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

2013-08-15郭志琴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起搏器电极

郭志琴 叶 芹

(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泰兴 225411)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是用一定形式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带动心脏搏动,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如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4月共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15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55~74岁,平均63.5岁;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5例。植入VV12例、DDD13例,术后平均7天出院。手术方法:患者在局部麻醉下以左锁骨下静脉为电极置入途径,单腔起搏者电极固定于右室心尖部,双腔起搏者电极则分别固定于右心耳和右室心尖部。置入电极后测试和调节起搏器阈值、阻抗及脉宽等参数,显示位置良好后将脉冲发生器与电极相连后埋于术侧胸壁囊袋内。结果:15例起搏器均成功安装固定,无一例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心理适应状态良好。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了解患者心理过程,注重个体化教育。由于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专科性,患者对手术本身缺乏了解,易产生疑虑、恐惧、紧张心理。让患者能了解安装起搏器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手术方法,并适时介绍一些已成功植入该类起搏器患者的实例,使其消除或减轻焦虑、紧张心理,增强信心,提高手术的适应性及配合能力,帮助其尽快适应环境。必要时手术前夜给予地西泮辅助睡眠。

术前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是否合并糖尿病,胸部皮肤情况。术前停用阿司匹林、华法林和肝素等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练习床上大小便、排空大小便等。为了预防术后起搏器系统感染,术前0.5~lh使用抗生素。做好药物皮试,建立静脉通路等。

2.2 术中护理 协助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连接肢导联心电图,将血压计袖带束缚于起搏器植入侧的对侧上肢,监测血氧饱和度。建立静脉通路,对于有胸闷患者,给予鼻导管低流量持续吸氧。除颤器处于备用状态,功率设置在200~300J,以防电极跨过三尖瓣环时诱发室早及室颤。进行各项参数测试,起搏频率应设定为超过基础心率20%,保证完全夺获,一般70~80次/min。起搏电压先从5V起降,逐步降低幅度直至不能夺获为止,为确保稳定性可重复测试2~3次(正常值:在脉宽0.5ms条件下,心房不高于1.0V,心室不高于0.5V)。阻抗心房或心室应在500~1200Q。在测P波和R波高度时,要先逐渐降低起搏频率,直至恢复自身心律后再逐渐升高感知灵敏度数值,待仪器上感知显示灯熄灭,起搏显示灯亮起一刻的感知灵敏度数值即为所要测得的数值(正常值:P波不低于2.5mV,R波不低于5.0mV)。

2.3 术后护理 ①心电监测:术后接患者至监护病房,进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立即描记心电图1次,以了解起搏效果。正常起搏心电图是在心电图上可见一“钉子”形脉冲波,紧跟之后是心房或心室激动波。密切注意心电变化,观察有无头晕、乏力、胸闷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②伤口护理:伤口沙袋压迫4~6小时,压迫部位在伤口下方囊袋上,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③卧位护理:术后24小时绝对卧床休息,取略向左侧或平卧位,这种体位是为了电极局部的心内膜处形成胶原纤维包牢电极头,防止电极头脱位[2]。禁止右侧卧位,进食时将床头抬高15°~30°,以免电极移位。④功能锻炼:24小时后由责任护士为患者做术侧上肢、肩关节被动训练,48~72小时进行肩关节的主动锻炼[3]。对于心功能正常的患者,术后3天可下床活动,长时间卧床制动对电极、导线保护不仅无明显特殊意义,反而引起便秘,关节僵硬或疼痛[4]。⑤休息环境:调低所有室内运转仪器的报警音量,调整报警参数。睡前通风,控制室内温湿度。入睡时降低室内光线强度,拉好窗帘,避免光线直照眼睛,夜间睡眠时尽量使用壁灯。各项护理工作尽量在日间集中进行,将夜间必须进行的操作穿插于患者自然觉醒时进行[5]。⑥缓解手术切口疼痛:稳定患者情绪,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分散患者注意力。给患者听轻松的音乐,与患者进行轻松、愉快的交谈。疼痛仍不能缓解的患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治疗,严格掌握用药的时间和剂量,并告知患者此药镇痛作用显著且安全,消除患者对止痛药的顾虑。

2.4 出院指导 教会患者每天起床数脉搏,检查自己的脉搏就可以间接地检查起搏器的功能。每天清晨醒来或静卧15分钟后测量,每次1~2分钟。若脉搏低于起搏器设置频率(一般情况下60次/分)或脉律不齐,应及时就医[6]。告知患者心脏起搏器身份识别卡随身携带,以便在需要紧急救助的情况下,出具此卡以便识别。告知患者在术后1~2周术侧手臂只能进行轻微活动,避免高举过头,避免进行伸展、提举和突然的提拉活动。逐渐增加手臂的活动,6周后可进行正常的运动。防止各种环境对起搏器的影响,如直线加速器、磁共振成像检查、短波透热理疗等,远离电磁、信号强的区域,如电台发射站,转播车、雷达、变压器等强磁场。定期随访,测试起搏器功能,一般最初半年每月随访1次,半年后3~6月随访1次。督促患者出院后进行适当运动,促进生活自理,及时防治起搏器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达到最佳体能和心理的最终目标。

起搏器安置术也是一种损伤性的治疗,术后可出现各种并发症,且部分并发症的发生与护理有密切关系。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护士不单要重视患者身体疾病,还要注意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的了解,通过良好的沟通,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顺利手术。护士除了要掌握有关起搏器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杜绝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徐宏耀,吴 信.心脏外科监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36-238

[2] 梅 静,李淑荣,李育红,等.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20

[3] 宋葆云,杨巧芳.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7):59

[4] 赵秀群.永久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3,9(4):261

[5] 吴凤英,陈 璨,陈海君,等.ICU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70

[6] 何 燕,邓小军.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术后护理及随访[J].中华护士杂志,2009,19(5):13

猜你喜欢

心脏起搏器起搏器电极
心电图检查在鉴别心脏起搏器噪音反转功能启动与感知功能不良中的应用价值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时间寿命及影响因素分析*
三维电极体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三维镍@聚苯胺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Ti/SnO2+Sb2O4+GF/MnOx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老年患者心脏起搏器术后随访依从性分析及健康指导方案
心脏永久起搏器外露后清创重置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