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式变革的实践与反思——以湖北省X高中为例

2013-08-15杨兴芳朱江涛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学法新课程评价

杨兴芳,朱江涛

(1.湖北科技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2.赤壁一中,湖北 赤壁 437300)

从2009年秋季开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湖北省高中阶段全面铺开。新课改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此背景下,X高中结合本校的实际在该领域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在探索的实践中不断进行尝试,并进行反思,期冀通过此项变革来进一步凸显办学理念,提升文化品位,提高教育质量。

一、X高中教学方式变革举隅

1.三措施,打通年级渠道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年级组结合实际实施“理念先行,从严管理,精细求实,勤奋创新,师生共进”20字工作思路,努力做到以加强常规管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突破口,使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在全体任课教师中大力倡导新课程理念,真正构建教与学的双重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新型、平等、民主、合作关系,实现“团结、创新、严格、高效”的年级风尚。

措施一:年级交流

学校利用教研组长会议要求各教研组开展年级交流,打通交流渠道,让高一高二的教师随时有问题随时交流以寻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学校通过集中的形式,让高二教师做一些经验介绍。又灵活采取了分散的形式,让高二教师可以随时将自己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高一教师分享。一集中一分散促进了高二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总结与反思,为高一教师顺利进入新课程指明了方向,也促进了学校新课程的进一步落实。还专门让高一课改年级的青年老师分别与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结成教学对子,以更好地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

措施二:对口研讨

为了让高一高二教师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学校每周都会组织一次高一高二教师的集体备课,每两周都会组织一次高一高二教师的集体研讨。同一学科的不同年级的教师在一起备课、研讨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借鉴的过程。在实施新课程的第一年,学校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研组长安排在高一课改年级,以便加强教研组长对课改年级的指导力度。在进入课改第二年,学校也相应调整了步骤,高考科目的教研组长由高三年级的教师担任,这一改变,又促进了课改年级教师与非课改年级教师之间的沟通。

措施三:打通听课

学校发现,高一高二教师的互相听课可以更好地学习教学方法。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指导教师、被指导教师每月听课不少于4节,普通老师每月听课不少于2节。除此之外,学校还要求备课组进行同科目的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业务水平。每位教师要在每月28日之前将听课记录和评价意见上交教务处。

2.形式多样,因势利导促进新课程开设

新课程设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科类课程,一类是活动类课程。学校非常重视体卫艺、劳技教育等课程,以推动学生个性健康发展。高一每周开设一节劳技课,由专职劳技教师上课并指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定期举办卫生、心理讲座,定期为学生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重视音乐艺术教育,注重艺术的熏陶作用,定期开展书法、美术、文学等知识讲座,结合新生入学以及五四、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举办大型文艺汇演。同时还成立了各种社团,如青鸟文学社、广播站、书画协会、象棋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等;组织各种规模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球类比赛、辩论会、英语书法比赛、书画展及大型歌咏比赛等;举办了各类学习班,如学科提高班、书法音乐美术兴趣班、竞赛辅导班、英语角、电脑兴趣小组等。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课程,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学校创设的“校园讲坛”活动,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关注和兴趣,大大地活跃了校园文化。这些活动的开展,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学生情操,净化了学生心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科引领,优化课堂,加强校本教研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尊重主体、鼓励自主探究、鼓励思维创新的教育观念,实现五个方面的转移:一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移;二是追求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实现以讲、听为主向说、做为主的转移;三是限制讲的时间,实现先讲后练向先学后讲的转移;四是注重能力培养,实现由单纯传授知识向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的转移;五是重视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实现由无差异教学向因材施教的转移。

(1)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自主学习的原则,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各学科都探究出了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自主学习课堂模式。例如:语文自主学习:阅读——质疑——讨论——总结;数学自主学习:加强合作交流、体验学习过程、渗透思想方法、提高自主能力;英语自主学习:目标呈现——听说领先——情景模拟——阅读强化——启发点拨——能力拓展;物理、化学、生物自主学习: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

语文老师在上《登泰山记》时,以“导游”为线索,把全班学生分为三个组:广告组,以广告激起游兴;线路组,设计登山路线和冬季二日游;景观组,重点介绍泰山的两大景观(夕阳晚照、旭日东升)。让学生以课本为蓝本,并拓展课外空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兴趣很浓,课堂效果很好,特别是景观组的同学,身临其境,模拟导游,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化学课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直观性强,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理论释因”的形式;基础理论和基本计算,理论性强,逻辑推理多,一般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借助教材,自己去研究、推理和演算;科普性章节,要求知识面宽但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上网查询整理,课堂或课下交流,或者教师搜集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对与生活生产关联性强的几个点展开讨论。

