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论文摘要显化翻译研究

2013-08-22刘丽娟

关键词:连接词医学论文词频

刘丽娟

(山西医科大学 外语系,山西 太原030001)

0 引 言

论文摘要是论文内容的浓缩与提炼,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发表与影响力。目前,包括医学论文在内的科技期刊论文的摘要绝大部分都是中文,有的期刊还没有英文摘要,或英文摘要不符合国际检索系统的要求,这些都是世界了解我国科技成果的极大障碍,也是妨碍我国期刊未能被一些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的原因之一。[1]研究论文摘要英译对于帮助科技工作者译出自然、地道的论文摘要,促成其科研成果进入国际学术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于医学论文摘要英译的研究大都集中于理论层面,如王立群的《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翻译原则与实例分析》[2],马邦新的《浅谈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翻译要点》[3],段平的《医学论文标题与摘要汉译英常见错误分析》[4],而从实证层面谈论的都较少。本文将以医学论文摘要为例,在自建语料库基础上,从显化角度(翻译共性之一)出发,探讨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显化特征及如何把握好其“显化度”。

1 语料库的构建

1993年,英国学者Mona Baker发表了《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启示和应用》一文,标志着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开启。从此,翻译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更具说服力。目前这一研究范式已被用来探讨翻译理论及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如翻译普遍性、翻译过程、语料库应用等方面。

本文共采集120篇已发表的真实医学论文摘要语料,建立如下两组语料库:

1)英汉平行语料库(Parallel corpus):包括中国医学论文原文摘要子语料库(Chinese Medical Abstracts Corpus,简称CMAC)和中国医学论文英译摘要子语料库(Chinese Medical Abstracts Translation Corpus,简称CMATC)。其中,CMAC 包含60篇中国医学研究者的医学论文原文摘要,有30篇出自《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另外30篇出自《中国循环杂志》。

2)英语类比语料库(Comparable corpus):包括上述CMATC 子语料库和美国医学论文原创摘要子语料库(Native Medical Abstracts Corpus,简称NMAC)。NMAC中包含国外医学研究者发表于同一领域被SCI收录的权威期刊60篇医学论文原创摘要,有30篇出自美国心脏学会官方期刊Circulation,另外30篇出自American Heart Journal。

在抽取样本时,为了做到客观公正,笔者做到如下几点要求:①本研究所用期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American Heart Journal 与Circulation 为国内外心血管内科专业权威刊物,以保证语料数据具有可比性和代表性;②均按更新时间降序排列选取语料;③所选取语料均为目前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广泛采用的四语部结构式,即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非结构式摘要和其它诸如文献综述,病例报告、会议论文等均被排除在外。笔者建立的语料库基本信息如表1,表2 所示。

可以看出,CMATC 与NMAC 两个子语料库在语料选择上都是医学论文摘要,库容大小几乎没有差别,规模相当,具有可比性。

表1 CMAC 与CMATC 总体指标

表2 CMATC 与NMAC 总体指标

2 统计结果分析

目前,学术界对翻译显化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语际显化和类比显化。语际显化是指翻译过程中,在译文中添加或明示原文中隐含语言成分的过程,目的在于更清楚地传达原文中的语法和非语法信息;类比显化是指翻译文本相对于译语中的非翻译文本所表现出的显性程度提高。[5]3本研究采取将语际对比与语内类比相结合的方式来分析,在量化的基础上展开对医学论文摘要显化翻译的讨论。

本研究使用SPSS15.0 对上述语料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当P<0.05 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连接词的使用

众所周知,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句子的逻辑关系常常隐含于上下文中,不需连接词明示;而英语则有严格句法限制,两个语义相关的小句必须有连接词相连才能组成完整的句子。因此,在汉译英时译文中通常会使用连接词来显化上下文的语法语义关系,再现原文隐含的意思,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的语法规范。显化不论是作为一种翻译技巧还是翻译共性之一,已成为大量理论或实证研究的对象。在医学论文摘要英译时,连接词的使用情况如何呢?笔者将通过所建语料库,分析真实的语料数据,讨论医学论文的英译摘要里连接词的使用特点。

据表3 可知:对于医学论文摘要,不论汉语原文还是英译文,连接词使用频率总体较低,这与文学类题材作品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医学论文摘要专业性较强,以传递实际信息为主,逻辑关系常隐藏在字里行间。

表3 CMAC,CMATC 语料库中连接词使用频率比较

在连接词的使用频率上,CMAC<CMATC,SPSS 卡方检验表明:X2=38.073 0,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相较汉语原文来说,医学论文的英译摘要所使用的连接词较多,以显化文章的语法关系。

表4 CMATC,NMAC 语料库中连接词使用频率比较

据表4 可知:①CMATC 和NMAC 中所使用的转折类连接词频率远远大于其它类连接词,如因果类、假设类、递进类和条件类等。因此,本研究以转折类连接词作为研究重点。②在转折类连接词的具体使用频率上,CMATC 中词频为42(0.296%),NMAC 中词频为55(0.366%),SPSS 卡方检验值为X2=1.098 0,P=0.295。CMATC 中转折类连接词的使用低于NMAC 中0.07个百分点,但从统计学角度讲,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医学论文的英译摘要在使用连接词上,虽词频比原创摘要低,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可以不予以考虑。

