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NG倍道而进— 中国海油进口LNG突破5000万吨发展绿色能源产业链提速

2013-09-14牟雪江

中国石油企业 2013年8期
关键词:海油接收站储罐

□ 文、图/本刊记者 牟雪江

7月26日,巨轮“闽鹭号”6万吨的液化天然气(LNG)缓缓注入中国海油福建LNG接收站……

随着计量仪上的数字快速闪烁,这一天成为中国海油发展史上又一个可圈可点的节点:中国海油进口LNG总量突破5000万吨。

从0到5000万吨,中国海油10年孜孜追求,奠定了国内LNG行业的领军地位:

已经在广东、福建、上海和浙江建成并投产4个LNG接收站,每年总接收能力超过1800万吨。正在建设的珠海、天津、海南、深圳等LNG接收站今明两年将相继投产。届时,中国海油年接卸LNG能力将达到3000万吨。

形成了从天然气勘探开发、天然气液化、LNG贸易、LNG接收站、LNG液态分销、输气管道管网、燃气发电、LNG车船加气、城市燃气、LNG卫星站、LNG冷能综合利用等完整的产业链。境外上游业务已拓展到澳大利亚、东南亚、俄罗斯、北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国内上游业务主要集中在山西、山东、内蒙古等地区,中下游业务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海南、浙江、上海等23个省(直辖市)70多个地级市。在沿海6省建设的天然气管道超过3000公里;天然气发电总装机规模480万千瓦,居全国之首。

在LNG技术研发方面,掌握了“天然气液化、LNG接收站、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三大领域的核心技术,成为全球第五家拥有大型天然气液化技术的公司,使得我国成为继美国、德国之后全球第三个拥有大型天然气液化技术的国家。

厚积薄发,倍道而进。中国海油构建绿色能源全产业链进入加速度。

抢滩布局LNG 绿色遍布中国

这个夏天,被媒体称为“烧烤季”。尤其是浙江。进入7月以来,浙江频频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各地气温纷纷窜上40℃,屡破历史记录。

夕阳下,浙江LNG接收站接卸第七船LNG。

不过,如此高温情况下,今年浙江省却鲜有地方拉闸限电,原因何在?为了一探究竟,记者亲临其境。

答案来得简单而直接:天然气发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据浙江省能源局煤炭石油天然气处处长张福平介绍:浙江省资源匮乏,95%以上的能源依赖外部调入。早在两年前,浙江省由于电力负荷增长迅猛,成为全国最早出现电力缺口的省份。为缓解电力紧张局势,同时出于节能减排的考虑,近两年浙江省大力推广天然气发电。

张福平说:“但是由于浙江处于各类长输管道的最末端,受资源限制,天然气使用增长缓慢,始终处于被动局面,今年能不再拉闸限电,引进LNG对于浙江省的天然气资源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6月下旬开始,位于宁波市北仑区穿山港畔的中国海油浙江LNG接收站进入“异常”忙碌期。因为持续的高温天气,浙江省内的天然气电厂加足了马力发电,对天然气的需求节节攀升。从6月下旬开始,浙江LNG项目日供气量从平时的不足30万立方米迅速攀升到1100万立方米,达到了浙江省夏季高峰用气日需求量的一半。

8月7日,记者在中国海油气电集团浙江LNG接收站采访。

这天宁波最高气温达到41.7℃,创下60年来历史最新纪录。

中国海油气电集团浙江LNG项目党委书记、总经理贾士栋告诉记者:“今年浙江LNG 项目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调峰考验。”

浙江LNG项目于2009年12月开工建设,2012年9月成功接卸第一船LNG。项目一期处理能力为42亿立方米/年,相当于2012年浙江省全年的用气量,填补了浙江省天然气需求的巨大缺口。

贾士栋介绍:浙江LNG接收站除承担其正常供气外,还承担着管网系统其他所需的城市用户月、日调峰和电厂用户小时调峰,以及管道气事故情况下的应急供气,在下游天然气管网急需用气时,浙江LNG接收站可迅速启动并提供调峰用气。

一齐同行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宁波站的记者曹美丽告诉我们,据她的跟踪报道,从今年冬天的低温到夏季的高温特殊天气,浙江LNG接收站的应急调峰功能不仅经历了考验,而且以其明显的调峰优势,在浙江省迎峰度夏保供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绿色能源”之称的天然气,在世界能源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海油受国家委托,率先启动进口LNG试点工作。2003年12月,我国第一个进口LNG试点项目—广东LNG项目正式开工。2004年,中国海油初步完成了在广东、福建、浙江和上海“三省一市”的天然气战略布局。

从参加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LNG 项目广东大鹏LNG接收站建设,再到经历第一个中国自主管理的LNG 项目福建LNG接收站的建设,再到担纲浙江LNG项目,贾士栋说:“我很荣幸能见证并参与中国LNG 产业的发展。”

说起LNG,贾士栋如数家珍,敬重而崇尚。“高效、清洁、安全的LNG既广泛用于天然气发电,陶瓷业、玻璃、钢铁等工业方面,又用于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公交车、出租车、校车、渔船、渔政船等绿色动力方面……”

