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年创伤、历史记忆与文化症候——莫言小说中的饥饿叙事①

2013-11-15景银辉

小说评论 2013年1期
关键词:丰乳饥饿莫言

景银辉

2012年中国文化界一大盛事便是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在他的获奖感言里重复了他多次提到的写作源头:童年的饥饿的经历。莫言的童年究竟经历了什么,他的童年记忆又是如何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他作品中的饥饿叙事背后,隐藏怎样的讯息?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的命题。

“吃”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而莫言笔下的“吃”,并无中国传统“吃”文化中的审美和享受的内涵,而是一种求生状态下赤裸裸的“充饥”,以及食物匮乏情况下的“嘴馋”。他的“吃”,体现了一种非常态时空下人(尤其儿童)的生存环境的严峻。作家以贴近现实的笔触,零度情感的介入,原生态地还原了当人面对饥饿时的惨状。

短篇小说《粮食》中,莫言详细书写了一位为了给孩子找点吃的东西,先吞下粮食,回家后反刍喂养两个孩子的梅生娘,其场面惨烈,耐人警醒:“大一点的那个嘴里嚷着饿,手伸进伊的衣兜里掏摸着。小一点那个……嘈嘈着跌到伊胸前,用乌黑的手掀起伊的衣襟,将一只干瘪的乳房叼在嘴里,恶狠狠地吮着。”这里,“乳房”的意象是干瘪的,三个动词“跌”、“叼”、“吮”以及对“恶狠狠地吮着”,子女以近乎“狼”的形象出现,极大地挑战了中国传统文化伦理中的亲子关系。

食物匮乏的年代,其它物品取而代之,成为人们无奈的选择,草根、树皮,乃至钢铁,都成为“吃”的对象。这种难以下咽的物品不但成了活命的手段,甚至还讽刺性地带来了美味的享受。

《丰乳肥臀》中这样写道,“他吃着草根树皮成长,食量惊人,只要塞到他嘴里去的东西,他都一律咽下去。……经常能看到,一团乱草从他肚子里涌上来,沿着咽喉回到口腔,他便眯着眼睛咀嚼,嚼得津津有味,嘴角上挂着白色的泡沫,嚼够了,一伸脖子,咕噜一声咽下去。”如果孤立地看这一段描写,读者会误以为这是动物(牛,或者马)的进食。《铁孩》中出现了两个吃铁的小孩他们在饥饿中将这些“咸咸的,酸酸的,腥腥的,有点像咸鱼的味道”的金属吃掉。

莫言还详细地写出了人特别是儿童在饥饿状态下的各种感觉,他笔下儿童感觉器官特别发达,《罪过》里饥饿的少年:“我每天都跟我的肠子对话,他的声音低沉混浊,好像鼻子堵塞的人发出的声音。……我伸手抓过那鳖裙,迅速地掩进嘴里。从口腔到胃这一段,都是腥的、热的。我的肠子在肚子里为我的行动欢呼。”《丰乳肥臀》中,莫言用孙子的眼光写饥饿的奶奶,“她的脸皮像冻烂的萝卜,白发纠缠成绳子,有的直竖着,有的拖到背上。她的眼睛里放出绿光。”用儿子的眼光写饥饿的母亲,“在双重折磨下,母亲的脸浮肿、惨白,我恍惚感到她的身上抽出许多鹅黄色的芽苗,就像萝卜窖里那些越过漫长冬季的萝卜。最先抽芽的地方,是母亲的双乳,从那数量越来越少的乳汁里,我已尝到了糠萝卜的味道。”“乳房”意象在莫言的饥饿叙述中多次出现,但已经完全失去了女性第二性征的含义,与“脸皮”、“白发”、“眼睛”等一起呈现出饥饿状态下赤裸裸的身体概念上的生理创伤。

饥饿的身体书写、生理书写在莫言的小说中频频出现,源于他自身童年的饥饿创伤。莫言在很多场合一遍遍地提醒读者他童年时期亲身经历的饥饿事件和饥饿年代,在《忘不了吃》《吃的耻辱》《吃相凶猛》等自述性文章里,频繁地回顾童年时期的饥饿体验:

“能吃的东西似乎都吃光了,草根、树皮、房檐上的草。村子里几乎天天死人。都是饿死的。起初死了人亲人还呼呼哇哇地哭着到村头土地庙里去注销户口,后来就哭不动了。抬到野外去,挖个坑埋掉了事。很多红眼睛的狗在旁边等待着,人一走,就扒开坑吃尸。”

