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10-31李峰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5期
关键词:西沙性肺炎胸部

李峰蓉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以及既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若不经过及时治疗,可导致原发病加重,甚至可引起多个器官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采用随机方法观察了莫西沙星对老年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395例。其中纳入标准:①按200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纳入[1];②年龄在60~75岁之间,性别不限;排除标准:①病情变化快,就诊24内出院严重器官功能衰减者;②对头孢菌素类及氟喹喏酮类药物过敏者;③已知具有QT间期延长的患者;④既往有精神病史或癫痫病史的患者;⑤治疗不足一半疗程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合格病例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按上述标准共纳入合格病例86例,其中治疗组46例,对照组40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针(进口),1.5 g,2次/d,静脉注射,共有5 d。试验组采用莫西沙星针(进口),400 mg,1次/d,静脉注射,时间超过90 mim,共5 d。治疗过程若出现呼吸衰竭、血压下降及尿少等,立即转院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依据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按治愈、有效、无效评价。痊愈与显效两组合计为有效,计算总有效率。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白细胞计数(WBC)及胸部影像学(X线片或CT)等变化,其中X线片或CT变化分为炎症病灶完全吸收消散、吸收消散50%以上、吸收消散50%以下和病灶无吸收消散或扩大4种情况[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及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后的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治疗前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病、发病后就诊时间、临床症状及白细胞总数、胸部影像学表等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白细胞计数(WBC)均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胸部影像学改变明显(P<0.05)。

2.2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后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治疗组治疗过程未出现病情加重病例,对照组中有8例在治疗过程中因出现呼吸衰竭而转院,记为无效病例。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6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体温(℃) 心率(次/min) 呼吸(次/min) 收缩压(mmHg) WBC(×109/L)治疗组(n=46) 治疗前 38.5±1.9 114±14 27±3 86±12 15.6±3.8治疗后 36.2±0.8#※ 65±9#※ 14±2#※ 113±14#※ 5.6±1.6#※对照组(n=40) 治疗前 38.7±1.8 115±16 26±4 85±13 16.0±3.9治疗后 38.0±1.2 89±9# 20±3# 89±12 13.7±5.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胸部影像变化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3 讨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不同地区发病的病原体组成不同,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及细菌耐药性增加等原因,发病率逐渐增加。作者观察了本社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人群特点、发病情况等,采用莫西沙星和头孢呋辛针抗感染的随机对照研究,分析了莫西沙星针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作用。

莫西沙星是第4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研究证实,莫西沙星在呼吸系统组织和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衬液、肺泡巨噬细胞及肺组织中的浓度都明显超过其在血液中的浓度[3]。目前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致病菌包括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肺炎支原体等均有较好疗效,这与莫西沙星的抗菌谱符合。作者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莫西沙星针治疗5 d后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呼吸、循环、体温及白细胞等方面改善明显,胸片或者胸部CT提示经过治疗后肺部的影像学情况改善明显,莫西沙星组的总有效率为93.5%,远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经验使用莫西沙星针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有较好疗效。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

[3] 滕玥,高燕,李楠.关注急诊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学特点.中国急救医学,2012,32(5):385-386.

猜你喜欢

西沙性肺炎胸部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病毒性肺炎流行期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例
莫西沙星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女子胸部健美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