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险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3-12-02朱芬华

菏泽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保险业社会保险体系

朱芬华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政法教学部,安徽 芜湖 241002)

我国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险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朱芬华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政法教学部,安徽 芜湖 241002)

随着我国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关于社会保险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经济转型背景下,选取2002~2011年的10年数据,对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知我国社会保险业10年来呈快速发展趋势;采用回归模型对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险业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良性循环关系和双向因果关系.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是实现和谐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中国;经济增长;社会保险;关系

引言

社会保险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强制性实施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为内容,通过社会化的组织和管理,帮助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保障其基本生活.社会保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现代化生产的产物,健全的社会保险体系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先决条件.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建立的具有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决定一国社会保障水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险体系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如何在经济转型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我国社会保险业发展状况

1.1我国社会保险取得的重要成就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社会保险体系的探索,逐步明确了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进人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不断提高,对社会保险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需求,我国不断加大保险体系探索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转变.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已经由单纯的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体系转变,结合我国实际国情,选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对社会保险的征缴与管理.第二,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覆盖程度决定实施程度,覆盖范围越广,表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程度就越大,人们就能更充分的享受社会保障福利.现在的社会保险体系覆盖范围扩大到了全社会居民,同时个人还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选择不同的缴费标准,实现了真正的广覆盖.第三,打破城乡二元结构.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2010年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2008年,我国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到2020年在全国全面推开农村养老保险,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分割的局面有了较大改观.第四,强化了政府在社会保险中的责任.近几年来,政府不断强化自身在社会保险体系中的责任,逐渐加大对社会保险资金的财政投入力度.例如政府为每一位参保农民提供基础养老金,为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投入巨额资金[1].

1.2我国社会保险的发展速度

2002~2011年,我国各类社会保险参保情况,见表1.

表1 2002~2011年我国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 万人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2年)

由表1可知,从我国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看,基本养老保险由2002年的14 737万人上升到2011年的28 391万人,十年增加了13 654万人,年均增长9.3%;基本医疗保险由2002年的6 926万人上升到2011年的18 948万人,十年增加了12 022万人,年均增长17.4%;失业保险由2002年的10 182万人上升到2011年的14 317万人,十年增加了4 135万人,年均增长4.1%;工伤保险由2002年的4 406万人上升到2011年的17 696万人,十年增加了13 290万人,年均增长30.2%;生育保险由2002年的3 488万人上升到2011年的13 892万人,十年增加了10 404万人,年均增长29.8%.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发展速度最快.

2002~2011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情况,见表2.

表2 2002~2011年我国各类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2年)

从表2可知,从我国各类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规模看,2002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基金收人分别为3171亿元、213亿元、608亿元、32亿元、22亿元,到2011年,各数据分别增长到16895亿元、923亿元、5539亿元、466亿元、22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43.3%、33.3%、81.1%、135.6%、90.8%,增势十分迅猛.

2002~2011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情况,见表3.

表3 2002~2011年我国各类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2年)

由表3可知,从我国各类社会保险基金支出规模看,2002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支出额度分别为2 843亿元、183亿元、409亿元、20亿元、13亿元,到2011年,各数据分别增长到12 765亿元、433亿元、4 431亿元、286亿元、139亿元,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4.9%、13.7%、98.3%、140%、98.9%.

2 我国社会保险业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覆盖面宽广、保障功能日趋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在未来5~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最有可能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因素就是社会保险制度建设问题.通过对日本、德国等国近年来发生的由社会保险引发的社会问题研究,可以看出社会保险对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2].为全面和客观的分析我国社会保险业发展水平,本文选取2002~2011这10年间我国社会保险业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分析模型,对我国社会保险业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

依据客观性、可行性和可比性的指标选取原则,文章选取以下11个指标反映我国社会保险业发展水平.X1—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X2—失业保险金发放人数(万人);X3—失业保险金发放总额(亿元);X4—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X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退休人员(万人);X6—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X7—享受工伤待遇的人数(万人);X8—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万人);X9—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X10—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亿元);X11—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亿元).以上数据都是总值,数值越大反映我国社会保险业发展水平越高.

运用SPSS16.0软件对搜集的原始数据进行系列操作,得到2002~2011年我国社会保险业发展水平主成分分析的总方差解释,见表4.

从表4可知,前1个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94.905%,完全可以用这1个主成分来替代11个原始变量,以分析2002~2011年我国社会保险业发展水平.最后通过运用SPSS16.0软件运算整理得出我国社会保险业各年份得分情况,见表5.

