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博雅修身的书法艺术多维审美图式

2013-11-15黎炳锋

小说评论 2013年1期
关键词:点画章法书法作品

黎炳锋

中国书法是人类社会的艺术魂宝,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汉字由甲骨而籀,由籀而篆,由篆而隶,进而楷、行、草,经历几千年的发展,由交流的载体,演变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视觉艺术。汉字的点画已挣脱了仅仅为符号的束缚,创立了自身赋有无穷魅力的美,它蕴含感情,展现出浑厚肃穆、轻灵飘渺、沉着稳健、闲雅舒展等不同意境,标志着华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书法艺术以其特殊的书写工具和独特的精神气韵,在世界艺术史上独树一帜。

书法艺术作为东方古老的艺术之一,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类型,这种艺术从一开始就得到重视,享有很高的地位,不但是古时文人们的必修课,还一度成为科举考试的项目。近代的风云人物梁启超钟爱这门艺术,其以为在一切艺术门类之中,以书法为最高,兼具抽象(文字的抽象,文化含义的抽象)与具象的美(点线的具象,结构以及布局的具象)。其无声音而具音乐的韵律与节奏;无色彩而具图画的形象与色彩;虽静止却具舞蹈的动感与神采。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艺术,它拥有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点线、形体、顾盼、揖让、牵连、章法、布白等艺术语言来表达书者的感情。

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培养广博知识、优雅气质、修身养性,欣赏和学习书法艺术就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途径。

书法是一门关于线条的艺术,书字必有一定法度、章法,包括书写的笔法、结字之法、墨法、章法等,并在其中用线条表现出内在的美感意蕴。其神奇之处在于书家能够通过线条的形式将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表现出来。书法艺术所表现的美是一种最解放、最自由的心灵之美。作为博雅修身的一门高雅艺术,在对其进行审美欣赏的时候,角度是多方位的,想象的空间是丰富的。一方面可以在视觉上直接看到作品的“形”,包括笔画、结构、布局等;另一方面是看不到而只能感受到的“神”,就是指书法作品中内在的精神,包括笔力、气势、情感等。因此,欣赏书法艺术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每个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感受它的笔力、气势、神态等。由此看来书法欣赏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感受各不相同,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管如何,书法艺术带给观赏者的美是多方面的。因此,在进行书法艺术欣赏时,对其呈现出来的美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欣赏。

一、从笔画中感受深邃意境

在书法作品中,笔画是基础。笔画的具体形状是通过毛笔书写表现的,书写的用笔讲究停蓄敛放,用笔的轻重缓急,决定了点画形状的美观与否。至于点画的形态效果的好坏,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曾说说:“夫者点,皆磊磊似大石之衢,或如蹲邸,或如蝌蚪,或如瓜辦,或如栗子。或如鹗口,尖如鼠矢。”这是对点法进行了形象化的述说。在书法中经常对一些笔画的用笔作这样评论:横画,如千里阵云,给人以空灵之感,意境深邃,如有几横并列,其势非雷同;竖画,悬针者要锋芒毕露,而垂露竖则润如水珠;如果是单竖则如万岁枯藤,要苍劲有力,多竖组合一起则有相向相背之分。在点画的安排中,要进行有机组合,且按照一定的法理原则,运笔时如锥画沙,每一笔均中锋,行笔则如屋漏痕,因势运行,自成姿势。相反,则会大小不匀,竖若死蛇,撇如鼠尾,点画的组合就不自在。

汉字是由线条式的笔画组合而成,每个笔画,特别是一个字当中的相同笔画,不能够大小、轻重、浓淡都写成相同,而应该是各有姿态。如“及”字的两个撇画,在长短、方向上就应该有所变化,类似多笔画相同的字在书写时都应该这样处理,如此写出来的字形就显得有活性,耐看,并富有艺术性。

二、在结构中体现稳健巧妙

书法上所说的结构通常也叫结字,是书法艺术欣赏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由基本的点与画组成,如果说欣赏字的点画是从局部去看的话,那么欣赏结字则是对整体来说的。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曾说:“至如初学八布,但求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样的描述是关于结字的问题,所指的平正,是说最后写出来的应该是在点画的变化中追求结构的平稳。曾经有人把结字比喻成千变万化的“七巧板”,这说明了点画之间组合的灵活多变性。字的结构,只要是符合字体的规范,都可以有不同的安排方法,但总的原则是结体要协调,并且灵活掌握变化、呼应,讲究自然的姿态,使字的整体显得协调。字的结构也属于小章法,因此也强调笔画间的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变化,仰偃背向,以及穿插、迎合、意连等等,尽管书法结构上有匀称、平稳这些被普遍承认的法度,但再加上各有风貌、气韵生动的变化,就更富有新意。

