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线”上的较量—辽河油田实现效益稳产调查

2013-09-14张绍波

中国石油企业 2013年8期
关键词:蒸汽驱辽河油田生命线

□ 文/本刊记者 张绍波

千万吨持续有效稳产是辽河油田的“生命线”,然而在历经40余年勘探开发,面对愈发复杂的内外部发展环境,能否保住这条“生命线”,成为33万辽河石油人最现实的“生存”问题。

技能专家在一线。武增涛/供图

辽河油田地下构造分散复杂,而且多数都是开采难度极大的稠油、超稠油油田。已经开发40多年的老油田,按照传统的方法,油田的产量必然会迅速递减,开发寿命屈指可数。辽河油田副总经理任芳祥告诉记者:“经过勘探开发经济评价中心、开发处、财务处等有关部门测算,在当前油价下,辽河油田盈亏平衡点的原油年产量规模为937万吨,超产则盈利,反之则亏损。可见,1000万吨稳产是我们生存的需要。”

2013年8月,辽东大地万木葱茏,渤海湾畔油井欢歌。记者在辽河油田了解到,上半年,辽河油田累计生产原油501.4万吨,按进度超产5.5万吨,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完成全年千万吨的原油生产目标看来问题不大。也就是说,辽河油田即将实现原油千万吨以上连续稳产28年。

辽河石油人不会忘记,保住1000万吨的“生命线”,如果没有8年前开始的二次开发,辽河油田命运堪忧;如果没有2012年的结构调整,也许可能连800万吨都保不住,亏损是油田必然的结果;如果没有今天开发认识上的突破,油田面临的未来只能是消亡。

辽河油田在这条“生命线”上,与“死神”进行着顽强的较量。

结构调整,调出稳油新军

提到辽河油田的结构调整,不能不提到二次开发。

在稠油开采方面有这样一句话:世界看中国,中国看辽河。自1970年开始开发,辽河油田在开采难度极大的稠油、超稠油开采方面创造了奇迹。30年间,油田产量稳步提升,最高产量达到1552万吨。然而,到了1995年,油田开始减产,油田优质整装区块再难寻觅。储采失衡;部分油区油水井套损严重,井网不完善、地面设施老化,依靠原有技术增产的空间越来越小。油田产量连续10年递减,从1552万吨下降到1201万吨,平均每年减产30万吨。这时,油田形势已相当严峻,如果不能有效遏制递减,油田将成为第二个“巴库”。

在这关键时刻,辽河石油人的目光定格在二次开发上。二次开发,就是重选开发方式、重构地下认识体系、重建井网结构、重组地面流程。近年来,辽河油田突破禁区,走出误区,打开盲区,提出老油田二次开发全新理念,全面激发了濒于废弃油藏深度开发的新活力。支撑“二次开发”的关键是科技进步。辽河油田不断发展核心技术,攻克关键技术,完善配套技术,形成了以中深层稠油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和水平井为核心的技术系列,火驱、深部调驱、二元驱系列技术也逐步成为“增油”的利器。按照“四重”理念,2005年以来,辽河油田评价适合二次开发的单元有200多个,可增加可采储量2.6亿吨。截至2012年,辽河油田已在75个单元开展先导试验或规模实施,其中重建井网二次开发40个单元,方式转换和深部调驱35个单元452个井组,二次开发年产量达到305万吨,较不实施前增产203万吨。辽河油区综合递减率由以往的10%以上降至目前的6%以下,为历年最好水平。二次开发区块总体采收率较实施前提高了15.6%。单井日产油与不实施对比提高1.9吨。

建设科技、绿色、和谐大油田。武增涛/供图

8年后的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对老油田进行二次开发,的确是后续发展的根基,是当时辽河油田的唯一正确选择。实验区块的采收率已由8年前的24%,提高到现在的60%。采收率的大幅提高,不仅使辽河油田站稳了“生命线”,在中国石油系统也是历史性的突破。

二次开发的成功,让辽河油田在千万吨稳产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然而,油田产量递减是必然的趋势。要想稳产,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找出新的产量增长点。2012年,辽河油田提出四大结构调整的战略举措,油田产量增长新的生力军不断出现。

