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瓜新组合比较试验

2013-12-07潘仰星韩立芬苏建荣邓昌琳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节位横径雌花

潘仰星,韩立芬,苏建荣,邓昌琳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350003;2.福建农科农业良种开发有限公司)

苦瓜为葫芦科苦瓜属一年生草本蔓生植物,营养丰富,药食兼用。近年来,随着市场对苦瓜消费量和供期要求的提高,以及蔬菜生产设施和栽培新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苦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苦瓜栽培也从传统的春、夏季常规栽培向四季栽培转变,推动了我国苦瓜的育种进程。各地苦瓜育种团队、推广单位和种子公司都在大力开展苦瓜新品种比较试验[1-5],以期选出适合需求的苦瓜新品种。本研究对近年来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选育的一系列苦瓜新组合进行生物学特性及其早熟性、丰产性等性状的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不同季节、不同品质要求、综合性状良好的潜力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资源所近年配制的13个苦瓜优势组合:N-65、N-67、N-74、N-78、N-79、N-80、N-83、N-84、N-85、N-86、N-87、N-88、N-89,以及对照品种新翠。

1.2 试验方法

1.2.1 浸种催芽 每个组合 (品种)选40粒种子,用50~55℃温水浸泡并不断搅拌,保持50℃以上10 min,自然冷却,继续浸种8~10 h,之后将种子搓洗干净,放入30~32℃的恒温环境下催芽,当种子露出白芽、长3 mm左右时播种。

1.2.2 播种育苗 采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土用干净的菜园土,加1.0%~1.5%钙镁磷肥和适量草木灰混合均匀后作为育苗土,播种后淋透营养钵,待水下渗后覆盖1 cm干湿适中的育苗土,盖上薄膜保温保湿,个别苗顶土后应该及时掀起薄膜或改为小拱棚覆盖。定植前1周左右打开育苗大棚的两边盖膜,使幼苗逐渐适应早春低温环境,增强幼苗抗寒能力。

1.2.3 定植管理 2012年2月9日播种,3月27日定植,株行距1.5 m×1.6 m,小区面积24 m2,定植10株,重复3次,随机区组设计。定植后浇足定根水,田间管理同常规栽培。

1.2.4 数据调查 分别于4月27日、5月2日、5月7日、5月14~16日调查雌花始花期(指30%以上第1雌花开放的日期)、第1雌花节位、分枝能力及生长势,每个组合(品种)调查10株。果实成熟后,每个组合(品种)选10个有代表性的果实,测定果实纵径和横径、果肉厚度、单果重量,取平均值,计算果形指数(果实纵径与横径之比)。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及商品性状

不同组合 (品种)苦瓜的农艺性状见表1,13个优势新组合雌花始花期65~74 d。其中花期最早的是N-65,在播种后65 d开花;最迟的是N-80,在播种后74 d开花。主蔓第1雌花着生节位分别在第9.6~20.0节之间,第1雌花着生节位最低的是N-74,最高的是N-79和N-88。30节内的主蔓雌花率在3.3% ~20.0%之间,其中N-67最少,为3.3%;N-65和N-74最多,均为20%。第20~29节的10节内分枝数为8.8~9.7个,品种间差异不大。植株生长势差异较明显,可分为强健、较强和中上3种类型,其中 N-67、N-74、N-79、N-86、N-87和 N-89长势强健,N-83、N-84和N-88长势中上。

表1 不同组合(品种)苦瓜农艺性状比较

通过对13个不同组合开花性状的比较可以看出:N-85、N-65、N-74、N-78、N-87和N-84始花早,第1雌花着生节位低,主蔓雌花率高。从理论上讲,上述6个组合前期产量会较高。N-79及N-88第1雌花着生节位最高;N-80在春季较低温度下生长较慢,始花期最迟,温度升高后生长加快。从理论上讲上述3个组合前期产量会较低。

