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磨蚀的选择性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3-11-22曹鸿娟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选择性外语语音

摘 要:本文从语言技能、语言层面、语言层面内各要素等方面阐述了外语磨蚀的选择性,并从语蚀本体研究、外语习得理论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三个方面,结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探讨外语磨蚀影响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外语磨蚀;选择性;启示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11-0043-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10

1 . 引言

语言磨蚀是指个人或语言社团(speech community)的某种语言或语言某一部分退化和丧失的现象。本文讨论的是Van Els按磨蚀的语言和环境的四种分类中的第三种:在母语环境中的外语磨蚀,也就是外语学习者在接受外语教学后由于长时间没有使用而产生的外语技能的丧失或退化的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语蚀研究兴起以来,与母语磨蚀相比,外语磨蚀因涉及对象广和成果应用价值大,而更受研究者青睐。与如火如荼的国际语蚀研究相比,国内的研究现状显得一片落寞(倪传斌,2007: 43)。直到本世纪初,国内的个别学者,如倪传斌、钟书能和蔡寒松才开始简介国外的语蚀研究成果。但多是停留在语言磨蚀的本体研究,鲜有将语蚀研究的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指导中。众所周知,中国既是外语学习者最多的国家,也是外语受蚀者最多的国家,急需让学习者花费大量时间和经费来学习和保持的外语能力,使其在需要的时候能运用自如。为此,本文拟从倪传斌教授概括的外语磨蚀的八大本质属性之一:受蚀对象的选择性着手,结合外语习得研究、外语教学研究等探讨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2 . 受蚀对象的选择性

受蚀对象的选择性是倪传斌教授系统地分析和梳理的外语磨蚀的八大本质属性之一。所谓受蚀对象的选择性(selectivity),意指外语语言体系中的受蚀对象是由规则控制的(rulecontrolled),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Seliger, 1991: 227-240),即:语言体系中的不同对象对外语磨蚀的敏感性不同,其磨蚀的速度和程度也不尽相同。受蚀对象的选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 . 1 语言技能间的选择性

语言按技能大致可分为听、说、读、写。其中,听和读属于接受性技能(r e c e p t i v e skills),而说和写属于产出性技能(production skills)。在外语技能的磨蚀研究中,Tomiyama(1999: 59-70)通过调查证实:与接受性技能相比,产出性技能对磨蚀更为敏感,磨蚀的速度更快。Weltens(1989: 41)、Yoshitomi(1992: 293-318)和Reetz-Kurashige(1999: 21-58)的研究结论相似。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语言使用者在应用产出性技能时,在语言的计划和协调上需要用更多的资源(Yoshitomi, 1999: 80-111)。二是由于受试者掌握的语言信息不一定丢失,而可能是暂时通达困难。如果能提供正确的通达途径,仍可以检索到这些信息。研究者在测试受试者的接受性技能时,提供的测试材料本来就是一种检索线索。

2 . 2 语言层面间的选择性

按传统的语言磨蚀研究方法,语言体系可分为语音、词汇和语法(词法和句法)等不同层面。在外语磨蚀的研究领域,Tomiyama曾对比过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磨蚀程度。她的研究结果表明:磨蚀程度最明显的是词汇,其次是语法,语音的磨蚀最小(Tomiyama, 1999: 59-79)。许多学者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词法和句法的磨蚀程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均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相比较而言,词汇最早受到磨蚀,其次才是词法和句法。这主要是由于词汇知识是开发的体系,需要终身学习。而词法和句法知识,在外语学习结束后,即使处于磨蚀中,也不会再增添新的内容。

2 . 3 语言层面内各要素间的选择性

在语音层面上,各要素间的磨蚀程度对比虽未进行实证研究,但是Anderson(1982: 83-118)进行过理论分析。她认为:高功能符合的音位比低负荷的耐磨蚀。在词汇层面上,有关不同类型词汇间磨蚀程度的对比研究,可能是外语磨蚀领域开展得最热门的课题。虽然词汇分类方法可能不同,比较的类别也可能不同,但通过实证的研究结果大多表明,不同类别的词汇,其磨蚀速度差别较大。比如Hansen & Chen(2001: 90-110)曾用标记理论(Markedness Theory)研究过日语不同数量词间的磨蚀程度。他们发现:使用频度高和标记性小的数量词磨蚀程度小。又如Gonzo, de Bot和Graham等人均发现产出性词汇知识比接受性的磨蚀程度更大。在词法层面上,由于语言类型不同,词法的应用手段亦不相同,故有关不同词法要素间的磨蚀程度的对比,与语音一样,也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Anderson(1982: 83-118)认为:在受蚀语中具有低功能负荷、低使用频率和高标记度的词法形式更容易磨蚀。在句法层面上,常用于研究的要素有词序、介词短语、(格、时态、主谓等)一致性、否定形式和从句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要素也是句法中容易受到磨蚀的成分。通过对不同语言及语言层面内各要素的耐磨蚀研究分析,耐磨蚀成分的特征基本相似:功能负荷大、使用频度高和标记性小。

3 . 外语磨蚀的选择性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3 . 1 重视语音教学

语音是词汇学习的基础。英语是拼音文字,语音是其表达的媒介,没有坚实的语音基础,会影响听、说、读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重视语音教学,让学生能够正确辨音、发音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标基础知识以外,教师还应侧重讲解发音规律及语音学相关知识。国外学者Mitton曾指出不发音的字母、双写字母、非重读元音等是造成拼写、记忆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讲解中应要求学生了解元音、辅音字母及其组合的发音规律,单词重音知识,单词音节的重读会影响字母的发音,重音位置的改变通常会改变单词的词性。另外,语音中的音节知识也是很重要的,大多拼写复杂的单词都是由多个音节组成的,按音节的发音来记忆会更准确。通过不断实践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不仅利于单词的记忆和拼写,也有利于听、说、读技能的提高。

