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艺术院校与市场结合办学模式创新的探索——以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为例的研究报告

2013-08-15耿纪朋任利嫔龚珍旭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办学学院专业

耿纪朋,任利嫔,龚珍旭

(四川音乐学院 绵阳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多元化办学模式的趋势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民办艺术高校同样面临着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坚持走与市场结合的创新办学模式作为办学道路,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新的办学模式。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推行“大课堂、大舞台”、“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与产业项目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品德优、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会创新”的高级应用型文化艺术人才。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要完成对于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有效地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我院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确立了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始终注重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了一系列实践平台,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有利于艺术类学生的发展。

我院根据学科专业设置及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除设置了专门的实践、实训场所外,在校内对一部分专业课教室也设置有实训基地。

(一)教学实践场所、基地概览(统计截止至2013年5月)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三个层次和四个平台

1.三个层次——实践教学的理论概括

(1)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包括课程实习(实践)等。大量的基础训练加快了实践教学的步法,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2)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包括专门时段集中安排学习类环节以及部分优秀学生在提前完成专业实训的环节。

(3)创新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实践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展览、演出、比赛及发表学术成果等活动。比如,音乐舞蹈系2008级学生陈翔获得2010年“快乐男声”全国第五名。

2.四个平台——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实体

(1)工作室平台

我院工作室包括“名师工作室”、“实践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旨在培养“尖子”或者有特殊要求的学生。比如:“吕金鹤名师工作室”、“谭学胜名师工作室”、“邓廷良陶艺工作室”。“实践教学工作室”主要是为部分老师和学生提供初步实践活动的“小试”平台。它们主要任务都在于将课程理论初步运用于实际的初级对接方式。通过设立工作室的方式鼓励有想法、有创造力的学生将自己的思想变成现实,真正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快了实践教学的步伐。

(2)专业竞赛平台

专业竞赛平台是运用多课程所学理论,以专业为基础组织的活动,具有视野较宽、基础较好的“学科性”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注入激励机制,其范围、机理和层次较“工作室实践平台”高。广播影视系成功举办了三届金峰奖评选活动;音乐舞蹈系成功举办了“华怿杯”首届大学生技能大赛。

(3)团队创作平台

团队创作平台是以“工作室平台”和“专业竞赛平台”两类实践为基础进行的,也是校内实践的最高级层次。学生自愿组合或组织安排方式组建。大家为了共同的理想和愿望构建团队,相互学习、影响,将所学融入团队中,从而打造更优秀的团队。

(4)社会服务平台

社会服务平台是要求学生能真正走出校门,将所学的知识投身社会,完成大学使命,提前了解社会形势,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于社会的终极性“实践”,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标。我院先后成立了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文化传播中心等社会服务部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这些服务活动对于培养学生接触社会的能力、协调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直接参与艺术商品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结合

民办艺术院校与高等院校同样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作为一所地方性的民办艺术高校,主要培养什么类型的学生,从事什么样的科学研究,提供什么样的社会服务,必须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的条件来确定。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一直围绕“启迪学生智慧、培养时代需求人才”的办学目标,执行“传承文化、融汇中西”的办学理念。

我院一直高度重视教研教改及科学研究工作。截止到2013年5月,教研教改项目共66项:其中,省级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5项(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项,质量工程项目2项),院级教研教改项目38项;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等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3项(特色专业2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教学团队7个,精品课程11门)。未来四年争取建成特色专业5个、1-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成院级精品课程20门,培育5门精品课资源共享;建立优秀教学团队8个,争取组建1-2个省级优秀教育团队;出版优秀自编教材30部,培育校级教学名师10余名,每年资助教学改革课题,名师工作室增加到25个。科研项目,截止到2013年3月共73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1项,院级科研项目51项,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49部。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有较大的提升。

我院成立了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社会科学联合会(简称“川音绵艺社科联”),组织和团结全院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活动,为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四川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

学院大力推行校园学分制,完善教产结合的专业实践平台,建设特色文科实验室,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增强学生对产业、岗位、生产工艺与过程、职业和市场的适应能力。

三、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结合

学院根据“特色发展、错位竞争”和“立本、务实、创新”的原则,提出并初步形成“需、学、研、产”一体化和“两大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现在和未来的人才需求、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为依据,组织学校教学与科研,优化育人机制与环境,积极促进教学与科研能力和成果的转化。实行“大课堂、大舞台”和“艺术与科技结合、课堂与生产过程结合、实践与产业项目结合”,培养“品德优、基础宽、素质高、能力强、会创新”的复合型、应用型艺术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是各专业学生修读学习的基本框架,在课程类别中设置了公共课、专业课、实践创新课、业态(环境)课四大板块。而业态环境课程则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将所学专业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为学生的“专业”、“就业”、“创业”、“事业”打下坚实的观念基础。现阶段,很多高等院校仍然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层面上仍然是被动的、顺应式的接受和理解讲师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逆向思维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课程体系缺乏弹性,很难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也就很难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全国毕业生的增加,高等院校必须要注重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衔接。学院为全面推进校园学分制与课程体系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制定《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学分制与课程体系改革方案》,依据此方案制定适合各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的适应市场的需求。

高等院校在扩大教育规模以及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立足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真正受社会和行业欢迎的毕业生。

四、灵活管理与机构体制改革结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深入,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灵活的管理制度与机构体制改革相结合是必然之举。制度如同学校工作的灵魂,建立符合提高办学水平与效益要求的现代大学内部管理机制,能够进一步的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激烈的高校竞争格局中,各个高校都在积极的探索内部管理机制改革。

学院严格按照《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等法律法规开展办学,健全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健全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健全了董事会的决策机制,院务会、院办会议等执行机制。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和办学质量监控中心,负责学术咨询、评议、学位审定及教学质量监控。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部门健全,实施了目标责任制,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三项制度,确保学院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全力保障教学工作。学院进一步完善了院、系(部、处)两级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强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审委员会、党代会、教代会、工会、团代会、学代会等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学院管理中的作用。

学院设置教学科研处,将原教务处和科研合作处合并为一个部门,以科研促教学。教务处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教育研究所合署办公。教科处设一位处长,三位副处长,另分设教学办公室(网络教育管理中心)、学分制改革办公室(含教学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教研科研管理办公室(含学术委员会办公室、社科联秘书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备与教材管理办公室、实践实训教学管理办公室、综合档案办公室。

学院设立了“四系一部”五个教学单位。学院现有25个专业,加上公共基础课教学(大学语文教研室和汉语专业教研室合并,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教研室合并,计算机基础和大学体育教研室单列)1个,音乐舞蹈类各专业设置方向需要,可特批设立专业方向教研室,学院各系部共设立28个教研室。各系设置教学干事、科研干事、实践教学干事各一人,思政部设教学干事一人,兼管科研和实践教学工作,各系设备场地管理员编制设置在后勤处,管理由教学科研处协调,具体管理落实到各系部。教研室主任还兼任专业建设负责人,将专业建设和教学常规管理协调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将实践教学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广泛地在师生中宣传推广,使每位师生都能够切实结合自己的专业选择学业,认识行业,规划事业。

五、结 论

民办艺术院校的改革与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进一步创新教育理念,创建全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全面衔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市场真正需求的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胡恩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2]麻艳香,蔡中宏.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趋势[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5).

[3]林岚.简论我国高等教育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8,(1).

[4]孟卫东.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N].光明日报,2007-08-03.

[5]吴绍芬.民办学校办学模式的思考[J].温州大学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办学学院专业
初等教育学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