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务实、守信、崇学、向善: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新时期解读

2014-01-21刘妙桃

关键词:浙江人浙江价值观

刘妙桃

(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在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时任省委书记赵洪祝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①《赵洪祝同志在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2012 -07 -04,http://www.zjdpc.gov.cn/art/2012/7/4/art_art_393_84720.html。该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建设相结合的理念,汲取浙江省优秀的文化传统、人文资本和社会资源,在此基础上凝结了全省人民的思想和智慧而成,可以说是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共同精神品质、价值取向、发展理念和文化氛围。价值观的提出适应转型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科教人才强省和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生态浙江的现实需求。因此,弘扬与践行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使之内化为浙江人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并外化于行,使之发挥凝聚力、感召力和驱动力作用,推动现代化浙江的建设。要弘扬与践行浙江人共同价值观,首先要深刻认识和领悟该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一、对浙江文化的传承

浙江经过七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不断吸收、融通各种外来文化资源,形成了优秀的区域文化传统,构成了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和人文精神传统,其价值思想积淀深厚。这正是“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形成和提炼的土壤。

务实,即崇尚实干,从平凡小事踏实做起,自古以来就是浙江人素有的一种精神品格。自然资源先天不足造成的人地矛盾,削弱了浙江人对自然环境的消极依赖心理,使人们更加关注生存发展问题,从而造就了浙江人自古以来的务实精神。历史上,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汉代以来,浙江人靠辛勤劳作形成了一年三熟的稻作文明,并通过大量修建水利工程造就了富饶的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浙江古代学者特别强调重视实事实功的理念,历史上有不少典型:如朱舜水强调“圣贤之学、俱在践履”,王充的“事实疾妄”,黄宗羲的“经世之用”,鲁迅思想的批判求实精神等,都体现了浙江人的务实品格。

守信,中国古代“五德”之一有“信”,其意为守信、诚信。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儒家倡导“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也就是强调言而有信,不欺诈、不虚妄。孔孟儒学的诚信观对浙江传统文化的渗入影响深远,持久地影响着浙江人的行为方式,也造就了浙江商业文化的特色。如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年老店胡庆余堂的中药文化,其经久不衰的法宝之一就是“戒欺”理念。胡庆余堂第一代掌门人胡雪岩定下“戒欺”店规后,药店一直以诚信的态度对待业界和顾客,由此赢得公众信任。又如,南宋著名思想家叶适主张“崇义养利”、“以利和义”的价值观,为历代浙江人逐步确立起“以利和义”的淳朴诚信观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崇学,在浙江人文传统中很有特色。自东晋以后,随着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吴越文化逐渐由“尚武”转变为“重文轻武”,浙江自然就成为中国的文化之乡。长期以来,浙江具有耕读传家、崇文重学的文化底蕴,且文化繁盛、名人荟萃。浙江的教育事业兴盛不衰,尊师重教、好学上进的优良传统世代秉承,素有“文献名邦”、“人文渊薮”的雅号。自唐五代以来,浙江一直被视为文化大省,极其重视教育,造就了文教兴盛、名家辈出的辉煌。因而在历史上,浙江的官学、书院和私塾众多。宋明以后,浙江成为全国书院最多和藏书楼最著名的省份之一,且学风活跃、人才辈出,如北宋沈括、南宋吕祖谦、明代王阳明、清代黄宗羲以及近现代的章太炎、陶行知、鲁迅、蔡元培、孙诒让、李叔同、茅盾等。此外,浙江先人也善于学习、博采众长,能够融会贯通中西文化,接受先进知识。

向善,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如老子《道德经》的“上善若水”,孟子的“不忍人之心”和“恻隐之心”,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的“从善如流”等。中国传统文化都推崇向善,人心向善、乐善好施、大爱为善以及善政善治等。浙江人历史上不仅擅商、长于致富,更能饮水思源、乐善好施,行善的日常操守传统是浙江人人格范式的一种表现。浙江从不缺少向善的感人事迹,从孝女曹娥,到中国伦理学建设的奠基人蔡元培,向善的力量一直是浙江巨大的精神力量。

“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立足于浙江区域历史文化传统的血脉和人文传统,深深扎根于浙江历史文化和人文传统的土壤,从浙江独特的区域文化传统中追溯“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源头,广泛汲取了浙江区域人文传统中的文明成果,体现出浓厚、深沉的历史韵味。

二、对浙江精神的价值寻根

“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以深刻多样的内涵,继承和发扬了自强不息的浙江精神,是浙江精神与时俱进的体现。浙江特有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历史上的多次人口迁徙和文化交融,造就了浙江人民兼有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文化特质,锤炼了浙江人兼收并蓄、励志图强的生活气度,砥砺了浙江人民厚德崇文、创业创新的精神品格。①习近平:《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哲学研究》2006年第4期,第3页。无论是与时俱进的“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等浙江精神,还是“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浙江人共同价值观,都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涵,两者是一脉相通的。

