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和引导策略研究——以武汉DNF王刚事件为例

2013-08-15

传播与版权 2013年5期
关键词:网游娱乐青少年

□ 杜 琳

一、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导致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客观因素

网络游戏成瘾与网游的进入门槛低有很大关联。与实物型竞技游戏相比,网络游戏凭借入手快、情节精彩、效果逼真等优势吸引众多青少年,每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参与游戏中与他人进行竞技,网民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可以不用顾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身份和地位,在网游博弈中获得自我存在的价值。这些外在环境因素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导致青少年沉迷网游。

(二)性格因素:导致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主要因素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家庭、学校、社会都可以对个体性格产生重大影响。性格品质发展趋势良好对青少年的个人成长、人际交往、生活状态等方面有积极促进作用,反之亦然。很多沉迷网游的青少年正是由于其消极的性格和闭锁的心态,导致在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学业成绩、生活状态不能得到应有的满足,所以转向虚拟的网络世界,以此来获得精神上的快乐和成就。

(三)兴趣缺失:导致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关键因素

有研究报告表明:“国外网络问题人群集中在20至30岁之间,而中国则集中在15至20岁之间。同时,国外过度使用网络的主要问题在于信息下载、网络通信、网上聊天、网络购物、网络赌博、网上色情信息等多个领域。而中国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游戏上,超过了其他问题的总和。”可见在中国,青少年的兴趣缺失使其关注度都转向网络游戏。在当今激烈的竞争格局下,繁重的课业使青少年难以有充足时间来发展课堂以外的兴趣,网络游戏为青少年的娱乐活动开辟了新渠道,致使他们逐步丧失对其他活动的兴趣。因此,自身兴趣的缺失是导致许多青少年沉迷网游的关键因素。

(四)情感缺失:导致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重要因素

情感需要是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趋向稳定的特定阶段,处在这个时期的学生内心情感极其丰富,对外界的感受性也逐步增强,但这种情感存在不稳定性,一旦遭遇挫折就会变得非常脆弱,进而产生消极情绪。为了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很多缺少家庭关爱的青少年选择把网络世界当成避难所,久而久之便沉沦其中迷失自我。

二、青少年网游成瘾的心理机制

(一)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具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种需求如同一个阶梯,从低到高逐级递升,并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想达到心中期望值,但由于智力、兴趣、家庭等各方因素的差异,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许多青少年在网游中通过不断“冲关升级”,成为他们所期望的人物,在游戏博弈中体验到自我存在的成就感、控制感和超越感。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

近几年,随着网络游戏的迅速更新升级,一个显著趋势就是网络游戏社交化。所谓社交,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交流情感和传达信息。社交网络游戏就是一种通过互动娱乐方式增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互动行为。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许多玩家常常以群体形式出现,交流游戏技术和经验,组成公会共同攻击敌人,形成群体互动。在社交性网络游戏中,参加者可通过扮演虚拟社会中的不同角色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实现人际交往。

(三)猎奇探索的心理需求

青春期的少年求知欲强,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喜欢探索新事物,追求个性独立,网络的交互性、时新型和开放性特点成功吸引了众多青少年,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形式,画面精美、情节设计新颖、操作感流畅,给他们带来了以往任何游戏都不曾拥有的新鲜感和刺激感。

(四)宣泄减压的心理需求

青少年在学习上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个性张扬,学生与学生间不可避免地发生摩擦矛盾,从而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家庭的不和谐因素也会间接给青少年留下心理阴影。这些现象形成一股难以负荷的情感压力,令许多青少年需要宣泄内心的压抑,旅行、运动这些传统减压方式受时间和场所限制,因此,更多的青少年会选择网络这种唾手可得的宣泄方式,通过网络游戏宣泄减压。

三、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引导策略

过度沉迷网络游戏会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损害。从轻者看,长时间沉迷网游,身体会长期遭受电脑辐射,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精神涣散,导致学业荒废。从重者看,许多游戏中存在暴力倾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加剧一些人的反社会倾向;有些性格内向的青少年在现实世界中不善于与人交流,无法与他人形成稳定持久的人际关系,他们会把自己隐藏在虚拟世界中,间接形成孤独症。面对上述危害,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做好防范工作。

(一)加强学校的教育和引导,确保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价值观

青春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喜欢盲目追求新鲜事物,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学校应该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积极的网络价值观,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和监督,规范管理校园网,及时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教师在教学方面也要寓知识和娱乐于一体,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减少学生对网络游戏的热衷度。

(二)注重家庭的沟通和关爱,协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网络游戏娱乐观

寻求快乐是人的本性需求,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新型娱乐工具,满足了青少年的多种心理需求。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娱乐观,适度上网,限制上网时间,同时要培养孩子在其他领域的兴趣爱好,转移青少年在网络游戏上的注意力,寓教于乐。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注重彼此的沟通,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塑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氛围,提高整体家庭教育水平。

(三)改进国家的政策和体制,促使全社会普及良好的网络游戏环境观

首先,网络游戏开发商应设计主题积极、内容健康向上的网游产品,提高游戏质量。其次,由于网络游戏是一种横跨文化产业和软件产业的“两栖产业”,监管难度较大,所以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文件来规范网络游戏市场,严厉打击非法网吧,加强网络信息监控,净化青少年的上网环境,规范引导网络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再次,国家应注入资金大力推进生活娱乐设施的建设,引导青少年发展网络游戏以外的娱乐活动。最后,对于网络游戏成瘾的青少年,社会应该提供强有力的救助和治疗保障,使他们认清网游成瘾的危害,及时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

[1]郭瑞芳.网络青年心理分析[M].中国传媒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网游娱乐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亲子协力击败网游成瘾
学生党网游超廉价攒机
娱乐眼
被网游点燃的午休时间
网游青少年媒介形象研究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