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的模型度量

2013-09-03

统计与决策 2013年4期
关键词:内资外资企业外资

韩 阳

(1.吉林大学 经济学院,长春 130012;2.哈尔滨商业大学 金融学院,哈尔滨 150028)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的模型度量

韩 阳1,2

(1.吉林大学 经济学院,长春 130012;2.哈尔滨商业大学 金融学院,哈尔滨 150028)

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利用外资技术溢出效应提升本国产业的技术水平,最终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在产业层面上对我国22个工业部门的外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外商直接投资确实通过产业内与产业间两种溢出渠道推动了我国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其中产业间溢出比产业内溢出更重要,产业间溢出中后向关联比前向关联更重要,另外产业关联程度对产业间技术溢出作用明显。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产业关联

0 引言

外商直接投资作为资本与技术的结合体,是加速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通过技术贸易,进口技术,往往难以购买到最先进的技术,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外方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为保证在我国市场的切身利益,相对愿意把先进技术向我国转移。这些具有先进性的技术发挥技术溢出的功能作用,是经过相关产业的模仿、关联以及公平的竞争等方式来达到的,对于我们国家技术能力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使我国老企业的技术改造问题得到加速处理,对于国内所缺乏的相应技术也是一种弥补。技术溢出作用越来越被国内外学者重视。

当前关于外商投资对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比较多,基于产业前、后向关联的这个新视角,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间技术溢出的机制,对我国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做实证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侧重于我国外资产业间技术溢出实际效应的考察,包括外资是否存在正的总溢出效应、产业间溢出是否是比产业内溢出更重要的方式等。

1 外资集中产业的产业关联度指标

考察产业关联需用到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是以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的平衡表,用于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的去向,以及反映来源和产出的去向,并且还能够对于部门之间相互消耗和提供相关产品的比较繁杂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反映。横向的投入产出表格能够反映某个产业对于其它的相关产业所进行的投入的量,纵向的投入产出表能够反映某个产业对其它相关产业的产出所进行了的消耗的量。

直接消耗系数a(iji,j=1,2,…,n)也就是在企业的运营中第j产业或者产品部门单位的总产出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的价值的量。可以用第j产业或者产品部门总投入Xj去除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的货价值量xij,其公式是:aij=xij/X(ji,j=1,2,…,n)。

直接分配系数r(iji,j=1,2,…,n)也就是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第i产业或者产品部门单位总产出提供给第j产品部门的价值量。可以用第i产业或者产品部门总产出Xi去除第j产品部门价值量xij,其公式是:rij=xij/X(ii,j=1,2,…,n)。

其中,各个直接消耗系数以矩阵形式表示即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I-A)-1称为列昂节夫逆矩阵,设其中元素设为bij,则可计算以下两个重要指标。

感应度系数。这是反映某一产业与其他产业前向关联程度的重要指标。当某产业感应度系数较大时,说明该产业具有较高的前向关联,对下游产业的推动作用大,即所谓的“基础产业”。具体计算公式为:

影响力系数。这是反映某一产业与其他产业后向关联程度的重要指标。当某产业影响力系数较大时,说明该产业具有较高的后向关联,对上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大,即所谓的“龙头产业”。具体计算公式为:

我们以2009年投入产出表得到各工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分析产业部门本身的产业关联度,见表1。

根据2009年投入产出表显示,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产业依次为化学工业、商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邮电产业、农业和纺织业、交通运输业和设备的制造业、机械工业、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说明这些产业具有较高的前向关联,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较高的基础作用。如果这些产业发展滞后,就会成为国民经济继续发展的“瓶颈”部门。

表1 2009年各产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前12位)

影响度系数大于1的产业依次为缝纫及皮革制造业、纺织业、炼焦和煤气及煤制品业、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金属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其他工业、化学工业、建筑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机械工业、机械设备修理业、建材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其他计量器具制造业等,说明这些产业的后向关联较强,其影响力居于平均水平之上。

上述产业中,有的产业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都较高,如化学工业、运输和设备制造、电器器材制造、机械工业、冶炼业等等,说明这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总体比较,结合外资在各产业所占的市场份额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外资所占市场份额较高的产业通常具有较强的后向关联。如表2所示,在外资市场份额较高的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产业中,影响力系数普遍较高,而感应度系数则不是很明显。

表2 外资市场份额较高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对比

以上数据主要考察外资集中产业本身的产业关联度,由此我们还不能确定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实际产业关联,关键还要判断外资企业的中间投入来源与产出去向。例如汽车制造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系数,与上游零部件企业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当我们吸引外资到汽车业,不能简单得出汽车业的外资企业对上游内资企业带动作用大的结论,因为还需判断外资企业中间零部件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若主要通过进口,则内外资企业之间实际产业关联不够紧密。

2 模型选择与数据来源

2.1 模型选择

总结国内外对技术溢出效应测量方法,所用的模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生产函数”模型

