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汉英翻译中易被忽略的“中国式英语”

2013-08-15孙世娟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拟人化汉英中国式

孙世娟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文理学院,南京210046)

尤金·奈达(Eugene A.Nida)认为,翻译应分为四个步骤,即分析(analysis)、转换(transfer)、重组(restructuring)和检验(testing)[1]。 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只注意前三个步骤而忽略了第四个步骤。而实际上“检验”在整个翻译的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减少和避免误译。在翻译实践中,汉英误译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例如语法错误、词汇使用错误、句式结构错误、原文理解错误等。但对中国学生而言,汉英误译最普遍、最易被忽略的表现形式就是中国式英语。“语言相对论证明:人的语言不同,思维也不同。而思维模式的形成反过来又会深深地影响语言本身。”[2]这种思维模式上的不同,具体在汉英误译上就是“中国式英语”。

笔者在教学实践和生活中发现,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往往无师自通地发明一些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学过英语的中国人都懂,但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却看不懂了。例如,笔者曾看过在一些大超市或商场室内电梯的楼梯口上方会悬挂一块牌子提醒大家“小心碰头”,下面相应的翻译是“take care of your head”。外国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大体是:照看好你的头(要不然随时可能掉脑袋)。而其实正确的翻译应该是“Watch your head”或“Mind your head”。因此,在翻译时一定要当心语言符号与意义之间的非对应关系,不局限于语言本身的学习,更要了解母语与目标语之间词语所传递的意义的不同和表达方式的差异。为了让学生和英语翻译爱好者更清楚地了解“中国式英语”,减少“中国式英语”的错误表达,本文将主要探讨造成“中国式英语”的易被忽略的几种情况。

一、易被忽略的“中国式英语”

人们经常会听说“中国式英语”这个名词,在教学实践中,也经常遇到学生翻译的“中国式英语”,教师会跟学生指出这是“中国式英语”,但很少有人会进一步探讨造成学生“中国式英语”的因素有哪些,应该怎样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中国式英语”。以下就以学生翻译练习中的“中国式英语”的句子为例解析造成“中国式英语”易被忽略的因素。

(一)“画蛇添足”的表达

人们观看一个有“缺陷”或“空白”的形状时,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和“空白”,使之趋向完美,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感受的愉快[3]。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就是在追求这种内心的平衡,希望翻译“准确”,不要出现“漏译”,以防有失“完整”,造成“缺憾”。殊不知,他们尽心尽力追求的“完整”实际上是“画蛇添足”的遗憾。

【例1】他的名字叫罗宾。

[误译]His name is called Robin.

[正译]His name is Robin.

很有趣的是,笔者让同学们翻译“我的名字叫罗宾”,大家都知道是“My name is Robin”,但是翻译 【例1】中的这句话时,就变成了 “His name is called Robin”。

【例2】足球队员穿着橙色球衣。

[误译]The football team members were wearing orange football outfits.

[正译]The football team members were wearing orange outfits.

outfit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因特殊场合而穿的全套服装,因此翻译时没有必要再将“球衣”中的“足球”翻译出来。

【例3】社会转型不可能在一夜间完成。

[误译]It is impossible to accomplis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overnight.

[正译]It is impossible to transform the whole society overnight.

中文的动词不能表达完成体的概念,需要加其他的动词来表达完成,比如“转型完成”;而英文的动词有许多都有完成体的概念,可单独表达完成,比如transform。

(二)中国特色词汇的误译

洪堡特认为,“语言的差异不是声音和符号的差异,而是世界观本身的差异”[4]。语言自身是一种抽象,学习语言的人会觉得,语言是陌生的、外在的,语言对他们来说是对象,因此需要借助语法来保证这种语言中所有可能说法的统一的体系,但是语法也并不能完全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就汉语翻译来说,汉语中有很多属于自己民族特有的词汇,自然会有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对于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稍不留心就会翻译成“中国式英语”。

【例 1】街道妇女

[误译]street women

[正译]housewives of the neighborhood.

