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手术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麻醉研究

2013-11-15公衍福石淑娟杨俊红石金鹏山东省桓台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山东桓台256400

吉林医学 2013年26期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手术室

公衍福,石淑娟,杨俊红,石金鹏 (山东省桓台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山东 桓台 256400)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择期手术患者常因合并有哮喘增加麻醉的难度而使手术延期进行,增加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本研究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全身麻醉早期拔管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ASAⅡ~Ⅲ级行腹部手术合并有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年龄38~78岁,平均64.5岁,其中男28例,女32例;腹部手术的类型有:胃癌根治术24例;胆总管癌切除术1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结肠癌切除术14例。合并有支气管哮喘病史1~15年,均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并行肺功能检测。排除标准:有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精神异常、近期肾上腺皮质激素用药史及胸部CT示间质性肺炎患者。

1.2 方法:所有病例均选择全身静吸复合麻醉。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桡动脉穿刺监测有创动脉压,监测HR、SpO2、ECG、ETCO2及双肺听诊。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BG组):由同一操作者于右侧第6颈椎气管旁、胸锁关节上2 cm处穿刺,碰到骨质(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后,回抽无血、无气、无液,注入l%利多卡因6 ml,以Horners综合征1~5 min出现为穿刺成功的标志。B组(对照组):未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穿刺操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手术种类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星状神经节阻滞后10 min(B组为相应时间)以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 3.5 υg/kg、维库溴铵 0.1 mg/kg、依托咪酯0.2 mg/kg快速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使ETCO2维持在35~45 mm Hg(1 mm Hg=0.1333 kPa),吸入七氟烷,持续泵注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滴注维库溴胺0.05 mg/mg。记录入手术室后5 min(T0)、阻滞后5 min(T1)及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后(T3)、手术结束时(T4)、出手术室时(T5)对收缩压(SBP)、HR的测量值,同时在各个时间点进行双肺呼吸音听诊、手术结束后的拔管时间、患者出手术室的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BP、HR个时间点变化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BP、HR比较()

表1 两组患者SBP、HR比较()

注:B组与A组比较,除T0时间点,P>0.05,其余各时间点比较,P<0.05

组别 指标SBP(mm Hg)HR(次/min)哮鸣音(有/无)A 组T0 145.35±6.25 74.24±4.32 有T1 148.12±4.18 76.37±5.13 有T2 129.56±4.31 72.56±4.89 有T3 134.21±3.12 73.28±5.12 无T4 148.26±6.17 76.58±6.31 无T5 143.52±4.20 71.05±3.19 无B组T0 149.35±6.05 79.24±5.32 有T1 158.35±5.07 81.31±6.13 有T2 153.51±5.32 83.75±6.24 有T3 162.30±4.12 84.12±6.32 有T4 165.32±5.68 86.41±6.35 有T5 167.08±5.63 84.10±6.42有

两组SBP、HR比较,T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术中未有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哮喘症状加重的情况发生。

2.2 两组手术结束后的拔管时间、患者出手术室的时间的比较:两组比较手结束拔管时间和出手术室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拔管时间与出手术室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拔管时间与出手术室时间比较()

注:与B组比较,①P<0.05

组别 拔管时间(min) 出手术室时间(min)A组 5.12±1.01① 10.15±6.87①B组9.65±4.32 25.23±5.36

3 讨论

星状神经节是由颈下交感神经节和胸1交感神经节融合而成,如果阻滞星状神经节,则可阻断通往该部位的交感神经,出现Horner综合征,并出现阻滞侧发汗停止、皮肤温度上升、面部潮红、球结膜充血等现象。实施颈交感链切断术可使部分患者的支气管哮喘缓解。也有报道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哮喘[1]。SGB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插管即时及其后2 min、5 min的 SBP、MAP、HR、RPP反应程度明显降低,并能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具有加强镇痛、稳定循环的作用[2]。本研究观察到 SGB后的患者10 min左右双肺的支气管哮鸣音逐渐消失,术中血流动力学更趋平稳,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清醒和早期拔管。SGB具有双向调节功能,从而达到降低迷走神经张力的功能,恢复交感-迷走神经的平衡,使痉挛的小气道平滑肌舒张,发挥缓解支气管哮喘的作用,达到消除支气管痉挛的目的。SGB具有稳定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调解机体的内分泌系统功能恢复正常,缓解支气管哮喘[3-4],临床观察中证实了SGB后的患者双肺哮鸣音的消失。

目前多认为SGB的作用主要有中枢作用和周围作用两方面,其中通过调理下丘脑维护内环境的稳定机能而使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保持正常状态,从而缓解支气管的痉挛。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简便,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1]刘俊杰.硬膜外阻滞治疗支气管哮喘2例报告[J].中国综合临床,2001,6(10):744.

[2]赵春亭,王恩真,张迎萍,等.星状神经节阻滞稳定全麻气管内插管及切皮时应激反应的初步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0,21(2):125.

[3]张丽红.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机制[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2003,24(2):79.

[4]陈 旭,刘 慧.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机制及应用[J].华西医学,2005,20(1):173.

猜你喜欢

星状神经节手术室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肝星状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The Six Swans (II)By Grimm Brothers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求星状多边形的内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