该模型直接由生产函数而来,模型中Y代表内资企业产出,L代表内资企业劳动力的投入,K代表内资资本的投入,FDI代表外资的参与程度。

(2)“全要素生产率”模型

TFP为全要素生产率,FDI为外资的参与程度,由于全要素生产率是在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求得,模型(2)实际上是模型(1)的一种变形。

(3)“人均劳动生产率”模型

LP表示内资企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K/L为人均资本投入,LQ是产业中内资企业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数量占总人员数量的比例,反应了所投入的劳动力的质量,FDI表示外资的参与程度。

根据研究目的,本文采用模型(1)方法,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将整个的生产部门划分成内资、外资2个部分。在这两个部门当中,外资对于内资的部门具有技术溢出的功能作用,我们在此可以进行假设,把外资部门对于内资部门的技术溢出功能作用源自外资部门对于该部门的资本的运作,为此,把外资的资本计算在内资部门所进行的生产函数里,也就是说,如果外资部门的资本在积累的过程中对于内资部门的生产经营产量发生了直接的影响,使内资部门的产量得到了相应的增加,这也就是外资部门对内资部门发挥了溢出作用。同时,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产业之间是具有技术上的溢出作用的,为了对这个溢出效应进行测量,在此本文引入了与本产业内资企业发生前向关联的外资因素和与本产业内资企业发生后向关联的外资因素,他们的所进行的估计的系统能够对产业之间的技术发挥的溢出作用进行量化处理。可以用如下方程式来进行表示:

在上述方程式当中,其中Yh为某产业的内资企业的总产出的量,而Kh以及Lh则分别为内资企业资本存量和劳动力的数量,Kf为产业内外资资本的数量,F为与本产业内资企业发生前向关联的外资因素,B表示与本产业内资企业发生后向关联的外资因素。

对(4)式微分可得:

其中,系数分别代表内资企业资本、内资企业劳动力、外资企业资本、与内资企业前向与后向关联的外资因素对内资企业总产出的边际生产率。

以(5)为基础,具体采用如下的双对数回归模型:

因为在上述公式中进行计量的时候采用跨产业的相关数据,如上数据并非是同一个产业的数据,这样也就对于在回归结果当中产生方差的可能性得到减少。

2.2 数据来源

在本文中所采用的一些先关数据是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中获得的,相关数据采用的是2005~2011年的数据,对于2005年以前的数据并未进行统计分析。笔者从统计年鉴当中获得39个被细化了的国内工业产业的相关数据,在进行统一的合并处理过程中,是依据投入产出表的口径试用的。为了计算与特定产业内资企业发生前、后向关联的外资因素,需要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直接消耗系数与直接分配系数。实证数据时间从2004~2010年,按理应根据历年投入产出计算关联系数。

表3 模型中22工业部门分类

模型形式为

其中各变量的经济含义及整理过程如下:

i:工业部门序号,t:年度。

Yh:22个工业产业机构内资企业在各个年份的产出。关于这22个工业产业内资企业在各个年份的产出的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当中并没有直接的数据,而是需要根据相关的数据重新计算才能够得出。产出用“工业增加值”来代表,不用“工业总产值”的原因是实证所使用的是细分产业的数据,比如,在通常情况最终部门的产值是比中间产品的生产部门的产值要高的,以增加值代表产出则无此偏差,与总产值相比,增加值更能体现生产率变化的增长效应,并且能够包含企业在管理经营上的改进所带来的效率的提高。

Kh:22个工业部门资产存量。其数据按照往年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中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合计减去三资工业企业资产合计得到。

Lh:22个工业部门从业人数。其数据按照往年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中国有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减去三资工业企业就业人数得到。

Kf:22个工业部门资本数量。其数据按照往年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中三资工业企业资产合计得到。该变量的设置,是为了测度外资资产带来的产业内技术溢出效应。

F、B分别表示与特定工业部门内资企业发生前向和后向关联的外资因素。前向关联是外资企业为内资企业提供中间投入,后向关联是外资企业从内资企业进行中间投入品采购。

假设企业在进行采购及其它商业活动时,不存在对外资或内资企业的偏好,各个产业内的内资企业机会均等的与上下游外资企业发生关联,则产业关联的计算公式为:

Fit为t时刻除i产业以外,其余21个产业外资企业产出所提供给i产业的中间投入品的总和,rki为直接分配系数,表示k产业每一单位的产出中所分配i产业中间投入品数量,Yfkt表示t时刻k产业的外资企业产出。

Bit为t时刻除i产业以外,其余21个产业外资企业产出所消耗的i产业的中间投入品的总和,aik为直接消耗系数,表示k产业每一单位的产出中所消耗i产业中间投入品数量,Yfkt表示t时刻k产业的外资企业产出。