表4 2002~2011年我国社会保险业发展水平主成分分析的总方差解释

表5 2002~2011年我国社会保险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从表5可知,我国社会保险业10年来呈快速发展趋势.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险事业发展飞快,确立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为基本组成部分的社会保险体系,其他各险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2011年,我国社会保险业发展迅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逐渐扩大,同时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正式启动,到年底已有3.6亿参保人[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深入推动我国社会保险业向前发展.社会保险业与经济增长联系密切,一方面,社会保险业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为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文章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3 经济增长与我国社会保险业发展关系的回归分析

3.1经济增长促进我国社会保险业发展的回归分析

经济增长为社会保险支出的相应增加提供基础条件,反之,社会保险为劳动力再生产提供了生活保障,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文章以GDP为自变量,我国社会保险业发展水平为因变量,运用回归分析法,通过Eviews3.1软件运算得出经济增长促进我国社会保险业发展的结果,见表6.

表6 经济增长促进我国社会保险业发展的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6可知,GDP每增长1亿元,就促进我国社会保险事业往前发展0.000 256个点,模型的回归分析检验结果见表7.

表7 经济增长促进我国社会保险业发展的回归分析检验结果

资料来源:运用Eviews3.1软件运算而成

从表7可知,参数估计值的可决系数达到97.96%,通过拟合优度检验.F统计量为383.57,检验通过.各系数均通过双侧概率(t)检验,回归结果合理.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2位,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进,经济将继续保持高水平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将有更多的社会资源用于发展社会保险事业.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2%和5.1%,与发达国家相比比重偏低.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尤其是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这为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3.2社会保险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高质量的生活服务设施,使劳动者平均寿命和劳动年限延长,相对增加了社会劳动力总量;劳动者生病有医疗保险,失业有救助,人们的生活有保障,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社会保险体系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关系到把劳动力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我国社会保险业发展水平为自变量,GDP为因变量,运用回归分析法,通过Eviews3.1软件运算得出社会保险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果,见表8.

表8 社会保险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8可知,我国社会保险业发展水平每提高1个点,就拉动GDP增长3831.8亿元,模型的回归分析检验结果见表9.

表9 社会保险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检验结果

资料来源:运用Eviews3.1软件运算而成

从表9可知,参数估计值的可决系数和F统计量均通过检验,各系数均通过双侧概率(t)检验,回归结果合理.当前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有效需求,其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决定.刺激国民消费需求是增加有效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保险体系保障了人们的基本生活,使得人们增加消费性支出,刺激消费需求的增加[4].同时,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增长.

4 结束语

1)目前我国社会保险业取得的重要成就,并且呈稳固快速增长趋势.

2)选取2002~2011年10年相关原始数据,对我国保险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社会保险业十年间呈快速发展趋势.当前我国确立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为基本组成部分的社会保险体系,其他各险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3)对经济增长与我国社会保险业发展关系的回归分析显示,二者之间存在着良性循环关系和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促进我国社会保险业发展,社会保险业发展反过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在经济转型背景下,不能只追求经济量的增长,还必须保持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建立一套制度健全、体系完整和水平适度的社会保险制度,是实现和谐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4)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建立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险体系非常重要,也是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生命力的要求[5].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正在进行深入改革,以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高效率的社会保险制度为目标,实现社会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经济增长为社会保险业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1]李慧英.完善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思考[J]. 理论探索,2012,(1):89.

[2]刘杰锋.深化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思考[J].重庆经济,2010,(3):26.

[3]胡晓义.我国社会保障发展进入新阶段[ED/OL].http://news.xinmin.cn/domestic/gnkb/2012/05/15/14756222.html, 2012-05-15

[4]陈培刚.浅析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J]. 科技与管理,2003,(2):90.

[5]胡颖,叶晓花.经济转型期我国社会保险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 科技与管理,2011,(6):137.

AnEmpiricalStudyofRelationshipbetweenEconomicGrowthandDevelopmentofSocialInsuranceinChina

ZHU Fen-hua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Law,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Wuhu Anhui 241002, China)

With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China’s security system,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insur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creasingly aroused people's concer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selecting of 2002-2011 10 years data, throug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zing of development level of insurance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our country social insurance for 10 years showed a trend of rapid development; using regression mode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virtuous cycle between both relationship and bidirectional causality. Constantly perfecting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in our country, is the important condition to realize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 economic growth; social insurance; relationship

1673-2103(2013)02-0019-06

2013-04-08

朱芬华(1983-),女,安徽绩溪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城市经济学.

F062.9

A

猜你喜欢

保险业社会保险体系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论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
让保险业回归纯粹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