据悉,中国海油建成的莆田燃气电厂装机规模达到了156万千瓦,是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发电厂。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广东大鹏LNG公司2012年为广东省提供约600万吨LNG,其中60%用于10余家约8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电厂发电,800万千瓦装机容量约占广东省八分之一的火电总装机容量,为国家在广东推行低碳省、深圳低碳市试点做出了贡献。

以公交车为例,中国海油的LNG公交车已在广东、福建、海南等省的多个城市行驶,作为全国PM2.5最低的珠海市就有LNG公交车800多辆,占全市公交车总量的半数以上,中国海油在珠海拥有5个加气站,可满足1000辆LNG公交车的运营需求。

此外,中国海油的LNG还积极投身农业、渔业、制造业等多个领域。2012年10月,气电集团在安徽寿县先期改造了3台农用拖拉机,把农用拖拉机改造成LNG单燃料拖拉机。2012年11月6日,气电集团主要承担的全国首批20艘渔船“油改气”一期工程全部完工,这20艘渔船拥有柴油-LNG双动力燃料,可以为渔民节省燃料费用15%—20%,将降低各种污染物排放量80%左右。

气电集团总经理罗伟中表示,中国海油正在打造的沿海天然气大动脉将纵贯吉林、辽宁、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清洁能源大动脉的建设,将对调整我国沿海经济区域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目前,中国正在稳步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节能型社会建设。其中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关系到中国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的重中之重。由于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态环境文明意识,百姓对于生活的期望也越来越强烈,水资源支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越来越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将为建设中国生态文明国家奠定科学基础。

抢占技术高地 创新驱动发展

在浙江LNG项目厂区现场采访,记者看到了一顶“多彩”的安全帽。帽子上贴着很多标签。项目主管技术的副经理刘万山说:“这些标签可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培训人才。”

原来,在浙江LNG项目建设中有这么一项规定,即每参加一次培训,就要在头顶贴一个标签。

贾士栋在LNG接收站建设一线奋战了13年有余。作为中国海油乃至中国LNG接收站建设的先锋者,对于项目建设与管理,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

“做LNG项目,要攻关和创新的是技术,而技术最需要的是由人来掌握”。

广东大鹏LNG是中国第一座LNG接收站项目,中外合作,外方完全占据主导地位。福建LNG虽然是第一座中国海油主导建设的LNG接收站,可采用的依然是EPC总包模式,项目由外国成熟的承包商负责。

对于大型LNG接收站的建设,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做法就是EPC,即工程总承包。这样做的好处是业主省心,承包方综合实力强,更专业,质量和工期更有保障。“但是最流行的、国际上主流的方式未必适合我们。”贾士栋说,“LNG行业在中国是新兴产业,我们不能总依靠外国人的技术,掌握LNG接收站核心技术,为国家培养LNG领域专才,我们始终有紧迫感。”

浙江LNG作为承前启后的项目,在国内LNG行业首次采用由业主自行管理的“E+P+C”(设计+采办+施工)模式进行工程建设。即LNG储罐采用以国外承包商牵头的“EPC总包”的模式,接收站区域采用由国内有经验的工程公司完成设计并提供采购和施工服务、业主自己进行采购并进行施工管理的模式。

贾士栋说:“这一模式的采用,成为锻炼人才的最佳途径。”在浙江LNG项目建设中,项目人员从一开始就深层次地介入了设计、采办和施工管理,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中国培育了一支LNG建设专业队伍和一批LNG专业人才,掌握了LNG行业核心技术,而且为项目节约了数以亿计的成本。

“拿下LNG行业核心技术!”在浙江LNG项目厂区现场采访,听贾士栋讲如何啃下“硬骨头”,实现国内首次LNG船自主接收;如何首创BOG回收系统,每天节省一辆奥迪车费用……每一项技术的突破,都映射出作为中国海油在LNG领域的梦想与追求。

从2008年开始,5年来,作为中国海油在LNG领域的唯一代表—气电集团掌握了以天然气液化技术、LNG全容储罐技术、LNG加注技术为代表的多项国内外领先的自主技术,完成了8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中国LNG行业率先占领了LNG产业中的技术高地。

气电集团对天然气液化技术的自主研发起始于第一套天然气液化装置—珠海天然气液化装置的建设。这是气电集团第一次全方位的接触和了解当时国人还知之甚少的天然气液化技术。

这个来自于参观学习波斯湾天然气田开发的灵感,促成了气电集团自主研发大型天然气液化技术的决心并转化成了实际行动。气电集团牵头并联合国内天然气液化技术方面的顶尖科研院校,以及相关设备的制造厂家,历时1年,成功研发建设的珠海天然气液化装置260万吨/年的优化双级混合冷剂循环液化工艺和丙烷预冷混合冷剂液化工艺,使气电集团成为继APCI、Linde、ConocoPhillips、Shell后第五家掌握大型天然气液化技术的公司,圆满完成了中国大型天然气液化技术研究的破冰之旅。

