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士兵突击》释放感召青年前行的力量

2013-11-15张素芬

小说评论 2013年1期
关键词:信念集体力量

张素芬

《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凸显了信念的力量、坚持的力量、集体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影响和教育着我国当代青年。目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和矛盾凸显的重要历史转型期,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多元化,追求个性张扬。同时也看到有些青年,缺乏生活的动力,没有奋斗目标,精神空虚。而这部充满激情和热血的电视剧,释放感召青年前行的力量,这些力量也将会激励当代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信念的力量

在我们的记忆里,通过历史书和影视剧所接触的英雄们,他们都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人民过上安康的生活转化成自己坚定的、崇高的信念,靠着这份信念才有了让我们肃然起敬、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许三多的人生信念没有那么崇高,就是“要好好活着,好好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虽然许三多是被逼着当兵的,但是他凭着这个信念,认真过好每一天,即使到了那个兔子都不拉屎五班,每个人都在想法设法排遣寂寞,打发时间,他却认为打扑克没有意义,有意义的事就是做好军人应该做的,早晨按时起床,整理内务,跑早操,最后甚至一个人修成了公路。也许我们觉得许三多太傻,但是正是这样的人,心无旁骛,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做成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后来到了钢七连,为了让史今班长不退伍又成了他的信念,因为自己的拖累使得三班把连续多年的流动红旗丢掉了,赢回流动红旗也成了他的信念,靠着这个信念他咬牙坚持,做了333个腹部绕杠动作,竟然打破了全团记录。“不抛弃,不放弃”是钢七连的精神,作为钢七连的一员,这六个字已经渗透进许三多的骨髓,融入进他的血液。正是凭着这一信念,他最终成为兵王也是理所当然的。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应该相信点什么,因为有信念有追求的人都有不到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成为真正的强者。而我们有些青年大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观,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该怎样生活、学习,不能吃苦耐劳,没有具体的奋斗目标,感到生活没劲,空虚、无所事事,这都和没有坚强的信念有关系。因为所有的成功者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的。在人生漫漫征途上,信念是我们最好的伙伴。它犹如一位良师益友,痛苦时,给以心灵的抚慰;困难时,给以热情的援助;失败时,给以不倒的支撑。当然无私的“信念”才更加的坚定,就像许三多的信念没有私心,他的价值才更加珍贵,如果“信念”中怀着私心,私心往往会把人带入歧途。所以青年要积极找寻自己内心想要相信和坚持的东西,并为之勇往直前,在所不惜,这样人生才会放射出光芒。

二、坚持的力量

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孬兵”破茧化蝶为一个“兵王”?是坚持的力量。许三多到红三连五班,驻守在人烟罕至的荒原之上,在别的兵受不了这里荒凉、内心的空虚和寂寞向现实妥协混日子的时候,笨兵许三多却在这里固执的寻找自己的意义,他修了一条路,懂得这种内在坚韧和坚持的团长把他送去了钢七连。他能在钢七连整编,全连就剩他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依然唱响自己的连歌,依然坚守自己,一个人忍受孤独寂寞,坚守七连营房半年之久,同样懂得这份坚守力量的袁郎指引他进入特种部队。几乎是“本色”出演许三多的王宝强在接受媒体时说:“我理解成功,就是认认真真做好你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情,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哪怕在最落魄、最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你也要咬牙坚持,也许就是在咬牙的那一瞬间,你就成功了。”有人将许三多比为中国的阿甘,的确,二者共同之处都在于愚笨的人就是因为比别人坚持了偏做出了伟大的事,这无疑给那些在烦恼自己人生的芸芸众生们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成功者和失败者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是失败者走了九十九步,而成功者走了一百步。当遇到一点点挫折时就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甚至半途而废,那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惟有经得起风雨及种种考验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当前有些青年做事时缺少恒心,往往朝三暮四,虎头蛇尾,坚持性不够,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放弃,其结果是一事无成。因此青年要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坚强的毅力,吃苦耐劳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学会在漫长岁月里与孤独同行和与寂寞相守,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遇到困难不低头,身处逆境不放弃,保持昂扬的斗志,勇敢地面对各种考验,勇往直前。永远相信:成功者不放弃,放弃者不成功!坚持就是胜利。

