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凝血活酶时间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3-10-31邹长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5期
关键词:抗凝剂血凝枸橼酸

邹长翠

在临床上,对患者诊断和治疗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为血栓以及止血试验发生错误[1]。然而导致这种结果的发生主要是发生在分析之前,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必须要保证凝血试验标本的质量。在对患者进行凝血APTT检查时,样本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分析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很大影响,然而对出现的异常结果需要进行再次采集血液进行复查,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下是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的76例进行凝血标本患者,都是本院在2010年5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39例,女37例;患者的年龄在7~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5±3.8)岁;检验的仪器和设备:STAGO全自动血凝仪和其相关的配套试剂以及3.2%枸橼酸钠负压储血管。

1.2 方法 安排专业的临床护理人员对76例患者进行抗凝血样本的采集,将采集的血液样本放置到准备好的3.2%枸橼酸钠负压储血管中,然后及时地将其送到检验科,使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对其进行检验。在检验时,如果发现出现APTT异常情况,就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了解,并且掌握患者进行检验的目的,再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看是否与临床诊断一致。如果出现异常,则需要立即通知患者进行静脉血液的重新采集,在采集到血液之后,对其进行轻轻地摇动5~6次,再将其送入到检验科进行检验,对采集的血液比例要合适,没有出现凝块的情况。将离心半径调整为10.0 cm,转速为3000 r/min,离心的时间为10 min,将血浆分离出来,对所有的血样进行2次检验,最后取所得值的平均值进行比较。

1.3 对结果的评价标准 对首次测量的结果和复查结果进行记录和比较[2]。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3]。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首次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和再次复查的结果有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以下表1。

表1 患者凝血样本APTT复查前后的平均结果情况(±s)

表1 患者凝血样本APTT复查前后的平均结果情况(±s)

注:与复查前对比,P<0.05

例数 复查前 复查后 d 76 65.6±7.1 41.3±3.5 16.2±3.8

3 讨论和常见问题及对策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相关的设备等也在不断改进,使得各种仪器的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大大地提高了诊断能力[4]。然而,由于在分析前的一些变异情况,导致对患者的检测结果发生变化,造成诊断和治疗出现误差。

3.1 采血因素 在对患者进行采血时,患者需要处于静坐的状态下或者患者在进行静脉抽血前的15~30 min处于舒适的休息状态下,如果患者进行了运动或者锻炼,就使得血小板以及凝血系统被激活,进而会发生血栓情况。因此,需要患者在进行血液采集时要保持正确的体位和姿势,进而保障凝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采集时,一旦压带的时间在1 min以上,可能会使得水以及低分子量物质从血管里向血管外进行转移,进而使得血细胞和血凝蛋白的浓度得到升高;另外,还可能会导致血凝被激活。对于严重性的穿刺或者穿刺的时间太长,能够使得止血的激活,进而出现血小板和血凝因子的中度激活,会出现APTT时间的缩短。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采集时,需要工作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和熟练的技术。

对于采血困难或者采血时间过长,可能会激活血凝,使得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被消耗,引起凝血时间延长。在血液采集完成之后,需要尽快地将血液放置到抗凝剂的试管中,并且要摇匀,尽量地使得血液和抗凝剂充分地混合,阻止血液的凝固。

3.2 样本的运送和处理 在血液中的凝血因子,由于时间的延长会变形或者失活。由于这些辅助因子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样本从采集到分析的时间延长,会使得其失活加速,进而会使得APTT的时间延长。对采集的血液进行冷藏,比如可以使用未硅化的玻璃枸橼酸钠试管,使得因子VII被激活,进而使得APTT的时间得到缩短。

3.3 血凝管和抗凝剂的影响 在使用血凝管时一定要标准化,防止和避免因内源性接触途径的激活。使用普通的玻璃试管对血液样本进行盛装,与硅化的玻璃枸橼酸钠试管相比,前者的因子VII活性要明显地降低,对于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凝血因子检测以及止凝血筛选试验进行测定时,使用的抗凝剂必须要选择枸橼酸钠,由于V和VII因子在枸橼酸钠溶液中的稳定性非常好。

[1] 郝丽君,唐文君,李海英.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D-二聚体、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与意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469-4471.

[2] 蒋立,肖创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凝血功能和C反应蛋白改变的临床意义.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9(2):91-93.

[3] 赵欣宇,宋鉴清,张丽霞.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7):656-658.

[4] 马驰骋,芦昌慧,刘爱军,等.在肝素抗凝的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适宜时间的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8):1992-1993,1996.

猜你喜欢

抗凝剂血凝枸橼酸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泮托拉唑和血凝酶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及对止血时间影响分析
6例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报道
枸橼酸抗凝在重症患者连续血液净化中的应用进展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肝衰竭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
“抗凝剂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在预防皮下出血中的应用
三种蛇毒类血凝酶对患者纤维蛋白原作用的临床观察
不同抗凝剂对黄鳝外周血抗凝效果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