目前,气电集团的2个采用自主设计液化工艺包的天然气液化项目,即将顺利投产。

大型天然气液化技术的掌握仅仅是气电集团天然气液化技术破冰之旅的开始,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不断的研发,气电集团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浮式天然气液化(FLNG)技术的研究,牵头承担多项浮式天然气液化技术的国家课题。

FLNG的技术优势在海上气田的开发生产方面极为突出,国产FLNG技术和装备可以较好地解决离岸较远的南海海域天然气田的开发和运输问题,为国家在南海海域的战略布局与主权标识提供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实质性的助力,FLNG将成为继“深海981”之外中国海油为南海战略的实施做出的另一有力贡献。

中国第一的LNG储罐核心技术能力、国内首套LNG储罐设计计算软件、国内首个大型LNG全容储罐实体三维模型、国内首创储罐专用HAZOP分析方法和软件、国内首例中国自主设计的LNG储罐工程……这是气电集团2009年至今用4年时间取得的LNG全容储罐技术的突破。

据贾士栋介绍:LNG储罐是连接LNG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重要存储设施,在LNG项目中的设备投资中占较大比重,对产业链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接收站的主流储罐型式全容储罐,由于国外技术垄断而导致造价居高不下,成为LNG接收站建设降低投资成本的瓶颈之一。气电集团成为国内首个掌握LNG储罐核心技术的公司之后,仅单个储罐的设计及材料费即可直接节省近亿元。

媒体报道:目前由中国海油自主设计、采办并建造的2个3万立方米的LNG全容储罐正在天津塘沽紧张施工,到2014年底,这个国内首例的国产LNG全容储罐工程将为中国海油在渤海湾的整体布局中增添又一亮丽风景。

作为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国LNG产业的领军企业,气电集团将LNG燃料交通工具特别是LNG燃料船舶的推广为己任。气电集团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依托自身作为终端用户的市场地位,牵头并联合设备制造行业各领域的优势企业,以“差异化”发展的战略整合优势资源、建立研发联盟,共同倡导和推动中国交通工具的燃料改革和发动机改造。

浙江LNG工程部工程师正在检查BOG压缩机冷凝水是否正常。

目前,气电集团已经拥有约30项LNG加注相关技术及设备专利,研制成功国内首个橇装无动力LNG加注装置、国内首套集装箱式LNG加注装置、国内首款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小型LNG燃料观光游艇等多个国内领先的LNG加注产品,同时开发完成国内首个LNG 加注站规范与基础设计的三维交互式系统,可实现LNG加注站的规范化、标准化设计,加快建站周期,加速LNG燃料交通工具的推广。同时气电集团领先国内同行,率先在微型移动液化装置,柴油-LNG双燃料发动机ECU,LNG加注趸船、移动加注船,LNG槽车、加液车,小型LNG船用加注臂,渔船LNG冷能利用等有助于LNG推广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切实的成果。

除此之外,气电集团在坚持以天然气液化、LNG接收站、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三大领域的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为核心进行攻关的基础上,在LNG接收终端技术及设施(包括陆上及浮式)、天然气管输系统关键技术、天然气分布式发电技术与装备、国产燃机试验技术、LNG冷能综合利用、煤制气与甲烷化技术、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等方面也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和装备创新成果,并成功地转化为工业化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以说,在逐批次的成果转化应用中,气电集团一次又一次地引领了中国LNG产业的技术发展,并正在开创中国LNG产业链的全新生态。

从中国海油LNG技术的发展路径来看,“LNG属于典型的链条式产业。”贾士栋说:“浙江LNG项目作为宁波LNG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在二期扩建工程中,还为后续冷能空分、汽车加气业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LNG与冷能运用这两个跨度很大的产业如何统筹规划和协调,是中国海油发展LNG产业链规划中的又一个亮点和创新。

据贾士栋介绍,LNG从-162℃到常温,中间有将近180℃的温差,其气化过程中释放的冷能通常随海水和空气被舍弃,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引起局部海域低温污染,而空分设备的低温环境主要是由电力驱动机械制冷产生,电力成本约占生产成本的60%—70%,如果将LNG在气化过程释放的冷能借用到空分设备中生产工业气体产品,可使空分设备节电50%—60%,还可避免冷能排放污染海洋环境。

2010年,中国海油与美国空气化工产品公司在福建莆田合资兴建了液体空分装置,这是国内首个LNG冷能空分项目,随后,中国海油在浙江宁波、广东珠海的LNG冷能空分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也获通过。

贾士栋说:“如今,中国LNG进口量不断加大,利用LNG冷能的空分设备也将成为‘香饽饽’。”

猜你喜欢

海油接收站储罐
大型LNG储罐设计计算关键技术
海油华南谱新篇
在役球形储罐埋藏缺陷的监测方式探讨
大型LNG储罐珍珠岩在线填充技术实践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中国海油助力乌干达首个油田建设
LNG接收站的发展趋势
LNG接收站扩建工程低压泵国产化应用管理
基于地震响应分析的大型LNG全容式储罐储罐基础方案设计
LNG接收站工程项目设计进度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