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击22001133斯德哥尔摩音乐声学大会

2013-11-09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张爱林

演艺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斯德哥尔摩声学大会

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 张爱林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科技部 屈 歌

十年一度的斯德哥尔摩音乐声学大会(Stockholm Musical Acoustics Conference ,简称SMAC)于2013年7月30日~8月3日在瑞典皇家理工大学(KTH)再次召开。斯德哥尔摩音乐声学大会是全球音乐声学领域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大会始于1983年,之后每十年举办一次。第一届大会是由瑞典皇家理工大学的Anders Askenfelt、Erik Jansson以及Johan Sundberg三位著名教授在国际歌唱声学实验研究学会和美国Catgut提琴声学学会的协助下成功举办的,今年是第四届。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声音与科学,声音与体验”,共收录论文106篇,内容涵盖了木管乐器声学、歌唱声学、铜管乐器声学、提琴类弓弦乐器声学、吉他类拨弦乐器声学、打击乐器声学、物理建模、声音感知、人机互动和声学信号处理等十余个学术专题。在本次大会期间,一共有来自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百余名与会人员,包括来自英国剑桥大学、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的学者,通过专题报告和海报展览,介绍了本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和学术成果,并共同探讨了音乐声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图1 本届大会举办地点——瑞典皇家理工大学

音乐声学是研究音乐声的产生、传播、接受以及对人的影响的科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它是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甚至对于在这个领域工作的科学家们而言,目前也只是梦想着将来有一天,能靠它来完美地融合科学与艺术。过去50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音乐声学涉及的学科领域一直在不断扩展:从乐器声学和人声声学,到音乐感知领域,再到如今对人和乐声之间的多媒体互动研究;另外,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高速发展也为音乐声学拓展了研究方向,比如电子音乐合成等等。而且,进入21世纪以来,音乐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大量的研究成果被应用在工业、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各个层面。

本届斯德哥尔摩音乐声学大会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开幕大会上,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庞培法布拉大学的Xavier Serra教授作了关于音乐信息提取研究的综述报告。他在音乐计算模型研究项目Comp Music上做了大量杰出的工作。他以印度传统音乐、北京京剧以及汉语为例,展示了怎样综合信息处理技术、计算音乐学、音乐识别以及人机互动等研究方向的技术,从音乐和声音资料中尽可能地提取有用、有意义的声学信号。

为了尽可能地涵盖各种精彩有趣的研究方向,大会以两条主线同时展开:其中一个部分仍然着眼于各类乐器声学和人声声学上,另一个部分则主要关注在音乐感知以及音乐计算领域。在各类主题报告之中,来自不同大学的研究团队各有不同的学术偏向: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组在教授Joe Wolfe的带领下,报告了对于单簧管、萨克斯等管乐器的控制与互动上的最新实验结果和进展,展望了管乐声学研究上一些未来的技术发展前景;小提琴声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剑桥大学Jim Woodhouse教授,向与会人员总体介绍了如何运用新的实验结果帮助理解和改善理论上的模型,并阐述了小提琴声学的未来研究框架;巴黎第六大学的Claudia Firtz博士,作为音乐感知和辨识方面的国际专家,也受邀介绍了如何围绕乐器声乐的各种特性开展理论和实验研究,以及对意大利斯特拉迪瓦里提琴的主客观评价研究成果;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贾瑞清教授和张爱林合作的《关于琴板刚度的测试仪器设计及研究》,也被大会论文集收录,并受邀做了海报张贴形式的展示。

图2 Xavier Serra教授以京剧为例讲述音乐信息提取

图3 Joe Wolfe教授作管乐器研究专题报告

图4 Jim Woodhouse教授作弓弦乐器专题报告

图5 Knut Guettler教授的悼念活动

作为传统项目,歌唱声学研究也是本届大会的热点之一。歌唱声学专题由瑞典皇家工学院Johan Sundberg教授主持。以歌唱为研究对象的参会者不乏当前国际知名的专家学者,其中包括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Joe Wolf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音乐与声学计算机研究中心的Chris Chafe教授、日本北海道健康科学大学的青年学者K-I.Sakakibara等在内的来自十多个国家的学者,分别从各自角度向大会提交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笔者之一,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声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屈歌提交的《基于谐音分析的女高音声区划分及换声点确认方法》一文,被大会论文集收录。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制琴师和音乐家,也积极参与到了此次大会中来,比如这次受邀前来的乐器制造者就有英国著名制琴师和声学研究专家Georgy Stoppani,德国顶尖制琴师Martin Scheleske,美国著名制弦师和Strad 3D 研究小组成员Fan Tao等等。他们的参与,给大会带来了宝贵的反馈意见和各种有趣的建议。尤其是Georgy Stoppani,他在特邀报告上回顾了近年由于计算机和测振技术等的迅速发展,使得声学振动的测量获得巨大进步,而这些技术上的发展不仅仅使得制琴师们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室进行简易方便的声学测量,也有助于他们加深对声学的认识和理解。

除了五天的学术会议以外,本次大会主办方还为与会人员安排了不少极具特色的活动,包括别开生面的电子钢琴音乐比赛,在瑞典皇家音乐学院的三场音乐会,参观市政厅,坐船游览斯德哥尔摩等。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2日的早晨,大会还安排了缅怀今年二月去世的Knut Guettler教授的环节,以追思这位在提琴声学研究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低音大提琴教授。Knut Guettler教授在退休前一直在担任着奥斯陆音乐学院、挪威音乐学院的低音大提琴教授以及荷兰海牙皇家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并长期从事对弓弦运动和弦振动的研究。追思会结合了他的学术成就和兴趣,组织了论文报告,并特意安排Knut Guettler教授的家人、同事出席。教授在音乐学院的同事、学术界的朋友,以及与会人员一批又一批地奏起各类乐器,向Knut教授致意。笔者也将《乐器科艺》上刊登的纪念文章《缅怀低音大提琴家Knut Guettler教授》送给了教授的家人,向他们表达了这一份来自中国的敬意。

略为遗憾的是,尽管目前已举办的四届大会收录的音乐声学论文达500余篇, 但来自中国的成果却屈指可数。斯德哥尔摩音乐声学大会一直希望能有更多来自中国的论文,也希望对中国的音乐声学研究有更多的了解。我们也衷心地期望:10年后,在下一届斯德哥尔摩音乐声学大会上,会有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

猜你喜欢

斯德哥尔摩声学大会
WAIC与WIC大会简介
爱的就是这股Hi-Fi味 Davis Acoustics(戴维斯声学)Balthus 70
Acoustical Treatment Primer:Diffusion谈谈声学处理中的“扩散”
Acoustical Treatment Primer:Absorption谈谈声学处理中的“吸声”(二)
声讨大会
Acoustical Treatment Primer:Absorption 谈谈声学处理中的“吸声”
大会选举
斯德哥尔摩六点酒店
第39届ISO大会撷英
回溯斯德哥尔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