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伦·坡和他那只神秘的乌鸦

2013-11-22高金和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爱伦乌鸦赏析

高金和

摘 要: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风格。他在代表作《乌鸦》一诗中成功地塑造了一只令人印象深刻的乌鸦。本文从内容简介、爱伦·坡的诗歌美学、创作灵感的由来、特点分析等四个方面加以探讨,有助于加深读者对《乌鸦》一诗的理解。

关键词:爱伦·坡;《乌鸦》;赏析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11-0204-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55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19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其作品在任何时代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格。语言和形式精致、优美,内容多样。《乌鸦》是美国诗歌中的名篇,同时也是爱伦·坡的代表作。《乌鸦》是一首叙事诗,最初发表在1845年1月29日的《明镜日报》上,同年又被收入到坡的《乌鸦及其他诗》诗集中。

1 . 内容简介

《乌鸦》一诗讲述了一个青年学生,由于失去心爱的恋人,痛苦万分,无法摆脱深深的思念。冬日一个夜晚,一只乌鸦飞至其住处,他本想从乌鸦身上了解到他逝去的恋人的情况,乌鸦却告诉他“永不再会”,这使他更加悲痛,倍加忧伤。

《乌鸦》一诗共有十八节,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前六节构成,讲述了乌鸦出现前的情景,青年学生把夜深人静的叩门声当成是丽诺的回归,表现了他对失去的恋人丽诺的思念,反映出青年学生孤寂凄凉、企盼天亮的心理。第二部分由第七节至第十四节构成,讲述了乌鸦出现后的情景。青年与乌鸦的问答,进一步深化了青年对情人彻骨的思念。第三部分由最后四节构成,表现出青年学生对乌鸦回答的不满。他的哀思非但没有平复,反倒倍加沉重。

2 . 爱伦·坡的诗歌美学

爱伦·坡认为诗歌创作的主要目的是表现美,即在读者中引起美的情感,美的享受。而美的目的就是要在读者心中产生“令人升华了的心灵震颤”。无论什么样的美,只要能打动人的心灵,能让人情动泪下就能使人的心灵净化。因此,爱伦·坡认为悲哀是诗中最能表现美的诗歌的题材。一个人当他最美好的事物或人失去的时候,他才会感到切身的痛苦,才会有刻骨铭心的悲哀,才能彻悟到心灵净化的实质。基于这一美学创作原则,他独辟蹊径,创作了许多这类题材的诗歌,而《乌鸦》正是这类题材诗歌的典范。全诗以“悲”为主线,全篇以“哀”为基调。

在《诗歌原理》中,爱伦·坡这样写道:“远方仍有(诗人)无法取得的东西。我们仍有一种无法满足的渴望,(诗人)尚未指给我们解渴的晶莹的溪水。这种渴望属于人的永恒性。它是他的永生的结果和表现。它是飞蛾欲奔星斗。它不仅是欣赏我们面前的美而已——它还是一种达到上苍美的境界的疯狂努力”(姜涛,2006: 84)。对死亡美的追求,正是人们对渴望不可及的美的追求,是对永恒美的渴望。这种追求是痛苦的、无止境的,但其过程却是美的,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和境界的陶冶。

此外,爱伦·坡十分重视诗的音乐性,认为音乐和诗歌的结合是创作天堂美的必经之路。他认为音律、节奏和音韵对诗歌创作有着重大影响。他用四年时间才完成《乌鸦》一诗的创作。诗中格律工整、音韵优美,给人以强烈的音乐感。诗人采用八音步抑扬格音律节奏,并成功地使用了头韵、行间韵等,使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成为英诗中诗歌格律规范的佳作。

3 . 创作灵感的由来

1845年《乌鸦》一诗出版时,它同时引起了英美两国读者的广泛关注,曾一度给爱伦·坡带来了他梦寐以求的声誉。爱伦·坡的这只会说话的乌鸦的灵感可能是从英国作家狄更斯1841年写的小说《巴纳比·拉奇》中获得的(梅利莎,2007: 48)。爱伦·坡曾对这部小说写过一篇很长的评论。除了把乌鸦和死亡联系在一起以外,爱伦·坡还赋予这只乌鸦以权威和力量。于是这只乌鸦的反应进而加深了他的痛苦。在《乌鸦》一诗中,青年学生对失去丽诺而感到悲痛。丽诺是他心目中一个理想化的女性,除了知道她有“绝代的光彩”以外,我们对她一无所知。在他感到很孤独的时候,“一只庄严的乌鸦”突然来拜访他。这只乌鸦出现以后,诗人在诗中反复使用“Nevermore”(“永不再会”)。

