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硬盘

2013-09-14

中国石油企业 2013年8期
关键词:天然气石油能源

图文记录

周吉平会见埃克森美孚高管

7月29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周吉平在北京会见了来访的埃克森美孚公司高级副总裁艾博森一行,双方签署了鄂尔多斯盆地长东区块联合研究协议和有关海外项目合作协议。

中国石油与埃克森美孚合作协议签字仪式现场。

政经要闻

中缅天然气管道开始向国内供气

7月28日,中缅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仪式在缅甸曼德勒举行。在缅甸副总统吴年吞和中国、缅甸、韩国、印度四国政府代表及六个投资方代表共同见证下,中缅天然气管道开始向国内供气。中国石油集团副总经理汪东进下达投产指令。

中缅天然气管道2010年6月开始建设,来自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等多国的建设者参战。管道今年5月底完工并具备投产条件,7月15日进气开始试运行。

中国石油集团、韩国大宇国际集团、印度石油海外公司、缅甸油气公司、韩国燃气公司及印度燃气公司组成的合资公司,负责管道的建设运营。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

《意见》提出了近3年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产值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意见》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约束激励,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

发改委:将出台化解产能过剩措施

国家发改委8月2日发布消息称,下半年将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将出台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措施。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工信部与发改委正在共同研究制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认为,要化解产能过剩,一方面要消化和压缩过剩产能;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规划、政策、标准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严格准入条件,健全行业监测体系和产能过剩情况预警制度,建立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

能源局明确下半年市场监管要点

日前,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做好近期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了下半年派出机构市场监管工作要点,涵盖了加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并网消纳监管、深化电力调度监管、推进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促进解决无电人口用电、探索油气煤炭等行业监管等内容。通知强调,对于弃风、弃光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可开展约谈约访。

中国石油需求增速放缓

巴克莱资本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石油需求总体下降,但渐趋平衡与稳定。

巴克莱资本新加坡分析师SijinChang和英国伦敦分析师弥什文·马赫什8月9日指出石油数据走向。数据显示,中国石油需求由6月的每天994万桶降至7月的每天977万桶,下降2%。但却较去年同期上涨6.4%。截至目前为止,中国石油需求量日均为987万桶,较2012年1—7月上涨5.1%。

报道指出,新产能也许能刺激石油需求增长,但是,发展制造业才是关键,因为制造业恢复速度将决定中国石油需求前景。

石油天然气等价格降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8月9日数据显示,7月PPI同比下降2.3%,降幅收窄,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等行业价格降幅环比实现收窄较大,这些变化趋势与7月份制造业PMI略有回升较为吻合,表明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举措的政策效应有所显现。

分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出厂价格环比降幅分别为0.7%和0.5%,比6月份的环比降幅分别收窄1.4和2.2个百分点,石油加工、农副食品加工出厂价格环比均由下降转为持平。

全球经济现四大挑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秘书长林建海日前在北京表示,全球经济正面对四大挑战,一是经济复苏缓慢、乏力、且在全球范围内不均衡。二是各国都需面对的失业问题。三是巨额的政府债务已经成为各国的负担。四是金融体系和银行改革进展缓慢。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是制定适当的汇率、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政策组合。在全球经济增速总体放缓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态势令人满意,中国政府的经济改革是明智之举。

中国石油与赫世公司签署三塘湖盆地马朗区块合作协议

7月23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廖永远在北京会见赫世公司董事兼全球勘探生产总裁格雷格·希尔。双方就加强油气领域合作交换了意见。会见后,双方签署了三塘湖盆地马朗区块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现场。

国际看台

欧佩克年度数据简报出炉

欧佩克秘书处日前发布2013年统计数据简报,这也是该组织成立以来的第48份年度数据简报。

2012年,全球原油产量较上年增长3.4%,增产主要来自北美、非洲和中东。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西欧和拉美的产量有所下降。欧佩克成员国的原油产量增长了7.6%,达到3240万桶/日。截至2012年底,欧佩克国家原油产量占全球产量比例为44.5%,略高于2011年42.7%的水平。