表5 CMATC 与NMAC 语料库中转折类连接词使用频率比较

据表5 可 知,在CMATC 与NMAC 中,“but/however,although” 的 使 用 频 率 分 别 为 8(0.056 3%)和49(0.326%),CMATC小于NMAC 0.27个百分点。SPSS卡方检验值为X2=27.328,P<0.01。“while”的使用频率分别为34(0.239%)和6(0.04%),CMATC 大于NMAC 0.199个百分点。SPSS卡方检验值为X2=21.235,P<0.01。两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由此笔者推断,国内医学研究者更喜欢用语气较弱的“while”来表示轻微转折关系,而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人则喜欢用语气较强的“but/however”或“although”。

造成上述连接词显化特征的因素有两种,既语言内因素和语言外因素。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的特点是其根本原因,但造成医学论文英文摘要与其它类型的英文摘要在连接词使用上出现巨大差别的则是文本原因。医学类文献有关科学,强调客观真实地传递医学信息,不论英汉,在连接词使用上都相对较少。其实,这一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医学研究者更多关注的是医学研究对象和医学事实。此外,中国人的婉转含蓄与西方人的坦率直白,在此也似有端倪,如中国研究者喜欢用婉转的“while”,而西方研究者更喜欢用语气较强的“but/however”或“although”来表示转折的意思。

2.2 代词的使用

英语里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通常用来直接指称会话场景中的说话者双方,第三人称代词则用于指称能根据语言外因素推断出的第三方,更多用于预指或回指。笔者从CMAC子语料库发现,在医学论文摘要的汉语原文中,这三类人称代词均无使用。这正好应证了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所说:“汉语里可以不用人称代词的时候就不用;即使因此而显得句子结构不完整,也不搞形式主义。”[6]8

表6 CMATC与NMAC中的代词使用频率比较

据表6 可知,CMATC中第一人称复数“we”的使用词频是29(0.204%),与汉语原文的“0”形成鲜明对比。即便这样,“we”在CMATC中的使用词频却远不及在NMAC 中的79(0.526%),相差了0.322个百分点。通过SPSS对这两个语料库中“we”的使用情况进行卡方检验,笔者发现具有显著性差异(X2=20.541,P<0.01)。可见,相比摘要的汉语原文来说,英文摘要中显化了人称代词“we”,但“显化度”远没有以英语为母语的研究者所写的英文摘要明显。此外,笔者还发现第三人称代词“it”和“they”,在CMATC和NMAC中词频分别为15(0.106%)和13(0.086 6%),SPSS卡方检验值为:X2=0.276,P=0.599。可见,在摘要英译时它们也发生了显化,但词频均较小,且无显著性差异。

造成上述代词使用显化的情形同样既有语言内的因素,也有语言外的因素。语言内英、汉在语法上的差异依然是根本原因,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人称代词主语作为语言形式化程度的一个参数[7],重意合的汉语对人称代词的依赖自然低于重形合的英语。此外,为避免重复,英语中前文出现过的实验数据在后文中常以使用代词代替,因此在CMATC和NMAC 中“it”,“they”均有使用,且频率近似。当然,介于医学论文摘要的科学性、客观性,不论汉语还是英语,代词使用的绝对频率均较低,这又反映了文本特殊性对语言的要求。

据上文可知,摘要在英译时相比汉语原文来说显化了人称代词“we”,但显化度远没有以英语为母语的研究者所写的英文摘要明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从语言的外部原因分析:①对于中国译/作者来说,他们更为关注研究对象与内容,至于作者本人,并不是研究的核心;而对于国外研究者来说,“we”可以明确表示研究内容为作者或作者的团队所关注,他们更希望强调研究者所做的工作,也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②其实,译/作者的不同反应背后则是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人的文化以内敛谦虚为美,集体主义意识浓厚;而西方文化则提倡科学客观,崇尚个人主义。

3 结 论

论文摘要在科研论文中堪称“点睛之笔”,摘要英译则是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迈入国际学术论坛的“助推器”、抑或“阻碍剂”。摘要英译时应该如何利用显化这一翻译共性,使译文更为地道、得体呢,语料库这一新型研究范式为学术界、翻译界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语料数据,使研究结果更为准确可信。

[1]吴锦雅.我国医学生物期刊被Medline/Pubmed收录的现状及其对策[J].医学信息,2010(5):1223-1225.

[2]王立群.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翻译原则与实例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0(3):560-563.

[3]马邦新.浅谈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翻译要点[J].中国科技翻译,1995(3):21-23.

[4]段平.医学论文标题与摘要汉译英常见错误分析[J].中国翻译,2002(4):47-48,55.

[5]黄立波.基于汉英/英汉平行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6]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黄立波.英汉翻译中人称代词主语的显化-基于语料库的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6):454-459,481.

猜你喜欢

连接词医学论文词频
医学论文中引言的写法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中引言的写法
基于词频比的改进Jaccard系数文本相似度计算
医学论文中引言的写法
宾语从句的语序
词汇习得中的词频效应研究
吸引阅卷老师的“连接词”
词频,一部隐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