“求真务实”是浙江精神的本质特征和鲜明特性。“求真”,强调追求真理、遵循规律、崇尚科学。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中的“崇学”,是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学习、注重创新、崇尚教育、崇尚科学,包含着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求真”特性。“务实”,就是尊重实际、注重实干、讲求实效。尊重实际,就是从实际出发,认清浙江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作出符合浙江实际的战略抉择。注重实干,就是要善于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务实求变,务实求新,务实求进,用宽广的眼光、改革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讲求实效,就是要进一步树立效率理念,加强科学管理。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中的“务实”主要侧重于从政治生活层面进行倡导,这也是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中“务实”的应有之义。

“诚信和谐”是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起来构建和谐社会。要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信”,就是重规则、守契约、讲信用、言必信、行必果。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率先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民营化改革的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与“信用浙江”、“法治浙江”建设所取的显著成效是分不开的。近年来,浙江政府信用形象明显改善,企业的信用意识普遍增强,个人的信用行为显著提升,这些与时俱进的“诚信”思想与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中的“守信”理念是相吻合的。“和谐”,是指和谐的社会、和谐的身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物与物关系等,主要包括:要培育与弘扬和美与共的情怀,关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培育与弘扬和衷共济的情志,共建和睦家园、营造和谐氛围、形成和善行为;培育与弘扬和悦共适的情操,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这些情怀、情志和情操都要靠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中的“向善”行动来支撑。

“开放图强”是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就是全球意识、世界胸襟,就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陈立旭:《与时俱进的弘扬“开放图强”精神》,《今日浙江》2006年第4期,第9页。要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增强全球眼光和战略意识,推进现代化浙江的建设,使浙江区域经济融入国际化范围,增强与国内外合作与竞争的能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寻求发展空间,同时提升作为世界公民的文明素质,与全人类共同进步与发展。“图强”,就是勇于拼搏、奔竞不息,就是奋发进取、走在前列。②陈立旭:《与时俱进的弘扬“开放图强”精神》,《今日浙江》2006年第4期,第9页。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透过“浙江模式”、“浙江现象”、“浙江经验”等现象,可以看出浙江始终走在发展的前列,这得益于“图强”精神始终带有一种务实的精神气质。当前,与时俱进的浙江“图强”精神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即图强不仅要拼精神,还要拼智慧。要开放图强也必须具备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中“崇学”的品格,即好学、勤学、尚智和爱才。

因此,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和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诉求是一致的,两者不仅体现为内在信念和外在气质的统一,而且也展现出内在精神与外在风格的统一。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是对浙江精神的理性概括和认同,是浙江精神的集中体现,展现了浙江精神的核心内容,彰显了浙江精神的特质。如果没有浙江精神作为浙江文化价值的内在品质,就很难形成统领整个社会协调发展的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也就不可能促进浙江长期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弘扬浙江精神,很大程度要靠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去塑造和推动。

三、对浙江发展理念和价值目标的升华

“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体现了对浙江社会发展方向的定位,对浙江民众前途命运的把握,以及对浙江人民的承诺。近五年来,浙江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胜利完成了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基本实现了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奔小康的目标。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的提出,充分说明浙江人要立足当前,更要放眼未来。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国际公认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在增进物质富裕的同时,促进精神富有的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文明程度日益提高,道德行为有了重大改善,如涌现出了吴菊萍、叶霄雯、占祖亿、吴斌、罗杰等许多“最美人物”。然而,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精神懈怠、价值失落、道德失范、道德焦虑等,因而在追求物质富裕的同时,更要把人从精神空虚中解脱出来,高扬精神旗帜,追求精神富有。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的目标,展现了浙江人共同发展理念上的新动向,即在关注物质世界、经济社会和民生发展的同时,更关注精神世界、人的全面发展和老百姓精神生活的打造,并以此实现人的现代化。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的目标,顺应了老百姓期待生活更加美好的愿望。2011年,浙江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30000元和13071元,①《2011 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 万元》,2012 -02 -08,http://zj.sina.com.cn/news/livelihood/12/2012/0208/29890.html。全省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的需求逐步转向精神层面。为此,在全面小康生活基本实现后,进一步让人民过上精神富有的新生活,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也符合人民的愿望。可见,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的目标,包含了构建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社会,“务实、守信、崇学、向善”是精神富有的核心内涵。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也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价值观的引领。

“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价值追求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关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人的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价值追求展现了浙江发展理念和目标,是对在浙江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并被民众遵循的基本价值理念的提炼与升华,是真正体现目标性、理念性的价值,而不是工具性、手段性的价值。

四、对浙江人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

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主体是浙江全体民众。它是基于不同的主体而言的,包括不同地区、行业、社区、园区、街区等社会各领域、各层面的生活状态的价值表述,包括政府、媒体、行业界、广大民众等的价值追求,体现了要努力追求什么,突出了浙江怎样率先去努力解决民众现实生活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追求的价值取向。

