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功能重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3-11-15李雅静陕西省西安北车医院内科陕西西安710086

吉林医学 2013年26期
关键词:肌力肢体神经功能

李雅静 (陕西省西安北车医院内科,陕西 西安 710086)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指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目前临床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四大特点[1]。随着脑卒中诊疗救治技术的发展,其病死率明显降低,但幸存者80%有严重后遗症[2],致残率更是高达75%[3],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如何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迅速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目前治疗的关键。笔者对我院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神经功能重建治疗,探讨其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和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3年3月我院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48~77岁,平均(60.2±5.3)岁。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并经相关检查排除恶性疾病及有外伤史者,有意识障碍和精神病史等不能配合的患者亦不能入选。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6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扩血管、营养脑细胞、调节神经功能等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康复治疗,如关节被动活动、良肢位摆放等,并按照疾病护理常规给予相应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神经功能重建仪(AM1000A,深圳市科瑞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患者取坐位或卧位,肢体摆放自然,肌肉放松,暴露患肢,治疗前进行皮肤清洁,对老年及皮肤角质层较厚的患者用砂纸或刷子摩擦拭净待治疗部位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将导联线电极与电极片连接好贴在肌腱侧,用绷带将其固定好,根据患者情况在“EMG反馈治疗、EMG-STIM反馈刺激治疗、Stim循环刺激治疗”模式中选择最佳治疗方式,开始时刺激电流强度应由小到大,逐渐提高。在操作者的诱导和患者的运动意念下,电脑会将患者意识不到的自身生物信号肌电值以视觉图形方式显示在患者面前,屏幕自动显示患者肌电波形和耐受力,并调整运动频率,发出声音指令,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反复收缩和放松运动。治疗时间20 min/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平均治疗2个疗程。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的护理如下。①做好健康教育。治疗前向患者讲解治疗的目的和方法,使患者消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介绍其他病友讲解成功的经验,发挥榜样的作用,帮助患者树立乐观的态度[4],主动配合并接受治疗。②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由受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治疗,指导患者按照电脑程序和指令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帮助患者模仿显示屏上的动作,调控肌肉收缩和运动,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询问了解患者有无疼痛不适及其他异常,以便及时作出调整。③进行肌肉按摩和肢体被动运动:在治疗间歇期间,对患肢进行按摩和被动运动,由远端向近端进行环状按摩和关节活动,可使肌张力增加,关节灵活性和血液循环增强,为肢体主动运动打好基础。④心理护理:国内有文献报道,脑卒中患者55%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5],患者常会产生自卑、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直接影响到肢体功能锻炼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引导其积极参与治疗,利用心理暗示等方法,鼓励患者坚持康复治疗。建立奖励机制,联合家人一起对患者取得的进步适时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营造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治疗氛围。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肌力和关节活动改善情况,对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后均采用徒手肌力试验Lovertt分级法进行肌力测评,即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肌力改善2级以上为显效,改善1级为有效,未发生变化为无效;采用Fugl-Meyer评分表评定患肢运动功能和关节活动功能,其上肢、下肢的最高分分别为66分和34分,其评分值越高表明功能越好。

1.4 数据处理: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力测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采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的患者肌力提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肢体评分情况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康复治疗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情况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力评定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肢体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肢体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组别 例数 上肢 下肢康复组 60 45.78±7.43① 28.86±6.83①对照组60 28.95±6.32 19.37 ±5.16

3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代偿和重组能力,脑血管病患者在早期进行肢体康复训练,能够刺激部分脑细胞产生功能代偿,使神经系统尽快建立新的联系,促使肢体机能早日康复[6]。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系统采用电子反馈和生物反馈治疗原理,对患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性治疗,与传统治疗比较,他的优势在于能让患者主动参与治疗,采用人机互动的新颖活泼的形式,将自发的肌电信号和外来的神经肌肉电刺激信号巧妙地结合起来,把外来的电刺激作为一种奖励溶于患者肌肉的主动运动之中,“唤醒”患者的意志过程,让患者重新学习正确、有效的运动方式,加强或建立其随意控制瘫痪肢体或肌肉的残余功能,从而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本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使患者的肌力和肢体综合运动能力均较前有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也得到大大提高,而且此项治疗操作简单,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有效,趣味性强,易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梅永霞,张振香,林蓓蕾,等.脑卒中家庭照顾者积极体验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9):23.

[2]赵 华.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卒中护理干预[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9):215.

[3]林海红.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13.

[4]樊朝凤.知信行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6):17.

[5]毛小红.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抑郁症31例疗效观察[J].福建中医药,2006,37(5):8.

[6]张建华.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0,8(31):3926

猜你喜欢

肌力肢体神经功能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肢体语言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肢体写作漫谈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