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平、公正、平等的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及其当代价值

2013-12-19邢文增

党政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阶级恩格斯资本主义

邢文增

主持人:刘彦武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是他们在揭示资本剥削的秘密时,在对蒲鲁东、杜林等人的错误思潮进行批判的过程中所提出的。在对公平进行阐释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公平的社会历史根源,还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因此,其公平思想不仅对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表面平等背后所隐藏的各种不公平现象有重要帮助,而且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专门、系统地论述过公平,而是在同蒲鲁东、拉萨尔、杜林等人的论战中进行了阐发,在《哲学的贫困》、《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论住宅问题》等著作中都有与公平相关的论述。总体而言,其主要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平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是特定经济关系的反映

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蒲鲁东、杜林等人从历史唯心主义出发,从抽象的“人的本质”引申出公平这一范畴,把公平作为各种法律体系中共有的永恒价值,认为存在永恒的公平。如蒲鲁东就将公平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原则”,是支配其他一切原则的原则,是人类自身的本质。杜林也认为,平等是两个人意志的完全平等,并将这种平等视为绝对公理,作为其道德正义的基础。对于这种抽象的、永恒的公平,恩格斯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杜林的平等观实质上体现着“这两个人应当是这样的:他们摆脱了一切现实,摆脱了地球上发生的一切民族的、经济的、政治的和宗教的关系,摆脱了一切性别和个人的特性,以致留在这两个人身上的除了人这个光秃秃的概念以外,再没有别的什么了,于是,他们当然是‘完全平等’了。”〔1〕

在对蒲鲁东等人的抽象、永恒的公平观的批判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公平属于道德与法的范畴,它不是先验的、决定经济关系的东西,恰恰相反,它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其标准是随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公平“始终只是现存经济关系的或者反映其保守方面,或者反映其革命方面的观念化的神圣化的表现。”〔2〕因此,永恒的、抽象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者的公平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因为据说它不公平。在普鲁士的容克看来,甚至可怜的行政区域条例也是对永恒公平的破坏。所以,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变。”〔3〕

在提出公平的标准是随经济关系而变化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还从公平自身的发展规律入手,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对“永恒公平”和将平等视为绝对公理的观念进行了猛烈抨击。他们认为,平等观念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同样遵循着“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新的平等总是在否定旧的平等中为自己开拓道路。平等的观念“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所以,这样的平等观念说它是什么都行,就不能说是永恒的真理。”〔4〕

2.在阶级社会中,公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公平不是超阶级的“永恒真理”,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阶级的阶级意识。因此,在阶级社会中,公平观念总是一定阶级的公平观念,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而以蒲鲁东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的永恒公平理想是希望通过颁布法律废止一切市场竞争,全体劳动者按照一定的价值比例关系来公平交换各自的劳动产品,这种观念实际上是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条件下,小资产阶级希望重返小生产时代的梦想,从根本上而言是为了小生产者的生存,代表了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对于资产阶级来说,其公平观是建立在商品经济自由贸易基础上的,他们所谓的平等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纯粹的观念,平等和自由仅仅是交换价值的交换的一种理想化的表现,作为在法律的、政治的、社会的关系上发展了的东西,平等不过是另一次方的这种基础而已。”〔5〕马克思还将价值交换领域看作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认为“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6〕然而,这种表面上、形式上的公平合理,却掩盖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事实上、本质上的不平等。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等决定了工人必然要遭受资本家的剥削,工人和资本家绝不可能处于同等的经济地位上,而劳资之间也永远不可能在公平的条件下缔结协定。对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过深刻的论述,在《工资、价格和利润》中,马克思就指出,“在雇佣劳动制度的基础上要求平等的或仅仅是公平的报酬,就犹如在奴隶制的基础上要求自由一样。”〔7〕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也同样指出,“现代资本家,也像奴隶主或剥削奴役劳动的封建主一样,是靠无偿占有他人无酬劳动发财致富的,而所有这些剥削形式彼此不同的地方只在于占有这种无酬劳动的方式有所不同罢了。这样一来,有产阶级胡说现代社会盛行公道、正义、权利平等、义务平等和利益普遍和谐这一类虚伪的空话,就失去了最后的立足之地,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就像以前的各种社会一样真相大白:它也是微不足道的并且不断缩减的少数人剥削大多数人的庞大机构。”〔8〕

工人阶级不仅在经济上受剥削,而且在政治上也处于受镇压的地位,“国家政权在性质上也越来越变成了资本借以压迫劳动的全国政权,变成了为进行社会奴役而组织起来的社会力量,变成了阶级专制的机器”〔9〕,因此,“永恒的真理和正义所借以实现或应当借以实现的场所”,即资产阶级的“理想王国”,到头来也变成了赤裸裸的阶级专制的工具,资产阶级议会制共和国不亚于君主国。在这个“理想王国”中,资产阶级统治一旦受到威胁,它就会毫不犹豫地把“共和国的‘自由,平等,博爱’这句格言代之以毫不含糊的 ‘步兵,骑兵,炮兵!’”〔10〕。