(2)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师与学生而言,都会事半功倍。如语文课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文学社“追绎”,高一组织“庆国庆·迎中秋”诗歌朗诵会,高二组织戏剧节活动等),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英语课教师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物理课上,教师精心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世界走向科学世界,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采用“撕纸小游戏”引入、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设计了“米琪进米妮妙妙屋”的小魔术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去。

(3)面对全体,关注个体,分层教学

各学科都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维状况,适时引导、激发、提醒和点拨,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及时调整课堂的节奏,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整个知识体系的传授上。面向全体,关注个体,更注重知行统一,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进行分层教学。

(4)独立钻研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去体验独立钻研和合作学习的乐趣,既体验成功,也要体验困惑、挫折与失败。在学习中学会高效学习,不但向书本学,向教师学,还要向同学学习,从身边的人和事物中汲取成长的养分。如英语教学强调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与人沟通和合作能力、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的培养等。

(5)启发讲授式教学——“问题意识”贯穿教学始终

注重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而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归宿。物理课上能否创设物理学习情境,让学生发现和提出可探究的问题,或教师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将“问题意识”作为基础进行物理课堂教学,切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语文课堂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不满足于概念化、类型化的答案。

4.以教导学,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除了在课堂上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学校还积极采取其它形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并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学法指导和研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如语文组设计了“读书卡”,让学生一周一读、一周一写。阅读,让学生从“值得品味的语句”“文章思路及中心”“品鉴与联想”三方面规范阅读行为,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让学生关注身边事、校园事、社会事,抒写真生活、真性灵、真情感。许多学生虽然毕了业,但读书卡的习惯已经融入到血液,有一种共同的心声——读书卡再见,但不终止!英语组请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来校讲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热情,养成了学习英语的习惯,也有效地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开展“学法”指导,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具体做法是:要求教师课堂上面向全体,进行学科学法指导,课下根据学生性格、兴趣、能力、心理的个别差异,分层次进行学法辅导;分年级设立“学法咨询辅导中心”,重点对部分确有困难者提供学法咨询;分班级开展学法交流主题班会,每次考试后,各班都要举办师生共同参加的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交流会,实现学法共享;由教科处牵头,在全校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和“学习方法大家谈”的有奖征文活动,推广学法成功典型。学校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法研讨协会”,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在研讨中升华,并将研讨的体会、结果通过校报、广播、宣传栏等途径介绍给大家,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学法研讨的热潮。

5.重过程,促发展,变革师生管理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上,以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促进发展为原则。为了加强管理,学校成立了学分认定小组,尝试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研究。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考勤、课堂表现,学生作业,学生所学模块的终结性笔试。评价方法上,运用观察,测验交流,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多种方式。对学生评价时,采用学生学习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一是在操作中要求只记录有特色的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记录,由教师认可。二是学生自己展示成果,由其它学生给予评价和评分。三是对学习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四是模块结束时,自己对自己做出自评,包括评分与评语,五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评价,六是对家长对自己孩子评价结果的回应作反馈。在每种课程模块中,只有每项评分内容都合格,才能获得该模块的2个学分。

二、困惑与反思

1.关于评价制度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制度改革滞后,国家的人事制度改革和社会用人制度、观念和现实状况与素质教育的理念还存在许多矛盾,加之目前学生结构中以独生子女为主体,要求接受高层次优质教育的愿望日益迫切,导致社会上过热的追求升学教育,高中发展过热。学分认定、学业评价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理念很好,但是操作复杂,教师工作量明显增加,且各校在学分认定上存在差异。如何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如何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高考如何对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产生正确的导向等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这成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瓶颈。

2.师生面临的课业压力问题

课改的初衷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但是由于来自社会多方面的压力问题、课程与教材问题、优质教育不均衡问题、学校管理和师生教与学自身的问题等等,使教育工作者做了许多很无奈的工作。高中毕业生必须要面对高考,从已经实行新课改地区高考方案中看,虽关注了一些问题,但是由于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两条线的状况,以上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学生、教师和家长负担过重的问题,比起课程改革前没有显著差异,并且这种压力和负担正在向低龄学段延伸。由此而引发的学生健康状况下降、学生片面追求升学率等问题使人们困惑不断,严重影响了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1]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课程教材研究室.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研究与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走进高中新课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刘继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来自教师的调研报告[J].全球教育展望,2003,(7).

[5]余文森.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J].教育研究,2003,(4).

猜你喜欢

学法新课程评价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