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

2013-08-15李仁卿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校园文化校园

李仁卿

(湖南工业大学 思政部,湖南 株洲 412000)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文化精华,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校园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先进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前高校工作的重要任务。

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校园文化建设是辩证统一、引领与被引领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统一于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践中。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主导和引领作用,它规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性质和方向,凸显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校园文化功能价值实现的动力。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中起载体和平台作用。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校内文化与社会文化相互碰撞、交相发展而产生的特殊文化,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家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利用校内的文化资源,文化载体,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特别是在当前思想大活跃,观点大碰撞,文化大交融,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的时代,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激励广大师生奋发向上。通过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和文化陶冶,使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广大师生的主导意识和精神支柱,在师生中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而保证学校健康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其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实现育人目标、建设和谐校园的保证。

高校广大学子,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高校能否把他们培养成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重要的一点,要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在复杂多变的校园思想文化环境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旋律,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牢牢把握思想政冶教育的主动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当前,在高校广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种思想状况也凸显了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才能正本清源、化解矛盾、创建和谐文化,为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从而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合格人才和可靠接班人。

再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为一种精神,一种氛围,是高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文化形态,也是高校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1](P2~9)高校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物质环境、文化氛围、制度规范潜移默化的使生活在校园中的广大师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受到影响。坚持用校园文化所蕴涵的精神文化因素去引导师生共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高校形成现代办学理念、民主科学的管理体制、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高校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师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高校正确处理发展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协调发展;有利于高校围绕大局,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促进全面发展。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路

第一,要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认识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应是个别层面活动的描述和概括,而应是以传统为底蕴,以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整体推进为目标,实现外在行为系统与内在价值观念的统一。因而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加强整体性认识:一是不能把校园文化建设简单的等同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片面强调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主。因为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校园文化虽然形式多样,但都是一些局部的文化活动,这种局部的活动很难实现整体校园文化氛围和学校教育精神在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术品格、提高审美情趣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另一个是不能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是通过开展活动来达到学生管理的目的,从而,把校园文化建设成了学校宣传部、团委、学生处等部门的工作。因为这些部门开展的学生活动,虽然也能起到育人的功能,但由于是单个部门开展活动,难以涵盖学校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不能充分展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需要指出的是,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开展的校园文化品牌评选活动,虽然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但也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问题。因而,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认识,突破传统的“文化活动”观,建立一种整体的校园文化理念,实现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转变,从整体的视角看,校园文化只是文化校园的一部分,文化的核心是共同的价值观念,只有在学校教育精神的指导下,校园文化才能逐渐沉积,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实现大学文化本质的回归。[2](P5~7)

第二,要克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着“重工科、轻文科”的问题。就高校而言,一些工科院校,除了基本的道德教育及政治理论课教学外,人文社科的教学严重不足。同时,在全球化趋势下,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各种思想的相互激荡。“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3](P80~81)这种社会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在价值观上表现出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倾向。高校教育变成了职业技能的培训基地,教育目标局限于培养学生的谋生技能,而忽视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等精神的培养,使人文精神、科学精神逐渐淡出校园,校园文化越来越远离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如:受社会就业环境的影响,一些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主要围绕就业、创业、教师技能等方面展开,实用主义的倾向明显。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很好的和学校教学目标相结合,没有把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相结合,整体推进,忽视了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弘扬主旋律,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提炼和培育大学精神,扎实推进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第三,要优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当前我国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虽有很大改观,但是一些问题仍有待解决:一是校园的自然人文环境建设存在粗放式发展倾向。当前在高校校园建设中,出现了一种建设误区,即单纯地求大、求量的粗放式建设模式,忽视校园的具体情况与特色建设,不关注校园的整体和谐。这种一味求大求量,容易产生校园文化建设空间上的隔阂,妨碍学生进行正常的文化交流,又可造成学生对学校传统、学校特色认知的困难与冷漠。二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往往轻视建筑文化内涵的塑造。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在校园文化设施过程中,简单求新,对一些能代表学校发展历史和独特风格,但在功能上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建筑一拆了之,不重视校园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其次是在建设新校园、新校区的过程中,忽视新建筑的文化内涵的塑造。不少高校建筑样式雷同,千篇一律,既不能反映学校的办学历史,不能体现学校特色,也不能培育广大师生的高尚道德情操,不能提升广大师生的审美能力。

