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遗书》的语言特色

2013-11-15史淑琴王东

小说评论 2013年1期
关键词:斯坦因鱼戏莲叶

史淑琴,王东

小说家冯玉雷审美情趣独特,自创一体,他以敦煌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书写,是对人类生存和精神本质的思考与艺术的言说。冯玉雷自1998年创作长篇小说《敦煌百年祭》,2006年完成《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到2009年出版《敦煌遗书》,逐渐成熟、完善、形成了自己清新典雅、鲜活另类的语言艺术风格。

一、奇特绝妙的章节标题

小说《敦煌遗书》共有49个章节标题,作者调动了驾驭文字的诸多手段,将词组成了各种结构的短语、句子,或长或短,形式多样,很有吸引力。主谓短语——禁果无数,葫芦飘过沙海,边关火急。述宾短语——错过爱,“捉迷藏”。偏正短语——驼唇文玉币,雪峰会,玄奘脚印,紊乱的钟声,十一页桦皮书,冰泉浴,无贼城,信徒的弥撒,肉机器,原版文书,飞翔的三危山,树葬,藏经洞,“贼道”偷渡,多角度重述,荒原编年史,米兰的壁画与地图,黑骆驼,隔岸观火,不等价交换,何处飞来的子弹。并列短语——楼兰,三间房和一只鸟;那琴,那门,那野骆驼。同位短语—你这该杀的。句子根据语气的不同可分为四种,该小说的标题也有四种语气的句子:陈述句——在“中国花园”相撞。你是我的岸。我想和你一起飞。疑问句——女神呼唤谁?爱可不可以施舍?艺术,抑或游戏?感叹句——来了!来了!祈使句——请办理补票手续。短语、句子做标题,包含的信息量大,词义与词义之间有的相容,有的相斥,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有的标题尽管结构简单,形式平常,但平常中蕴含着不平常的含义。读者看到这样的标题,往往也会生出一连串的疑问。小说第12节的标题“欢喜”,看到欢喜,我们就会想到不欢喜,这不欢喜的情况又是如何?谁欢喜?为什么欢喜?是为找到了宝藏欢喜吗?是为得到了爱情欢喜吗?抑或是裸奔的欢喜?有了这么多疑问,我们怎能割舍,我们怎能放得下?再如第27节的标题“起风”,是刮风了吗?哪来的风?风大吗,是沙尘暴吗?读过之后我们才明白,答案是骆驼起“风”了,骆驼客们把骆驼发情称为“起风”。“起风”的只是骆驼吗?不,“起风”的还有斯坦因裸奔的爱情,“起风”的还有文物贩子们裸奔的贪婪。

从内容上看小说的标题更是丰富多彩。有以文物、遗迹命名的:驼唇文玉币、十一页桦皮书、玉璧、原版文书、飞翔的三危山、藏经洞、《弥勒会见记》。有爱情的宣言:你是我的岸;我想和你一起飞;错过爱;爱可不可以施舍。有诗意的语言:背靠雪山,奔向楼兰;楼兰,三间房和一只鸟;那琴,那门,那野骆驼;云,镶着金边。这些标题向我们展示了楼兰、敦煌等古老而神秘的西部大地上,不仅有雪山、草原、蓝天、白云,有骆驼、玉璧、文书、藏经洞,还有那美丽的“水磨坊女主人”,仿佛在向我们招手,引导我们接近她,阅读她,思考“女神呼唤谁”。

二、丰富诙谐的方言俗语

冯玉雷作为甘肃作家,读书时代在陕西度过,现居兰州。他用自己熟悉的语言,用自己生活中常用的语句进行文学创作,其小说中时时处处流露出浓郁的西北特色,这是冯玉雷小说非常突出的一大语言特色。以兰州话为代表的甘肃方言,极具地域特色,个性鲜明突出。冯玉雷在《敦煌遗书》的行文中融进一些兰州话的经典词语和表达方式,还夹杂着新疆少数民族语言,为作品增添了一种西域色彩的文化气息,这对大西北的读者而言,自有一种熟识的亲切感,而于其他地方的读者而言却是神秘感与新奇感。让我们看一下小说中的几个实例:

