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固定电极阈值变化的观察

2013-11-15黄抒伟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浙江杭州30005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浙江杭州30000

吉林医学 2013年26期
关键词:右室起搏器心房

卜 刚,黄抒伟,徐 耕 (.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浙江 杭州 30005;.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浙江 杭州 30000)

起搏阈值是起搏器植入最为重要的检测参数,其急慢性变化与起搏导线稳定性和有效性密切相关。本研究希望通过对右室主动固定导线阈值的变化观察,分析找出其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成功植入永久起搏器并置放右室主动固定电极的31例患者,男22例,女9例,年龄(79±8)岁;其中窦性心动过缓9例,快慢综合征7例(阵发性房颤4例,永久性房颤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4例,血管迷走性晕厥1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起搏器植入适应证。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接受了起搏器植入治疗。共植入电极63根,右心室电极31根均为主动固定电极,28根心房电极及4根冠状窦电极为被动固定电极。31根右室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型号为:Biotronik(Setrox S 60)10根,St.Jude Medical(Tendril 1888TC)4根,Boston Scientific(Guidant 4088)17根。植入部位:心房电极均置于右心耳,心室电极均固定在右室间隔部,左室电极经冠状窦置于理想靶血管。

1.2 参数的测定与随访:术中采用Medtronic 2290测试仪记录电极固定后即刻的损伤电流、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数值及术后10分钟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的参数变化。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定期随访。术后随访则应用与起搏器相匹配的程控仪进行程控,记录起搏感知、阈值及阻抗。

2 结果

起搏阈值在螺旋电极旋出后即刻除有8例≥1.0 V,其余23例低于1 V,最高2.0 V,最低阈值 0.3 V,总平均阈值(0.81±0.38)V(n=31),继续观察阈值逐渐下降,10分钟后平均阈值下降为(0.59±0.22)V(n=31),其中旋出后即刻阈值≥1.0 V的8例病例,术中观察10分钟后,除1例由2.0 V下降至1.3 V,1例保持1.0 V外,其余均<1.0 V且下降明显;随访观察1周、1个月、3个月阈值基本相近,分别为(0.53±0.14)V(n=31)、(0.55 ±0.12)V(n=31)、(0.57 ±0.10)V(n=30),术后3个月失访1人,螺旋旋出后10 min、1周、1个月、3个月阈值与旋出即刻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10 min、1周、1个月、3个月之间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螺旋电极旋出后即刻阈值为2.0 V的患者,在随访中发现其阈值稳定在1 V左右。

表1 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参数变化()

表1 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参数变化()

注:与螺旋旋出即刻相比,①P<0.01,②P<0.01

类别 螺旋旋出即刻(n=31)螺旋旋出后10 min(n=31)术后1周(n=31)术后1个月(n=31)术后3个月(n=30)起搏阈值(V) 0.81±0.38 0.59±0.22① 0.53±0.14① 0.55±0.12① 0.57±0.10①感知阈值(mV) 11.1±6.3 13.9±6.8 11.6±6.8 10.9±3.6 11.1±4.0电极阻抗(Ω) 754±197 690±159② 609±140② 592±118② 586±127②

3 讨论

起搏阈值是指能夺获心房或心室的最小电能,起搏器植入要求心房阈值<1.5 V;右心室电压<1.0 V;左室电压<3.5 V。本研究右室主动固定电极螺旋旋出即刻平均阈值(0.81±0.38)V,旋出后10 min阈值逐渐下降为(0.59±0.22)V。且与旋出后即刻阈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陶四明等研究发现螺旋电极对局部心肌的损伤较大,其即刻阈值要高于被动电极,但数分钟后,阈值即开始逐渐下降[1]。Kistler等进行的一项前瞻性心脏起搏器植入连续观察的研究表明,主动固定导线常见初始高阈值但会很快降低,即便初始高阈值为2 V也可暂时接受,等待4分钟后再测大都能够下降,在1 d后能降至1 V以下,如4 min后初始高阈值不下降甚至升高则应考虑更换电极位置[2]。根据本研究观察结果表明,旋出后即刻阈值≥1 V,10分钟后阈值大都能够显著下降。其中1例患者,反复更换起搏位点,均未找到理想固定位点,起搏阈值均≥2 V,考虑患者整体心肌细胞功能不良,最终选择阈值为2 V的位点,观察10分钟后阈值下降至1.3 V,随访阈值稳定在1 V左右。因此笔者认为在植入螺旋电极过程中,如果旋出后阈值大于1 V,甚至2 V时,不要急于立刻更换电极位置,可观察等候4~10 min再行测试。不必过分追求早期阈值达标,否则将导致反复更换电极位置,曾有患者心房主动电极更换了l7个部位[3-4]。

阈值的急慢性变化:起搏电极植入心脏后会出现起搏阈值急慢性变化,急性阈值增高可能是电极导线固定时对心肌细胞造成的损伤所致,如充血水肿、红细胞白细胞沉积、炎性反应因子释放等。而后期阈值升高原因可能为电极与组织间形成纤维瘢痕所致[5]。有学者认为起搏阈值高峰出现在术后1个月,即急性期阈值;充血水肿消退后,起搏阈值逐渐下降,2~3个月趋于稳定,为慢性期阈值,数值多为术中阈值的2~3倍[6]。有研究表明,起搏阈值在术后1~2周达到高峰,一般升高2~5倍,少数甚至可达10倍[7]。严重的阈值升高导致起搏器不能有效夺获心室,导致起搏功能障碍。本研究观察发现: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之间阈值变化基本稳定,无统计学差异。急慢性阈值稳定,主要考虑与激素电极应用有关,电极表面的地塞米松涂层有效预防心肌和电极之间的水肿[8],从而抑制急性期和晚期起搏阈值升高。

总之,主动固定电极固定后即刻阈值有所升高,但经过观察,阈值能够在短期内迅速下降并长期稳定在一个比较理想的水平。

[1]陶四明,张荣华,李 易,等.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7,21(3):209.

[2]Kistler PM,Kalman JM,Fynn SP,et al.Rapid decline in acute stimulation thresholds with steroid-eluting actiVe-fixation.pacing leads[J].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2005 ,28(9):903.

[3]徐 伟,吉文庆,李晓宏,等.主动固定心房导线的起搏阈值在植入时和随访期的改变[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7,1l(2):124.

[4]盛琴慧,杨俊娟,杨 平,等.主动固定螺旋电极植入术中的阈值变化[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8,22(6):499.

[5]王秋菊,王冬梅,臧红云,等.永久起搏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的长期随访观察[J].沈阳部队医药,2009,22(4):219.

[6]Mond HG,Stokes KB.The electrode-tissue interface:there Volutionary role of steroid elution[J].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1992,15(1):95.

[7]毛 琳.心脏起搏器主动与被动固定电极置入后参数的变化[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20(5):420.

[8]黎敬锋,倪训业,王厚阳,等.51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5 年临床随访分析[J].吉林医学,2009,30(22):2735.

猜你喜欢

右室起搏器心房
儿童右室流出道微静脉性血管瘤1例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右室圆周应变
左心房
花开在心房
心脏永久起搏器外露后清创重置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