2012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0.9%,最大增幅来自新兴经济体,这延续了2011年的情况。全球主要原油需求来自中东、亚太国家(特别是中国、日本和印度)和拉美(特别是巴西)。2012年,经合组织原油需求下降了1.1%,而欧佩克成员国的原油需求则增长了3.9%。

IEA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

据普氏能源资讯8月9日伦敦报道,基于全球GDP预测下调,国际能源署(IEA)9日在其最新一期的石油市场月度报告中把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估计数分别下调了3万桶/天和1万桶/天。但IEA表示,由于全球炼油厂运转速度飙升,全球第三季度的石油需求将出现短期增长。

北美地区油气产量将持续增长

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锡近期发布报告称,在致密油、油砂和页岩气的推动下,未来数年,北美地区的油气产量仍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19年,该区的致密油产量可能会超过500万桶/日,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巴肯和鹰福特页岩区。

在马塞勒斯和尤蒂卡页岩气产量增长的影响下,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天然气产量会在2020年翻一番,届时这两个地区的页岩气产量可能分别达到140亿立方英尺/日和30亿立方英尺/日。与美国相比,加拿大的石油产量增长主要来自油砂项目,不过这些项目很可能出现延期。

美国天然气现货价格回暖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近日表示,由于天然气需求增长超过供应增长,今年上半年,美国主要地区的天然气现货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了40%—60%。今年上半年,美国亨利中心与其他主要天然气贸易地区的平均现货价格为3.7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较去年同期的2.39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增长了57%。

目前,美国的天然气现货价格基本维持在2009—2011年的价格区间内,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2012年是美国气价的低谷。

俄罗斯高点销售9月ESPO原油

据新加坡报道,交易商8月1日表示,因日本的需求强劲,俄罗斯第四大石油生产商Surgutneftegas以6个月以来的最高升水价销售两船9月装ESPO原油船货。

Surgut公司以对迪拜价格升水略高于5美元/桶各销售一船ESPO原油给日本的炼油商JXNippon和日本贸易公司。一位交易商表示,一船3月装ESPO原油船货的交易价与9月船货价格类似,对迪拜价格每桶升水5.1美元。

非洲最大产油国地位不稳

受盗油活动频繁以及石油工业法案迟迟不能通过的影响,尼日利亚国内石油产量不断下降,危及其非洲最大石油生产国的地位。

这与尼日利亚主要竞争对手安哥拉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国内石油产量不断增加,安哥拉预计将超越尼日利亚成为非洲最大产油国。咨询公司首席石油分析师爱丽达·森说,如果尼日利亚的局势得不到改善,那么安哥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超过尼日利亚。

欧佩克近日发表的石油市场报告显示,尼日利亚5月平均日产160万桶原油,而安哥拉平均日产170万桶原油。

沙特对未来石油市场供应仍很重要

2007年,世界上最大石油出口国的石油部长阿里·纳伊米称,沙特已确定将把石油产能提高到日均1500万桶。然而4月,纳伊米在华盛顿表示,接下来的30年,沙特的石油产能不会超出目前的日均1250万桶。

法国兴业银行美国大宗商品研究中心主管迈克尔·威特纳说,“由于美国页岩气的繁荣和炼油产能的提高,沙特相对地将成为规模更小的原油出口国”。

实际上,对未来石油市场的供应来说,沙特可能会比以往更重要。首先,沙特承诺保证备用产能。其次,沙特合同的性质使客户在市场收紧时可从沙特获取更多石油。

行业聚焦

新疆煤制气项目获批

日前,由中国石化牵头的国内投资规模最大的煤制气工程—新疆准东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获得国务院批准,已进入国家能源局审核程序,该项目的获批,意味着准东煤制气开发取得实质性突破,开始由规划向实际开发推进。

新疆准东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属国家“十二五”期间《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的煤化工项目之一,其中中国石化的煤制气项目产能最大,达80亿立方米/年。项目以中国石化在准东大井南和大庆沟两地148亿吨的煤炭资源为基础,主要产品天然气拟通过中国石化“新粤浙”输气管道送至东南沿海地区,项目建成后,该装置将成为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煤制气装置。

