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神

2013-10-08荒及

今日辽宁 2013年3期
关键词:山岗红山考古学家

文/荒及

“女神”,我们听说的不谓不多,在历史的长河中,世界上的各民族都曾经历了女性地位显赫的历史阶段,并塑造了本民族的“女神”形象。中国的女神在哪里?

时间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初,考古人员在红山文化区域的朝阳牛河梁遗址最终发掘了一尊女神塑像,中国女神终于露出她的尊容。

女神头像的发现,引发了人们对中华人文之祖的重新探寻。中国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女神’是五千五百年前的红山人模拟真人塑造的神像(或女祖像)而不是由后人想象创造的‘神’,她是红山人的女祖,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女神枕着大地,

面朝苍天,

眼里闪着玉的光,

耳边是五千年的风、

五千年的雨、

五千年的沧桑巨变。

听说女神被发现的时候,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当她容颜展露的刹那,现场一片静寂,考古学家怀着难以言说的激动心情,将女神从土里请出来,放在铺着红绒布的木板上,再由一位女考古学家双手捧着,走出树林,走下山岗。晚霞在她们身后,光辉无比神圣。还听说,女神出土的瞬间,被一位现场摄影师抓拍,以“五千年后的历史会见”为题,获得当年辽宁省旅游摄影展一等奖。这些,都是1980年代的事情。

女神一直是我心里的隐秘,在不为人知的时刻,比如夜晚,或者我一个人沉默的时候,她模糊而圣洁的面容,就出现在我的思维中。我无数次的幻想,她在那座叫做牛河梁的山岗上,在规模宏大的祭坛上,接受黎民朝拜的场面。我不知道多少人聚集一起,舞蹈、歌唱、祈祷,用远古的声音和服饰,鸟羽和油彩。那样的情景中,我只是旁观者,躲避在粗犷和厚朴之外,看着他们,感受着他们。

与女神邂逅,发生于雪后的春日上午,我没有想到她会在那里,之前也没听人提到过,因此一见她,我明显感觉自己的心砰然一跳。她放在朝阳北塔博物馆的一个单独展柜中,安静地让人不敢呼吸。她微笑,她有饱满的额头,她瞪着大大的眼睛,鼻梁高耸,下颌好看地上翘,即在红尘之外,又在尘世之中。

谁塑造了女神的形象?让她拥有美丽、智慧、权利?还是女神高高在上,凛然不可侵犯的魅力,征服了众生,让他们心怀敬畏,牢记了女神的容貌,筑起神坛,岁岁朝拜?我想女神和她脚下匍匐的生灵,一定在时间深处埋藏着许多我们未知的故事,譬如自然灾难的猝不及防,疾病的泛滥,部族之外的侵略等等,惊慌无措的人们,依靠了女神广大无边的神力,战胜艰难险阻,又寻到一条活路。女神,在中国古代各民族的神话中,始终扮演着救世普世的崇高角色,拯救人类于困苦之中,从来只有她们。女娲、精卫、乌里西奔,无一不是这样具有牺牲精神的女神。那么,眼前比蒙娜丽莎笑得还美的女神,必是和人民经过生与死的考验,人民就感恩她,于是我们看到5000年前的礼制。

泥塑的女神,有着一双玉的眼睛。与她两两相视的时候,我在她的目光中悄然融化。玉,人与神沟通的工具,当女神深陷的眼窝中镶嵌了一双玉质的眼,她的灵魂就已经脱离凡胎,飞旋九天,护佑着山川大地。而女神的高贵,便是“九德出焉”,集仁、知、义、行、洁、勇、精、容、辞于一身,音清彻远,雍容华美。

其实我看到的女神只是复制品,她的真身——象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头部塑像已为国家收藏。尽管如此,女神仍以她不可抗拒的气场,叫人遥想长思。我想,女神现在不再枕着大地,眼望苍天,但她的魂魄还在那块土色褐红的山岗上,和祭坛、神庙,和众生在一起,她永远都是红山农耕文化的精华,永远的中国女神。

猜你喜欢

山岗红山考古学家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红山荞麦看木森
羊儿过山岗
考古学家
考古学家是怎么知道地下有遗址的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四十九)
野蔷薇
野蔷薇
白雪覆盖山岗
考古学家手铲下的“巨石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