三、集体的力量

一棵树如果孤零零地生长于荒郊,即使成活也长得有些低矮甚至畸形;如果生长于森林中,则枝枝争抢水露,棵棵竞取阳光,以致参天耸立,郁郁葱葱。管理学专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森林效应”。这种森林效应其实就是一种集体效应,它表明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个人的成长是在集体中通过人与人交往、人与人竞争实现的。在《士兵突击》这部剧中,一个笨拙、木纳、迟钝的许三多最终变成了坚强勇敢的兵王。依托于部队这个集体,在部队里,领导和士兵们惺惺相惜,许三多也从部队中汲取着各种营养、能量,同时以他的简单、透明的情感也在回馈着这个集体。而成才,一个精明要强世故油滑、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为了眼前的利益可以放弃一切。因此他很努力,处处表现出色,但钢七连“不抛弃,不放弃”这六个字,始终没有走进他内心,只顾着自己前进,却没有留意在乎到身旁的事和人,最终他抛弃放弃了钢七连,成为七连历史上唯一跳槽的兵。在竞选特种兵大队冲刺的时候,他抛弃放弃了伍六一,自己奔向了终点。最终没被特种兵大队选中。正如袁朗所说这样的人,无法与他作为战友一同上战场,因为战友就是战场上可以为你挡枪子的那个人。这一点成才做不到,他太看重他个人的力量了。而许三多总是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多,他相信集体,看重集体的荣誉,所以他由一个被排挤的兵逐步得到集体的认同,并在最后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在剧中,歌颂的是团结,发扬的是集体主义精神。古往今来的英雄和先进人物身上都闪耀着集体主义的光辉。正是他们勇于对集体、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奉献和付出,社会在进步,国家在发展,惠泽广大民众。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有人的个人意识都太强了,我们脱离这个集体太久了。特别是当代青年大都是独生子女,比较自我,缺乏合作精神,认识不到集体对个人的意义,因而培养青年的集体意识已刻不容缓,中国有句古语“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集体的力量永远是无穷的。作为青年要认识到当今社会做事情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要树立集体意识,要有责任感,学会从集体中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位置。甚至在实现集体理想的过程中勇于放弃个人的最大利益,也包括舍弃个人生命来换取集体的利益。这样我们的民族才有更大的希望,更美好的未来。

四、情感的力量

这部以军事为题材的电视剧中没有我们常看的儿女情长,有的只是亲情、友情,以及难得而珍贵的兄弟情深,是一场纯粹的男子汉的世界,而就是这种情感使得钢七连像铁板一块,有着无比坚强的战斗力。剧中尤其许三多的朴素情感,一次次触动人们的内心。许三多在五班找寻家的感觉,注入家的情感,他一个人坚持勤务、训练和修路,改变了落后集体的精神面貌,在别人困惑他有机会到更好的地方而不愿意走时,他说了一句:“谁想离开自己的家呀”令人潸然落泪。为了史班长的留下,他一次次挑战自己,然而在史今离开部队的时候,许三多哭着对班长说:“班长,我不想当尖子,当尖子太累了,我想做傻子,傻子不怕人走,傻子不伤心”,这份真挚、朴素的友情,更令人难于自已,泪水夺眶而出。在竞选特种兵大队冲刺的时候,他坚持着“不抛弃,不放弃”这个原则,始终没有抛弃放弃伍六一。就像伍六一当时说的:这不是朋友,又是什么呢?当许三多为成才向袁朗求情,被袁朗赶了好多次还是坚持袁朗能够给成才一个机会。此时,再一次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许三多的重情重义。许三多简单朴素的情感感动着别人,也成就了他自己。

在这部剧中我们看到情感在部队这个集体中所彰显出的力量,情感成了联结每个官兵最有韧性的纽带。他们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相互扶助、相互支持,成就了钢七连的个性,塑造着钢七连的精神。当前我们都希望自己所在的集体融洽,社会和谐。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心灵上的安全、温暖与依靠,情感和精神上的愉悦这是一个人对生活的向往,人最本质的追求。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情感是调和一切矛盾和冲突的缓冲器。特别是美好的情感,比如爱,它就是化解一切矛盾和戾气的最有效手段。对于我们青年来说,都要学会发挥情感的力量,做事要投入自己的真情、激情和热情。也要用美好的情感去影响他人、影响社会,只有这样的人生才不会令人感到遗憾和后悔。

《士兵突击》是一部让人热血沸腾、意气飞扬的艺术作品。感染和激励着当代的年轻人,要有“好好活着”的坚定信念,学会耐得寂寞的坚守,懂得对集体的奉献,投入真情,相携你身边的人去尽情挥洒自己的青春,去成就大业,去创造辉煌。

猜你喜欢

信念集体力量
我为集体献一计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有一种信念,叫“中国红”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围墙的信念
警犬集体过生日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