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建设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

2013-09-06毕国臣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3年11期
关键词:多伦锡盟建设

文/毕国臣

自治区确定“8337”发展思路以来,多伦县委、政府紧紧围绕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立足自身实际,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理清工作思路,找准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今后一个时期,多伦县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按照建设“一城、四地、五个多伦”(一城即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四地即新兴产业承接地、商贸物流集散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京北旅游胜地;五个多伦即生态多伦、宜居多伦、畅通多伦、文化多伦、和谐多伦)的总体思路,坚持富民与强县并重,坚持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努力把多伦县建设成为经济实力较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以下简称南部中心城市)和自治区面向京津冀开放的桥头堡。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增强南部中心城市建设的带动力

按照“四个基地”的战略定位,着力做大县域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整体素质提升。一是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按照“保护环境、集中布局、综合开发、循环利用”原则,大力培育现代能源、新型化工、矿产品开发、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加工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为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产业建设增加长期发展后劲。今后一个时期,多伦县将重点打造两个基地(打造100万吨烯烃、6万吨氟化铝及有机氟的化工产业基地,打造300万千瓦火电、50万千瓦风电、50兆瓦光伏和200万吨煤炭的能源产业基地)、建设三个工业园区(建设新型工业化化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河口工业园区)、实施四项工程(实施优势产业提升工程、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大项目和骨干企业引领工程、产业园区带动工程)、培育五条产业链(煤——电——化工——煤化工下游产品延伸、萤石——氢氟酸——氟化工下游产品延伸、煤——电——粉煤灰——新型建材、农畜产品种养基地——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煤——电——云端产品制造——云数据中心——信息服务等五条产业链)。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着力推动农牧业结构调整。按照“种养结合、以养为主、多种经营”的理念,大力强化肉、乳、菜、薯、林五大主导产业,优化“南菜北薯”、“南乳北肉”的生产布局,发展避灾型、观光型和设施农牧业,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新品种,不断优化种养业结构,实现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高产高效、集约型转变。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在现有龙头企业平稳运行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企业,推动农牧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打造面向京津冀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三是积极发展服务业。坚持把第三产业作为优化结构、促进就业、繁荣经济的重要着力点,努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加快发展旅游业。围绕打造“草原水乡、生态多伦”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旅游业增长方式由游客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依托区位优势,全面整合物流资源,加快培育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打造锡盟南部物流集散中心和全盟能源化工产品交易中心。全面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四是稳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政、金融和土地政策支持力度,改善服务方式,优化发展环境等措施,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使之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

加快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增强南部中心城市建设的支撑力

2011年9月,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在多伦县建设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打造面向京津冀开放的桥头堡。多伦县牢牢把握这一重要发展机遇,按照“2年规划打基础,5年初步见成效,10年收到大成效”的要求,提出了“三个先行(规划先行、基础先行、景观先行)、两个并重(建设新城区与改造老城区并重、城市管理与建设并重)、一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的阶段性工作思路。按照“一城四区”(南部中心城市、古城区、旧城区、工业园区、新城区)的总体布局,迅速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5万人。一是突出抓好新城区建设。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过程中,依托原有的地形地貌和天然的山系、湿地、森林,做好规划中的“三河、五山、七湖”景观体系建设,打造全区独具特色、生态宜居、舒展通透的山水园林城市。二是稳步推进现有城区的改造提升。把现有城区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完善功能、提高品位上来,在推进道路、供热、供电、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的同时,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城市文脉和历史街区特色,彰显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特色。三是统筹城乡发展。立足各乡镇区位特征、资源禀赋、特色优势等因素,科学规划城镇布局,增强城乡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以乡镇为骨干、以新农村为节点的“一心两轴城镇建设体系”(以多伦诺尔镇为核心,以308、304省道为两轴,鼓励人口和产业沿交通干线集聚)。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加强生态及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南部中心城市建设的承载力

按照抓当前与谋长远并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原则,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及生态建设,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努力增强南部中心城市建设承载力。一是坚定不移地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实施生态强县战略,着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扎实做好百万亩樟子松基地、京津风沙源治理、灭荒、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等重点工程,逐步形成林业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发展态势。重点加强沙地、水流域、公路沿线、厂矿园区和城镇村屯等重点区域的造林绿化工作,努力实现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创造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优美环境。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公路提质为重点,构建以“省道308线和304线相交的十字、县城环线和县域环线相呼应的两环以及锡盟进京快速通道”为主框架形成的“十字、两环、一通道”县域干线公路网系统,建立与周边大中城市3小时的等级公路经济圈,实现全县64个行政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目标。围绕锡盟“三横五纵十支线”铁路网布局,建成锡多、多丰铁路,打通多伦——丰宁——曹妃甸铁路运煤下海通道和出区通道,实现货运、客运双通目标。筹建多伦至克旗工业园、多伦至围场四合永铁路连接线,形成铁路网“十字型”骨架。加快上都支线机场建设,尽快形成立体式交通格局。推动燕子窝水库、锡盟——南京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增强水利、电力支撑和保障能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南部中心城市建设的凝聚力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使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增强群众对南部中心城市建设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一是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农牧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定点扶贫工作,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千方百计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在稳定增加贫困人口生产经营性收入的基础上,鼓励引导贫困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推动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相衔接,妥善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二是把社会建设与管理作为民生工作的基石。以南部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失地农民保障、新农保、城镇基本养老保障等,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好城乡居民就业、创业和增收任务,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力提高同步。

猜你喜欢

多伦锡盟建设
多伦美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斯巴鲁车队 CRC 多伦站再续辉煌 包揽车队、车手双冠
出塞多伦自驾行
大唐国际多伦煤化工C3分离塔吊装工程
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nglish reading
太阳能提水设备在锡盟地区的推广应用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