3.消灭私有制、使人类获得彻底解放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

在对资产阶级“永恒公平”、“绝对的平等”等观念的严厉批判中,在对资本主义制度“自由”、“平等”谎言的深刻揭露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也阐释了如何实现真正的公平。他们认为,无产阶级所追求的公平,就是消灭阶级,消除私有制,从而消除一切的政治奴役和经济剥削,消除不公平产生的根源,并最终在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使人类获得彻底解放,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成为可能。这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实质,即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类解放。

在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中,私有制和阶级已经不存在,因而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也将随之消灭,未来的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1〕。在这个联合体中,旧式分工已消失,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人的需要得到极大满足,个人的劳动不再是异化劳动。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人类才能获得彻底的解放,而“真正的公平”才能实现。

要实现这种公平,只有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才能最终实现。而这一历史使命必然要依靠无产阶级来完成。这首先是因为过去一切剥削阶级的公平观都是为了他们本阶级的利益,因而所实现的也只能是本阶级的公平,“过去的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他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他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12〕而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阶级,也是人数最多、受压迫最重、革命性最强的阶级,他们肩负着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这就决定了“这个阶级能够在历史上第一次不是要求消灭某个特殊的阶级组织或某种特殊的阶级特权,而是要求根本消灭阶级”〔13〕。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才可能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并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根本要求。“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改变私有制,而只在于消灭私有制,不在于掩盖阶级对立,而在于消灭阶级,不在于改良现存社会,而在于建立新社会”〔14〕,“随着阶级差别的消失,一切由这些差别产生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也自行消失。”〔15〕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表面公平背后隐藏的不公平

资本主义从萌芽时期开始,就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以此对抗封建特权制度。二战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增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在总财富增加的基础上,提高工人的待遇,建立了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在一定时期内使不平等状况有所缩减。然而,20世纪80年代后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使这一状况发生了改变,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进一步恶化,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世界范围内的不平等日趋明显。尽管资本主义提出“人民资本主义”等口号,但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资本主义表面的公平背后所隐藏的不公平现象正在加剧。

1.平等交换背后隐藏的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不平等日益加剧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从表面上和形式上是公平合理的,市场经济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运行。然而,这种表面上、形式上的公平合理,却掩盖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事实上、本质上的不平等。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所有权上的不平等,也就决定了其经济地位永远无法处于平等的状态,即使资产阶级有所妥协,也是在无损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为调动工人阶级的积极性而做出的极微小的让步。事实上,在新自由主义成为西方的主流思潮后,这种表面上的平等也日益成为虚幻。

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来看,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不平等状况进一步恶化。以美国为例,1980年到2008年间,占美国人口1%的最富者的收入占国家财富的比例在从8%升至18%。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资产阶级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对垄断资本进行救助,将危机的后果转嫁给普通民众,致使工人失业率大幅上升,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被削弱,不平等状况进一步恶化。在2010年,美国有462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该年度标普500公司CEO的平均薪酬却高达1076万美元,职工的平均工资则仅为3.31万美元。这种极端的收入差距不仅对资本积累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正如德国社会学家乌尔利希·贝克所指出的那样:“这个唯私有者的资本主义只以盈利为目标,它要把就业者、 (社会福利)国家、民主制度统统排除。这个资本主义也就取消了自己生存的合法性。”〔16〕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心对边缘的剥削一直是帝国主义榨取剩余价值的重要途径,在新帝国主义论者不断宣扬其“将积极致力于把民主、发展、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希望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17〕的时代,这种剥削不仅并未消失,反而变本加厉,使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急剧扩大,据统计,全球最富有国家与最贫穷国家的人均实际收入指标已经从1900年的10∶1上升至2004年的74∶1。在2012年福布斯公布的全球人均GDP排行榜中,美国人均GDP为46860美元,位列第7,而最贫穷国家却仅有312美元。

2.普选权背后的政治不平等依然严重

恩格斯曾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受资本家控制的特性进行过深刻揭露,他指出:“资产者如果不直接地、经常不断地控制本国的中央行政机关、对外政策和立法,就无法保障自己的利益”〔18〕,“资产阶级共和国就是资本主义生意人的共和国;在那里,政治同其他任何事情一样,只不过是一种买卖”〔19〕。随着垄断资本规模的日益扩张,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寡头政治、金钱政治的特点,垄断资本的利益成为政策的主导。事实上,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通过对政治的控制和影响来获取有利的政策一直是垄断资本不变的目标。在布什就职期间,曾引发财务造假丑闻的安然公司就是政治捐款的重要成员,71%的参议员和众议员都接受过安然公司的资金。而引发此次危机的房利美从1990年至2008年提供的选举献金高达1930万美元,因此,尽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教授汤姆·斯坦顿早已在危机前发现了“两房”的违规问题,并坚持监管方案应提交国会听证,但却以失败告终。受资本控制的政府不仅无法对资本实行有效的监管,反而顺从资本的需要,进一步推出了金融自由化的法案。有学者就形象地指出,“政府只是这些精英集团的女仆,只会不惜余力地去维护垄断所需要的国内秩序。”〔20〕2010年1月21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更以“政府不能干预政治言论”为由,解除对企业和工会在美国政治竞选中提供资金的限制,为“权钱政治”大开方便之门。西方民主制度的寡头政治、金钱政治的特性更为明显。

