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生物学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3-12-02张祥沛尤秋琴

菏泽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学时生物学课程体系

张祥沛,尤秋琴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高师生物学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张祥沛,尤秋琴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立足于高师培养目标和基础教育新课改对生物教育人才的需求,对高师生物学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新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绍了开展高师生物学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些工作、认识和成绩.

高师;生物学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改革

1 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学生物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了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征求他们对母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于2006年9月对我们学院2002届至2005届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毕业生进行了追踪调查,共发出问卷232份,收回有效问卷216份.在“你认为自己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师工作的最大影响因素是____”一项调查中,给出四个选项:A.生物学专业知识水平低;B.相关学科知识面窄;C.缺乏必要的生物学从师技能;D.个性心理素质较差.调查结果是,回答A的13人(占6.02%)、B的43人(占19.91%)、C的123人(占56.95%)、D的37人(占17.13%).使我们震惊的是,认为“缺乏必要的生物学从师技能”是自己从事教师工作的最大影响因素的竟高达56.95%.其他师范院校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师范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较扎实,但组织管理能力较差,难以胜任班主任工作,不能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不善于口头表达,不善于板书,不会制作教具,不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专业思想不稳定”[1]等等.由调查结果得出如下结论:我院生物学专业毕业生在从师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与缺陷,毕业后不能尽快、更好地适应中学生物学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我们认为,这种状况虽然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办学指导思想存在着重“学术性”轻“师范性”的倾向;生物学专业教育类课程任课教师不了解中学生物学新课改实际,缺乏中学生物学教学经验以及指导学生从师技能训练的能力;但是,生物学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不合理,门类单一、数量少、缺乏层次,教学效果差,是其根本原因.生物学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亟需进行调整和改革.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与实践.

2 高师生物学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2],“进行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的观念;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课程体系要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吸收新的科技成果;面向生产实践,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强化基础理论,加强技能培养,适当拓宽专业面,以适应社会经济多方面的需要.”基于上述要求,我们提出的生物学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是:1)高师生物学专业培养目标与中学生物教育实际需要相适应的原则;2)高师生物学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相对稳定与弹性开放相统一的原则;3)高师生物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灵活性并重的原则;4)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的原则;5)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协调发展的原则.

3 高师生物学专业教育类新课程体系的构建[3]

在调研基础上,针对目前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需要和高师生物学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改革现状,提出了高师生物学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改革的新思路.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和学校实际,在“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公共教育专业课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对系统的高师生物学专业教育类新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和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高师生物学专业教育类新课程体系

新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是:1)我们把7门系列课程划分为专业基础必修课(1门)、专业特色限选课(2门)和专业特色任选课(4门)三个层次类型,它们作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板块,使得新课程体系表现出既相对稳定又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结构特点,克服了旧有课程体系所具有的“单一性”、“封闭性”、“排他性”等缺陷[4].2)课程的修习方式采用必修、限选与任选三个不同的系列.在必修、限选与任选课的处理上,一是压缩了必修课的课时,如“生物学教学论”已有原来的56学时减为40学时;二是大幅度增加了限选课和任选课的门数及总学时数,如已有原来的“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生物学教学专题”两门增加为现在的6门,总学时由原来的64学时增加为188学时.

4 高师生物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4.1生物学教学论

“生物学教学论”是高师生物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生物学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的龙头课程,课时规定为40学时.该课程以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为理论指导,结合“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的有关知识,重点学习生物学教学的目标、过程、原则、方法、手段、评价,以及生物学教师的素质、学生的学习活动等内容.采用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教学方法.

4.2中学生物学教材分析

该课程为生物学专业的专业特色限选课,是“生物学教学论”课程的延续和拓展,主要介绍教材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与运用教材的能力,重点放在实践环节,计划课时为34学时.该课程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利用微格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教材分析能力.

4.3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然而,过去只是在“生物学教学论”课程中涉及部分实验教学内容,重点放在实验的理论教学上,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增设了“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课,并将其确定为生物学专业的专业特色限选课,课时也为34学时.该课程选取典型的中学生物学实验内容,以学生自己设计、操作为主,分专题、分阶段进行实验教学技能的训练.

4.4生物学教学专题

“生物学教学专题”是生物学专业的专业特色任选课,课时为30学时.教学目标为,以本科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探讨大学和中学生物学教材中的知识衔结点,使师范生从较高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理论高度,处理中学生物学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本课程具体以细胞、新陈代谢、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生物与环境、酶等专题为教学内容,紧扣中学生物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使学生真正感到学有所用,为从教前的知识准备打下良好基础.

4.5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

“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课程,为高师生物学专业的专业特色限选课,计划课时为30学时.主要讲授导入技能、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结束技能等生物学课堂教学必需的基本功.该课程结合微格教学、教育实习和见习等教学实践活动,重点突出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

4.6生物教育技术

为提高学生实验管理能力、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技能、课件和简单教具的制作技能,我们设立了“生物教育技术”课,确定为专业特色任选课,课时为30学时.重在使学生了解中学生物学实验室、标本室、培养室、生物园的管理知识,掌握制作简单教具的技能,具有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技能,为毕业后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打下基础.以教师讲授理论结合学生实践的形式教学,着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7生物学实验设计

在中学生物学新课标教材中,新增加了大量探究性实验和实践活动,对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实验设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鉴于此,我们设立了专业特色任选课“生物学实验设计”,课时为30学时.本课程从中学生物学实验和高师生物学实验两个领域选题,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开展实验设计、实施实验过程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实验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内容,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5 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该课程体系改革方案,自2006年确定并列入我校教学计划以来,经过7年的改革实践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果.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有:1)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2篇;2)出版《生物学教学专题研究》和《生物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概论》专著2部,主编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教学论》、《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中学生物学教材分析》和《生物学新课程教学专题概论》全国高校统编教材4部,以上著作、教材共计180多万字,都已用作相关课程的教材;3)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曲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另外,在近两届“山东省中学生物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有多位获奖者是新课程方案实施后,由我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近年来,我们的毕业生在中学更加受欢迎.从毕业生反馈的信息看,我们的课程改革是成功的.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从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进行高师生物学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改革,尚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这是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也正是我们今后研究和努力的方向.在课程改革实践中,也遇到一些具体问题,如师资力量和教学配套设施不足,教学实践环节仍有待加强等.随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相信所遇到的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1]田秋华.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与高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1996,(3):45-47.

[2]国家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若干意见[J].教育论丛,1998,(1):1-8.

[3]高文.当代师范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1,(2):70-76.

[4]张爱珠.论“一体化”视野中的我国高师教育改革的基本路径[J].当代教育论坛,2006,(19):32-34.

TheResearchandPracticeoftheReformofBiologySubjectEducationCurriculumSysteminNormalUniversities

ZHANG Xiang-pei,YOU Qiu-qi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 Shandong 273165,China)

Based on educational objectives in normal universities and the need for biological education talents in the basic education new curriculum reform,the authors carry on exploratively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biology subject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in normal universitie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rse system,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 of curriculum program,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e article introduces how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of biology subject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in normal universities,discusses the understanding and achievements of this work .

normal university;biology major;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reform

1673-2103(2013)02-0117-04

2013-03-21

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12405);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SDYY11127)

张祥沛(1960-),男,山东曲阜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

尤秋琴(1986-),女,山东东明人,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生物课程与教学论.

G642.0

A

猜你喜欢

学时生物学课程体系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