IEA支持LNG作为铁路运输燃料

国际能源署(IEA)近日发布的天然气市场中期报告显示,液化天然气(LNG)潜在细分市场中包括运输燃料领域。IEA认为,LNG也可能被用于铁路运输,目前该运输领域以柴油为主。

GE和卡特彼勒公司都在研究铁路新技术,有望今年年底获得突破。花旗银行分析师认为,铁路运输燃料从柴油向LNG的过渡,将与几十年前从煤炭向石油的过渡非常相似。

首个成品油交易品种现货挂牌议价交易开盘

8月2日,93#汽油现货挂牌议价交易在厦门石油中心上线,正式开盘。

93#汽油现货挂牌议价交易是中国内地首个成品油网上交易品种,该项交易填补了国内石油大宗商品交易的空白。据厦门石油交易中心预计,93#汽油现货挂牌议价交易预计2013年上线5个月交易额可达350亿元以上,2014年全年交易额有望突破1500亿元。

“可燃冰”大量开采面临诸多难题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目前对“可燃冰”大量开采的最大担忧在于,蕴含甲烷水合物的沉积物天生不稳定,这意味着一次钻探事故就会引发塌方,从而将大量的甲烷释放出来—甲烷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使其从海洋中汩汩流出,最终进入大气层。

IHSCera咨询公司的分析师苏里亚·拉詹说,如果日本能实现以较低成本从本国近海甲烷水合物晶体中生产天然气的承诺,那么该国就将迎来一个天然气资源大繁荣,其程度堪比当前北美依靠水力压裂技术实现的天然气大跃进。

能源局同意成立能源行业页岩气标委会

国家能源局网站消息,能源局同意成立能源行业页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委会秘书处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承担。

根据批复,能源局同意能源行业页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能源行业页岩气标准的归口管理,研究建立页岩气全产业链技术标准体系,开展页岩气通用及基础标准研制,协调与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相关标委会工作关系,共同开展页岩气某一专业领域标准制修订等相关标准化工作。

企业看点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党组班子调整充实汪东进任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总裁

7月2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书面传签方式召开2013年第四次临时董事会会议。根据中国石油股份公司董事长周吉平的提名,聘任汪东进为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总裁,周吉平不再兼任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总裁一职。

在中国石油集团2013年领导干部会议闭幕会上,董事长周吉平通报了集团公司党组班子调整充实的有关情况。根据国资委党委和国资委的任免文件,刘宏斌、李华林任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温青山任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党组成员。

中国石油将和埃克森美孚联合开发伊拉克巨型油田

据媒体报道称,中国最大的能源企业中国石油将会和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在开发伊拉克巨型的西古尔奈油田项目中合作;与此同时,中国石油还在与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谈判,希望入股这个油田中的第二个开发项目。

消息来源称,中国已经是伊拉克南部油田项目中的最大外资参与者,如果得以参与西古尔奈项目,将继续提高其市场地位,有望使得中国石油成为伊拉克最大的单一外国投资方。

埃克森美孚持有西古尔奈油田一期的60%权益,这个投资500亿美元的项目每天出产约48万桶原油。

中国海油与壳牌新签油气分成合同

8月1日,壳牌宣布与中国海油签署了新的海上石油天然气产品分成合同,合同区域位于海南岛以西海域、莺歌海盆地的35/10区块。该区块总面积为3427平方千米,水深80-110米。壳牌在勘探阶段持有100%权益。一旦项目进入开发阶段,壳牌的参与权益比例为49%,中国海油的参与权益比例为51%。

中国石化与俄罗斯西布尔签下首个境外化工项目

日前,中国石化所属中国石化化工销售(香港)有限公司与俄罗斯西布尔控股股份公司签署了关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合成橡胶厂股份公司(“克市橡胶厂”)股东协议,认购该橡胶厂25%股份+1股并参与管理。该合资公司设立后,双方股东将可能探讨将现有丁腈橡胶装置将从4.25万吨/年扩建至5.6万吨/年。