元浩说要请大家吃烤全羊。(2页)

至于王圆箓,抓阄中得到……他紧紧盯着写有蒋孝琬名字的纸蛋,并且抢先挑出。(4页)

谁骗人就是你那头灰白色的毛驴子!(158页)

这种锁子,风都能吹掉。(252页)

杜笛愣住了:“洋毛子要把五蕴丢掉,我就同他拼老命!”(325页)

“烤全羊”、“抓阄”、“纸蛋”等都是西北方言中活生生的语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毛驴子”、“锁子”等词语更是经常地挂在西北劳动人民的嘴边,“洋毛子”指的是外国人斯坦因。词尾的“子”,毫不夸张地说,已经成了甘肃话的标志,如媳妇子、老鼠子、灰豆子等。这些词透着一股和气、亲切、热情、大方,同时又有一丝可爱、幽默。

另外,小说中还用到了许多精彩的方言俗语:

斯坦因叫上卡特,穿过长城豁口,走到大沙丘后面,说:“我让你当工头,就得管理好民工,可是,你看他们,哪里是干活,简直是磨洋工!”

“外地的沙子压不住本地的土,我恐怕管不了。”(261页)

“师爷,猴子都有打盹的时候,何况你那两下子。”民工神采飞扬地说,“我们真要偷,从眼皮底下搬光,你都觉察不到。(264页)

……艾伦难过地劝解他,“虽然那些居心叵测的市侩、无赖打着学术旗帜招摇撞骗,但肯定不会长久。再说,东方有句古话,‘大狗叫,小狗也要叫,’各叫各的,你何必在乎它们?”(337页)

第一例,“磨洋工”指的是消极怠工、只出工不出力。斯坦因看到民工们的怠工、偷懒,埋怨工头卡特的监工不力,而恰恰斯坦因又是“洋人”,“磨洋工”可谓一语双关!卡特的回答更是绝妙——“外地的沙子压不住本地的土”,不仅说卡特是外来的工头,管不住当地的民工,也暗示了斯坦因是外国人,管不住中国的工头,类似于“强龙压不住地头蛇”之义。第二例,民工把充当监工的蒋孝琬与“猴子”相提并论,要表达的意思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蒋孝琬看是看不住的,民工总能在他眼皮子底下抓住时机偷东西,又因为蒋孝琬身材瘦小且聪明过人,此处用“猴子也有打盹的时候”更切合实际,更具讽刺效果。第三例,“大狗叫,小狗也要叫”指的是文物造假者、所谓的学者们等竞争对手们对斯坦因的质疑、辱骂、诽谤,艾伦以此俗语劝解气愤、痛苦不已的斯坦因,把那些质疑声、辱骂声、诽谤声权当是“狗叫”,再多的狗叫也只是狗叫,不必理会。既痛骂了那些人,给斯坦因解恨,又充满了嘲讽,逗斯坦因一笑,逗我们读者一笑。

三、个性犀利的当代新词

冯玉雷的小说语言不仅体现了大西北的文化特色,而且作为个性鲜明的青年作家,他也紧跟时代潮流,使用了许多当代新词。这些新词是我们日常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上看到听到的高频词,是茶余饭后亲朋好友聊天八卦时的嘴边话。《敦煌遗书》中的历史人物仿佛生活在现代全球化背景下,他们说现代话,有现代问题意识,具有现代性的精神品质,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这些看似平常、时尚的当代话使历史人物的语言,充满了活力,透露着犀利,蕴含着幽默,传播着智慧。

冯玉雷先生使用了许多当代词,涉及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词清朝人说,洋人说,母羊也说。首先我们看看娱乐方面的词:

母羊很羞涩,也很勇敢。谁要以为她作秀,那就错了。(2页)

难道寒浞、王圆箓和士兵一起忽悠?谁策划了这场游戏?玉骆驼?对,就是它。玉骆驼一直在走光——不,是跑光。光的裸奔改变作品构成。自己从导演变成演员。(6页)

善爱闭起眼睛,说杜笛大叔您别裸奔好不好?您别学死胡杨树好不好?我晕我狂我倒我狂晕我晕倒我倒晕我晕晕晕晕晕晕!