务实,展现了浙江人最深刻、最显著的意志品质和精神特质。这包括:尊重实际、注重实干、脚踏实地、崇尚理性、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反对空谈、言行不一、弄虚作假。务实铸就了浙江人办事低调、不事张扬的品格。浙江人对每件小事都认真专注、力求做好,体现了浙江人最鲜明的特质。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务实就是深入实际、深入民众、深入基层、考察实情、办好实事;对于广大浙商而言,务实就是要发扬“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巩固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和千方百计改善管理”的“新四千精神”;对于老百姓而言,务实就是做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知行合一、勤勤恳恳,不盲从、不张扬、不浮躁。这些不同领域的群体表达的是最朴实也是最真实、最根本的真谛,这就是务实。

守信,即诚实不欺、遵守契约、信守承诺。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处理各种关系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即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人就会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会失去运行之规。温州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一度失信,导致温州产品几乎等同于劣质假冒货的代名词,其结果便是失去市场。后来温州人痛定思痛,采取了一系列提高社会信誉、产品质量、品牌效应的措施,由此扭转了局面,引导市场经济走向健康发展的方向。被广为赞叹的八旬“诚信老爹”吴乃宜坚守“人死债不烂”“子债父还”,靠拾荒为死去的儿子还债6年,这种精神、责任和品德是浙江平凡老百姓守信的真实写照。“言而无信,行之不远”,守信是政府的执政之基。政府守信就是要忠心于党、取信于民、公开公正,依法执政,这样才能赢得民心。守信是企业的发展之本。企业守信就是要公平竞争、真实无欺,重承诺、讲信誉、守信用,这样才能赢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守信是个人的为人交友之道。个人守信就是要做事言而有信、诚实文明,与朋友合作交往要仗义守信、不说谎话、诚实做人、诚信做事,这样赢得立身之地。

崇学,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学习、注重创新、崇尚教育、崇尚科学。从现实社会生活看,崇学体现了当代浙江人注重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如浙江在全国率先实行博物馆常年免费开放,在全国率先开通网络图书馆,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保障各个群体的学习需求;杭州为了让市民学有所依,搭建形式多样的学习平台,如举办“学习节”“西湖读书节”,开设“万松讲坛”“文澜讲坛”等特色讲坛,组织“市民大学堂”“西子大讲堂”等专题讲座,构建社区学习圈,创办学习网站等;在杭州漫步运河河畔,随处可见“水上流动书吧”“河畔古旧书屋”,不少居民小区建设“书香社区”,设立“学习书屋”,到处充满浓厚的学习氛围。近几年,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一些地方蔚然成风,例如绍兴市每年举办“全民读书月”,各种层面的学习论坛在绍兴市风起云涌:市级的有“绍兴论坛”,县(市)级有“鉴湖大讲坛”和“虞舜论坛”,部门系统有“青年论坛”和“经贸讲坛”,还有面向社会大众的“越州讲坛”和“风则江大讲坛”;①顾春:《绍兴倾力建设学习型城市》,《人民日报》2011年2月11日,第1版。机关干部展才艺、青年技工比技能、企业商家学节能、流动书屋进社区、农民争学新技术……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为本、终身学习,正成为桐乡人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②李燕萍:《我市建学习型城市打造核心竞争力》,《嘉兴日报》2006年9月29日,第1版。等等。

向善,即乐善好施、从善如流、与人为善、真诚大爱。向善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之一,是一种以帮助他人为乐的美好品德,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只要思善念、言善语、修善德、行善为,一切都会和谐发展。“向善”对应的是浙江人的善良博爱,把向善一词纳入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观,实际上是浙江人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一种最本质、最人性、最重要的道德诉求。最美司机吴斌在危急时刻临危不乱,用生命守护全车乘客的生命安全;浙江农林大学学子沈慧刚智斗美洲狮,从美洲狮口中救下小孩;见义勇为青年罗杰舍命从大火中救人而被烧成重伤;舍己救人的富阳农民黄小荣为争取宝贵时间,不顾个人安危跳下河堤救起落水女孩……在浙江这片土地上,许许多多平凡的人以一颗真诚的心书写了不平凡的事迹,他们用责任、大爱、执著凝聚成“向善”的共同价值观。杭州莫干新村一对七旬老人为小区义务保洁十年;炎炎夏日,杭州一些平凡市民多年坚持为行人提供免费凉茶。现实生活中许多类似的平凡事迹,同样彰显了浙江人的善意、善举、善德,共铸了“向善”的价值信念。

可见,“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把政治生活层面中求实、经济生活层面中求信、文化生活层面中求学、社会生活层面中求善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有机统一了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和谐的价值观。它展现了浙江人的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风貌和一种力量,体现了浙江人的价值自强、价值自为、价值自信与价值自觉,是浙江在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整合与凝聚不同主体在不同生活层面上的各种科学合理的共同价值诉求。这种提炼源于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提炼的目的是把生活中各层面的价值诉求经凝练与升华后,再回到现实生活中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真正入脑又入心。

猜你喜欢

浙江人浙江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Mother
Task 2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身边的“神回复”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最美现象”视域下当代浙江人耻感意识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