克市橡胶厂项目是中国石化第一个境外化工项目,该项目的成功交割标志着中国石化国际化业务开始向化工领域扩展,同时也是双方服务中国快速增长市场需求的重要体现。

壳牌将建世界最深海上采油装置

壳牌近日宣布,计划在墨西哥湾修建世界上最深的海上采油装置。据悉,这一装置的修建工作将在墨西哥湾的Stones区域展开,该区域2005年获得石油发现,预计有2.5亿桶可采储量。

壳牌是最早进入该区域的几家公司之一,并对该区域拥有100%的权益,其将使用浮式采油系统来开发该区域。该项目对壳牌继续开展墨西哥湾深水石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预测预警

中国石油净进口明年或全面超美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壮大,中国在能源领域又将拿下一个世界第一,即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净进口国。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日前发布的《短期能源展望》预测,中国今年10月份的单月石油净进口量可能再次超过美国,2014年全年石油净进口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石油消费的不断上涨、美国石油消费的见顶和本土石油产量的日渐上升。

去年12月中国单月石油净进口就已经超过美国,再次证明了美国“能源独立”趋势的日益明朗化。同样处在转型升级之中的中国将面临完全不同于美国的能源形势,转变思路,提高整个能源行业的生产和运行效率将是保障中国能源和经济安全的必由之路。

2014年全球市场对OPEC石油需求将下降

海外媒体报道,近日,欧佩克组织OPEC预测2014年全球市场对其石油需求将下降2.6%,约30万桶,至2960万桶/日,这一需求低于欧佩克目前约3000万桶/日的产量。

文章还指出,201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将达到100万桶/日,较今年的80万桶/日有所增加,但美国和加拿大页岩能源生产的增加将满足上涨的需求。

日前,沙特首富瓦利德亲王亦呼吁沙特发展多元经济,减少石油依赖,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冲击。

中东北非能源供应重点或转向天然气

近日,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发布报告,预测天然气将在满足中东北非地区能源需求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

据悉,中东北非地区的能源公司拥有全球42%的天然气储备。随着区域经济的能源需求开始转向可替代石油、煤炭的清洁能源,天然气在地区能源消费的比重必将提高。

尽管储备丰富,阿布扎比的天然气开发和应用仍面临巨大挑战:由于硫含量高,天然气加工处理成本昂贵;大量天然气供应服务于石油业,供需不够平衡。目前,阿布扎比已制定规划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从国外进口天然气;另一方面建立多元化能源结构,增加核能等替代能源。

利比亚石油生产恢复但前景堪忧

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倒台后不到一年,内战中几乎全部停止的石油生产基本恢复到了日均产油150万桶的战前水平,比预想提前了几年。目前,利比亚的石油储量为470亿桶,已在非洲独占鳌头。据称,其石油储量还有可能增加100亿桶。

然而,利比亚混乱的政治局势已开始向石油工业蔓延。不时发生的暴力事件,以及恐怖组织对阿尔及利亚天然气厂的袭击,使外国能源公司感到不安。

对利比亚石油生产恢复的乐观情绪正逐渐消失,这不仅会让寄希望于该国高品质原油的能源开发商失望,而且会让利比亚人民悲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利比亚油气产品要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0%,占出口额的90%。尽管去年利比亚石油生产恢复迅速且国内生产总值快速上升,但其目前的经济状况又重回战前水平。

西班牙专家呼吁欧盟提高能源竞争力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官网近日报道,该校校长迪达克·拉米雷斯(Dídac Ramírez)、西班牙费诺萨天然气基金会(Fundación GasNatural Fenosa)会长马蒂·索拉(MartíSolà)等众多专家在该校暑期课程上表示,欧盟有义务关注能源价格,并重视能源与环境政策的设计和制定,以更好地应对经济危机,扩大欧盟整体的能源竞争力。

索拉表示,欧盟要比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更重视气候变化,欧洲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占到全世界的14%,而西班牙只占到0.9%。欧盟重视气候变化的同时,也需注意增强欧洲能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猜你喜欢

天然气石油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石油和天然气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