铜喇叭沉睡许久,终于被吵醒,长长叹息:“晕——!”(167页)

那段黄金强档阶段,蒋孝琬在莫高窟经过艰苦卓绝的谈判,以捐款方式从王圆箓手中换得二百三十捆珍贵文书。(315页)

他要不遗余力地促成三个女明星的裸奔。并且,力争让她们作为名誉居民或专职演员长期裸奔,成为安西县新的经济增长点。(311页)

例句中的“作秀”、“忽悠”、“导演”、“演员”、“策划”、“走光”、“跑光”“裸奔”、“黄金强档阶段”、“谈判”、“捐款”、“女明星”、“名誉居民”、“专职演员”、“新的经济增长点”等词,经常出现在娱乐新闻里,也是我们平日里的谈资笑料。这些词与同句中的“母羊”、“枪杆”、“埋伏的士兵”、“王圆箓”、“蒋孝琬”、“玉骆驼”、“莫高窟”、“珍贵文书”、“安西县”等词在时空上很不太搭界,存在巨大的差异。然而,正是这种差异带来的文字冲突,使小说的语言产生了强烈的反讽效果,具有超乎寻常的意义。

另外,小说还有些词是描述与造假、心理疾病等不良因素有关的社会诟病:

更多的人们则厌恶地将斯坦因称为“古惑仔”,说他这样跑下去,只能到达地狱。(9页)

采诗羞愧难当,忽地站起,冲他说:“变态!我是可怜你,同情你,没想到你这么变态……变态!严重的变态!” (208页)

于是安西土著和外来人口开始械斗。(311页)

“我感到很遗憾,”蒋孝琬羞愧地说,“沙漠的造假不算什么,实际上,大清帝国庞大的官僚机构就是您所说的造假集团。唉,如果盘古在世,站在帕尔高原上向东眺望,有多少假官、假文凭、假政绩在不断制造!在这种环境里,你怀疑一切,很正常。”(321页)

和田民众三天前就接到周易通知,这一天不许出门,同时,管理好牛、羊、鸡、喷嚏、呼噜、响屁等等非主流声音。(348页)

其他报纸中……斯坦因还被塑造成“双性虐待狂”……(365页)

出现在一个世纪前人们身上的“古惑仔”、“变态”、“械斗”“造假”、“造假集团”、“假官”、“假文凭”、“假政绩”、“非主流声音”、“双性虐待狂”等词语所反映的丑恶现象、不和谐因素等社会问题,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也应有尽有,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远胜出。这形形色色人物身上的种种诟病,已经跨越古今、东西的时空界限,成为古今中外全人类的通病。当代新词的加入是小说也具有强烈的现代批判性和现实意义,这些古今通病需要全人类共同思考,共同面对。

四、精炼典雅的古文古诗

冯玉雷的古文功底较为扎实,写作中灵活地穿插了不少言简意赅、富有表现力的古文、诗句,如《敦煌遗书》第245页用到汉代戴德《大戴礼记·保传》中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第322页有清朝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太虚幻境联”的上联“假作真时真亦假”等等。这些诗文与原文接合得天衣无缝,十分生动传神,并为之赋予了新意。古文与古诗的嵌入不仅节省了篇幅,也给小说添加了一种雅趣。下面一段话是引用古诗描写斯坦因的心理:

……绝对不能进入朴素的民间生存模式。探险家斯坦因拼命挣扎,试图逃离游戏;裸奔艺术家斯坦因却想沉湎于湖泊中,随着波浪起伏。物质斯坦因不知何去何从,剧烈纠缠,身体豁然裂变。裸奔艺术家斯坦因变成暴涨的湖水,变成咆哮的猛兽,变成四处奔波的鱼。探险家斯坦因惊慌失措、压抑、掩饰,干涸湖泊,捕捞鱼群。快乐分解成无数小鱼,小鱼从身体各处飞射出去。大鱼小鱼逃窜。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无拘无束。无牵无挂。他慌乱地想捕捉小鱼,徒劳无益,而且,娇娇的眼睛监视着,只能听任小鱼逃窜。驼油灯幸灾乐祸,滋滋叫嚣。(103页)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是《江南》中的诗句,它使人联想到爱情,想到斯坦因的爱情。斯坦因曾经深深爱着的同学艾伦因为他的中亚探险而嫁给了别人。美丽、善良、痴情的骆驼客娇娇,如热烈的美酒,为斯坦因苦行僧般的探险生活增添了快乐,唤醒了他尘封已久的爱情。尽管他不愿意承认,不愿意面对自己对娇娇的爱,可是内心情不自禁的迷恋、浓烈的情感使他亢奋不已、魂不守舍。此时斯坦因是矛盾的、纠结的,一边是他追求着的“神秘文书”,另一边是追求着他的“罗布情书”,探险还是裸奔,追逐还是逃避。理智告诉他,应该压抑情感,而情感却告诉他,应该追求爱情。左右摇摆中,他不由自主、慌忙地想要伸手去抓快乐,哪知快乐已化作湖中嬉戏“莲叶间”的小鱼,东西奔走,南北逃窜。这首清新、欢快的乐府诗,作者嵌入得恰到好处,写出了陷入爱情的斯坦因内心的跌宕起伏,写出了他意识世界的自由变幻。

五、新颖形象的比喻拟人

在《敦煌遗书》中作家还频繁、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从而构成其语言上的另一大特色。他的比喻独到而新奇,意象繁复,意蕴深刻;与拟人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这不仅增强了小说语言的美感,而且展示了他个性的独特,直觉的敏锐,情感的细腻,思想的深邃。首先我们来看看作者笔下的太阳、阳光和火苗:

太阳机智躲开,升上天空。(2页)

阳光以枝条为笔,在黄丝绸上涂抹一道道黑影,然后又擦掉。(2页)

火苗舔着母羊光滑的身躯,滋滋作响。(3页)

冯玉雷将“太阳”、“阳光”、“火苗”都赋予了生命:“太阳机智躲开”,仿佛“太阳”是头脑充满智慧且身体灵活的猎人,成功地躲开追逐他的狼群;“阳光”好像拿着“枝条笔”的画家,在“黄丝绸”上又涂又抹,在画的不合适处擦拭着;“火苗”似公羊一般恋着母羊,“舔着母羊光滑的身躯”。这里拟人的手法既形象、逼真,又风趣、幽默,显得非常自然贴切,不会给人生硬、莫名其妙的感觉。

那么,作者笔下的美女又如何呢?她们个个如花似玉,个个清纯美丽。小说中有这样的描述:

采诗脱光衣服,像条洁白的鱼,滑进热水。河水从楼底哗哗流淌,她在楼上洗澡,感觉很好。现在是夏季,河水刚刚解冻,水声羞涩得像少女,咿咿呀呀。(82页)

有个粉红色花朵在河的下游随风摇曳。花朵出现四个花瓣。那是一个俏丽的女性轮廓。(182页)

作者将楼上脱光衣服洗澡的水磨坊女主人采诗比作一条“洁白的鱼,滑进热水”,生动形象,可爱至极。而水磨坊楼下缓缓流淌河水,水流不大,水声很小,却像羞涩的少女般低声细语着。少女似鱼,水似少女,比喻与拟人结合,奇妙无比。第二处比喻也是写采诗,她由远及近走来,像朵“粉红色花朵随风摇曳”,继而花开了,“出现四个花瓣”。俏丽多姿、妩媚无比的女人如花儿般在绽放着,实在惹人喜爱。