英语中street women与street walker的意思相同,表示(街头的)拉客的妓女。这样的误译中国的读者能看得懂,外国读者就要迷惑了。

【例 2】她被评为“三好学生”。

[误译]She was awarded as three good student.

[正译]She was awarded as excellent student.

“三好”指的是思想品德好、学习好和身体好,因此也就是优秀的意思。

【例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误译]tobuildasocialistsocietywithspiritualcivilization

[正译]to build a socialist society with high ethical and cultural standards.

“spiritual”作为“精神上”的意思讲,更具有宗教性色彩,而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则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等多方面的内容,显然“spiritual”不能正确传达这个意思。

由此可见,在翻译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时,不能局限于字面意思的翻译,某些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很难在英文中找到对应的词或词组,译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词和更准确的译法。

(三)拟人化手法的错误运用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英语以句式结构为语句的联系纽带,汉语则以逻辑关系为语句的联系纽带[5]。中国式英语的一个标志是大量使用拟人化的手法[6]。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在汉语中很常见,但在英语中,就是错误的表达方式。

【例1】这个公司有很多规章制度。

[误译]The company has a lot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正译]There are a lot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 the company.

从语法上来讲原译语法没有问题,但英语不这样表达,这样的译文使“工厂”拟人化了。

【例2】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误译]In the past ten years,economy has developed greatly.

[正译]In the past ten years,we have developed greatly in economy.

在原句中非人物性名词短语充当主语和行为的发出者,而在英语中economy做主语就被视为修辞上的一种病句,翻译时应将其转换为人物性的名词。【例3】我国的教育事业,需要更多的人为它服务。

[误 译 ]The cause of our country’s education needs more people to serve it.

[正译]China needs the services of more people for the cause of education.

原译文的主语拟人化了,不是英语的惯常表达方式。由此可见,如果译文不能使主语和谓语动词搭配,那就应改变主语或谓语动词,不可逐词死译。

(四)过强的语气

“中国人具有较强的综合、具象和顺向思维,而西方人具有明显的分析、抽象和逆向思维。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中西方语言使用习惯的极大差异。”[7]从汉英两种语言的语气使用情况来看,汉语表达语气更夸张、更具体,而英语的表达更简洁,不喜欢把话说得太足。

【例1】他取得了最终的、完全的胜利。

[误译]He succeeded completely and totally.

[正译]He succeeded finally.

本句汉语的言辞有些夸张,翻译成英语时要适当地减弱语气。

【例2】他有着乐于助人的好名声。

[误译]He has a good reputation of helping others.

[正译]He has a reputation of helping others.

reputation就是“好名声”的意思,翻译时不需要再加good。

【例3】如果你想要成功,必须进一步改善自己的形象。

[误译]You will have to further improve your image if you want to succeed.

[正译]You will have to improve your image if you want to succeed.

英语中further和improve两者意思有重合,只要译出动词就可以了。

汉英翻译,语气过重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中国式英语”,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中文的夸张的表达方式,在翻译成英语时也希望尽其所能将汉语的所有的意思表达出来,以达到对应的关系,殊不知,英语表达更喜欢简单明了,因此汉英翻译时一定要注意适当减轻语气。

二、结语

由此可见,很多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时甚至积极地和母语进行对比,广泛地受到母语的影响并造成母语成分的负迁移。这样的译文从语法的角度来讲,没有什么错误,但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不能被外国读者接受,不是地道的英语,是“中国式”英语。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翻译实践、讲评,尤其是通过对大量译例的分析比较,找出中英表达方式的不同,不断积累并多加练习,减少和避免“中国式英语”。

[1]Eugene A.&Taber,Charles.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preface.

[2]陈静,胡丽英.试论母语思维与英汉误译[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3):125

[3]潘卫民.格式塔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示[J].上海翻译,2007(2):35.

[4]姚小平,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143.

[5]王莹.从英汉对比看翻译中的误译现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09.

[6]李青.翻译技巧与误译评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63.

[7]陈静.汉英公示语的误译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学研究2010(9):51.

猜你喜欢

拟人化汉英中国式
中国式民主
一词拟人化
拟人化研究综述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品牌拟人化理论最新研究进展及启示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中国式失败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拟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