在国际范围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世界各地推行其民主制度,打压当地的民主,践踏人权和公民权,充分表现了西方民主在对待第三世界时缺乏道德。西方独立记者托马斯·芒廷指出,西方式民主正在摧毁非洲,在非洲所能看到的就是以暴力和流血为标志的选举。〔21〕西班牙《起义报》文章也指出,在推行西方民主制度的中东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中,对人权和公民权的践踏更为严重,与民众心目中西方民主是道德的、公正的和人性化的相反,西方民主展现了不道德、不公正、缺乏人性和罪恶的一面。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对于我们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八大报告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尽管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中并没有具体指出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具体方案,但其阐释的公平思想,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公平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努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公平属于道德与法的范畴,它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因而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对于那些以实现“公平”为由阻碍经济发展的做法,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坚决反对的。恩格斯在批判蒲鲁东的“永恒公平”的思想时就指出,蒲鲁东“只要永恒公平,旁的什么都不要。……整个蒲鲁东主义都渗透着一种反动的特性:厌恶工业革命,时而公开时而隐蔽地表示希望把全部现代工业、蒸汽机、纺纱机以及其他一切坏东西统统抛弃,而返回到旧日的规规矩矩的手工劳动。那怕这样做我们会丧失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生产力,整个人类注定会陷入极可怕的劳动奴隶状态,饥饿将成为一种常规,那也没什么了不起,只要我们能搞好交换,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十足的劳动所得’并且能实现‘永恒公平’就行了!……但有公平常在,哪怕世界毁灭!”〔22〕

因此,依据上述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平。事实上,自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从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到后来的“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等都是贯穿着这一理念。十八大报告更是再次强调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并指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2.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各种具体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

推进公平不仅需要与特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同时,公平的实现还需要依靠各种具体的制度安排来保证,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性质和完善程度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的实现程度。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也出现了许多凸显不公平的深层次矛盾,如部分社会成员收入持续拉大,贫富差距在部分地区和领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和地区不均衡现象仍然严重;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等无法在同一标准上享受公平的社会保障。所有这些问题不仅凸显了我国现阶段仍然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也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设置了阻碍。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改革不彻底、制度不完善所产生的。为更好地实现公平,减少社会矛盾和摩擦,就必须要不断完善各项具体的经济制度,如收入分配制度、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为全体人民提供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全民能平等地享受教育、医疗等各项资源,正如在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只有如此,才能减少社会矛盾和摩擦,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3.构建社会主义公平观,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的理论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西方各种自由主义思潮逐渐渗入,加之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一些有碍公平的现象,因此,一些鼓吹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潮在我国又沉渣泛起。一些人极力夸大我国的社会不公,而对西方的不公平则视而不见,并为之辩护,如2011年美国发生“占领华尔街”运动后,我国有学者就指出,占领运动“把目标瞄准华尔街,可能认为华尔街的贪婪造成了贫富不均。可是谁能够大公无私呢?企业赚钱本是十分正常的事”,并认为只要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动力还存在,社会必将向市场制度转移, “虚拟经济是创造财富的,在财富创造方面,它和实体经济并无不同”,人们对虚拟经济的批判是因为“长期以来被劳动价值论误导”。然而,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我们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不公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因而,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这种不公平就无法消除。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社会主义中国,消灭了私有制,从根本上消除了社会剥削和不公正产生的根源,为实现社会公正提供了制度保障。现今所出现的一些不公平和不公正的现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尚未充分发展、各种具体经济制度尚未完善条件下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这种不公平现象也将会逐步消除。因此必须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公平观,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

〔1〕〔2〕〔3〕〔4〕〔8〕〔9〕〔13〕〔15〕〔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9,212,212,448,338,53,500,311,15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97.

〔6〕〔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6,76.

〔10〕〔11〕〔12〕〔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2,294,283,368.

〔16〕张世鹏.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19.

〔17〕The U.S.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ept.2002.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52.

〔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41.

〔20〕〔美〕弗雷德里克·普赖尔.美国资本主义的未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77.

〔21〕西方记者:非洲掉进西方式民主陷阱〔EB/OL〕.参考消息网,2012-11-03.

猜你喜欢

阶级恩格斯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还原真实
接爱与流变:《大堰河—我的保姆》
论周立波《暴风骤雨》中阶级伦理的建构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