六、反复使用的核心词语

冯玉雷在小说创作中,非常注重核心词语的提炼,并将提炼出的核心词语穿插在语言描写中,使其反复出现,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穿透力。令人惊奇、诱人深思的是,小说把中亚和敦煌所发生的一切,都看成是“裸奔”,一个延续至今的行为艺术。裸奔不仅仅是人物脱掉衣服满大街跑的肉体裸奔,而且是脱掉民族的、武力的、宗教的、语言的、文化的、商业的种种外衣,脱掉忧郁、自私、贪婪、虚伪、仇恨、欲望等层层内衣的精神裸奔。夸父裸奔的故事,贯穿于小说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故事情节之中,从神话到历史,从传说到现实,亦真亦幻,在神话语境与现实语境的交错映照中,这一古老的故事被作者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而小说里“裸奔”一词的反复使用和渲染,无形无意中使其具有了非凡多样的意义张力。

小说将裸奔行为艺术扩大到了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裸奔的主角形形色色,有夸父、太阳、大地、文字,有阿古柏、斯坦因、戈特、蒋孝琬、杜笛,有少女、童星、明星,还有母羊、骆驼、金币、胡杨树,甚至声音、眼泪和喘息等也加入了裸奔的行列,作者几乎列尽了全世界与“裸奔”有关的词句,举尽了全世界可以裸奔的一切事物,写尽了全世界形形色色的裸奔盛况。在作者笔下,世间我们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有生命的,无生命的,有形的,无形的,一切的一切,都一样可以率性地在广袤的西部大地上尽情地裸奔:

不管母羊如何表演,都达不到美丽少女采诗、善爱和娇娇裸走、裸奔、裸泳、裸睡的炒作效果……人们研究太阳时,裸羊不由自主,朝着太阳走去。自从古代英雄夸父首开裸奔先例……裸羊发觉四周只剩下巨大的死胡杨。没有风。没有树叶裸奔。没有刀子裸奔。没有文字裸奔。(2页)

母羊没有三位“裸走、裸奔、裸泳、裸睡”的少女那么美丽,它裸奔的整个过程是被迫的、哀伤的。无辜的替罪羊被侩子手们剃成了裸羊,受尽侮辱折磨,然后被活剥、烧烤、蚕食。勇敢的裸羊害羞过,但没有怨恨过。想到夸父裸奔逐日,好奇的裸羊不由自主也朝太阳走去。

《敦煌遗书》中使用频率仅次于核心词“裸奔”的是名词“骆驼”。各种各样与“骆驼”相关的词在小说中不断出现,“骆驼”的形象贯穿人物生命历程的始终,有“布骆驼”、“铜骆驼”、“黑骆驼”,有“野骆驼”、“家驼”、“幼驼”、“金玉神驼”,还有“驼唇文玉币”、“驼工”、“骆驼客”、“沙洲商驼”等等。儿时的斯坦因从父亲朋友戈特那里得来了布骆驼玩具,从此,“摆脱了对蒸汽机和汽笛的恐惧”,他开始幻想布骆驼的叫声,心里有了中亚探险的梦想。四次探险中,纯朴、真诚、善良的骆驼客们与他朝夕相伴、生死与共,充满激情活力的金玉神驼为他预知风暴,挽救生命,温顺、负重的家驼们带领驼队走出沙漠。斯坦因死后,象征爱情的和田玉枕化作“一匹黄色骆驼”,大步朝着东方走去。在作者眼中,骆驼是沙漠中可爱的精灵,自由裸奔着的精灵,更是真、善、美的化身,是我们追求生命本质的偶像。

结语

冯玉雷不是诗人,却有着诗人般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的情怀;冯玉雷不是画家,却有着画家般神奇的表现力和艺术的禀赋;冯玉雷不是哲学家,却有着哲学家般敏锐的洞察力和觉悟的思想。冯玉雷自由地驾驭着裸奔的文字,绘成了融合西方与东方、历史与神话、古典与现代、通俗与高雅、浪漫与理性的长卷——《敦煌遗书》。他的每一笔触,都表现其为敦煌的,艺术的,文明的;他的每一笔触,都充满了纯洁、神秘、梦幻;他的每一笔触,都在追求着真、善、美。

猜你喜欢

斯坦因鱼戏莲叶
采莲曲
世界上最大的莲叶
CITY OFANGELSBY DAVID DAWSON & HATTY LILU
水果与诗
江南
和旧时的自己握手言和
斯坦因:敦煌的伟大知音
植物占领世界?
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