3 实证结果与数据修正分析

由于使用的是面板数据,在处理前需先确定模型类型。通过F检验,确定模型为变截距模型。再通过Hausman检验,确定模型为固定效应模型。

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处理,结果汇总如下:

表4 实证结果

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R2为0.99,这就表明其解释的变量能够很好地解释了变量变动的过程。D-W值为1.78,不存在严重的自相关。对于内资企业的总产出,内资企业资产、内资企业从业人数、产业内外资企业资产、外资企业后向关联的作用显著为正,前向关联的作用不显著。

以上检验是借鉴目前国内研究通常采用的思路。考察产业间的关联程度,投入产出表无疑是最完整最详细的数据,近年来从产业关联角度研究技术溢出的文献通常都会采用研究年份近期的投入产出表数据。但是笔者认为,投入产出表是包括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在内的全国所有企业数据,而数据表明,内外资企业之间关联与内资企业之间关联是存在显著差异的。本文在实证中强调了重要的假设前提,即各产业内的内资企业机会均等的与上下游外资企业发生关联,只有在这个假设前提下,才能用全国的投入产出数据分析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产业关联。遗憾的是,在笔者查阅的相关文献中,很少有提到这一假设前提,缺乏严密性。而可以想像,如果在研究中加入这一假设,那么结论就限定在内外资产业关联无差异的大前提下,限制了问题的深入研究和真正原因的探索。从这个意义上说,外资产业间技术溢出实证似乎遇到了两难局面。

设外资企业进口占中间投入比例为后向关联修正系数m,外资企业出口占总产出比例为前向关联修正系数n。相应的,对产业关联的数据作修正。

前向关联修正为:

后向关联修正为:

重新对数据处理,结果如下:

表5 数据修正后实证结果

从两组数据总体看,前、后向关联总效应大于产业内溢出效应,说明产业间溢出比产业内溢出更重要。后向关联效应作用显著,前向关联效应作用不显著,说明产业间溢出中,后向关联是比前向关联更重要的溢出途径,即外资企业与处于上游内资企业之间的联系比其与处于下游内资企业之间的联系作用更大。

从两组数据对比看,在考虑外资企业进出口后,后向关联效应有了大幅减少,内资企业资本、内资企业从业人数、产业内外资企业资本对内资企业产出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大。这表明在未做修正的情况下,产业间溢出被夸大。事实上,由于产业关联度小,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产业间溢出效应并不如想像中大。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22个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之间的前、后向关联对产业间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结论为产业间溢出比产业内溢出更重要,产业间溢出中,后向关联是比前向关联更重要的溢出途径。

对于目前国内多数实证研究不考虑外资进出口依存度双高的现实,提出对前后向关联评价的修正方法。这种修正方法是对以前方法的一点改进,由于数据缺乏,这种修正方法本身也是不够精确。如后向关联修正中,外资企业对国内采购可能部分来自国内其他外资企业,并非由内资企业提供;再如前向关联修正中,外资企业在国内销售部分可能提供给国内的其他外资企业,并非作为中间投入进入内资企业。考虑这些因素,内外资的产业关联可能更小,由此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更小。不管如何,对内外资产业关联的修正为类似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而对数据修正前后的对比,也反应了在考虑内外资企业实际关联后,后向关联对内资企业的溢出作用明显减少。

从长期来看一国的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必须以本国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为基础。因此我们在扩大外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同时,必须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技术溢出虽然重要,但是毕竟是在我国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对技术的“跟随”,要实现技术的“赶超”需要自主创新,利用技术溢出是我国技术发展特定时期的策略,技术溢出是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自主创新才是根本动力;另一方面,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而是要充分利用外资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特别是技术溢出效应,以便低成本、高效率地开展创新活动。总之,不应将自主创新与利用外资对立起来,应该结合起来推动技术进步。

[1]范黎波,吴易明.FDI技术溢出的水平效应与垂直效应——基于中国工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1,(3).

[2]孙江永,冼国明.产业关联、技术差距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J].世界经济研究,2011,(4).

[3]宁进,于渤.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系统动力模型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2).

[4]潘文卿,李子奈,刘强.中国产业间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35个工业部门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11,(7).

[5]许和连,邓玉萍.外商直接投资导致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吗?——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J].管理世界,2012,(2).

[6]许和连,胡晓华.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9).

[7]李晓钟,何建莹.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溢出效应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7).

[8]孙江永,冼国明.产业关联、技术差距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J].世界经济研究,2011,(4).

F424

A

1002-6487(2013)04-0129-04

韩 阳(1978-),女,黑龙江克山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国际投资。

(责任编辑/易永生)

猜你喜欢

内资外资企业外资
外资企业在中国国内价值链中的采购结构及产出用途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穿透虚假外资企业的“包装外衣”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台资或变“特殊内资”引解读
内外资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比较
浅谈外资企业收购民营企业的成败因素
FDI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