第四,要提升高校校园活动文化层次

当前高校校园活动文化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活动层次较低。一些高校、一些师生只是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一味地强调娱乐文化的发展,跟着时尚走,放弃对主旋律的弘扬,忽视对国际时局和国内政治的关注,从而导致了校园文化活动出现了庸俗化、低层次化的倾向。二是庸俗文化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有存在的空间。主要表现为校园文化活动“娱乐内容有余,启迪性内容不足”、“丰富的娱乐,贫瘠的文化”现状,从而降低了校园文化活动水平的层次性,影响到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示范区和辐射源作用的发挥。

第五,要完善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包括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与结构、规章、制度和课程,以及教学、科研、生产和生活的模式,群体行为的规范、习俗等。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高校校园制度文化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维系高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4](P326)当前,我国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远系统规划不够完备。主要表现为在校园建设规划中,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往往侧重于校园设施建设、学生文体活动的繁荣,而往往对校园物质文化的特色化建设关注不足,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二是学生社团的规章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学生社团的规章制度建设存在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够灵活的问题。如:在很多高校中,存在学生社团的配套管理工作没有同学生社团的发展规模同步的情况,出现了观念上与工作上的滞后。在学生社团的日常操作中,社团骨干往往只凭一时的热情、爱好去工作,工作随着性大,缺乏配套的监督和制度约束,干好干坏一个样,打击了社团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社团的发展。

第六,要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人类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世界无所不包,高等学校是网络文化最发达的区域,给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带来了严峻考验。网络对校园内师生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与作用。随着信息网络用户的急剧增加和应用面的扩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负面信息,这些信息及其传播方式往往呈现出很强的不可控性。对于长期接触网络,好奇心重,追求个性、崇尚独立与自由的现代大学生来说极具诱惑力,这也使网络条件下的校园文化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因而,积极抢占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主阵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尚待加强的重要一环。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的实践探索。这里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展现这种实践与探索。

长期以来,湖南工业大学坚持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部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历史特色和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牢固把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

湖南工业大学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课堂、进社团、进宿舍、进网络;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重大事件为契机,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构筑青年学生的精神支柱。如开展“做文明学生、为工大添彩”主题活动、“向雷锋同志学习”教育活动、举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及诚信教育”专题报告会等,增强青年学生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举办大学生理论学习报告会、学生骨干理论学习研讨班、理论知识竞赛、学习党大报告和“青年理论读书周”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地位;以“忠心献祖国、爱心献社会、关心献他人、孝心献父母、信心留自己”的“五心”主题教育活动为龙头,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和“行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为主题,以诚信教育和纪律教育为重点,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争创“文明单位、文明个人、文明标兵”,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校园新风尚,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纪律观念和诚信意识。

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培育弘扬大学精神为重点,大力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湖南工业大学在5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彰显了“明德、精业、求实、创新 ”的校风,秉承“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校训,牢固树立“大学意识、大局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为内涵的核心价值观,被一代代传承和弘扬。学校建立了校史办,把校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牢记校训、配戴校徽”的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广大师生爱校荣校兴校。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始终坚持“政治合格,德才兼备,求实创新,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深入开展以建设优良教风和学风为重点的校风建设。通过“网络评教”活动,实行师德师风建设“一票否决制”;坚持“崇尚真理,勇于探索,百花齐放,海纳百川”的治学精神和“民主办校,依法办校,规范办校,勤俭办校”的工作作风,培育“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与时俱进地修订完善《湖南工业大学学生守则》,建设“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优良学风。积极培育管理文化,坚持“勤政、务实、奉献、廉洁”的机关和后勤工作作风。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和谐舆论氛围。实践证明,一系列的措施和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08年5月,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组的检验并获得了优秀。2009年10月学校隆重举行的50周年校庆活动,学子们饱满的精神风貌、良好的校风学风得到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刘镇武上将和国家工商总局长周伯华等广大校友和家长的高度赞许。

