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在老年子宫全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3-10-10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满意度手术质量

黎 凤

老年子宫全切涉及女性私隐部位,多讳疾弃医,久受折磨,有负性情绪。老人全身各系统器官功能渐衰,体内外环境对刺激应激力减低,身心适应力、调节能力下降,对手术的创伤打击、预感手术可能危及生命的恐惧、术后可能并发症及家庭因素等给老人带来的身心不适尤为突出。本文重点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子宫全切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2月~2011年2月48例老年子宫全切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 3月~2012年12月4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年龄56~73岁,平均64.48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8例,初中以上20例;观察组年龄56~75岁,平均65.3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0例,初中以上18例;术式的护理不在本研究之列,两组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按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具体如下。

1.2.1 生理的舒适床单位和皮肤要清洁,减少不良刺激、观察皮肤黏膜及易受压部位情况。术中不宜过度外展上肢,支架受压部位放置软垫,血压袖带缚时较长,按摩上臂及肩胸部;术后麻醉待醒期据情适时稍侧,放薄枕支持。根据病情调整适宜体位,每2小时为患者改变卧位一次,做必要支撑。在不同阶段据情指导患者活动,术前对患者及家属作好有关活动的宣教,术后据情指导,麻醉后每小时为患者按摩下肢,循序渐进做双下肢的被动、主动伸展活动。鼓励早期下床,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定时翻身扣背,防压疮及肺部感染。按摩腹部,促进排气。根据患者围手术期具体情况做好饮食宣教,给予清淡、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适当纤维素食物,做好口腔护理。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保证充足休眠。患者对创伤疼痛耐受力差,加强防痛管理,随时观察,及时与医生沟通,适当应用镇痛药物。保持各留置管及镇痛泵管道通畅,教会正确使用手控镇痛装置,采用正确的卧位和姿势,用腹带加压行走,教会正确的咳嗽排痰技巧减少切口疼痛。

1.2.2 心理舒适文化背景不同,对心理舒适需要有异,特殊年龄段对手术的恐惧也不一样,认为切除子宫对将来生活质量有影响,从入院到出院的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采取针对性交谈和宣教,注意称呼、语气、保护隐私。耐心讲解术前、术后、特殊检查治疗、饮食活动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训练。术前教会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和用便器的方法,术后每日询问有无不适,指导饮食活动,出院健康知识宣教。取得家属的配合,共同促进患者心理舒适。尊重患者的习惯,信仰爱好。

1.2.3 环境舒适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休养环境,提供良好的护理病区,合理安排患者的起居生活及医疗活动,限制探视。

1.3 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术前心态及术后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前两项均采用自行设计的术前舒适度问卷调查表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患者满意度(%)=(很满意+满意)%。护理质量采取自拟的护理质量评价量表由专人进行评分,100 分为满分,质量与分数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心态比较观察组术前舒适及保持正常心态者所占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舒适度问卷调查及两组术前心态比较[n(%)]

2.2 术后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及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舒适护理对老年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老龄化是全球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老年人健康问题严峻而值得关注,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人们的健康受到损害时,会出现紧张、焦虑、疼痛等不舒适的征象;不舒适的状态可加重患者病情,推迟恢复健康进程,进而导致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下降。由于老年人特殊的年龄段心理上恐惧手术危及生命,术后可能由于护理不当发生并发症进而加重患者生理的不适。其也是心理社会问题。舒适护理是指护士对患者进行舒适诊断,并提供舒适护理措施,使其在心身、社会诸方面感到愉快[1-2],本研究从表1中显示观察组术前感到舒适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前保持正常心态者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前焦虑恐惧所占比率显著均低于对照组,P<0.05。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面对手术,提高患者对手术创伤的心理应激能力。

舒适护理在临床护理路径中提高了护理预见性、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这是以整体化和个体化以及创造性为主要特点的全程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适程度,使患者达到社会和生理以及心理状况的共赢[3],萧氏提出“护士不仅是执行医嘱,更重要的是做舒适护理专家”,要将舒适护理理念融入自己的实际护理活动中,有目的地分析和判断患者存在和可能潜在的不适因素,有效消除患者焦虑,减轻或避免疼痛,维持身心健康最佳状态[4-5]。由于不舒适是患者的主观感觉和体验,客观估计较为困难,尤其是重症患者,需要护士去细心观察患者的表情、手势、躯体活动、睡眠、饮食、肤色等,预测患者的舒适程度,及时发现诱因,运用恰当的措施予以清除。本研究表2显示观察组中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积极采取减少不舒适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的舒适需要。舒适护理在护理模式发展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护理内涵,落实了优质护理服务中贴近患者、贴近临床“以患者为中心”的倡导,提高了满意度和服务质量,同时也对护士的爱心素质提高起了很大的有效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进一步发展。

[1]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6版.台湾:华杏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

[2]许燕莉,罗美宜,许永霞.舒适护理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4):61-63.

[3]张慧艳.手术室实施围手术期患者舒适护理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7):145-146.

[4]陈莉萍,龚贵先.舒适护理在痔疮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健康大视野,2012,20(11):5-6.

[5]唐永秀,乔昌秀,李丽.萧氏舒适护理模式[J].全科护理,2009,47(4):993.

猜你喜欢

满意度手术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轻松做完大手术——聊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手术之后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质量投诉超六成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