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胚胎肝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2013-11-15陆长春蔺咏梅丁敏侠陕西省汉中市汉中30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陕西汉中73000陕西省汉中市汉中30医院功能科陕西汉中73000

吉林医学 2013年26期
关键词:终末期胚胎肝功能

陆长春,蔺咏梅,韩 洁,丁敏侠 (.陕西省汉中市汉中30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陕西 汉中 73000;.陕西省汉中市汉中30医院功能科,陕西 汉中 73000)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在体内或体外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1]。已有试验证实人胚胎干细胞经过分阶段培养,最终可以分化为具备肝细胞功能的细胞。故肝干细胞为终末期肝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2]。我科自2011年开始运用保守治疗联合胚胎肝干细胞经脾动脉、肝动脉介入移植术的方法,对2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了预后。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11年10月~2013年5月我院的住院患者,共48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实验设计方案,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2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8例,年龄24~69岁,平均(48±12.1)岁。治疗组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3~70岁,平均(46±11.5)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原因、病轻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标准:失代偿期肝硬化诊断依据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乙醇性肝病学组推荐的诊断标准。

1.3 方法:两组均给予保肝、降门脉压、抗纤维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对症处理,少数病例根据病情、病毒定量采用抗病毒治疗,并依据腹水量予行利尿、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等治疗。用药剂量、途径及疗程均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胚胎肝干细胞注射液(吉林拓华生物有限公司),细胞数量1.0×108,4例联合多能干细胞,细胞数量0.5×108/L,细胞活率均>98%。经由介入方式移植(1/3量)入脾脏(2/3量)及肝脏,1次/4周,共计3次,疗程均为24周。

1.4 观察指标:①症状和体征:包括乏力、消化道症状,肝区疼痛、黄疸、肝脾肿大及治疗前后变化;②肝功能:胆红素(SB)、ALT、AST、GGT、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③Child-Pugh观测指标:胆红素、白蛋白、腹水、肝性脑病及凝血酶原时间。治疗期间注意观察并记录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1.5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疗程结束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肝脾肿大回缩,腹水完全消失,PT延长<3 s,TB、ALT、AST、GGT降至正常范围,A/G正常或基本正常,Child-Pugh评分分值下降>3分;②有效:临床症状好转,肝脾肿大无明显变化,腹水大部分消失,PT延长<6 s,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下降达>30%,并低丁正常上限值2倍以下,Child-Pugh评分分值下降<3分;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PT延长>6 s,肝功能指标改善不明显或病情加重,Child-Pugh评分分值无下降或增加。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疗程结束时,两组资料均完整。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为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显效率1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P<0.01),结果见表1。两组治疗后Child-Pugh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例(%)]

2.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变:治疗前与治疗后24周肝功能有显著变化,两组 ALT、AST、ALB、TB、ALP、GGT 复常率基本相似,详见表2。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肝功能及Child-Pugh评分分析结果()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肝功能及Child-Pugh评分分析结果()

注:t1、P1表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值、P值

组别 治疗前后评分对照组(n=26) 治疗前 97.5 ±78.1100.1 ±98.2.110.2 ±78 68.4 ±10.1 24肝功能指标TB(μmol/L )ALT(IU/L )AST(IU/L) TP(g/L) Alb(g/L ) ALP(IU/L)GGT(IU/L) CTP±7.1 101 ±80.6.100.1 ±78.1. 8.3 ±4.7治疗后 36.2 ±14.2 52 ±25.7 42.5 ±28.7 72.6 ±4.3 28 ±4.5 81 ±47.3 71.5 ±55.3 6.2 ±2.5治疗组(n=22) 治疗前 96.2 ±81.2 110.3 ±88.9 121 ±81.1 67.5 ±8.8 23.1 ±7.5 108 ±78.4 102 ±52.1 8.5 ±3.1治疗后 21 ±13.4 31 ±13.3 41.9 ±22.4 70.3 ±11.9 28 ±7.2 78 ±42.3 61 ±53.2 5.6 ±2.3 t1 值 3.12 3.12 2.54 2.56 3.21 2.5 2.51 3.18 p1值0.01 0.01 0.05 0.05 0.01 0.08 0.08 0.01

2.3 临床症状:治疗24周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应用生活质量的评估(应用SF36的评分方式),治疗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1)。

2.4 安全性检测:治疗组患者接受胚胎肝干细胞治疗期间1例出现股动脉介入穿刺处局部血肿,1例出现移植后发热,皮疹,经积极处理后症状均缓解。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常规、心电图、AFP定量、肝肾功能、上腹部CT等指标均未发现与治疗有关的异常改变。

3 讨论

干细胞研究近年来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肝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双向分化(向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和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不仅参与肝脏损伤的修复与重建,而且不断分化为具有功能的成熟肝细胞,为肝细胞移植和生物型人工肝提供了重要的细胞来源[3]。目前利用肝移植及肝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而肝细胞移植可以作为原位肝移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来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有资料显示已获得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然而囿于肝干细胞获得效率低下、肝干细胞潜在的癌变风险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移植时机、移植数量、移植后肝内定位跟踪、移植费用等诸多问题[4],目前肝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临床应用较少。笔者尝试运用胚胎肝干细胞介入移植至肝脏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旨在评估胚胎肝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希冀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治疗结果显示:采用胚胎肝干细胞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显效率病例3例(13.6%),明显大于对照组0例(0%);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P<0.01);两组治疗后Child-Pugh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组在胚胎肝干细胞移植术后180 d,跟踪AFP定量、肝脏影像学均未发现明显癌变迹象。并且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均能耐受。故综合考虑胚胎肝干细胞移植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方面,已显示短期临床疗效好,安全性可控。但因时间问题远期疗效及其安全性尚不得而知。总之,胚胎肝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不失为一个全新的治疗方法,相信随着对肝干细胞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1]高 强.肝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8,11(2):124.

[2]郑进芳,吴昌雄,等.胚胎肝细胞移植治疗小鼠肝纤维化[J].中华试验外科杂志,2008,25(3):237.

[3]吴 燕.肝干细胞分析研究进展[J].微生物免疫学进展,2010,8(2):82.

[4]钱 波,蔡寒青,冯 洁.干细胞、肿瘤干细胞与肿瘤发生[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13):1526.

猜你喜欢

终末期胚胎肝功能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母亲肥胖竟然能导致胚胎缺陷
母亲肥胖竟然能导致胚胎缺陷
间苯三酚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