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提升文化品位为关键,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中国化的体现,更是教育的本质诉求。近年来,湖南工业大学紧扣学校育人工作的主题,搭建育人平台,拓展育人途径,扎实为学校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从制度、人力、物力、财力上为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实施校园文化精品工程,注重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点组织开展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水平、有助于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有助于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精品学术和文化活动。学校构建了以高雅艺术进校园、以“湘江大讲堂”为平台、以大学生文化社团为载体、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为重点、以大型文艺晚会和学生社团活动为依托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通过这些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环境,又增长了学生的才干,提高了综合素质,培养了师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第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校园网络媒体为载体,全力营造和谐舆论氛围,积极抢占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主阵地

大力发展有学校特色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有利于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湖南工业大学十分重视发挥校园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思想引领作用,既注重抓好网络思想教育平台建设,又突出抓好文化传播平台建设,用创新的措施和改革的方法使网络成为凝练校园文化,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渠道。充分发挥“湖工大青年人网”、“湖工大先锋网”等校园主流网络媒体在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的主阵地作用;设立网络辅导员,加强网络评论、网上舆情分析和引导,及时清除有害信息,举办大学生网络文化讲座,培育健康向上、品位高雅、运行安全、贴近学生的网络育人环境;坚持依托网络开展校园年度人物评选,发现和挖掘师生身边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弘扬社会正气,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和谐舆论氛围。近年来,校学生党(团)建、学生档案信息管理、学生工作动态、社团交流、评优展示、社会实践等均已实现网络化。如网上党校团校、“湖南工业大学助学网”、“学雷锋,树新风”、“三下乡”、“志愿服务”、“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展、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从活动前期宣传、中期消息发布到后期结果展示均以网络为途径,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此外,学校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编制了多媒体课件发布在校园网上,积极建设精品课程网页,建立了与知名网站的链接。思政课堂的网络化,便于大学生接受更多信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选择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塑造高尚的人格,使思政教育在校园网上成为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

第五,以优化校园环境为基础,不断加强人文设施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全面提高工科学生人文素养

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人文精神[5](P104~106)。湖南工业大学在校园环境规划建设中高度重视培植校园环境的历史文化内涵,注重做好校园人文环境、校内文化设施、校园景观等的建设与规划。强调校园发展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要有利于学校多学科交叉融合,在空间上要适应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办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校园建筑布局要突出主题,建筑造型和艺术处理上要个性鲜明、富有校园气息;要注重校园室内外环境设计,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努力营造优美典雅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以利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根据这一思路,学校设计、建造了一批高品位、有特色、与学校整体环境氛围相协调的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展现了学校精神风貌和校园特色。通过组织师生员工广泛参与校园楼宇、道路、景点的规划、建设、命名以及管理工作,增强了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学校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等和谐的人文景观,潜移默化地让师生受到熏陶,激发了师生的进取精神。同时,为改变在工科院校的教育体系中普遍缺乏或缺失人文素质教育环节的情况,学校经过多年文化素质教育教学实践,充分发挥法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等人文教育资源,以公选课和必修课的方式,承担全校通识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任务;开设的课程非常广泛,主要以学生公选课为主,涵盖哲学、人文、历史、文学、社会、艺术、宗教、伦理等范围。丰富健康的各种公选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使学生的综合思维、学科渗透、交叉、融合创新能力得以提升,培养了学生协调、沟通能力,提升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促进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达到了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提升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教学目标,实现了学校打造强势本科、培育完整人格、高尚情操、坚强意志的人文教育理念。

总之,高校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杠杆。[6](P3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根本。高校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才能保证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校园精神文明。

[1]董福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J].鞍山社会科学,2007,(2).

[2]儋世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培植和谐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关联[J].南昌大学学报,2005,(6).

[3]王从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郭广银,杨明.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周军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6]张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6,(4).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校园文化校园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1995—2010年间俄罗斯规范价值体系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