调整一:新老区建产结构的调整 。资源平衡、产能平衡、注采平衡被誉为稳油的三大要素。辽河石油人认为,在目前资源接替紧张、勘探程度很高的情况下,老区产能建设规模占有相当的比重。从长远分析,新老区产能结构调整是效益发展的关键。老区新井增加的可采储量有限,且产能低、递减快,必将影响稳产基础。通过加大新发现储量开发,加快难采储量动用,将新区建产比例逐步提升到70%以上,增加新区新井产量,这是提高效益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古潜山的开发就是辽河油田新区开发的成功案例。

古潜山,通俗些说就是潜藏在厚厚地层之下的古老山头。在石油勘探领域,传统理论认为,古潜山的顶部是油气富集区,底部由于岩层致密无法储存石油。然而,辽河油田的地质科研人员提出了与之完全不同的认识:潜山底部仍然可以是油层。正是从这个颠覆性的认识出发,兴古潜山才从此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获得了亿吨级的优质石油储量,仅用3年时间建成百万吨产能,成为近年来中国东部为数不多的大油田,而且,经科学预测,该油田年产原油稳定在百万吨以上的时间将长达8年。

调整二:不同油品产量结构调整。一直以来,辽河油田都是稠油为主。高凝油稀油的售价远高于稠油,所以,进行油品结构调整对辽河油田来说意义也非同小可。据了解,去年稀油每吨售价4950元,高凝油每吨售价5056元,普通稠油每吨售价3651元,特稠油每吨售价3195元,最低油价与最高油价每吨相差2000元,这就是为什么要调整稀稠油产量结构的重要内在因素。

油品结构需要调整,储量资源也具备调整条件。辽河油田稀油高凝油动用储量11多亿吨,稠油动用将近9亿吨,而相邻的大港和华北油田,加起来动用储量20多亿吨,年产油也是1000万吨,稀油高凝油仍有上产70万吨空间;辽河油田稀油高凝油采收率只有24.5%,储采比13-14,如果采收率提高,储采比还会加大,有望进一步提高稀油高凝油产量。为此,辽河油田制定出了稀油高凝油上产到500万吨十项举措,促进产量规模与储量规模合理匹配。

调整三:稠油不同开发方式产量结构调整。辽河石油人心里有这样一笔账:辽河油田稠油蒸汽吞吐操作成本1400~1600元/吨,而齐40块蒸汽驱、杜84块SAGD操作成本1000元/吨左右,火驱操作成本不到1000元/吨。可见,调整稠油不同开发方式下的产量结构极其重要。虽然转换方式初期成本高,一旦形成规模后,效益将逐步得以显现。

目前,油田公司杜66块等5个试验区块137个常规火驱井组原油日产量达到780吨,平均单井产量较未投入火驱前增加1倍以上。标志着辽河油田已建成国内最大的火驱生产基地,为我国稠油开发增添又一新的接替技术。按照目前的筛选标准,辽河油田适合火驱开发的稠油单元共有23个,覆盖地质储量3.57亿吨,已经共有5个试验区块137个井组转入火驱。到“十二五”末,辽河油田还将规模推广稠油常规火驱、加快实验低渗稀油火驱、先导实验稠油重力火驱,以及探索老潜山空气驱开发,在现有基础上,火驱年产量有望达到50万吨。

调整四:蒸汽吞吐稠油不同方法产量结构调整。对于辽河油田来说,稠油蒸汽吞吐产量在一时期内仍是稠油产量的主体。但其产量递减大、油汽比低、成本上升快,面临稳产和效益的双重挑战。辽河油田进一步加大吞吐稠油保压开采,借鉴多元热流体组合开发,目标是实现保压开采产量占蒸汽吞吐产量的50%以上。

如实现四大结构调整目标,辽河油田将打破创效难的瓶颈,并保证效益稳产的势头至少保持到“十三五”末。对此,辽河油田信心十足。

认识突破,向提升效益大进军

“认识第一、技术第二、管理第三”,这是辽河油田在40多年的油田开发中得出的结论。从蒸汽驱、SAGD,到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都是通过认识的突破,才使这些核心技术得以创新,一些前沿技术得以发展。

