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遭遇瓶颈发展更需理性—从石油公司年中报研判石油企业发展

2013-09-14牟雪江

中国石油企业 2013年8期
关键词:油气原油石油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仍不算低。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为3.1%。其中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为7.8%,明显高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5%和欧美日最高不超过2%的增速预期。

著名英国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指出,中国经济总量如今已超过美国的一半。这意味着若中国按7.5%的增长率发展下去,将相当于美国经济实现4%的增长。

莫北/摄

对照以上预测的数据,7月下旬国家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6%,虽然增速同比有所回落,但我国经济总体仍处在合理区间。2013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主线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将改革的“红利”与市场的“活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结合,走出一条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利”“力”叠加的新增长之路。

从公布的工业经济上半年数据来看,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工业经济呈现三个突出特点:第一,工业运行总体平稳,运行在合理的增长区间。第二,企业经营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1%。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继续快于传统产业,上半年增加值增速达到11.6%,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3个百分点。

受国家经济发展趋势的驱动,上半年,石化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8%;其中,化工行业增长11.8%,增速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同期,我国原油产量1.04亿吨,同比增长4.28%;天然气564.1亿立方米,增长8.93%;原油加工量2.37亿吨,增长4.11%。

透过这些数据,较之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速及其财富创造潜力依然十分可观,吉姆·奥尼尔预计,中长期看仍将是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而在这方面,提升中国经济“续航能力”的能源保障和能源行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尤为突出。

能源消费增速放缓 成品油市场竞争更驱严峻

上半年宏观数据尘埃落定,经济增速逐季回落验证了2013年大宗商品“需求反向传导性”熊市结构。在上半年大多数工业品都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唯独国际原油强势上涨,而国内化工品也表现出顽强的抗跌性。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初步数据显示,中国上半年进口原油1.38亿吨,平均每日进口560万桶,较上年同期下降1.4%。相比之下,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原油进口分别增长了7%和11%。

6 作者投稿时须从邮局汇20元稿件处理费,请勿在稿件中夹寄。稿件确认刊载后,将按标准向作者收取版面费(版面费请从邮局寄给本刊编辑部)。我刊收到版面费后,将出具正式收据,以挂号信形式寄给作者。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并赠当期杂志1册。稿件及汇款请勿寄给个人。

2013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石油产量增加,导致原油进口量呈下滑趋势,成为笼罩在全球石油需求前景上的“阴云”。

与需求的温和增长形成反差,中国石油进口出现疲弱,路透社分析究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原油库存变化引起。另一原因则是,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石油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3%。据国家统计局7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石油总产量约为1.04亿吨,相当于一天生产约400万桶石油,比去年同期多出17.2万桶/天。

从炼油厂吞吐量和成品油净进口量看来,上半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增至每天982万桶,上涨3.4%。这意味着中国国内石油产量增值已占到石油需求量一半以上,同时还意味着中国还将继续增加原油库存。

可以说,2013年上半年石油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一季度,国内石油消费一改2012年4季度趋稳上升态势,转而进入消费淡季;二季度是传统石油消费旺季,市场却表现比较平淡,缺乏消费亮点。1月至6月,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为24091.9万吨,同比增长1.17个百分点,对外依存度下降1.29个百分点;国内汽油表观消费量4639.1万吨,同比增长12.4%,对外依存度下降1.57个百分点;国内柴油表观消费量8412.9万吨,同比下降1.72%,对外依存度下降1.86个百分点。

如果单从数量上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石油行业多年的“同高共进”的局面似乎将要被打破。2013年年初以来,随着中央政府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民生,加上国际经济不太景气,经济增速放缓,全国GDP下降至7.5%左右,这意味着支撑、推动中国石油行业快速扩张的内在力量开始有些相对乏力;另一方面,改革后的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更加灵活,市场机制更加凸显,那种简单地追求数量性协调的状况就更没有了制度的支撑。

