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困境及应对措施分析

2013-09-25姜有为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困境

姜有为

摘 要:通过对各地方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倡导高校应该着实树立学生英语学习信心,纠正学习动机,建立良好的校园英语学习环境,以及提倡以ESP课程为主干的具有各院校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模式,强调各专业学生应该结合各自的专业特色,提高英语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困境;措施;ESP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8-0070-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3.018

高校大学英语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比较注重对于学生读写方面能力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学生在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了语言形式的培养而忽略了英语语言的文化,而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英语素质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在地方工科院校中尤为突出。

1 . 地方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困境

地方工科院校大部分学生的主要特点是理工科基础好,而英语基础欠佳,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1 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

由于理工科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一直以来他们把大学英语四级看成是自己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过级,受到大多数学生的影响,有部分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过分重视过级,考完大学英语四级后考六级,考完六级后准备BEC或托福雅思类考试。大学英语教师为了满足学生在过级方面的强烈需求,导致大学英语就变成了一门“英语过级课程”,完全沦为了应试教育。为了提高过级率,大量教师打破了正常英语教学计划,大量研究各类过级技巧及过级规律,导致大量的学生对除过级以外的教学内容提不起兴趣,甚至离开了过级,英语就不知道学什么了。同时,社会对于英语各种证书也相当重视,很多用人单位明确提出了四六级没有达到一定的分数就一票否决。于是很多大学采用了“一切以过级为出发点,一切的教学任务就是为了过级”的教学理念,从而忽略了语言本身的听说能力,交际能力甚至应用能力。

1 . 2 学生英语学习信心不足,语言能力薄弱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不错,但是英语听说能力就相当的薄弱,面对一个个单词,能认识,但是不能够正确地发音,发错了以后又怕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于是就干脆不读、不说了,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部分学生语言基本功较差,无法对中英两种语言进行对比、联系,对英语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所以当然没法活用英语了。

1 . 3 缺乏良好的英语校园环境

无论是“语言学习”还是“语言习得”,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注重语言环境的建设和设计”,也是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语言而言,“习得”比“学习”更有效,更加自然。而理工科学生的英语学习大多数都是“学习”得来的,除了学习以外,学习者个人忽略了练习-实践这一环节,学校也未能足够重视英语这门公共学科,没有给学习者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校园环境,因此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2 . 地方工科院校的应对措施

2 . 1 教师明确教学目的,学生纠正学习动机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克拉申把个人学习的情感因素分成了三类,即:学习动力、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的焦虑程度。假如学习者的学习动力越强,学习自信心越高,则学习效果就会越好,反之学习效果就会越差。因此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就应该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应重点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因此,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要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实践能力为主。学生也应该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参加四六级等各种等级考试,这样也就是给大学生减压,让他们能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真正发展自己的各种素质。

2 . 2 加强语言学习环境建设

根据克拉申理论,第二语言主要由“习得”和“学得”两个系统构成。第二语言的掌握过程是“学得”,即有意识的学习,与“习得”,即无意识的获取互相统一。所以,要想掌握一门外语必须要通过“学得”与“习得”两种途径。有意识学习和无意识习得协调作用,学习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学校应该加强语言环境的建设,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在生活里能用到,并且在无意识下就学习了英语,这样势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英语广场、双语俱乐部、英语文化节等活动来优化英语校园学习环境,还可以请外教来开展一些学术及文化讲座丰富学生英语学习的内涵,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文化气息,弥补学生课堂学习的不足,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及应用能力。

2 . 3 由单纯的EGP向ESP过渡

很多地方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一直以来都采用的是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教学模式,传统的EGP只是把英语当为一门独立的语言课程来讲授。注重的是英语基础能力的培养。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这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为主的英语教授模式,它包括两种类型,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学术英语主要是训练学生听学术讲座、记笔记、查阅各种英语文献的能力,从而培养进行学术阅读和学术写作的能力。职业英语主要是结合学生的专业课开设的一些与学生今后职业相关的英语课程,如计算机英语、法律英语、汽车英语、物流英语等。当英语真正与学生某一种内在需求相结合的时候,学生自然就会对该课程产生动机和兴趣,学习也有了具体的目标。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广大院校的支持,教师和学生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并且,在工科院校里,几乎所有的专业,学生用的都是同一本教材,缺乏个性,很难体现不同专业的语言学习的不同,难以达到学生的要求。

由于各地方工科院校的层次不一,学生的生源也有区别,所以在推广ESP课程时可以制定适合自己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从一般的EGP向ESP逐渐过渡:这种课程模式适合一般的本专科以及英语整体水平欠佳的院校,该模式在大学生入校的前两年先学习提高英语基础的EGP课程,然后到大三时再开设适合各专业特色的ESP课程,着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及实践能力。

(2)先从ESP课程开始,选择性学习EGP课程:这种课程模式适合于英语基础比较好的院校。由于学生一进大学就有着较好的英语功底,所以可以直接开展ESP专业英语的学习,在学习ESP课程的同时,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性地侧重学习EGP的听、说、读、写、译相关课程,或者,他们也可以选修实用英语,基础英语等EGP课程。

(3)先从ESP入手,再进入BEC课程学习:这种模式特别适合重点本科或研究生的英语教学,课程主要体现“专业”、“学术”的特色,学生由于拥有非常好的英语功底,在他们进校时就可以直接开设ESP课程,让他们学会听英语讲座、做英语笔记、查阅英语文献的能力。等ESP课程结束后,该类学生直接进入BEC双语教学,进而培养他们学术和研究的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地方工科院校在英语教学上存在着共性和其独有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必须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同时兼顾到自己学生英语的独特性,培养体现时代特色、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突显高校大学英语中大学生的通识性、专业性和应用性,从而建立外语教学理论体系,努力探讨我国英语教学规律。

参考文献

蔡基刚. 全英语教学可行性研究——对复旦大学“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案例分析[J].中国外语,2010(6):61-67.

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束定芳.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定位外语教学与研究[J].2011(1):137-144.

张绍杰.扩大教育开放给外语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外语,2011(2):7-13.

赵庆红、雷蕾、张梅.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界,2009(4):14-18.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困境
跟踪导练(一)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