“我们每天想到的就是食物和如何才能搞到食物。我们就像一群饥饿的小狗,在村子里的大街小巷里嗅来嗅去,寻找可以果腹的食物。许多在今天看来根本不能入口的东西,在当时却成了我们的美味。”

“因为吃我曾经丧失过自尊,因为吃我曾经被人像狗一样地凌辱,因为吃我才发奋走上了创作之路。”

……

对这种反复的叙述,贺仲明有过分析,“因为这些苦难给莫言留下的记忆太深了,凝结在他的思想情感的深处,他只有通过反复书写的方式,才能缓解和宣泄这种记忆的苦痛。”在大人尚且无法果腹自保的饥荒年代,缺乏生存能力的孩子们如何应对饥荒,在饥荒面前,柔弱的孩子如何演变成凶狠的饿狼,他们的家园与自我体验又经历了怎样的波折认同,这一叙述,在莫言的文本中表述不多,却弥足珍贵。在莫言的小说中,儿童主人公往往都是心智不全的,他们有的被饥饿的恐怖记忆驱使,对食物有着惊人的贪欲,有的有着恋乳的癖好……莫言不致力于书写饥饿的时代背景和宏观意义,而突出了个体在饥饿面前的林林总总的精神创伤表现,这也构成了莫言小说中饥饿叙事的第二重意义:历史的记忆与时代的创伤。

莫言小说的饥饿叙事,真实地呈现出新中国建国后“十七年”及“文革”时期普通人的艰难境遇与生存危机,构建出一个前现代的中国历史。根据国家统计局、民政部所编《中国灾情报告》披露的资料,1960年春荒期间,全国共有1.2亿人口忍饥挨饿,其中山东省3100万人,河北、四川各有2000万人和1500万人。……安徽、河南、四川等省一些县的人口死亡率竟超过了100‰,河南光山县1960年的人口死亡率高达218.9‰,也就是说一年有1/5的人死亡。莫言的饥饿叙事见证了这样一段惨痛的历史。

莫言的饥饿叙事首先是一场灾难的记忆。在他的笔下,饥饿叙事总是与灾难如影随形,《秋水》写的是水灾,这里“方圆数十里,一片大涝洼,荒草没膝、水汪子相连”,突然有一天,“黄色的浪涌如马头高”,把一切都淹没了。至于灾难的起源,灾难背后的政治、文化因素,莫言并无过多关注,这也使得他的小说呈现出“纪实性”的特征。

其次,莫言的饥饿叙事反映出一个困苦的时代。莫言笔下的儿童总是以一种困顿交加的贫苦孩子的身份出现。《透明的红萝卜》中书写黑孩的出场:

“孩子赤着脚,光着脊梁,穿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头子,裤头上染着一块块的污渍,有的像青草的汁液,有的像干结的鼻血。裤头的下岩齐着膝盖。孩子的小腿上布满了闪亮的小疤点。”这段外貌书写精辟地写出了黑孩在家庭生活中处于无爱的境地以及有着繁重体力劳动和家庭暴力的烙印。在《透明的红萝卜》中,莫言对于饥饿的处理采取的还是比较委婉的态度,用一种理想主义及温情主义的光亮掩盖了少年黑孩面对饥饿的诸多困境。而到了后来的很多作品中,这种亮色消失了,饥饿所带来的对食物的匮乏、贪婪成为作品的主要基调。

莫言笔下,饥饿的记忆已经成为作家无法抹去的伤痕,而对饥饿历史的铭记与刻画,将帮助我们还原那段非人的历史,带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样的年代,体味前人的生存处境,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足以警醒,并对那段历史作出深刻的反思。饥饿如何发生?我们如何预防?恐怕这是社会学、政治学意义上更为重要的意义,这也是饥饿叙事出现的最大价值。