比如,从截至7月6日零时的成品油年内7次调价来看,加总起来,其成品油价格较2012年底是下降了,汽油价格少了385元,相当于一次较大幅度的价格调整。但是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在本次调价之前,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涨势汹涌,越过了100美元/桶大关。对于这种现象,市场机制下的成品油价调整,将在未来几个月的中线方面影响到类似石油企业的业绩与股价。除非国际油价继续暴涨,国内油价趋向保持较低位运行的态势,势必给类似企业的后半年业绩带来一定冲击,并减少其利润空间。比如经营以批发、零售成品油为主的企业,其价格降低之后,势必直接减少企业的利润。

另一方面,国内石化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加剧,企业效益大幅下滑。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上半年石油石化行业企业亏损比为22.7%,化工行业亏损企业占15.4%。有分析师指出,产能过剩已严重损害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面临极大的考验,应严防由产能过剩引发的行业“系统性风险”。

2013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需求回落,石油化工行业的“贫瘠时代”终究要被产能充裕、供给充足的“富裕社会”所取代。面对这一转折,我们认为,必须建立起与之对应的新逻辑体系。即寻找在产业链过剩的不均衡中将创造上下游错峰的投资机会;从行业发展的长期视角看,节能环保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优胜劣汰和产业结构的自我优化将导致行业普遍进入寡头阶段,具有国际优势地位的巨头企业将最终崛起。

石油市场进入微利时代 国际大石油公司也面临转型

2013年第二季度期间,斯伦贝谢在伊朗逐步关闭了服务业务。其2013年第二季度记录了每股0.51美元的净贷项,而上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记录了每股0.07美元和每股0.02美元的费用。油田服务营收为111.8亿美元,环比增长6%,同比增长8%。油田服务税前经营收益为22.8亿美元,环比增长16%,同比增长12%。

斯伦贝谢首席执行官Paal Kibsgaard评论说:“斯伦贝谢的强劲第二季度业绩得益于国际海上和主要陆地市场活动的显著增加。在北美,虽然受到竞争性土地价格和加拿大西部春季休假的影响,但是受益于陆地上的稳固执行和深水活动的进一步增强,我们在整体上实现了稳固进展。油藏描述部门、中东和亚洲地区以及欧洲、独联体、非洲地区实现了两位数的环比营收增长。所有地区都实现了强大的执行和整合绩效,再加上新技术销售,帮助使所有地区的经营利润率达到或超过了20%。

斯伦贝谢国际业绩受到了中东和亚洲地区的推动,Paal Kibsgaard说:这归因于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勘探和钻井活动反弹、沙特和伊拉克这些关键市场的持续增长以及陆地和海洋地震活动的进一步进展。尤其是随着客户对新的地层评价、钻头和修井产品和服务的兴趣日益增长,本季度的新技术部署非常强劲。公司与Cameron成立的OneSubsea合资企业,为新的海底技术和解决方案带来机会。此外,公司通过整合领先的项目和生产管理业务,通过联合专长和投资组合,不断提高的整合能力,推动了公司结构变化带来了效益增长。

但是相比较一些大的国际石油公司并没有那么幸运。据五大石油公司年中报的数据显示,其利润率下滑的速度令业内哗然。2013年上半年,埃克森美孚利润同比下降了35%,BP下降了25%,壳牌下降了23%,道达尔下降了20%,雪佛龙下降了15.6%,埃尼更是直接重挫53%。

探其原因,据专家分析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业务转型有着因果关系。

近两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原油价格高位震荡,北美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国际大石油公司油气产量继续下降,原油加工量和油品销量双双下降,导致营业收入下降。面对困境,国际大石油公司调整了发展策略,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同时调整资源战略,加强前沿勘探。

除了将勘探重点更多地着眼于潜力大、回报高的前沿区,尤其是深水领域,例如东非海域、拉美海域、黑海和北极海域等都已经成为勘探热点区域外,非常规油气领域已成为国际大石油公司转型的又一重点。

