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铌酸钾水热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2013-10-17蔡河山李佩霞谢艳萍李慧珊

无机盐工业 2013年11期
关键词:水热法罗丹明酸盐

蔡河山 ,孙 明 ,宋 巍 ,李佩霞 ,谢艳萍 ,李慧珊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资源环境系,广东佛山 528000;2.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

半导体多相光催化氧化技术是自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光催化研究的关键是开发高效的光催化剂。作为新型光催化材料,钙钛矿型铌酸盐类化合物凭借其组成和结构可控、热稳定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成为颇受青睐的一种光催化剂,在光催化分解水、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1-2]。 铌酸盐的制备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固相反应法、水热法、溶剂凝胶法、化学共沉淀法等[1-2]。固相法工艺简单,但反应温度高,产品粒径大,常有杂相;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产品粒径小,分布均匀,纯度高,但是原料价格昂贵;共沉淀法工艺操作性强,但是多组分体系产品的均匀性会有很大影响;水热法制备的产品结晶度高,团聚少,近年来在铌酸盐的制备中应用逐渐增多。铌酸钾是铌酸盐中的一种,依据制备条件的差异,其具有 KNbO3、KNb3O8和K4Nb6O17等多种结构形式。其中,水热法合成KNbO3已有文献详细报道[3-5]。笔者采用水热法制备了K4Nb6O17并用于有机染料罗丹明的光催化降解,系统考察了水热系统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钾铌比对材料的晶型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1 实验

1.1 铌酸钾的制备

将Nb2O5与KOH按照一定物质的量比配成溶液,搅拌混合均匀,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于一定温度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取出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产物离心分离,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数次,并于60℃、常压下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的铌酸钾光催化材料。

1.2 铌酸钾的表征

采用Ultima 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进行表征[Cu靶Kα辐射,管电压为40 kV,管电流为40 mA,2θ为10~70°,扫描速度为 6(°)/min];采用 S3400N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尺寸、形貌(加速电压为15kV)。

1.3 光催化活性测试

在室温下,取30 mg铌酸钾置于光催化反应器中,加入100 mL的罗丹明溶液(20 mg/L),在磁力搅拌和紫外灯作用下,间隔一定时间取样,在高速离心机内以10000 r/min离心7 min,取上层澄清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并于罗丹明最大吸收波长553 nm处测其吸光度,计算其降解率(η,%):

式中,A0、A分别为反应前后溶液的吸光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温度的影响

在钾铌物质的量比为20、反应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对铌酸钾样品的影响,结果见图1a。由于200℃下反应生成产物太少,收率过低,不适合铌酸钾的制备,因此实验舍弃了200℃的数据点。由图1a可见,反应温度对产物的结构和晶粒大小影响不明显,从220℃开始即可得到属于单斜结构的K4Nb6O17铌酸盐,其晶格常数为a=0.786 nm、b=3.321 nm、c=0.646 nm, 与标准卡片JCPDS 76-0977相符。

图1 不同反应温度条件下产物的XRD 谱图(a)和光催化活性图(b)

对不同反应温度产物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探针反应物为有机染料罗丹明。罗丹明的降解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b所示。从图1b可见,铌酸盐样品对罗丹明的降解速度非常快,约需120 min即可实现完全降解,就脱色降解的效率而言,240℃下制备的K4Nb6O17的降解速度最快,因此实验选择240℃为合成材料的最佳温度。

2.2 反应时间的影响

在反应温度为240℃、钾铌物质的量比为20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对合成铌酸钾的影响,结果如图2a所示。由图2a可见,不同反应时间对产物的结构影响不明显,在240℃下反应12 h即可得到属于单斜结构的K4Nb6O17铌酸盐,与标准卡片JCPDS 76-0977相符。

图2 不同反应时间条件下产物的XRD 谱图(a)和光催化活性图(b)

对不同反应时间产物的罗丹明光催化降解活性进行了测试。罗丹明的脱色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b所示。由图2b可见,铌酸钾样品对罗丹明的降解非常快,约需100 min即可实现完全降解脱色,就脱色降解的效率而言,反应24 h制备的K4Nb6O17的降解速度最快,因此实验选择24 h作为合成材料的最佳反应时间。