个体的饥饿书写一旦成为文本,融入到更广阔的时空中,就成为一种民族的隐喻。莫言小说中的饥饿叙事,呈现出深广的文化症候。莫言的饥饿书写是各种权力此消彼长的场域。

首先,莫言的饥饿童年书写传递出对革命意识形态和左倾政权的批判。《五个饽饽》《粮食》《飞艇》以及后来的《铁孩》《丰乳肥臀》《四十一炮》等作品中,莫言写饥饿对人的控制和支配,人在饥饿面前异化为“非人”。他的饥饿叙事背景放置在传统乡村结构的权力场域中,乡村的权力秩序区分为村长、支书等统治者和平民。《粮食》中,莫言指出饥饿并不是完全没有食物,而是普通百姓没有获得食物的权力和途径,那些掌握事物分配权力的人如保管员均可以酒足饭饱。《丰乳肥臀》中,他这样写道,“农场里没有得浮肿病的人,只有十个。新来的场长小老杜没有浮肿,仓库保管员国子兰没有浮肿,他们肯定偷食马料。公安特派员魏国英没有浮肿,他的狼狗,国家定量供应给肉食。”

其次,莫言的饥饿童年叙述中更多的是伦理权力,尤其集中表现在儿童与成人的权力倾轧上。《枯河》中,父亲为了讨好支书,活活打死了小虎。《牛》中,以村长为典型“代父”为了吃牛蛋子,对儿童用尽心机,在成人与儿童之间存在着张闳所说的“施暴与受暴”关系。

再次,莫言的饥饿童年书写还存在着性别伦理的权力结构。《丰乳肥臀》中,上官金童和司马粮的饥饿被大肆渲染,母亲的饥饿却得不到书写;姐姐乔其莎为了吃饭被张麻子强奸的那幕场景,更是把女性的屈辱、卑微放置在男性欲望的笼罩下,男性成为施与者、控制者:“她像偷食的狗一样,即便屁股上受到沉重的打击也要强忍着痛苦把食物吞下去,并尽量地多吞几口。何况,也许,那痛苦与吞食馒头的娱悦相比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所以任凭着张麻子发疯一样地冲撞着她的臀部,她的前身也不由地随着抖动,但她吞咽馒头的行为一直在最紧张地进行着……”

在莫言后期小说中,饥饿书写蜕变为变态的“吃”文化的书写。“吃”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相当的分量,有人曾说,西方的文化是性文化,中国的文化是吃文化。而莫言笔下的“吃”,总带有一丝饥荒年代后遗症的味道。莫言说,“我回想自己三十多年的吃的经历,感到自己跟一头猪、一条狗没什么区别,一直哼哼着,转着圈儿,拱点东西,填这个无底洞。”他笔下的少年主人公也是个贪吃的形象,绞尽脑汁获得一切能得到的食物。《牛》里的罗汉念念不忘被煽后的牛蛋子,《四十一炮》中罗小通自诩为“肉神”,能听见肉的交流。即使在非饥荒年代,对食物的占有欲望也成为人物的本能,甚至儿童本身成为“吃”的对象,《酒国》里有一道菜干脆就叫“红烧婴儿”,用各种食物组合成了婴儿的胳膊、腿、身躯、头颅,来满足食客的变态需求。

总之,莫言的饥饿叙事既是童年记忆不可磨灭的经验复述,也是共和国饥饿史的历史回顾,更是各种权力关系互相倾轧的现实书写。童年创伤、历史记忆与文化症候,构成莫言小说中饥饿叙事的三重线索。

注释:

①本文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青年教师专项研究课题“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创伤性童年书写”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批准号:【院】2012/立项/06。

②莫言:《丰乳肥臀》,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版,第81页。

③莫言:《吃相凶恶》《莫言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106页。

④莫言:《饥饿与孤独是我创作的财富》《小说的气味》,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⑤贺仲明:《乡村的自语——论莫言小说创作的精神及意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⑥转引自夏明芳,康沛竹:《三年自然灾害——一九五九至一九六一年中国大饥荒》《中国减灾》,2008年第1期。

⑦莫言:《透明的红罗卜》《莫言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版,第50页。

⑧张闳:《内部的风景》,广州:广州出版社,2000年版,第61页。

⑨莫言:《丰乳肥臀》,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版,第229页。

⑩莫言:《饥饿和孤独是我的创作财富》《莫言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10页。

猜你喜欢

丰乳饥饿莫言
过去的年
向着“零饥饿”的目标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军旅雅士
丰乳是非说
饥饿奏鸣曲
莫言与鸟叔的关系
丰乳肥臀
狼与羊
文学大奖·文学炒作·文学经典——以莫言《丰乳肥臀》、崽崽《我们的三六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