3 . 2 探索词汇教学法,加强学生的词汇记忆

目前许多学生并未达到所学级别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达到的词汇量,究其原因,主要是记忆方法单一、死记硬背、阅读量少、缺乏词汇习得策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当改进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词汇讲授的方法,加强学生词汇记忆。如利用构词法规律,如复合词、派生出、转换法;联想分类记忆,如语义分类、语音分类、词根分类;在阅读中扩大认知词汇;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布置可行的阅读任务,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尤其是信息量大、趣味性强、知识丰富、反映当代英美文化、生活的读物,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地道的英文。在语境中记忆词汇;词汇讲解时可分别给出不同的例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单词的具体语义,克服学生英汉对等的观念,促进积极思维。注重词汇文化内涵的传达,活用工具书。

3 . 3 强化学生英语听、读训练

如前文2.1中Tomiyama的研究表明,由于强调接受性技能培训比强度产出性技能更有利于减少语言磨蚀,因此在明示式教学中,应更加侧重学生外语听、读训练。要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首先必须进行系统的语音辨音训练,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听力习惯,如学习如何预测、捕捉关键词和重要信息,加强听写与速记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堂精听及课外泛听,激发其听的兴趣,消除紧张心理。在外语阅读方面,要将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积累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知识,加强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让学生多听多读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根本途径。阅读理解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阅读教学是将英语知识向能力进行转化的实战练习,因此加强学生的听、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是防止语言磨蚀的有效途径。

3 . 4 加强课堂教学中英语输入和输出的质与量

自然语言环境的欠缺是外语学习困难及造成外语磨蚀的主要原因之一。课堂几乎是学生唯一接受外语输入和进行外语输出练习的地方。外语输入是有目的的学习材料,在真实性和即时性等方面有所欠缺,而且外语输出的质与量也无法保证。这就使得外语学习过程:输入—构建—输出,输出环节大打折扣,语言学习的过程不完整。语言输出方面的差异是导致外语磨蚀现象难以避免的主要原因所在。

在分析语言磨蚀时,语言学家强调是由于学习者在一段时间内不使用该语言而导致的语言能力退化现象。外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语言的使用,即输出就不够重视,无法强化记忆和语言知识的构建。外语学习结束后,学习者缺乏使用外语的时间和场合,因此,外语磨蚀现象严重。目前,许多学生在系统学习期间只重视语言输入,忽视输出,只重视测试成绩,而忽略了外语使用能力,在系统学习结束后由于所涉及的领域与所学的英语知识脱节,缺乏接触和使用英语的环境,势必会加速外语磨蚀。因此,为了减少外语磨蚀,必须努力提升教学中外语输入与输出的质与量。

3 . 5 培养学习者正确的外语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语言学家Edwards研究发现培养学习者正确的语言态度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可有效地抑制语言磨蚀。在我国部分学生会有“外语无用论”,对学习英语本身持有抵触情绪,被动接受学校课程安排,只知道英语是必修课,至于为什么要学英语,如何学好英语没有清楚的认识。教师应予以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态度,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终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使其认识到外语不仅与母语一样,都是重要的交流工具,而且还以与母语不同的方式促进学习者思维的发展。强烈的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和加强操练,从而避免语言磨蚀。

4 . 结语

外语磨蚀,作为外语学习的逆过程,有其自身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教师不仅要注重将学习者培养为成功的英语学习者,更重要的是成为成功的英语技能保持者。如何使我国广大的英语学习者减缓外语磨蚀的速度,外语磨蚀的选择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从作为外语磨蚀已探明的本质属性之一,受蚀对象的选择性着手,结合外语习得研究、外语教学研究等,探讨了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以期对我国的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Anderson, R. Determining the linguistic attrition[A]. R. Lambert and B. Freed. Rowley. The Loss of Language Skills[C]. Mass: Newbury House, 1982: 83-118.

Hansen, L & Yung- Lin Chen, What counts in the acquisition and attrition of numeral classifiers?[J]. JALT Journal, 2001(1): 90-110.

Reetz-Kurashige, A. Tracking returnees retention of English speaking skills. Changes in verb usage over time[A]. L. Hansen.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Evidence from Japanese Contexts[C]. 1999: 21-58.

Seliger, H., & R. Vago First Language Attrition[C]. Cambridge: Cambir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Tomiyama, M. The first stage of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a case study of a Japanese returnee[A]. L. Hansen.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in Japanese Context[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59-79.

Weltens, B., T. Van Els & E. Schils. The long-term retention of French by Dutch students[J]. 1989(2): 205-216.

Yoshitomi, A. Towards a model of language attrition: Neurob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ontributions[J]. Issue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1992(2): 293-318.

Yoshitimi, A. On the loss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by Japanese returnee children[A]. L. Hansen.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in Japanese Context[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80-111.

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曹鸿娟.从外语磨蚀的角度分析“年龄小优势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黄平.影响母语磨蚀的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9(3).

倪传斌.外语磨蚀的本质属性[J].外国语,2007(1):42-51.

猜你喜欢

选择性外语语音
微信语音恐惧症
魔力语音
Magic Phonetics魔力语音
选择性听力
对方正在输入……
谷胱甘肽功能化有序介孔碳用于选择性分离富集痕量镉
选择性××
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形成生物学概念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