比如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公司,一方面通过勘探推进北美的非常规油气业务,另一方面积极在全球寻找发展机会,目前非常规油气勘探活动已经遍及全球五大洲。最后,它们还尝试进入一些资源潜力巨大但政治风险较高的地区,例如进入伊拉克的库尔德地区,重返尚未完全稳定的利比亚等。

显然,这一业务转型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因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崛起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全球油气生产和消费格局。近期,大量中型独立公司甚至包括雪佛龙都抛售亚洲等地非核心资产,转而回流北美页岩油气领域,已经说明这场不可逆转的转型。近期发布的《BP2030年世界能源展望》也明确做出了判断:在2030年前,美国持续主导页岩油气、致密油等非常规能源的生产。

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业务转型必然带来业绩上的波动。2013年延续了2012年的大背景,全球经济的宏观面拖累了油气需求,另外美国天然气和石油价格的持续下跌严重冲击着国际大石油公司的财务营收,而此前转型的努力也完全在财务报表中的成本一栏中逐渐显露出来。此外,尽管国际大石油公司们将重心转入非常规领域,但后发因素使得成本高企。

有专家指出,由于北美页岩油气产量的飙升,油气价格却在下跌,无论是国际大石油公司还是那些众多的独立石油公司都需要严格控制成本。在众多海外项目中,国际大石油公司庞大的身躯或许有着天然的竞争优势,但在北美地区,“体型优势”已经完全沦落成为“高成本劣势”。

在此背景下,我们比较国内的石油企业,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选择。

中国石油7月26日发布公告称,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2013年上半年实现油气作业产量当量5466万吨、权益产量当量269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2%和6.5%,顺利完成上半年生产经营任务。

年初以来中东、北非等地资源国的投资环境风险进一步加大,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把握稳中求进的总体原则,克服南苏丹复产滞后及叙利亚停产等不利因素,油气生产在逆境中持续增长。其中哈萨克斯坦公司上半年原油、天然气均超产;伊拉克公司大力推动产能扩建,哈法亚和艾哈代布项目分别实现超产目标;拉美公司快速推进油田产能建设,上半年超产原油56万吨;尼罗河公司实现复产,已成功提取首船伙伴原油。

新项目开发是2013年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的一大亮点,在莫桑比克、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阿联酋、哈萨克斯坦及塔吉克斯坦等国家陆续完成签约和交割项目8个,其中包括获得意大利埃尼集团莫桑比克海上4区块20%权益;成功收购康菲公司西澳大利亚海陆项目部分权益;与厄瓜多尔国家石油公司正式签署太平洋一体化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等。

中国石化发布2013年上半年报显示:中国石化上半年油气当量产量2.19亿桶,同比增长3.81%,主要得益于天然气产量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天然气产量91.8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80%。在原油产量方面,公司保持稳定增长,今年上半年实现原油产量2326万吨,同比增长1.44%。从单季度经营数据看,今年第一二季度油气产量表现相对平稳。虽然油气产量稳步增长,但由于第二季度原油价格回落,因而预计公司第二季度油气开采业务盈利环比将有一定幅度下降。

今年上半年公司原油加工量达到11544万吨,同比增长5.17%。炼油业务实现盈利推动公司原油加工量稳步增长。上半年,汽油产量2275万吨,同比增长16.01%,表明随着汽车产销量的增长,汽油消费量增速较快;柴油产量3864万吨,同比下降1.18%,表明下游需求仍很低迷。化工业务板块下游需求低迷,乙烯产量无增长。今年上半年,中国石化乙烯产量达到484.1万吨,同比增长0.64%;从环比数据看,第二季度公司乙烯产量239.90万吨,环比下降1.76%。产量环比下降表明国内化工品下游需求低迷,公司第二季度化工业务盈利状况仍不佳。

猜你喜欢

油气原油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奇妙的石油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含蜡原油非牛顿流变特性
大数据是“原油”,不是“汽油”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