2.2 果实商品性状

不同组合的果实性状相差较大 (表2)。果实长度 (纵径)大多超过30 cm,只有 N-84和N-85小于30 cm;在超过30 cm的组合中,N-89果实最长,达38.2 cm。果实横径在6~8 cm之间,其中N-88横径最小,仅为6.0 cm;N-78横径最大,为7.9 cm。不同组合果形指数3.84~6.30,果形指数大小与果形有较大关系,指数大表示瓜较细长,指数小表示瓜较粗短,在13个组合中,N-88和N-89瓜形较细长,而N-83瓜形较粗短。各组合的果肉厚在1.03~1.37 cm之间,其中N-78果肉最厚,达1.37 cm;N-88和N-89果肉最薄,均为1.03 cm。13个组合的单瓜重差异较大,在商品瓜适收期单瓜重最重的为N-78,达706 g;最轻的是N-87,为431.7 g;其余多为500 g左右。从果型指数上看,优选的13个参试新组合的瓜形多为长圆筒形,个别为长圆锥形。不同组合瓜表面刺瘤可分为圆条瘤、圆粒瘤、短纵条圆粒瘤、圆尖瘤和尖粒瘤5种,其中:N-78为圆尖瘤,N-65为圆粒瘤,N-74、N-79、N-85三个组合为短纵条圆粒瘤,N-80为尖粒瘤,其余7个组合为圆条瘤。从果色上看,可分为5类,分别是白绿、浅绿、翠绿、绿白和深绿色。

2.3 熟期

对苦瓜前期产量采用欧氏距离及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 (图1),可将13个参试新组合简单分为3种类型,即早熟组合3个:N-65、N-74和N-84;中熟组合4个:N-67、N-78、N-85和N-87;晚熟组合6个:N-79、N-83、N-88、N-89、N-80和N-86。同时,再结合第1雌花节位和主蔓30节内的雌花率 (表1)可将13个参试新组合的熟期细分为5种类型:早熟、中早熟、中熟、中晚熟和晚熟,其中早熟组合5个,即N-65、N-74、N-84、N-85和N-87;中早熟组合1个,即N-78;中熟组合1个,即N-80;中晚熟组合3个,即N-83、N-86和N-89;晚熟组合3个,即N-67、N-79和N-88。

表2 不同组合(品种)苦瓜的商品性状比较

图1 苦瓜前期小区产量聚类分析

2.4 丰产性

从表3可以看出,参试组合 (品种)的小区产量差别较大,分别对各组合 (品种)小区前期产量(头4批)与全期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合 (品种)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小区前期产量在14.6~37.1 kg之间,N-84最高,N-86最低,N-84与其他10个组合(除N-65与CK外)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与N-65、CK存在显著差异。

表3 不同组合小区产量调查情况及差异性分析

小区全期产量在120.3~174.8 kg之间,N-89最高,N-80最低;N-89、N-83均极显著高于N-74、N-65、N-79和N-80,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K、N-67、N-86、N-78和N-85,分别比CK增产10.8%和10.6%;N-89、N-83、N-84、N-88和N-87之间无显著差异;N-88、N-67、N-86、N-78、N-85、CK、N-74、N-87之间无显著差异;N-79和N-80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CK,分别比CK减产9.0%和23.8%。

2.5 抗病性

通过田间病虫害调查,参试新组合与对照品种均未发现苦瓜枯萎病、病毒病和霜霉病;N-80和N-89易感白粉病,其他组合的白粉病发病均较轻。

3 小结

对参试新组合的第1雌花节位、雌花率、果实商品性、前期产量及全期产量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各地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情况,初步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5个苦瓜新组合:其中N-84为早熟组合,表现低温下坐果较早,主侧蔓雌花率高,坐果率高;N-78为中早熟组合,表现长势较旺,连续坐果性较好,果膨大速度快;N-83为中晚熟组合,前期长势不旺,但中后期结果量大,连续坐果性强;N-89为中晚熟组合,前期坐果较少,连续坐果性强,但易感白粉病,栽培上应加以注意;N-88为晚熟组合,前期长势不旺,但中后期结果量大,连续坐果性强。

[1]宿秀丽,陈丹,刘先斌,等.不同品种苦瓜的农艺性状比较[J].现代农业科技,2010(7):156-161.

[2]万群.成都地区早熟苦瓜品种比较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05,49(5):1120-1121.

[3]张红梅,金海军,余纪柱,等.苦瓜的引种与品种比较筛选试验 [J].中国瓜菜,2011,24(3):33-35.

[4]周茂林,刘辉,杜全能.苦瓜新组合 (品种)比较试验[J].当代蔬菜,2005(3):34.

[5]李祖亮,陈阳,吴晓华,等.苦瓜杂交新组合比较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2009(6):30-31.

猜你喜欢

节位横径雌花
更正
陆地棉各节位种子油分含量的遗传分析
留果节位对哈密瓜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灰枣果实体积与单果质量的估算方法
大棚西瓜人工授粉技术
夏黑无核等五个葡萄品种冬季修剪技术研究
基于Logistic模型的澳洲坚果果实生长发育研究
帮花授粉
荔枝新品种——紫荔
早熟网纹甜瓜留种节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