过去传统观念与认识,辽河油田的开发是按照注水油藏管理热采油田。辽河油田通过不断总结,改变传统认识,建立了以采为先、以产定注、以液牵汽的新理念、新认识,蒸汽驱效果得以很大程度的改善。锦45块Ⅱ类蒸汽驱应用“回”形井网设计,开发效果可以和一类油藏蒸汽驱相媲美;洼59块专门设计一口水平井采水,使得埋深1600米油藏也可以实现蒸汽驱;欢127块应用水平井采水、水平井注汽、周围油井复产的开发策略,日产量由4吨上升到40吨以上,增长了10倍。任芳祥认为,实现认识上的突破,才能实现效益的大幅增长。

突破工作方法,向老区产量调整要产量要效益。锦16块二元驱试验区在二次采油阶段生产原油23万吨,现已收回包括化学驱在内的所有建设投资。当前,即使在化学驱运行成本很高的情况下,日产油将近200吨,每天净赚20万元。

是的,老油田经过40多年的开发,历经多次调整,进一步调整的空间、余地都很小。但辽河油田决策者认为,面对新区资源不可能在某个时间段增加的情况下,老区调整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因此,创新老区调整与方式转换相结合等开发实践。既保持新井产量规模,又大幅增加单井控制可采储量;既满足产能接替需求,又要提高经济效益。

锦16化学驱已经见到显著成效。武增涛/供图

突破油藏设计,向二次开发要产量要效益。辽河油田看到,在当前产量增长还没有好的资源接替条件下,复杂油藏二次开发仍是开发工作重中之重。既要保持效果稳定,又要提高效益,最需要的是破解技术难题。特油公司杜229块就是辽河油田在油藏设计方面最得意的一笔。这是一个超稠油油藏,依照国际技术筛选标准,不适合蒸汽驱开发,该块应用蒸汽驱本身就冲破了传统的技术界限。特油公司更新了设计,将原来注采对应的井网变成了“回”型井网,使传统设计的十几个井组变成了8个井组,少钻新井20口,多利用老井15口,节约投资5000万元。

突破开发方式,向科技进步要产量要效益。辽河油田是个复杂的油田,地质条件复杂,油品性质多样,这就决定了开发方式多样性。目前已形成了注水、蒸汽吞吐、蒸汽驱、SAGD、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等诸多核心技术,虽然支撑了辽河油田27年稳产,但随着开发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这些核心技术将越来越不适应。要继续稳产,要继续实现效益发展,就必须再创新开发核心技术。曙光采油厂杜66块过去单井日产量仅为0.5吨,火驱先导试验经过7年开发历程,日产油从十几吨上升到117吨,增长了10倍,操作成本比SAGD、蒸汽驱还低。辽河油田大力创新重力火驱、烃类非烃类气驱、常规火驱等核心技术。这些技术的探索与创新、研究与研发,是油田持续开发的必然,是迎接稳产和效益挑战的利器。

同时,辽河油田还通过创新工作模式,向低品位储量开发要产量要效益、通过创新工作策略,向新机制要产量要效益、通过创新组织形式,向体制变革要产量要效益以及创新油藏管理,向精细管理要产量要效益等措施,油田实现效益稳产。

从2005年开始,辽河油田通过二次开发、四大结构调整以及突破认识向效益进军,打出了一个个漂亮战役,这个已过不惑之年的老油田,终于在千万吨的“生命线”上站稳脚根。

猜你喜欢

蒸汽驱辽河油田生命线
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油田地震资料处理监督的探索
辽河中深层稠油蒸汽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工程质量是农田建设的生命线
辽河油田蒸汽驱国内首次大规模开发超稠油
Theshiningblackpearl
辽河油田拟建全国最大的地下储气库群
辽宁省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关工委、离退休办组织“五老”志愿者来到沈采小学,给小学生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民营医院的“生命线”
胜利稠油蒸汽驱开发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