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州地区设施茄科蔬菜灰霉病发生规律调查

2013-12-07陈群航杜宜新俞晓利陈福如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茄科灰霉病病斑

陈 仁,陈群航,杜宜新,俞晓利,陈福如

(1.福建省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350111;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3.福清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近些年福州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冬春季大棚反季节蔬菜栽培面积达4 000 hm2。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福州市设施蔬菜面积仍将不断扩大。灰霉病是福州市设施蔬菜的主要病害,且危害严重,已成为福州市设施蔬菜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蔬菜灰霉病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保护地蔬菜生产发展而发生蔓延的一种主要病害,该病病原灰葡萄孢菌可侵染200多种作物,随着保护地蔬菜面积的逐年扩大,该病害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几年福州市冬春季大棚反季节蔬菜辣椒、甜椒、番茄和茄子,都不同程度受灰霉病危害。为研究福州地区设施茄科蔬菜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程度,笔者于2011~2012年对福州地区设施茄科蔬菜灰霉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时间和地点

调查时间为2011年9月26日至2012年6月27日,每7 d调查1次。调查地点为福清、长乐、闽侯、闽清的蔬菜区。

1.2 调查蔬菜品种

调查蔬菜品种为辣椒、甜椒、番茄和茄子。

1.3 调查方法

在4个县市各选3个点,每点每个蔬菜品种调查5棚。采取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3~5株,采取全株调查,每株分上、中、下部分各取2~3片有代表性的复叶,以复叶上的每张小叶片病斑占叶表面积的百分率,记录调查叶片数、发病叶数和病级数,根据调查总叶片数、发病叶片数和发病叶的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病情指数计算方法:病情指数=∑ (各级病叶数×相对病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 ×100。

发病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21% ~50%;9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0%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病期

由于调查初期气温较高、雨水少,发病时间推迟。2011年9月26日至2012年1月3日田间调查未见发病,发病时期为2012年1月4日至2012年6月9日,2012年2月下旬至5月底为发病高峰期,具体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番茄和茄子灰霉病发病高峰期长,2~5月灰霉病较严重。尤其是番茄,2~5月病情指数为8.64% ~28.19%。

2.2 不同茄科作物发病程度

发病最严重的是番茄,病情指数为28.19%;其次是茄子,病情指数为15.22%;第3是甜椒,病情指数为3.11%;发病最轻的是辣椒,病情指数为0.95%。对不同番茄品种而言,大番茄品种病情指数为20.67%;小番茄品种病情指数高达50.32%。在大番茄、小番茄以及其他3个茄科作物内的不同品种之间发病严重度差别不大。

2.3 天气对茄科作物灰霉病的影响

图1 2012年番茄、茄子、辣椒及甜椒灰霉病病情指数消长情况

以番茄为代表,分析2012年1~6月降雨量与番茄灰霉病发生规律的关系。2012年1~6月每次调查都有降雨,2012上半年降雨量创近52年之最,灰霉病发生较严重。2011年10月和11月虽降雨量大,但气温偏高,日均温分别是19~27℃和17~26℃,病害发生轻;12月日均温9~17℃,温度适宜,但降雨量小,病害发生轻;1~5月日均温最高不超过25℃,连续不断降雨造成灰霉病暴发;6月以后随着气温升高以及生产后期清除病老植株,病情指数急降。

3 结论

在冬春季节,福建省大棚茄科蔬菜,尤其番茄和茄子灰霉病容易发生,苗期发病轻,开花结果后发病重。雨量、雨天数及棚内湿度是病害发生主要影响因素。生产中后期大棚要调节好温度和通风。阴雨季节可考虑用烟熏剂防治灰霉病,比如腐霉利烟熏剂。

猜你喜欢

茄科灰霉病病斑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茄科尖孢镰刀菌3 个专化型细胞壁降解酶的比较
茄科荟萃——地三鲜
简述果蔬灰霉病的防治
如何防治棚室番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2种杨树烂皮病害早春症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