字的姿态可以多样性,但必须把一个字的重心“稳住”。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字,一眼看去,似有不稳之感,但细细观察,它犹如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整体稳健,非常巧妙,不愧为书法大家。而有些结构欠佳的字,平放在桌面看好像工工整整,不倚不斜,但如果挂起来看,则显得左倒右歪,中心倾斜。因此,要看字的重心是否稳得住,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把作品竖起来,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汉字独有的结构在世界文字中别具一格,方方正正是其最大的特点,而且在每一个字中总有一个主要的横笔或竖笔作为主笔,其余点划则作为衬托,这就是书法的“间架结构”。“间架结构”是整个字的支柱,也就是所谓的“轴线”原则,林语堂先生说“中国书法作为中国美学的基础,其中全部含义将在研究中国建筑时进一步看到”。一所房子有轴线,一个大建筑群有轴线,正如中国书法中的永字八法“八方点划环拱中心”,又如临写汉字要在“九宫格”中安排笔划,都在遵循这一原则一样。历代书家都重视研究这一原则,不论你的字写得多么了草,欹侧,险绝,都能保持在一中心轴线上,可见汉字结构与古代建筑的共同之处,有了这一个重心,立体感则跃然纸上。

三、从用墨中体会高雅与自然

书法艺术欣赏中,看用墨的好坏也能看出作品的艺术效果。《书谱》中所述的“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指的就是作品中得墨色应有所变化,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欣赏书法的墨法,最重要的是要在自然中见匠心。晋代卫夫人的书学论著《笔阵图》中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里也是在讲用墨。多骨的筋书和多肉的墨猪,其实是用墨中的一个极端和另一个极端。我们在欣赏中要善于区别什么是墨猪什么是厚重,何为筋书何为病书,这样才会辨别高雅与庸俗。如何为用墨得体,就是浓淡相宜,燥润相间,流动自然,这是在欣赏过程中能体会到的。

四、从章法上感受空间与协调

看一幅书法作品,从其整体上的分析,就是对其章法上的欣赏,这是书法品评的一个重要方面。章法一般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款式,即作品的构成形式,如对联、中堂、斗方、扇面等;二是指字的分行布白,古人说的“知白守黑”、“计白当黑”都是关于布白的经验总结。书法作品要有一定的空白,字与字,行与行有空白,天头地脚也是空白,有虚有实,达到此处无墨胜有墨的境地,所谓“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这正是书法艺术空间感所产生的巨大魅力。有的书法作品,局部看字写得很好,但整体观察则缺少合理的安排,布局显得不够协调,使作品效果大为逊色,由此看来整体的位置经营,虚实的呼应,是很有讲究的。清代书法家邓石如说的“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就是指章法布局的虚实问题。因此,品评书法的章法,就要看字的位置经营,要随笔势而出现错落、大小、振动、燥润等的变化,不故意做作,不机械地安排一个大一个小,一个倾左一个倾右,或一个枯一个润,避免人工雕刻的痕迹,否则就不自然了。

书法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审美情趣,就是要达到一种淡泊、空灵的境界,这种境界主要通过空间感来体现,宗白华先生的美学观点“一幅好的字表现一个美的空间”,书法巧妙地运用虚实相生,以虚代实,因虚得实,黑白对比来显示中国书法空间感的最大特色。当代大书家于右任先生认为:“宁可牺牲形式上的对称,而要力求章法空白的得当”。故他的作品给人以淡远、简朴、空灵的感受,非一般人所能企及。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短而意相连,计白以当黑,疏密而得当,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等也是章法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恰到好处的运用,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若是随意经营,则有损于整幅作品的艺术性。

五、了解背景丰富艺术内涵

书法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年时所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中写就的,字势显得雄浑厚重,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而他晚年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国家危难、侄儿不幸身亡之时写的,悲痛之情尽显笔端,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变化、疏密错落、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而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兰亭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令人感到当时他与诸位贤人相聚时那快乐而又闲适的绝美佳境,读后有如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而那潇潇洒洒的隽秀行书,更是其真情的流露。因此,在欣赏作品时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结合作品的表现风格,才更能好地品出作品丰富的艺术内涵。

六、感受意境品味情趣格调

书法艺术作品的意境,是对作品的气势、神采的高度慨括。书法艺术的点画线条、字体结构、行列安排、章法布局的巧妙组合,可以把意趣神采、自然韵律、风姿格调等从作品中表现出来,给观者带来美的享受。作者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个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字外功”,可以决定作品的意境美,也可以说是书法家思想感情和修养的流露。如《兰亭序》,从作品的内容、线条、结构、章法等体现了作者王羲之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对人生短暂、欢乐有尽的感慨;清代“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创造出“乱石铺街”体,从中可以窥视他高风亮节的卓然傲世的精神,如此还有很多书法家创造出了不同的书法艺术意境美。在欣赏书法时,善于换一个角度,捕捉作品的细节与内涵,结合作品的内容,往往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自然会感受到书法的意境之美。

大学生基于博雅修身而进行的书法艺术欣赏,从以上的一些角度来对作品进行审美解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书法的活力、意趣、风格和境界,从而构建出多个程式的审美画图。

注释:

①祝敏申.大学书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②③④⑤美术知识词典[Z].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⑥李甫、郭农声.书法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点画章法书法作品
詞作章法的藝術辯證法講究
书法作品选登
质地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论晚明立轴行草书风在清代的衰落
浅谈书法中的侧锋原理及运用
多一分不平凡
七绝·春雪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