4 . 特点分析

爱伦·坡的《乌鸦》一诗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他在诗中成功地奠定了悲哀的基调,营造了哥特式的恐怖气氛,使用了乌鸦的多重象征意味,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也匠心独运。

第一,悲哀的基调。这首诗的主人公对失去自己深爱的女人而感到悲伤。尽管他口口声声要“节哀”,他仍然止不住地沉湎于悲哀。当那只乌鸦进入房间并且以“永不再会”来回答青年学生的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他认为“它所说的是它仅有的题材,学自某位悲伤的先生”(吴伟仁,1990: 136)。这时他的反应是理智的,然而随着事情的继续,他逐渐丧失了理性。他“编织奇思于奇思”,不断地向这只乌鸦提问,而乌鸦老是回答“永不再会”,则进一步加深了青年的痛苦和内心的失落。这种自我折磨不断累积,直到最后青年情感上再也无法忍受,于是他命令那只乌鸦“缩回你的尖嘴,自我的心上,缩回你的形体,自我的门框!”(吴伟仁,2002: 150)然而,诗的最后一节表明青年仍然无法忘却那只乌鸦的出现以及它所代表的东西,即青年想要和他失去的爱人重聚的希望注定是徒劳的。

第二,哥特式恐怖气氛的营造。爱伦·坡为这首叙事诗设置的背景反映了他想要表达的感情,诗中气氛非常紧张,还含有一些哥特式的元素。青年学生在子夜独坐,“子夜”令人联想到生命的尽头。他读着几卷“被人遗忘的学问”,主要是为了忘却。时间是在“萧瑟的十二月”,刚好是初冬,这个季节也让人联想到生命的终结。屋里既暖和又明亮,“残烬将熄”时忽明忽暗像“鬼影子”一样,也让人联想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就是爱伦·坡用简单的词来表达丰富含义的一些例子。紫色的窗帘,这种颜色也让人联想到葬礼的习俗,进而在青年学生心中产生一种“恐惧”,这也反映了他对这种超自然的暗示的敏感。与此类似的是,他在诗中选择了一把有着“天鹅绒的淡紫色的坐垫”的椅子,也体现了与死亡和悲哀的关联。在诗的第四、第五节中,夜的漆黑也令青年学生感到心神不安,夜的静寂则更加深了这一点。

第三,乌鸦的多重象征意味。在这首诗中,乌鸦具有多重象征意味,它既令人联想到好运,又令人联想到厄运。除了让人联想到死亡和不祥的预感以外,乌鸦还象征着知识和天国,特别是当诗中把乌鸦当作是掌握真理的信使的时候。青年学生不断地向乌鸦提问,他显然认为乌鸦是无所不知的。乌鸦选择栖身在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半身雕像上,这个举动也让人把它和智慧联系在一起。当然也有的读者认为作者这样描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因为在这只乌鸦出现以后,青年似乎逐渐丧失了理性,而变得更加迷信。乌鸦始终只用“永不再会”来回答,似乎也增加了它的回答的权威性和结论性,这就让人想到在神话中乌鸦通常都是充当死者的信使。从这个方面而言,当青年问乌鸦“它能否将一位圣女拥吻,丽诺是天使们唤她的小名”时,乌鸦的回答表明死亡的终极性以及他逝去的爱人已经否定了这种可能性。这首诗从头到尾,这只乌鸦除了说“永不再会”以外,其他的一样也没有说。但是爱伦·坡让读者明白通过想象词语和象征能够表达多么丰富的含义。

第四,丰富的修辞手法。虽然《乌鸦》一诗有一些自身的缺陷,但它仍然能够吸引很多人去模仿。这首诗有哥特式的基调以及工整的韵律,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它令人难忘。在《诗歌原理》中,爱伦·坡说,他在诗中使用了头韵、重复和叠词等修辞手法。他认为,与其说这首诗是即兴创作的,倒不如说这首诗是精心构思的。为了做到这一点,他用了足足四年的时间才最终完成了《乌鸦》一诗的创作。有的读者认为这首诗只不过是对济慈的《夜莺颂》这种浪漫主义的冥想诗的模仿罢了。我们不难看出,这首诗值得仔细阅读,因为诗人在写作这首诗时使用的一些手法及其达到的效果都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 埃德加·爱伦·坡[DB/OL]. http://baike.baidu.com/ view/47801.htm.

姜涛.美国诗歌赏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84.

梅利莎·麦克法兰·彭内尔[美].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名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8.

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第2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136.

吴伟仁、印冰.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学习指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50.

猜你喜欢

爱伦乌鸦赏析
小乌鸦
爱伦·坡与巴尔的摩的不解情缘
Unity of Effect in Scene Settings in The Black Cat
乌鸦喝水后传
乌鸦搬家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乌鸦
嫁给美国穷人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