清25(OH)D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可能与城市和农村饮食结构、户外日照时间不同有关。本研究还发现,无论城市农村,男性维生素D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

血清维生素D水平是否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目前尚存在争议。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高血压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中城乡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2.49%,城市与农村高血压的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维生素D充足组与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组间高血压的患病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的发生无关(OR= -0.003,95%CI:0.991 ~1.004,P=0.425),与 Li等[8]的研究相一致。Li等[8]对 1 420 例中国成年人的横断面分析,发现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的发生无相关性。国内学者王睿等[9]通过对贵阳市社区中老年人的调查也发现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收缩压及舒张压间无相关性。美国学者Forman等[10]汇总3个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维生素D的摄入并不能减少高血压的发生。但Toxqui等[11]对18~35岁年轻健康女性随访16周,发现食用维生素D强化脱脂牛奶可以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Kunutsor等[12]对包含283 537例调查者的荟萃分析发现,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的发生呈负相关,血清维生素D水平每升高10 ng/mL,高血压的发生风险下降12%。

尽管我们的研究未发现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但仍有一些基础实验提示,维生素D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表面均有维生素D受体的表达,Li等指出维生素D受体敲除的老鼠,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表达增加,野生型维生素D缺乏的小鼠注射1,25(OH)2D后,肾素合成减少。向伟等发现维生素D受体敲除的小鼠收缩压、舒张压明显升高,主动脉内皮行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明显下降,而内皮素-1基因表达明显升高。Weng等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的小鼠可能通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而升高血压,并导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城市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农村,未发现维生素D与高血压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1]Mithal A,Wahl DA,Bonjour JP,et al.Global vitamin D status and determinants of hypovitaminosis D[J].Osteoporos Int,2009,20(11):1807-1820.

[2]Watanabe R,Okazaki R.Secondary osteoporosis or secondary contributors to bone loss in fracture.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fracture[J].Clin Calcium,2013,23(9):1313-1319.

[3]李镒冲,王丽敏,姜勇,等.2010年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5):409-413.

[4]林金秀,吴可贵.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J].高血压杂志,1999,7(2):97-100.

[5]Levy JC,Matthews DR,Hermans MP.Correct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evaluation uses the computer program[J].Diabetes Care,1998,21(12):2191-2192.

[6]Holick MF,Binkley NC,Bischoff-Ferrari HA,et al.Evaluation,treatment,and prevention of vitamin D deficiency: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1,96(7):1911-1930.

[7]Lu L,Yu Z,Pan A,et al.Plasma 25-hydroxyvitamin D concentration and metabolic syndrome amo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Chinese individuals[J].Diabetes Care,2009,32(7):1278-1283.

[8]Li L,Yin X,Yao C,et al.Vitamin D,parathyroid hormone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hypertension in a Chinese population[J].PLoS One,2012,7(8):43344.

[9]王睿,彭年春,时立新,等.贵阳市社区中老年人血压和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7):714-717.

[10]Forman JP,Bischoff-Ferrari HA,Willett WC,et al.Vitamin D intake and risk of incident hypertension:results from three larg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J].Hypertension,2005,46(4):676-682.

[11]Toxqui L,Blanco-Rojo R,Wright I,et al.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and lipid levels in young women consuming a vitamin D-fortified skimmed milk: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Nutrients,2013,5(12):4966-4977.

[12]Kunutsor SK,Apekey TA,Steur M.Vitamin D and risk of future hypertension:meta-analysis of 283,537 participants[J].Eur J Epidemiol,2013,28(3):205-221.

猜你喜欢

中老年人患病率维生素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