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研究专题·栏目介绍❖

2013-08-27田小兵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可接受性卫生统计小兵

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在我国经历了传入期(1985年~1988年)、扩散期(1989~1993年)、增长期(1994年~1997年)和快速增长期(1998年至今)。目前,国内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预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总数约70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

静脉吸毒是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人群,且在今后数年内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高危人群。而静脉吸毒的戒断问题一直是国际难题,因此美沙酮替代疗法和清洁针具交换项目是治标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性传播逐渐成为HIV传播的主要途径,这主要在于人群基数大、性乱人群流动性大。而且这些人群的“桥梁”作用使HIV/AIDS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母婴传播在一些流行较早和疫情较重的地区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非法采供血曾经导致一些地区的爆发流行,但近年来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目前,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基本策略为:预防和宣传教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管理。按照这一策略的防治工作也逐步被深入开展,包括了建立综合监测体系、加强监测技术的规范化、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高高危人群现场工作质量等。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引发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缺乏深度、可接受性和依从度,社区防治模式也未得到有效执行。因而,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

本期专题栏目涉及吸毒人群艾滋病患病率调查及心理特征、性病门诊就诊者的知识和行为、包皮环切的可接受性等。这些论文的集中发表,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策划顾问田小兵教授简介

艾滋病研究专题

田小兵,教授,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专业博士。1994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2000年获重庆医科大学卫生统计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0年在加州大学流行病学系作访问学者;现为四川省流行病学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一直从事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卫生部、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项目合作办公室、全球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等资助的项目20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南充市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

猜你喜欢

可接受性卫生统计小兵
欢乐小兵将
欢乐小兵将
法律论证理论对提高裁判可接受性的启示——基于“昆仑燃气公司案”的分析
欢乐小兵将
新医疗背景下卫生统计工作的实践与发展思考
基于 Access的卫生统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注重裁判理由的可接受性——“寄血验子”案的法律解释分析
家长会
从意向性与可接受性的角度分析话语交际
浅谈卫生统计质量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