2.3 原料配比的影响

就铌酸钾的制备而言,KOH既是反应原料,又是矿化剂,反应原料的配比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反应温度为240℃、反应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原料比(KOH与Nb2O5的物质的量比)对合成铌酸钾的影响,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当n(KOH)/n(Nb2O5)=3时,由于 KOH的量过少,因此由 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为Nb2O5,即反应未生成预定产物K4Nb6O17。 当 n(KOH)/n(Nb2O5)=5 时,生成了 K4Nb6O17,但仍有少量杂质峰。继续增大钾铌物质的量比至大于7,才生成单一的 K4Nb6O17晶相。当n(KOH)/n(Nb2O5)>30 时,反应亦生成了 K4Nb6O17,但有杂质峰。钾铌物质的量比应该为7~20,且无其他杂质。图4为不同原料比铌酸钾的SEM照片。由图4可见,铌酸钾样品基本呈片层状,但是随着钾铌比的增大,片层结构逐渐缩小向粒子状态过渡。

图3 不同钾铌物质的量比的铌酸钾产品的XRD谱图

图4 不同钾铌物质的量比的铌酸钾产品的SEM照片

图5为不同钾铌比的铌酸钾产品的光催化降解率,结合图 3 可知,当 n(KOH)/n(Nb2O5)=3 时,此时仍为未反应的原料Nb2O5,故光催化效率最低;当n(KOH)/n(Nb2O5)=30 时,由于产物中有部分杂质,故光催化效果也不理想。在钾铌物质的量比为7~20时光催化效率较好,尤其当 n(KOH)/n(Nb2O5)=7 时,光降解反应最快达到平衡,因此选择最佳的钾铌物质的量比为7。

图5 不同钾铌比对铌酸钾产品光催化降解率的影响

在水热反应为24 h、反应温度为240℃、钾铌物质的量比为7的条件下,对合成得到的铌酸钾做了光催化降解罗丹明活性随时间变化的UV-vis测试,如图6所示。由图6可见,经100min光催化降解后,罗丹明的特征吸收峰急剧降低,直至水平(100 min)。在反应初始时罗丹明溶液为鲜亮的艳红色(0 min),光催化20 min后,颜色变淡;到60 min时,颜色变为淡橙色;80 min时,只有微弱的颜色;光催化100 min时,罗丹明完全脱色,变成无色澄清的溶液,实现了有机染料污染物的高效降解。

图6 最佳条件下铌酸钾样品的光催化活性

3 结论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片状K4Nb6O17晶体。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水热反应为24 h、反应温度为240℃、钾铌物质的量比为7、催化剂用量为30 mg、反应时间为100 min。在此条件下,可实现对100 mL质量浓度为20 mg/L的罗丹明溶液的快速降解。

[1]李春,何杰,张传银.铌酸盐光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J].山西化工,2008, 28(3):22-25.

[2]胡艳君,张高科,周瑾,等.铌酸盐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J].国外建材科技,2008,29(1):5-9.

[3]王世平,苗鸿雁,谈国强.铌酸钾粉体水热法制备的工艺研究[J].无机盐工业,2007,39(3):18-20.

[4]曹慧群,王芳,于斌,等.水热法合成 KNbO3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39(S2):487-489.

[5]苗鸿雁,王世平,谈国强.水热法制备 KNbO3的研究[J].硅酸盐通报,2007,26(1):5-8.

猜你喜欢

水热法罗丹明酸盐
水热法原位合成β-AgVO3/BiVO4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
硫代硫酸钠置换滴定法测定高铁酸盐的纯度
双膦酸盐在骨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复合纳米材料Cu2O@Au对水体中罗丹明B的检测应用研究
三嗪—罗丹明型铁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
微波水热法研究SnO2超微颗粒的制备工艺
水热法合成球状锡酸镧及其阻燃聚氯乙烯的研究
水热法制备BiVO4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三维花状BiOBr/CNTs复合光催化剂降解罗丹明废水研究
磷钼钒杂多酸盐MxHyP2Mo15V3O62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